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政府執行力研究(學苑論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執行力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行政能力,它是指政府對政策決策、制度紀律、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能力,表現為戰略目標和工作任務的實際完成情況。執行力強弱體現著政府的治理能力,影響其服務民眾的水平。提高政府執行力是現代國家普遍關注的問題。在西方國家,隨著政治制度演進,逐漸出現政府組織膨脹、層級過多、保守封閉和缺乏創新等執行力下降的現象。特別是近年來,西方政治體系運行亂象頻發,政策實施無力,社會矛盾增加,這引發了西方政治學界的關注思考,發展出多種關於增強政府執行力的學說。
中國的政府執行力在概念、理論和實際運行方面與西方都有根本區別。西方許多學者都承認,中國共產黨的非凡執政能力、中國各級政府對政策的強大執行力,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級政府在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深化各領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肩負著更大職責,更加需要增強執行力和公信力,以讓人民滿意為目標,有力有序地推進工作。中國的政治學研究者也應結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將增強政府執行力作為一項重要研究課題。當前,可以在以下一些方面開展深入研究。
研究增強政府執行力的原則。在長期探索中,增強政府執行力形成了一系列原則,如科學化、程序化、法治化等。科學化原則要求運用現代科學的認知成果,最優配置執行資源,形成高效率的組織體系和優化協同的實施體系。程序化原則要求按照程序辦事,政務運行更加公開透明,打破「信息孤島」,統一明確各部門信息共享的種類、標準、範圍、流程,加快推進政務信息聯通共用。法治化原則要求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我國政治學研究者可就加強政府執行力的原則作進一步深入研究,明確各項原則對政府執行力提出的要求以及各項原則之間的關聯等。
研究政府職能轉變對執行力的影響。職能科學是增強政府執行力的重要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圍繞優化職能配置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放管服」改革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效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重要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職能日益優化。我國政治學研究者應全面梳理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轉變政府職能的歷程,分析總結其中的經驗規律,研究典型地區的典型做法,研究進一步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務水平的途徑、方法。
研究機構設置和行政體制對執行力的影響。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是政府執行力的重要載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機構設置和行政體制需要繼續改革,以更好適應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需要通過改革使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適應這一變化,推動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持續深化。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作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正在有序推進。我國政治學研究者應認真學習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原則、方案等,並進一步研究、思考、闡釋其對提升行政效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研究如何增強公職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政府執行力的增強關鍵在人。政府工作人員的知識儲備、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對政策的理解等,都影響其執行的動機和能力。用規則約束人、用利益激勵人、用價值鼓舞人,仍然是建設高素質政府工作人員隊伍的主要方面。政治學研究者可以對錄用、培訓、管理、薪酬、保障、考核、晉陞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思考如何使激勵約束、容錯糾錯機制更加完善,從而為公職人員隊伍建設提供學理支撐。
研究科技手段運用對政府執行力的影響。在信息化、大數據的技術條件下,通過實時有效的數據收集和分析,政府可以及時掌握執行情況,就存在的問題採取精準解決方案,大大提高執行效率和針對性。各地蓬勃興起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實踐,取得了提高服務效能、降低服務成本等積極效果。我國政治學研究者應以歷史和現實的雙重視角,分析當前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給經濟社會帶來的深刻變化,進行跨學科研究,研究政府的決策和執行如何更好順應新技術革命趨勢、利用新技術革命成果,從而更有效、更便捷、更精準地發揮職能、服務群眾。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推薦閱讀:
※【中東研究】唐志超:進與退-美俄在中東的博弈及演變邏輯
※「兩法」銜接機制問題研究
※桃花神煞信息病毒 異姓同胞 命例研究
※八字研究???????[七]
※當歸芍藥散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隨機平行對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