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作文

傳統節日作文

汶上一中 郭玉亮

學習傳統節日文化後學生原創作文。

歲歲清明

「燕子來時春分,梨花落後清明。」人間四月,褪去了陽春三月的乍暖還寒,伴著和煦的春風,喚醒最後幾朵待放的花蕾,滋潤春天的一草一木,煥發活力,盡態極妍。戴著鮮妍百花的冠冕,清明,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因為清明與寒食時日相近,掃墓、祭祖的習俗讓原本愉悅插柳的清明,多了幾分莊重和肅穆。伴著紛紛細雨,路上的行人匆匆趕往先人的墳冢。在新季伊始,萬物復甦的春天表達對先人的懷念,感悟生命的美好,追求生命的清明。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一個被遺忘在世俗塵埃的賢臣,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一代帝王的政治清明,肩負兒女的赤誠和臣子的賢良,他帶著母親隱逸山林,旦夕禍福,誰人能定?主公一炬,屍骨無存。介子推的離去為太平盛世的到來種下因果。歲歲清明,誰都沒曾忘卻流年掠過的英雄身影。那些逝去了的,一位英雄,一串故事,一段歷史已經被時間風化,唯有記憶在歲月的阡陌中經得起風吹雨打。 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尤愛老師講革命歷史,憶往昔崢嶸歲月,任靈魂在金戈鐵馬中迂迴穿梭,品味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清明日,擇一束鮮花,攤放在烈士墓前,銘記他們也曾轟轟烈烈的過往。

清明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幾乎所有春季節日的綜合和升華,終究是蓬勃的春天,註定它不會只是莊嚴。 曲水流觴,踏青迎春,沐浴在春風裡,徜徉在綠意中,接接地氣,享受天街小雨的滋潤酥軟;望望天空,遠處的蔚藍與綠地交相輝映,這是和諧的自然,是清明到來的四月天。清明節常被雨水呵護,縱情于山水之間,雨滴輕撫著肌顏,幻化愛的節奏,靈動美的音符,一曲悠揚的旋律,讓清明在水汽的朦朧中散發著詩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古人喜歡將詩情寄託于山水,從山水的律動中感受超然的樂趣。天目湖畔的清明詩會,讓世俗的人群在自然山水中陶醉、留連。誦華美之詩,歌窈窕之章,輕靈,在綠意中跳躍飛揚。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歲歲清明,需要我們緬懷的事物隨歲月遞增。總有一些人,一段事被我們遺忘在記憶的角落,我們能永恆銘記的無非在靜好的歲月中找尋生命的真諦,在安穩的現世中感激政治的清明。 清明,一個四月里的節日,在雨水的呵護下生根發芽,在世代的更替中歲歲常青。

汨羅江 只為你流淌

  站在靜靜的汨羅江畔,你帶著一腔悲愴,帶著一腔愛國熱情,離開了那個戰爭紛擾、國家相爭的時代,全部融入這汨羅江中;任江水怎樣流淌,也流不走你那愛國熱情,流不走你那高風氣節……

你讓我們沉醉,讓我們痴迷,為後世敬仰,你用那滿腔愛國之情,詮釋了你的整個人生,殊不知你又有多少的無奈?只知你愛家、愛國、愛人民……

你那不羈的豪放,你那不羈的豁達,你那不羈的愛國,你那不羈的一切一切……都流淌在那汨羅江中。那清澈的江水,為你而流淌;那軟泥上的青荇,為你而招搖;那岩石的一潭,為你而鐫刻。留給後世多少情,留給後世多少愛,讓我們為你沉醉,為你痴迷。

後世,有人贊你的愛國之情,有人贊你的高風亮節,也有人贊你的豪放之情,而我偏偏要贊你的《橘頌》,在那個年代,你如何能寫出這樣一首詩,你把它送給你的弟子宋玉。那橘樹,樹葉汾波,獨立不移,潔白無暇,無可比擬。你心胸開闊,用這樣一首詩來比喻你的知音好友,讓我們讚嘆不已。這在那亂國戰爭的年代,你提出變法,讓國家獨立起來,但楚王聽信小人讒言,把你貶官。你雖哀傷、激憤,但從沒終止過你那愛國的心啊,你不畏強暴,和他們抗敵,為了國家你可以付出一切。

在我看來,你的一切一切,比現在的那些作家有過之而不及,你的《橘頌》無可挑剔,你的一腔愛國熱情,又多於杜甫,只因你生在那個亂世的年代,戰爭紛擾的年代。如果你的君王很明智,你又會有另外一番成就。

是的,你走了,靜靜的走了。但在那一片汨羅大地中,你的每一處痕迹,都足以讓我們回味無窮,讓我們流連思索。回味你那忠貞的愛國熱情,流連你那不渝的豪放之情。你的每一個事迹都足以讓我們銘記,你的「長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兮」,道出了你對人間疾苦的哀傷。你心繫祖國,心繫人民,正因為你的那一顆民心,讓我們為你而沉醉,為你而痴迷。

靜靜的汨羅水,在我們面前,殊不知我們面對的是誰?靜靜的汨羅水,讓我們銘記,殊不知我們銘記的是誰?靜靜的汨羅水,你的美麗無瑕,殊不知我們讚歎的是誰?

望著那夕陽的殘留,你伴著黃昏而長吟,即使老淚縱橫,即使歲月滄桑,你也邁著鏗鏘的步伐,遍灑在每一處汨羅大地,在汨羅江畔,讓我們與你為鄰,與日月同伴吧!

用葦葉包裹屈原

今日的汨羅江有所不同,停下歇歇腳,目光鎖定屈原的精神鵰塑: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其猶未悔;鼻子嗅覺屈原的高風亮節: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耳朵聆聽屈原的《橘頌》: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得無私,參天地兮。此時的屈原是汨羅江里滾滾的流水,化作沸騰的熱血,滌盪著我的心田。

如果我可以穿越的話,我一定去做第二個嬋娟,心系黎民,體恤蒼生;我可以穿上隱身衣,拿著打狗棒,把張儀攆出楚國的城池,讓他處處碰壁;我要和先生和那些黎民百姓都遷都到另一個城市,看著那些昏君自投羅網,自作自受……可是,我還是停在了歷史的邊緣。打不開歷史的大門、只是屈原的愛國精神從未拒之門外,給服下毒藥的世紀新人帶來精神解藥。

在這裡,屈原的愛國情懷是有目共睹的,在心與心的碰撞與交流中感知,帶我尋找道路的捷徑。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探索者的屈原,我想,他有怎樣的追求和骨氣?一點一點執著的勇氣,一年一年探索的軌跡,迸發出超凡的力量。

一個人,應該先愛自己,再愛百姓,也就是愛國。別人在吃粽子的時候。或許會替屈原訴苦;或許會替屈原叫怨;而我選擇用葦葉包裹屈原,靜靜地躺在歲月的汨羅江畔。咀嚼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不為他流淚,也不替他埋怨,只是我學著傳承一種精神——寧死不屈,情系百姓,心憂家國,高風亮節。

多少風雨,多少肆無忌憚,多少反覆,多少未雨綢繆,加上幾多哀愁,他還在楚國的邊界回頭。他。是汨羅江畔的詩人,楚辭是他的精神註解;他,是湍湍流水的支流,愛國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是青藏高原的一枝草,剛正是他的精神造化。

如果屈原是糯米,我甘心做葦葉,趕著歲月往回跑,還是和他的故事擦肩而過,不過,他還是來到了一年四季,領略芬芳,與我不期而遇。春天微雲如畫,用文字來賞景;夏天溪水如歌,用汨羅來乘涼;秋天花落成種冢,用琵琶來對白;冬天梅落成雪,用楚辭來取暖。

用葦葉包裹屈原,誰曾想將屈原丟失在逆行的南風裡,我只想告訴你,不可能。他的精神不容任何玷污。我只想做個葦葉,這樣,他就在也不會被任何人傷害了。今天他困了,我醒著,我知道他的夙願。所以,我告訴自己: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報以歌。

有一種憂傷 叫做月亮

天空中,層層清雲,如煙似霧,瀰漫在月光下,唯一不變的,是寧靜與美好,讓人心神蕩漾。一輪晶瑩剔透的名月,懸掛於星空。明凈的月亮,你是否知道,這麼多年過去了,停在窗前的我,心底一如當年一樣,對你神往。

數千年來,每當皎潔的明月懸掛於中秋的碧空,不知有多少情感在此時波瀾起伏,不知有多少思緒翻湧蹁躚,無論你在地球的多麼偏遠的角落,只要你發現有人在此時吟唱唐代名相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你就能從他凝重的臉上,看到那烙有中華民族印記的血脈團圓和最原始的思念之情,感受到蘊含著民族情感的寧靜與淡淡憂傷。

有一種憂傷,叫做月亮。

回首過去,懸掛在中國古典詩壇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是憂傷的、她是一種情感,一種氣氛,一種文化符號,一種審美意趣,她的空明,澄澈,高潔的品性,她的暗示,隱喻,象徵等效用,令無數人傾倒。李義山托「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的皓月感傷凄涼身世,李重光用「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凄月演繹生命絕唱,柳永借「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殘月來渲染離別情懷,李清照的「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來自滿月傾訴閨閣幽怨。

有一種憂傷,叫做月亮。

那一輪明月,創造了多少流芳百世,凄涼動人的神話故事,成就了多少詩人的多愁善感,憂傷難耐,滿足了多少少女的浪漫憂傷,淡淡思情:「願我如星君如月,月月流出相皎潔。」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思念妻子,思念丈夫,思念故友……因思念而不得見,因不得見而甚是想念,憂傷充斥,滿懷愁恩,對月當歌,訴知愁苦。

有一種憂傷,叫做月亮。

曾經的我們,最好的朋友,也曾在這中秋之夜,伴著皎潔的月光,坐在屋頂,互相訴說著自己的理想,我們也曾對著月亮,進行著童年最純真的幻想,我們都喜歡月亮,它帶給人們光明希望,如今看到月,想起你,我最好的朋友,心裡就湧起萬千愁緒,曾經我們看到「那些說好在一起永遠不分開的人,如今早已各奔東西」時覺得很凄涼,而今我獨自一人,才知道那更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思念,明月在此,遙寄相思。

此刻,一輪清澈明月,傾瀉在我身上,沐浴在月光中,我懷念,我留戀,當初在我身邊的人,不知此時身在何方,不知她們是否知道,當初一起嬉笑玩鬧的我們,如今各奔東西,而我,正以當年的方式,面對皓月,訴說我的思念,讓明月遙寄遠方。

又是月圓夜,我在思念,亦在憂傷。

記得賞月

在歷史的長河中漫溯,我國自古就有中秋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中華民族經歷了幾千年風雨的洗禮和歲月的滌盪後,中秋賞月的習俗很慶幸得以保留。 不敢炫耀自己淺薄的心得,心頭始終激蕩著千百年來民族文化發展繁榮的洪流。儘管中華民族曾「消沉」過,但璀璨的民族文化瑰寶從未遺落。恰如中秋的月,曾經勾起無數文人墨客的吟誦慾望,訴諸出多少難以啟齒的情殤,而今又話出不盡惆悵衷腸。

舉頭望明月,人們總能從柔和的月光中獲得幾分思量。「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藉助月亮渲染了悲慘的離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張若虛把純潔無暇的情感寄託於月亮;盛唐張繼描繪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凄清孤苦;孟浩然抒發出「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的失落孤獨。 花前月下,品一壺佳茗,嘗一塊月餅,賞一輪明月,把愁緒拋去,將對親人的思念懸掛在月上,送上千里共嬋娟的撫慰,於是成就了月亮千里系相思的形象,這時的月亮仿若一座承載思念,溝通親情的橋樑。

繁星簇擁的那一份孤傲,在夜色中也略帶几絲蒼涼,她拚命迸發著光亮,引燃海外遊子回還的慾望,照亮思鄉倦客歸家的希望,讓黑暗的夜空不再有相思的憔愴。她努力漲滿身軀,圓的像一輪傍山的夕陽,讓漂泊人士心生眷戀,讓台灣海峽翹首企盼。總是在盈虛之間,捎帶著紛雜的情感。 花開花落,月圓月缺,人聚又散,總是不斷變幻上演。花開珍貴,花落枯萎,月圓罕至,月缺常存,這是亘古未變的真理,聚少離多在現代社會生活里逐漸成為人之常情。一年一度的中秋總以其特有的魅力,滿足留守兒童的心愿,實現空巢老人的企盼,了卻務工在外勞動者的挂念,人們享受中秋的團圓,忠愛來自親人的笑語寒暄,卻忽視了照進萬家櫥窗的月亮。 也許在聚少離多的背景下,停止對親人的蜜語,走到窗前賞一輪明月已成為短暫相聚中的奢侈時光,那孤傲的圓月也透出了些傷感和落寞。在浩渺的星際舞台,她是今夜的主角,身著華麗的霓裳曼舞歌唱,她需要認可,讚揚,歌頌她的觀眾。「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在古人的吟頌中獲得了滿足,找到了自信,又在今人的忽視中顯現出自卑。 不要讓高樓大廈掩蓋了賞月的興緻,不要讓紅燈綠酒泯滅了自然的美麗,不要讓城市的霧霾阻礙了賞月的時機。中秋夜,圍坐庭院,賞一輪明月,體會月圓人圓,那種感覺自然是極好的!


推薦閱讀:

記住這8點,穿什麼衣服都好看是女人就肯定 【中華萬年曆,日曆,雲同步,記事,日程安排,雲筆記,雲記事本,網路記事本,安卓記事本,iPhone記事本,萬年曆,在線日曆,農曆,陽曆, 月曆, 節日, 時區
穆斯林3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
??3.8節馬上到了,祝群里的姐妹節日快樂!誰編的,太有才了
【節日美食】七夕食譜彙集
傳統節日詩詞

TAG:節日 | 傳統 | 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