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惠勤:建設思想陣地,把握輿論導向 ? 政治 ? 講稿 ? 首都大講堂 ?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 侯惠勤

(未經許可,不得複製、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權法律責任)

在此,我通過「把握輿論導向,建設思想陣地」這個命題,從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出發,對於習總書記在全國思想宣傳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進行解讀。以期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勉。

一、釐清意識形態工作的定位

對於意識形態工作,習總書記的講話裡面講了兩條:一是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黨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所以,意識形態工作必須要服務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二是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其意義在於:其一,意識形態工作對黨來說是一項全局性、大局性的工作。其二,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在經濟建設全過程中一刻也不能放鬆的工作。在我們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鬆和削弱意識形態的工作。既要防止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黨的中心工作,使得黨的全部工作都圍繞意識形態,那是錯誤的;同時,如果把意識形態工作僅僅看成是局部的、一條戰線的,可以時松時緊,那也是錯誤的。習總書記的講話裡面講到,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對此,全黨還有一個公認的觀點,經濟工作搞不好,要出大事;意識形態工作搞不好,同樣要出大事;有時候經濟工作沒有出現太大的波動,但是由於意識形態的重大失誤,一個政權也可能瓦解和丟失。對此,我們通過對意識形態歷史轉型的展現,加以剖析。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看,有了階級,有了國家,就有意識形態。所以,意識形態作為國家統治的工具,它存在了幾千年。可是,這幾千年的意識形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變化發生在資產階級國家誕生的歷史過程中。

傳統意識形態有兩個特點。一是傳統意識形態奪取政權所需要的輿論和鞏固政權所需要的輿論可能不一致。因此,傳統意識形態是斷裂的,具有滯後性。比如:我國公元前475年,就進入了封建社會。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統一了中國。但是,到公元前134年以後,董仲舒才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國家意識形態。也就是說,傳統意識形態在國家權力面前,它是被動的,被選擇的。二是傳統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辯護色彩。就是為暴力辯護,為國家權力辯護。因此,傳統意識形態又具有明顯的依附性。

但是,隨著資產階級國家的興起,意識形態發生了重大的歷史轉型。研究意識形態史的人都傾向於這樣一個觀點,就是把1776年美國立國看成是現代意識形態時代的元年。因為,它表明了現代意識形態的兩個特點。一是現代意識形態成為一個權力建立、政權建設、國家制度建立的先導。即是說,現代意識形態成為立國的先導。二是現代意識形態成為國家權力體系的核心。即是說,它決定了權力的合法性,決定了國家的形象,決定了國家制度變革的原則和調整的範圍。比方說,很多學者包括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些開創人,像葛蘭西、盧卡奇等人認為,「十月革命」成功了,而匈牙利革命及其以後的西方國家的武裝鬥爭卻都沒有成功,究其原因在於,當時,俄羅斯還是一個傳統國家。因此,暴力是國家的核心。所以,在把暴力打碎以後,新的國家制度就建立了。但是,匈牙利以後的西方國家,意識形態成為了國家的核心。因此,哪怕在暴力上打碎了原來的軍隊,但是如果意識形態沒有被打碎,那麼,舊的國家政權還會復活。當然,對於這樣的觀點我們還可以討論。但是,現代意識形態無疑起著國家內核的作用。正是因為意識形態的現代轉型,決定了在現代社會中,意識形態的瓦解是一個政權瓦解的最關鍵的內容。所以,蘇聯的解體從國家政權來說,首先是意識形態的崩潰。這也正是今天我們尤其要重視意識形態工作的原因所在。

我在報紙上看到一些所謂的專家觀點,令人心急。這些觀點表面上看起來,是想為黨說話。但是,實際上卻干著瓦解社會主義政權的事。比方說,前不久,有幾位專家在《人民論壇》講,共產黨要善於利用選票來增強自己的合法性。這就牽扯到一個核心問題,我們的民主觀是什麼?是西方的選舉民主,還是馬克思主義所講的社會主義民主?二者的基礎是不一樣的。對此,馬克思早就說過,資產階級國家的基礎是個人;馬克思主義講的國家的基礎是階級。這是兩個根本不同的話語體系和運作方式。因此,西方的國家權力是個人權力的轉讓;馬克思講的國家權力是階級意志的表現,是階級的委託。可見,二者在贏得合法性上,在著力點上都不一樣。

習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學習中講過,全黨要提高大局意識,要從共產黨執政和社會主義政權建設的大局著眼。這個大局離不開意識形態建設。事實上,在現代社會,誰忽視意識形態工作,誰就要犯大的歷史性錯誤。在釐清意識形態工作定位的基礎上,我們一定要對重大的理論爭論、有重大影響的社會思潮分清是非,把握好理論邊界。

二、對憲政民主錯誤思潮的剖析

(一)揭開憲政民主的面紗

第一,明確憲政民主不等於什麼?其一,憲政民主不等於民主政治,它只是民主政治中的一種。其二,憲政民主不等於法治,它也是法治中的一種。其三,憲政民主不等於以憲法治國。因為,所有國家都有憲法,但是憲政民主的國家,不管是自稱的,亦或是別人認可的,那是少數。所以,大家必須要看到,憲政民主是一個特殊的概念,而不是民主法治,以憲法治國這樣一個寬泛的概念。

第二,憲政民主是瓦解社會主義制度的一種思想武器。憲政民主的一個核心概念,就是所謂的人民選擇政府,由人民來選擇執政者。多黨、普選是它的基本形式。其一,在憲政民主下,不能把政黨的指導思想作為國家的思想基礎。而在我國,毛澤東同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際就明確地提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其二,在憲政民主下,不能用憲法規定一個黨的執政地位;其三,在憲政民主下,軍隊在政黨面前保持中立,不能參加任何黨派活動,不能接受任何黨派的領導。究其實質,憲政民主反對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反對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反對黨指揮槍杆子這樣一個中國人民解放軍根本的建軍原則。由此可見,憲政民主的針對性很明顯,就是針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國的四項基本原則。很明顯,憲政民主是瓦解社會主義制度的一種思想武器。

第三,憲政民主是特殊歷史發展階段的特殊民主形式。憲政民主是資產階級的一種民主形式,它是中國共產黨搞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時候,曾經設想過的一種民主形式。今天,我國已經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應該說,我們已經超越了憲政民主的歷史階段。所以,現在,在我國鼓吹搞憲政民主,這關係到中國是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前進,還是開歷史倒車的問題。

(二)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與民主觀

如前所述,西方國家講的所謂公權力,是個人權力的部分轉讓,是個人和國家的一種契約。即是一種以個人為本位的國家觀。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國家的基礎是執行階級的委託,執行階級的意志。人民群眾要掌握國家權力,不能以個人的方式,一定要以階級和人民的方式。因為,自發的個人必然依附於有階級意識的統治者。

這裡需要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在任何歷史階段,人民群眾都是大多數。可是,為什麼人民群眾從來都沒有當家作主。對此,馬克思的解釋是,因為人民群眾是處在分散的、自發的狀態。這種個體必然被組織起來的少數剝削者所統治。這個組織起來的少數剝削者,一方面掌握了暴力,掌握了經濟力量;另一方面掌握了思想統治權,也就掌握了意識形態。在這種狀況下,人民再多,也當不了家,做不了主。所以,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要當家作主,首先要能組織起來,要有能夠組織起來的階級。這個能組織起來的階級就是現代無產階級。人民群眾以現代無產階級為基礎組織起來,通過無產階級政黨上升為一種自為階級,它就可以成為一種有機的整體,從而表達自己的利益,提出自己的價值訴求,最終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現如今,我們所概括的,依法治國、人民當家作主和堅持黨的領導這三者有機統一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正是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其中,黨的領導是人民組織起來的要件。如果僅把人民看成是個人的鬆散的集合體,它就是烏合之眾。人民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即是以先進的階級為核心,以先進的、自覺的思想為指導,並能夠提出整體利益和長遠價值追求。只有這種人民,才能夠真正當家作主。對此,列寧講到,處在自髮狀況的人民,只能成為資產階級的俘虜。這也是我們強調馬克思主義指導、共產黨領導的原因所在。

共產黨領導在我們國家體制中一身二任:一方面黨是執政者;另一方面黨又是人民群眾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一個有機的核心。所以說,共產黨又是一所大學校。因此,就不能夠用個人和政府分權之類的話語體系來講。事實上,這是西方的一種話語體系。在馬克思主義的話語體系中,黨和人民的關係有兩條。其一,共產黨離不開人民。共產黨離開了人民不但無所作為、一事無成,而且沒有了存在的必要。中國共產黨自誕生起,就肩負著雙重使命:一是民族復興;二是人類解放。並且,這兩個使命是相互聯繫的。其二,人民也離不開黨。人民離開黨就會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甚至互相殘殺,就會被少數人分而治之,最後成為沉默的大多數。沒有了共產黨,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人民要麼成為金錢的俘虜,要麼成為黑惡勢力的俘虜,要麼成為暴力的俘虜,要麼成為宗教、宗派、宗族的俘虜。他不可能真正地代表自己、解放自己。

三、對於普世價值錯誤思潮的剖析

普世價值不等於人類的價值共識。普世價值最大的誤區在於,人們把普世價值泛化了,用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來取代普世價值。比如說,有人將熱愛和平、實現大同社會看作是普世價值。有的還把普世價值理解成共同的人性,諸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那麼,有沒有共同的人性呢?共同的人性是什麼?人類有沒有共同的價值追求,表現在什麼地方,有多大作用?其實,這些並不是普世價值爭論的要害問題。普世價值爭論的要害問題是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權,以及以這個價值觀為基礎所構建的國家制度,是不是普世的。具體到中國的改革,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是不是要按照這個方向去做。由此說來,普世價值具有很鮮明的政治指向。具體來看,普世價值主要爭論的有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不承認資本主義道路是普世的現代化道路?換言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是一條有前途的,有生命力的,符合人類文明發展,具有廣闊前景的現代化道路,還是背離人類文明的死胡同?對此,涉及這樣幾個根本性問題的回答。

其一,1840年的鴉片戰爭給我們帶來了現代資本主義文明,還是把中國人民推到了災難的深淵?問題的核心是,怎麼看待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近代以來的入侵。有些人認為,1840的鴉片戰爭把中國從古老的沉睡中驚醒,打碎了中國幾千年停滯的封建文明,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資本主義的文明。儘管這也是一個有災難的,有痛苦的,甚至有血腥的過程,但主流是把中國推向了進步。所以,持這種觀點的人要以所謂現代化史觀,所謂資本主義文明史觀,來改寫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

以馬克思主義的觀察視角看,西方對於落後國家的入侵併沒有給這些國家帶來新的文明與生機。馬克思在談到英國侵略印度時,有這麼一段話,印度在失去了一個舊世界的同時,並沒有獲得一個新世界。因此,印度在此後的一切發展中都帶有一種悲劇的色彩。他們和自己幾千年的古老文明割斷了聯繫,但是,他們又不能平等地享受現代文明的成果。換言之,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國家,不但沒有給他們帶來發展機遇,而且把他們陷在文明發展的困境裡面,使他們失去了文明發展的一切空間。由此,我們就能深刻地理解,為什麼毛澤東同志強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首先要站起來。毛澤東同志說,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最普遍的性格是奴性文化熏陶的結果,即奴才意識。我們也可以想像,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這個「站」是多重要。

基於上述認識,馬克思主義認為,民族不解放,人民不獨立,談不上現代化的發展。這個基本矛盾決定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主題有兩個:一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二是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個主題決定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主線,就是爭取民族解放,民族獨立的革命鬥爭。

其二,資本主義道路為什麼在中國走不通?中國為什麼要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也給我們送來了社會主義的前景。它宣告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可能性。

中國之所以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概括地講,有三個理由。第一個理由,中國要不分裂,要作為一個完整的國家搞現代化,必須要搞社會主義。第二個理由,中國要有一個和平建設的歷史條件,必須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倘若搞資本主義,則國無寧日,內亂不已,外患不已,代價慘重。只有搞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才有可能營造一個和平建設發展的歷史環境。因為,搞資本主義現代化,肯定有很激烈的階級分化,很激烈的外部抗爭,尤其是在已經不是資本主義早期發展的現代條件下。資本主義在開始發展的時候,有搞自發發展、階級分化的活動空間,國內矛盾、國內生態危機也可以轉移到國外去。現在這些條件都不存在了。第三個理由,中國要保持國家獨立、完整、和平,必須搞社會主義。倘若搞資本主義,國家獨立不了,我們必然是別人的附庸。

第二個問題:人類歷史的未來,是消滅了階級,消滅了剝削的共產主義社會,還是所謂的中產階級社會?在普世價值看來,階級消滅不了,人類歷史未來的最好狀態就是中產階級保持著一種龐大的狀態。所以,他們的工作重點是營造中產階級。馬克思主義的重點是消滅階級。馬克思主義認為,只要存在著階級、階級劃分,就談不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就談不上共同富裕。事實上,中產階級社會也是個兩極分化的社會。它不是一個穩定的社會。

第三個問題,普世價值等不等於普遍真理?有些人認為,既然有普遍真理、客觀真理,普遍規律、客觀規律,就應該有普世價值。其實不然,因為普遍真理強調的是客觀性,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普遍真理是以科學的認識歷史發展的趨勢為前提的。普世價值的特點是以大多數人的認同為存在條件,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大多數人認同的東西就叫普世價值。而普遍真理被大多數人接受,往往是一種結果,而不是前提。在蘇聯解體之後,小平南巡講話說,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不相信馬克思主義了,有人就認為馬克思主義失敗了、過時了、沒用了,哪有這回事。我堅信,世界上相信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真理。真理不以一時大多數人是不是認同為轉移。真理就是看符不符合客觀規律,符不符合科學的認知,它是以這個作為條件的。這與以大多數人認同作為其存在條件的普世價值是截然不同的。

西方挑戰中國提出的問題,諸如現在西方大多數國家都搞多黨制,中國怎麼搞?對此,有的人不知所答,於是乎,牽強地說,我國現在的條件不成熟。那麼。什麼叫條件成熟呢?還有些學者煞有其事地寫文章說,要搞西方的選舉制度需要三個條件。一要有比較高的國民教育文化程度;二要有經濟發展的一定基礎;三要有比較健全的法治。可是,現實中的茅利塔尼亞哪方面都比不上中國,但它也搞西方的多黨制,雖然搞的醜陋一點。因此,以條件不成熟為由作答,並不客觀。為此,我們要進一步追問,難道大多數國家現在搞的,就一定代表人類的未來嗎?普世價值以一時的大多數人認同為轉移,究其本質,它是一個時代統治階級的思想。換言之,普世價值就是今天西方的統治思想。由此說來,普世價值是有階級性的,並且是會發生歷史變化的。

四、明辨個人主義、利己主義錯誤思想

(一)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荒謬所在。時下,有不少所謂的青年導師,所謂的公眾知識分子,認為市場經濟主流的道德就應該是合理的利己主義,就是在爭取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不損害別人,認為這個應該是我國現實社會主導的道德價值觀。倘若如此,我認為好死不如歹活著,那麼我當叛徒就是我在追求自利的最大化;你認為流芳百世是你的最大價值,那麼你當烈士也是你在追求自利的最大化。這樣,烈士和叛徒就沒有區別了,因為都是在追求自利的最大化。荒謬至此,還有什麼道德可言?!

由此,我想到青年黑格爾派施蒂納的著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一切利他主義都是利己主義。換言之,人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利己。對此,有批駁者質問施蒂納,難道你沒有愛情嗎,你沒有同情心嗎?施蒂納回答說,有。但是,這一切都是為了利己。他說,看到一個人哭了,哭得很傷心,我去溫柔地安慰他,用我發燙的嘴唇吻乾哭者的淚花。但是,做這一切的前提是,這個人是我愛的人,他的痛苦引起了我的痛苦。我安慰他是為了減輕我的痛苦。否則,即便他哭得昏天暗地,我也不會理他。一言以蔽之,施蒂納把一切的利他行為都解釋為利己。倘若果真如此,那還有什麼道德高下呢?

聯繫到時下的我國,我們的國家意識、人民意識、整體意識極其弱化。比如,我國的競技體育,可謂是舉國體制。在運動員獲獎以後,講一句感謝人民的培養,要為國爭光,這一點都不過分吧。可是,現在這些話在有些場合居然都被認為是空話。還有人認為,運動員爭奪金牌的動力來自為了使自己的父母生活的好一點;還有說是為自己,因為運動員不能幹一輩子,當運動員的時候要多得點獎金。對此說法,可以理解。可是,令人詫異的是,往往對於這樣的說法,多數的聽者會認為這是真話。而一說到為國爭光,為人民服務,那就是假話。這是非常荒謬的一種現象。這裡有一個鮮明的對比。英國是個人主義的發源地,但是它的民族意識、國家意識很強。前不久,在英國結束的溫布爾登網球賽中,世界排名前兩位的德約科維奇和穆雷狹路相逢。在二者的球技對比中,穆雷稍顯遜色。但是,只要穆雷打一個好球,溫布爾登的一萬多觀眾就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只要德約科維奇有一點失誤,大家便一片噓聲。致使德約科維奇嚴重失態,連輸三盤,輸給了本土寵兒穆雷。所以,有評論說,德約科維奇是被15000名觀眾打敗的。

(二)批判個人主義,究竟批判的是什麼?我們批判個人主義,不是否定個人的合法利益;不是否定個性自由發展。個性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裡面講,從人的發展來說,人類社會有三種形態。第一種形態,人的依賴關係社會。這個時候的個人是不獨立的,人是按照群體來活動的。個人是相互依賴的。第二種形態,物的依賴關係社會。這個時候的個人獨立了。個人和他人的交往,要通過物資紐帶來實現,所以是一個商品社會,是一個人情冷漠的社會。第三種形態,個性自由和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個性自由代表著人類未來社會的一個特徵。而西方強調的個性自由,其本質是資本自由,金錢自由,並不是馬克思所講的建立在人的全面發展基礎之上的個性自由。由此,我們批判的個人主義,主要是那種認為只有個人及其家人、朋友才是真實的,而人民、民族、國家、階級都是虛幻的觀點。致使現在一講到諸如為人民服務、為國家爭光,都好像很空。

個人主義認為,只有個人才是真正的實體,是利益的主體。馬克思主義認為,個人作為歷史的主體出現的很晚。在資本主義興起以前,根本就沒有個人的歷史地位。個人在作為歷史主體出現以後,還存在著集體的歷史主體,包括階級。資產階級行動就是以階級為實體存在的。

現在,一些所謂的理論家提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個邏輯悖論。他們說,如果人人都毫不利己,那麼,專門利人就無法實現了。事實上,只有從個人主義出發,這才會是悖論;從集體主義出發,就根本不是悖論。毛澤東同志在紀念白求恩時,歌頌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作為加拿大共產黨員的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給八路軍傷病員治病。那麼,八路軍傷病員接受白求恩的治療是不是利己呢?八路軍傷病員是打日本鬼子受傷的,是為人民受傷的,治好病以後重返前線把敵殺,這怎麼是利己呢?白求恩不利己,八路軍傷病員也不利己,那麼,這利究竟都到哪裡去了?這利到了中華民族不當亡國奴;到了中華民族能夠借抗日戰爭覺醒、奮起、騰飛、復興;到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再比如說,在抗美援朝時期的上甘嶺戰鬥中,表面陣地都被美國鬼子佔領了,志願軍只能躲藏在山洞的坑道裡面,並且斷糧、斷水、斷彈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連隊有一個蘋果,大家互相推讓著不吃,就連傷病員都不肯吃下。這是一種無聲的原子彈,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樣的集體令人生畏,任何力量都不可戰勝。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悖論嗎?如果是個人主義,看看身處的惡劣環境,不知道哪天大家都會死掉。有蘋果的人偷偷地咬一口,盡量不給別人發現。蘋果一旦被發現了,別人就來搶,誰搶到誰吃。這樣的部隊就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

另外,費爾巴哈講到,人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為他和他人,他和自然是相通的,所以人和人,人和自然的統一是哲學的最高原則。個人的價值是真實有限的,它只有跟人民、跟國家連在一起,才可以獲得無限的價值。就是像雷鋒所講的,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五、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合理內核的思考

我們要防止把抽象的價值共識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方說,西方講的平等,說的是機會平等、規則平等,起點平等。馬克思講的平等是最終達到事實的平等,形式平等與事實平等一致,其核心就是消滅階級。因為,不消滅階級就談不上事實的平等。所以說,提出消滅階級比抽象的談平等,更能彰顯社會主義的獨特性。這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生命力的東西。

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理內核應該包括三條。第一,勞動偉大,勞動優先,以此區別於西方的資本優先。可以說,勞動偉大,勞動優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理論可以概括成兩句話,一是勞動的解放。就是消滅人們奴隸般地服從勞動的社會條件,創造一種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二是勞動的復歸。就是讓勞動成為人的生命的第一需要,讓人們自覺地熱愛勞動、歌頌勞動、崇尚勞動。就是說,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客觀條件是人的勞動的解放,主觀條件是勞動的復歸。第二,人民至上,以此區別於西方的個人主義。就是說每個人都要為人民服務,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和人民利益要自覺地結合。第三,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消滅階級,消滅兩極分化唯一的道路。有了共同富裕,才談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公正。

推薦閱讀:

《梁啟超道德主義思想研究》第三章 (二)
王道思想的源與流
思想複雜的人要怎樣回歸簡單,找到幸福?
《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第26課:不擇眾機,稱名必生──法照大師「瓦變成金」之偈
墨子的「尚賢」思想

TAG:政治 | 思想 | 輿論 | 首都 | 輿論導向 | 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