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六十年成果展(三)

九、巍巍帝都——中國封建王朝的都城中國古代都城是諸王朝歷史的縮影,是當時社會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從秦帝國開始,都城的規劃與建設一直是社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了當時社會發展的最高水平。中國古代帝都規劃理念既一脈相承,又各具特色,建設技術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漢長安城、隋唐長安城、元大都城等曾是當時世界上最雄偉的國際都會之一,對周邊國家都城制度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元大都城元大都位於令北京城舊城北部,是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國際大都市之一。元世祖忽必烈建成,為明清北京城所沿用。元大都秉承了北宋東京開封城的規劃傳統,壽三重城牆的重城式結構,實行開放武縱街橫巷式的城市街道系統,是我國古代晚期城市的典型代表。元大都城南北長7600、東西寬6700米。皇城位於南部中央,官城位於皇城東倒。皇城東西兩側分別設有太廟和桂稷,後面有重要的市肆。明確的中軸線貫穿官城與皇城,開放武的橫街縱巷九經九緯,城市布局嚴謹有序。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元黑瓷經瓶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元黑瓷經瓶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青白釉梅花瓶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元青花龍雲紋高足碗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元白釉黑花龍鳳紋罐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元白釉黑花龍鳳紋罐隋唐洛陽城隋唐東都洛陽城.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城區。隋大也元年始築,歷經隋、唐和宋三代,其宮殿苑同,宏偉壯觀,畫棟雕梁,金碧輝煌。其官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獨特布局,整體劃一以里見方的里坊建制,在中國都城建設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唐彩倭角方形印花盆

重慶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吉字鳳鳥紋方磚

重慶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獸面紋瓦當隋大興唐長安城隋大興唐長安城位於今西安市,是中國古代盛世的都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大都市之一。其封閉武里坊制的都城市局模式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的典範,而且也對周鄰國家都城規劃產生了深遠影響。此城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隋大興唐長安城由郭城、皇城、官城三部分組成。郭城內棋盤狀分布有110 個裡坊和東西兩市。皇城為中央官署集中地,官城最早者為太極宮,唐高宗以後移居東北高地的大明宮。興慶官位於長安城東部,是唐玄宗居住和聽政之所。帝王宮闕——大明宮大明官位於唐長安城太極宮東北面,是唐高宗以後的主要朝會之所,也是大唐興衰所系的決策中樞。始建於貞觀八年(634年),唐末毀廢於戰亂。大明宮平面,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梯形,面積約32平方公里。主要由夯土城牆、城門(11座)、三道內宮牆、宮殿、後宮園林等建築遺址組成,南面正門為丹風門,前朝部分王要有含元、宣政、紫宸三殿組成,後寢部分以太漬池(又名蓬萊池)皇家園林為中心,周圍已發現30多處宮殿閣亭遺址等,如三清殿、清思殿等殿址。麟德殿位於大明官的西部,是皇帝宴會和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唐三彩駱駝

重慶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都司空瓦當

重慶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捲雲紋瓦當

重慶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蓮花紋瓦當

重慶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蓮花紋瓦當三國至北朝鄴城鄴城遺址位於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包括南北相連的兩城,亦稱鄴北城(曹魏十六國都城)和鄴南城(東魏北齊都城)。鄴城作為三國曹魏至北朝末期的國都,見證了公元3-6世紀動蕩的歷史。曹魏鄴城中軸對稱、單一宮城的都城規劃思想對中國古代都城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重慶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半人面瓦飾件

重慶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富貴萬歲瓦當

重慶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大趙萬歲瓦當北魏洛陽城北魏(公元386—534年)是鮮卑人建立的北方帝國。它是從強大的秦漢帝國走向繁華的隋唐盛世的重要基礎。北魏洛陽城形制布局在中國古代都城規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鮮卑族漢化、多民族融合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北魏仿薩珊玻璃器黑釉陶盞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北魏仿薩珊玻璃器黑釉陶盞

重慶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蓮花瓦當西漢長安城——「絲綢之路」的起點西漢首都長安城(公元前202~公元8年)位於誇西安市西北郊,是西漢時期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它與西方的羅馬並稱為當時世界最著名的大都會,也是著名「絲綢之路」重要的東部起點。這座雄偉的城市是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在世界文明史上佔據重要地位。遠的宮殿一一未火宮未央官位於長安城西南部,是漢朝施行政治統治的中樞。皇帝在前殿舉行朝會,商議國家大事;母儀天下的皇后居住在四處飄香的椒房殿中,閑暇乏時,皇族、重臣會到滄池蕩舟,嬉戲遊玩。西漢一代,政出未央。當然也有宮廷政變,血雨腥風。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西漢博山爐秦阿房宮阿房官是秦始皇在渭南上林苑中修建的新官城,始建於公元前212年,位於西安市郊。官娥規模宏大,目前殿建在阿房,故名。考古發掘表明,阿房官前殿遺址夯土台基呈東西向的長方形,長1270米,寬426米。沒有發現火燒跡象。奉亡之時,宮殿多尚未完工。十、幽冥陵寢——古代帝王的陵寢帝王陵寢是封建帝國政治制度和社會經濟狀況的折射。其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古代社會信息。秦漢時期及其以後的帝王陵墓,一般人通常認為那是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特殊空間,但經過考古學家的發掘和探索,世人不僅可以通過帝王陵寢的謹嚴布局、宏大建築、奢華裝飾、兵馬儀仗和精美遺物等,解讀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和經濟狀況等,折射出森嚴的等級制度,還可以從中探求封建帝王的精神世界。滿城漢墓滿城漢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和王后異穴合葬墓的合稱。位於河北省滿城縣。墓葬鑿山為藏,模仿生前官室宅院,二墓主人均穿金縷玉衣。出土有錯金博山爐、鎏金銀蟠龍紋壺和「長信官」燈等文物精品,是研究漢代歷史和諸侯王陵墓制度的重要資料。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西漢錯金銅豹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西漢錯金銅豹北京明定陵定陵是明神宗皇帝朱翊釣和孝端、幸靖皇后的合葬陵寢,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為明十三陵之一。明樓寶城下的玄宮由石門、隧道、甬道、前艘、中殿、後殿和左、右配殿構成。這是我國迄今唯一科學發掘過的帝陵玄宮,對研究中國帝陵玄宮制度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略到北京十三陵去看)內蒙古遼祖陵陵園遺址祖陵陵園遺址是遼代第一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陵寢之地,位於內蒙古巴林左旗。祖陵陵園形制既承繼漢唐帝陵的傳統,又有鮮明的自身特色,具有開創性。它代表遼代早期皇帝陵園布局的模式,對其後的遼代諸陵制度有著重要影響。

遼祖陵圖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遼青釉執壺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遼青瓷龍洗

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遼青瓷雙鳳洗西漢宣帝杜陵陵園西漢第七個皇帝一一宣帝的陵墓稱作杜陵,位於西安市的東南部,由帝陵和皇后陵兩組陵園構成,,下有幽深的地宮,上有高大的墳丘,帝陵墳丘高達29米,在墳丘四周壘砌土牆圍成陵園。陵園外設置多座陪菲坑,隨葬各種物品。王公大臣死後大多埋在帝眭之東,陪葬帝陵。杜陵便殿遺址東西寬73.5米,南北長120 米由堂、室及院子三部分組成。堂、室位於南部,其間有夯土培和庭院相隔,北部有院落三處。便殿功能有三:休息閑宴之處,保存皇帝生前器用衣物,以及進行一些祭祀活動。

重慶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長樂未央瓦當

重慶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長樂未央瓦當

重慶三峽博物館 考古中華 長樂無極瓦當
推薦閱讀:

中華吉祥畫(上)
中華對聯網校初級班簡明教程1
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
中華文明幾千年,為什麼沒有樂譜?
陳明、王人博、叢日云:走向中華文明的未來談

TAG:社會 | 中國 | 科學 | 考古 | 社會科學 | 中國社會 | 中華 | 研究所 | 十年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學院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