標籤:

王厚祥--談草書藝術

王厚祥--談草書藝術

(摘自中國書法家論壇)

王厚祥藝術簡介王厚祥號稷山,1963年生於河北省大城縣。自幼由家父啟蒙學書,師從高鴻源、沈鵬、張旭光、周志高、胡抗美、鄭曉華、曾來德諸位先生。長於大草。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河北省書協理事兼草書委員會副主任,國書會執行會長,北京書畫藝術院副院長,河北省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廊坊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廊坊市青年書畫家協會主席,中國書協和人民大學主辦的中國首屆優秀中青年書法家碩士研究生班畢業,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精英班學員,慕鴻書社社員,行草十家展成員,沈門七子展成員。作品多次榮獲全國書法大賽特等獎、一等獎。有十幾部書法專著和字帖出版發行。多次為全國、全省的全日制學生通用《寫字》教材書寫範字。近年曾入選全國三屆新人新作展、六屆中青展、三屆正書展、二屆行草書展、首屆蘭亭獎展、首屆冊頁展,千人千作展、「林散之獎」提名展、中日韓百位書畫名家展、中國美術館當代名家提名展,成為被提名的36位名家之一,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獲首屆全國大字書法展二等獎,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提名獎,第二屆全國青年書法展三等獎,全國三屆扇面書法展三等獎,首屆北蘭亭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二屆北蘭亭全國書法大賽特等獎,全國第二屆草書大展一等獎,十屆國展全國獎。參加「十一五」重點項目,人民大學和上海美術出版社《中國書法大系》編輯工作,任隋唐部分副主編和撰稿人。入選《中國書法》雜誌全國24位專題介紹的知名中青年書法家。入編中國書協主編的《中國書法大典》,成為出版專集的百位名家之一。入編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的《共和國書法大系》,由中國美術館出版《中國美術館當代名家系列作品集書法卷·王厚祥》專輯,2011年入選全國12家書法媒體提名評選的「中國書法方陣·當代30家優秀範本」,成為30位當代代表書家之一,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當代中青年60人展」,並被提名為前20位名家之一,由《中國書法》雜誌和「中國書法手機報」做專題宣傳。成為為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中央和國務院機關創作書法作品的特聘書家。1996年起被評定為享受政府津貼的優秀專家。榮獲「河北省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稱號。1、你應該是當代書壇一位在大草書創作上的代表人物之一,那麼我想知道,你為什麼會選擇走大草書的道路呢?因為喜歡還是獨闢蹊徑?是喜歡,是特別的喜歡。我第一次接觸草書是在讀高中一年級的時候,父親給了我一本他上學時用過的字帖《米南宮十七帖》,當時就感到非常神奇,非常喜歡,字還能寫成草書,太有意思了!高中二年級時,在學校圖書館第一次見到了大草作品,那便是印在《書法》雜誌上的《古詩四帖》,有「齊侯問棘花。應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北闕臨丹水,南宮生絳雲。」的一段局部。那如勁舞彩帶般圓轉飄逸,如奔騰江河般暢流暢響的線條,如舞蹈家精心設計、完美舞姿般悠遊細膩的形態,美崙美奐!我真的被打動了,以至這些文字的形象,線條的韻律幾十年來仍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腦海里,永遠清晰,永遠靈動,而且永遠是一個敏感的區域。搞藝術只有喜歡才能做好,因為它有無窮的動力,進而迸發出最大的創造力。僅靠獨闢蹊徑,標新立異是搞不好藝術的。2、大家公認你在《古詩四帖》以及《自敘帖》上的探索與實踐很深,那麼,對你影響最大的是這兩個貼還是什麼?比如魏晉書法和明清書法對你有影響嗎?我喜歡唐人的大草,喜歡它們汪洋恣肆的盛世風度,喜歡它們壯闊圓滿的正大氣象。為此,我對唐代大草的兩件最傑出的作品張旭的《古詩四帖》和懷素的《自敘帖》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古詩四帖》的難點是筆法,我找到了;《自敘帖》的難點是筆法的豐富,我做到了。為什麼能做到這些?我主要得益於學習晉人。把大草作為主攻方向確定後,十幾年來,我臨寫最多的是《閣帖》、《大觀帖》和《十七帖》上王羲之、王獻之的草書。通過晉人我寫准了唐人,寫豐富了唐人。明清,即使宋元都是我寫的比較少的,因為我有一個觀點,「草書首先要寫的經典」。學草書要在草法、字法上下大功夫,不然的話寫的再有氣勢,再有情趣都沒有意義。唐以後的草書經典性就差多了,他那樣寫是正確的,你再臨出來就不一定正確了。

3、我比較感興趣對於工具的選擇,你習慣用什麼樣的毛筆?可否透露一下你的訣竅嗎?古人其實沒有用過現在的生宣紙,你比較喜歡什麼樣的宣紙?我覺得你這兩年似乎在找尋屬於你手感的紙張,這一點從你近兩年的創作材料上看得出來。我有一個觀點,草書家必須是一個藝術感覺最豐富且在技法表現上能力最強的人。張旭、懷素流傳下來的作品雖然不多,但每一篇的感覺都不一樣。我們現在的很多書家搞一個展覽,幾十件作品只是形式的不同,有斗方,有條幅,有大張,有小張,但字都一樣,這還是什麼藝術創作,分明是印刷排版嘛!人人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都有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風格類型,但我認為如果你想把你這種風格類型打造好,必須能同時寫出更多種感覺不同的作品類型,只有這樣,你最喜歡的風格類型才會更加豐富、強大。基於以上思考,我學習創作從不擇紙筆,很多時候在外面筆會都在用別人用過的筆,用別人準備的紙,以此提升自己的表現能力。一種新的筆、紙、墨一接觸,一碰撞立即產生一種新的感覺,這種新的感覺我們如果能夠抓住並延續下去,就會成為一件感覺不同的作品。

4、仔細研究你的作品,在章法上你有自己的想法和特點,比如「行」的傾斜、比如「行距」的疏密關係和穿插,能否透露點絕招給大家參考呢。章法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空間。古人,即使張旭、懷素也沒有在疏密布白、墨色對比,行距、字距等問題上有更多的關照。章法是什麼?是一種秩序,有秩序才會不亂。章法的內容很重要的是排列方式。我想到了部隊,即使是在大操場上集中,部隊的排列都是方正嚴整的,這種秩序給人的感覺是莊重莊嚴。而老百姓聚會呢?竹林七賢呢?永和九年蘭亭雅集的曲水流觴呢?則或自由散漫,或優雅閑適,都是一種輕鬆自然的排列。這說明不同的章法形式對作品的風格是有影響的。我立志在草書的章法研究上有所作為,但我反對現代書法對漢字字形的隨意肢解,用機械的方法拆裝文字,用所謂科學的理論搭建空間,構造章法,這樣與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是相違背的。字形為章法服務是對的,但字形的變化要以傳統的字法和審美為基礎。

5、據悉你的小楷寫得很好,我也見過一些。你覺得小楷對你的大草書有幫助嗎?小楷是書家的基本功。古代書家沒有不會寫小楷的。古人從小一上學就要寫小楷,小楷是應用最多的文字。小楷欣賞的是精美,因此有了很好的小楷基礎再寫其它任何書體都會有精美的意識。大草同樣也需要精美,只是他精美的內涵與小楷有所不同。任何一種書體的創作,如果離開了「精」字,他的品位都不可能上得去。

6、問個外行話,大草是否寫的大才有氣勢?古人寫的並不大啊。大草不是因為篇幅大才叫大草。作品的氣勢大小也不是因為作品尺幅的大小。大草作品與小草作品的區別,主要是因為找到了一種不同感覺。沈鵬先生講「進入狂草」就是這個意思。古人講,做楷如立,作行如行,作草如走。這裡的「走」是跑的意思。我理解,大草至少應該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大草是一種奔騰狀態,如奔騰的駿馬賓士縱躍;二是大草是一種感性狀態,忘我狀態。書寫時全由下意識支配,心中只有表現欲,而全然沒有了規矩技法,節奏因情感起伏而變化。三是大草書寫完全符號化,速度加快,連綿增加,動感增強。大草之大指的是感覺,是由速度、連綿、動感所產生的氣勢和張力給人的雄渾而博大的感覺,不是篇幅的堆積。

7、現在,你臨帖多嗎?偏重於那些貼?我現在臨帖依然很多。書家臨帖如歌唱家練聲,是一輩子都要做的功課。我現在寫的雖然有點樣子了,但與古代大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僅從技法上講,差距也很大。古人的技法,古人的經典元素是我們一輩子都要認真學習的東西。誰認為我帖臨得差不多了,可以寫自己了,他的藝術發展也就基本到頭了。臨帖上我現在仍然偏重於二王的草書,對於歷代先賢其它類型的草書我也根據需要多有採擷。

8、你覺得橫幅作品適合你還是條幅,抑或其他形式?國展與你平時自由的創作有區別嗎?如果有,在什麼地方呢?橫幅還是條幅在我的創作中感覺沒有多大的區別。形式在我這裡沒有障礙,不同的形式反而能激發我的創作激情。對我來說,國展和平時自由創作沒有多大區別,如果講區別,國展作品篇幅一般較大,而平時創作一般較小。小作品寫起來要容易得多。

9、你好象對草書的字法很精通,那麼對於一個想玩草書的人來說,起碼要能夠會寫多少個草字才可以自由創作呢?前面我講到,寫草書第一位的是經典,經典的內容最主要的就是草法和字法。草法和字法是兩個內容,我曾用孩子上學做過一個比喻,學草法如學數學,學字法如學語文,數學差一些還可以在短時間內補一補,語文如果差,卻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補上來的。草法可以用較短時間學會,字法卻要用終生的學習去積累。張旭光老師要求我用五年的時間解決識草問題,我用了三年就基本解決了。我學草字有三個辦法,一是臨必識,臨草書帖一定要讀懂內容;二是創必准,創作時寫的草字一定要准,拿不準的查字典;三是近必較,字形相近的字,一定要找出它們之間根本性的區別。草法有很多規律可循,學會甲可以旁通乙。因此,不一定把所有楷書的草法都會寫了才能自由創作,我感覺能學會一千個草字也就差不多了。

10、每個時代好像有些字的草書寫法不一樣,你會選擇更古一些的寫法嗎?這個有什麼必要嗎?翻開草書字典,我們是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即一個楷書字草書的寫法可能有好幾種。這些字法的形成我想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一是直接從篆隸演變而來;二是有章草和今草之別;三是它的異體字的草書;四是不同風格帶來筆勢、字勢、書寫習慣不同,進而產生的差異;五是因進一步熟練而進一步簡練,寫意性增強。前面我多次強調草書的經典性,為什麼要經典?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增強可識性。參加國展的作品要想讓評委不產生異意,平時我們學習就儘可能用第一和第二兩種情況的草書。

11、你寫過行書嗎?你的草書到今天這個程度,想知道你都在哪些書體上下過苦功?他們之間有必然行嗎?如果直接學習草書,而不旁涉其他書體,行嗎?12&13、太寫過行書了。主攻草書之前的近三十年時間,一直都是在寫楷行書,小楷入選過蘭亭獎,行書多次上國展。我們現在知道草書與隸書幾乎同時產生,但它又是和隸書、楷書、行書一起成長的。也就是說,在草書的形成過程中,隸書、行書、楷書對它都產生過影響。特別是楷書、行書,今草的筆法多與他們相通。因此,我們今人寫草書,往往先寫楷行再寫草,因為楷行行筆較慢,可以更好地學習筆法。我一直有一個觀點不一定正確,那就是學草書不一定要在篆隸上下多大功夫,羲獻沒有篆隸作品流傳,旭素也沒有。學篆書無非是想學中鋒用筆,學圓暢的使轉;學隸書無非是想學筆畫的綿厚,氣韻的高古雄渾。而這些既已明白,在草書中為什麼不能學到呢?然而,楷行書是真的要下很大功夫去學的。不從楷行的慢里學精到,學豐富,到了草書的快里筆法就更粗糙簡單了。12、有人以為你的草書線條過於乾淨,或者說變化少,你是咋看這個問題的?乾淨是因為準確。古人的筆畫都很乾凈,現代人往往做不到這一點。筆法中必然性越多越乾淨,偶然性越多越拖泥帶水。金開誠先生講,他中學時代有一個籃球打得特別好的同學,「他打球最大的特點是動作清楚。動作清楚是因為動作富有準確性,沒有拖泥帶水的部分,恰到好處。」在他眼裡,講課、寫稿、說話、做事,都有一個動作清楚準確的問題,開車也一樣,動作清楚準確,就能「密處走馬」,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很多人認為懷素《自敘帖》變化少,其實你認真去看,很豐富。

13、你覺得當代草書創作是否過於冷淡?今人有可能超越古人嗎?至少有可能超越明清以及民國嗎?自古以來的草書特別是以大草名世的書家就是鳳毛麟角。原因就是大草太難。只拿唐代講,寫大草的書家不可能只有張旭、懷素、高閑幾個人,我相信會有很多人,成千上萬。但寫得好的,流傳至今的僅有以上幾個人。當代寫草書的人也很多,國展的作品裡行草是最多的,數量上草書也不少於行書。你講的過於冷清可能是因為你眼太高,能入你法眼的太少,因而顯得冷清。今人完全有可能超越古人。今不如古無非是我們的功力不如古人,或者再加上我們缺少了古人寫字的文化環境。功力差我們可以補啊,文化環境是在心裡的,書你自己不會讀嗎?何況我們還有連條件最好的古人都不會有的條件,大量的歷代碑帖和藝術理論資料。因此,十幾年前我就自己刻了一枚閑章:「與古人比」。


推薦閱讀:

楚漢相爭的軍事藝術
紐約佳士得:哈里斯珍藏重要古代中國藝術
課題:第十一課:交往有藝術-----禮貌的力量
根雕藝術
群星璀璨藝術公社名家推薦系列(二)

TAG:藝術 | 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