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駐烏大使:烏克蘭之亂的經驗教訓

美前駐烏大使:烏克蘭之亂的經驗教訓2014-3-05 11:15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月27日發表題為《烏克蘭之亂的經驗教訓》的文章,作者為美國前駐烏克蘭大使、美國國防大學綜合作戰中心主任約翰·赫布斯特。文章稱,在基輔街頭的僵局持續3個月之後,亞努科維奇政府在48小時內解散,亞努科維奇本人神秘消失。  文章分析,烏克蘭之亂的第一個經驗教訓是,鎮壓平民示威在烏克蘭是政治輸家。這場危機始自成千上萬人反對亞努科維奇放棄與歐盟的一項貿易協議的決定。2013年11月末,他試圖用武力將示威者從街上趕走,結果失敗了,示威者反而成倍增加。自那之後,亞努科維奇儘力避免大規模使用武力,因為他知道那樣做在這個國家不受歡迎。  第二個教訓也與此有關。烏克蘭維護秩序的部隊——警察、安全部門和軍隊——不是鎮壓和平民眾的可靠武器。在橙色革命和這次危機期間,軍隊都沒有參與到騷亂人群的控制當中來。亞努科維奇一直沒有足夠的警察部隊來通過常規的人群控制方式清理街道。走投無路的他在聽取了俄羅斯朋友的建議後選擇了實彈和狙擊的高傷亡戰略,來把示威者從街上嚇走。不過對亞努科維奇政府來說,不幸的是,這只是激怒了示威者和國際社會,並很快導致他下台。  文章認為,這場危機也表明,該國傳統的東西部民族、語言和文化隔閡正在弱化。亞努科維奇的支持者大本營在東南部地區,那裡的俄羅斯族和說俄語的人比烏克蘭其他地區都多。2月22日,亞努科維奇在基輔失去支持後條件反射式地去了東部。但當東部的政治領導人那天在哈爾科夫碰頭時,街頭卻有數千名示威者表示支持基輔的變化。  文章稱,過去幾個月的情況也表明,在烏克蘭,歐盟的解剖刀比莫斯科的老式大口徑短槍有效得多。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威脅對亞努科維奇在2013年11月放棄與歐盟的貿易協議起了顯著的作用。他把決策歸咎於莫斯科是很方便的;不過他的真正動機卻在國內。歐盟方面在整個談判過程中都堅持協議簽定要以釋放季莫申科為前提,季莫申科是亞努科維奇在2010年總統選舉中的對手,也是這個國家最可怕的政客。  文章稱,這次歐盟顯然比俄羅斯更為強有力,因為包括東南部在內的整個烏克蘭的精英階層都認為他們的未來在歐洲。他們希望自己的產品能進入歐洲市場。他們集體遺棄了亞努科維奇,因為他們不想被制裁。一句話說,俄羅斯對全體烏克蘭人採取的笨手笨腳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無法影響反對亞努科維奇的潮流;而歐盟對那些卑鄙的鎮壓執行者的小範圍威脅卻削弱了對他的支持。這種精英階層對歐洲的偏向是烏克蘭東西部分裂危險削弱的主要原因。  文章最後說,亞努科維奇政府垮台是因為:1、歐盟制裁導致大量議員放棄了地區黨;2、示威者拒絕了歐盟提出的讓亞努科維奇削減權力留任的折中方案。反對派領導人無法阻止示威者的拒絕。
推薦閱讀:

烏克蘭局勢是西方與俄的針尖對麥芒?
烏克蘭夏季最迷人 滿街長腿姑娘成「災」
三大理由證明:普京或為烏克蘭克里米亞主權而戰
帶你了解烏克蘭
烏克蘭很興奮 中國再送烏克蘭一份大禮

TAG:經驗 | 烏克蘭 | 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