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淅淅瀝瀝的秋雨,以及李商隱

淅淅瀝瀝的秋雨,以及李商隱

活字文化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葉嘉瑩先生講古詩詞》是活字文化和豆瓣共同推出的古詩詞音頻系列節目,由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講解和誦讀經典的古詩詞作品。歡迎關注活字文化的豆瓣賬號收聽往期節目。

倘若讓中文世界的讀者來評選文學史上最溫馨安適的場景的話,《紅樓夢》中「 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制風雨詞」想或許能獨佔鰲頭。在這一回的文字中,寶黛之間的愛情,釵黛之間的友誼,因為彼此善意展現和心結打開,而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親密與寧靜,如同回末寶釵讓婆子所捎潔粉梅花洋片糖熬制的燕窩一般,甜潤而適口。而淅淅瀝瀝的秋雨充當了這一幕溫馨場面的背景音樂:「秋霖脈脈,陰晴不定,那天漸漸的黃昏,且陰的沉黑,兼著那雨滴竹梢,更覺凄涼。」 預示命中注定的暴風雨雖未曾立刻到來,但是樂園中青春賦予的特權與美好的結束時刻並不遠了。

氣象學中有所謂「華西秋雨(Autumn rain of West China)」一說,它專指我國華西地區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氣現象。其中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貴州的西部和北部最為常見。華西秋雨可以從9月持續到11月份左右,持續時間長則是其最鮮明特點,雨勢不大,但頗為纏綿。十五歲大觀園中的林黛玉聽到的秋雨大概是這樣,四十歲的李商隱在東川幕府聽到的夜雨一定是這樣。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 - 葉先生講解00:00 / 00:00

李商隱在四川的幕府做官,是他在外地擔任幕府官員的最後一任。在他寫《夜雨寄北》這首詩的時候,想回家而沒辦法,其後他的妻子在家中死去了。當李商隱離開幕府回到家中,妻子已不在人世,而他自己在不久以後也四十多歲就死了。李商隱一生不得意,一直陷在黨爭之中,一生被排擠,一生離家在外。

首句「君問歸期未有期」,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家,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詩人和他的家人一直都在別離之中,他一生輾轉各地幕府之中,即便回去,時間也很短。因為他要有工作、有收入,才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巴山夜雨漲秋池」,今天晚上,我在四川,下了很大的雨,池水都漲起來了。我就在這樣悲哀的,遠離家鄉不知何日是歸期的夜晚。

「何當共剪西窗燭」,「何當」是當什麼時候的意思。我有一個夢想:我要回到家,能和你共同點燃一枝蠟燭。要剪燭談心。

「卻話巴山夜雨時」,到那時,我再跟你談一談巴山夜雨的情景。

「何當共剪西窗燭」的「燭」是入聲字


顧隨先生嘗言:「這首詩技術非常成熟,情調非常調和,可代表義山,此詩如燕子迎風,方起方落,真好。」但這首李商隱的名作,除葉先生這種說法外,也有人考證《夜雨寄北》寫於李商隱妻子去世後,寄贈對象或是某位關係親密的友人。李商隱的婚姻是他一生悲劇命運的根源,使其不得不處於牛李黨爭的漩渦之中,但他對妻子的感情卻從未改變過。而在人神雜糅的古代世界,即便陰陽阻隔,通過詩歌交流並非不可想像,已屆生命末期的玉溪生已有所預感,而所謂「歸期」也可認為是對於亡妻的死生承諾。 李商隱生活的時代,唐朝存續已有兩百年,弊病叢發,內有宦官專權,甚至決定皇帝的生死,皇位的廢立,外有藩鎮割據,對待中央政權極為跋扈無禮。雖只出自李唐皇室的遠支,面對如此深重的危機,李商隱同樣憂心忡忡。而詩人的天職又使得他將這種悵惘的心情優美而曲折地表達出來,於是有了在帝國暮色中吟詠而出的《登樂游原》。


登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登樂游原 - 葉先生講解00:00 / 00:00

杜牧的《登樂游原》說:「欲把一麾江海區,樂游原上望昭陵。」這是表示杜牧對國家的關懷。而李商隱的這首《登樂游原》寫的是不同的意思。「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很美麗,可是金霞的燦爛是最短暫的。


在腐壞的現實世界外,李商隱的精神世界與道教大有關聯。唐代開國之後,追奉老子為始祖,道教大盛,燒煉服食成為整個社會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剛正肅直如韓愈者,也不免「退之服硫黃,一病訖不痊」留下藥餌助興,長病不起的疑案。而李商隱早年與道教關係極深,甚至可能與數位女冠有過隱秘而美麗的情事,其作品中的道教色彩也極為重。葉先生所選的《嫦娥》、《霜月》兩詩中,嫦娥、素女皆為道教傳說中的女神,凸顯出這一點。


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 葉先生講解00:00 / 00:00

「長河漸落曉星沉」,「長河」是天上的銀河,夜漸深的時候,銀河的方向有轉動,然後慢慢看不見了,因為天亮了。「曉星」是天上最亮的星星,太白金星,也因天亮了看不見了。

「嫦娥應悔偷靈藥」,嫦娥吃了長生不死的葯,就上了月亮。

「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成了神仙,長生不老了,可是天上只有這一輪明月,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上面是青天,下面是碧海,她一個人孤獨地在那裡。嫦娥應該後悔為什麼吃了仙藥離開了人間,因為從此就再也沒有伴侶,只能「碧海青天夜夜心」了。李商隱好就好在這最後一句上。

這首詩表面上很容易懂,但寫得真是悲哀,不只是一個故事,而是真的孤獨、寂寞,沒有人理解。不過它本身的故事小孩總還能懂的,因此選在了這本書里。

「雲母屏風燭影深」的「燭」是入聲字。


霜月

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

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嬋娟。

霜月 - 葉先生講解00:00 / 00:00

李商隱的詩,總是表面顯得很淺近,裡面的悲哀卻很幽深。

「初聞征雁已無蟬」,聽到天上雁叫的時候,說明夏天早已過去。

「百尺樓高水接天」,已經降霜的夜晚,天上一輪明月照在高樓之上,百尺的高樓,月光如水,從天上灑下來。

「青女素娥俱耐冷」,霜神是青女,月神是素娥,即嫦娥。既然青女是霜神,當然能夠忍耐寒冷。月亮孤獨地掛在天上,當然也能夠忍耐寒冷。

「月中霜里斗嬋娟」,就是在這樣凄涼、寒冷、降霜的夜晚,她們在寒冷之中保持了她們的美麗。「斗嬋娟」,就是說兩個人都能夠經受、承擔這種孤獨和寒冷。

《嫦娥》詩中寫的是「嫦娥應悔偷靈藥」,這首詩寫的是「青女素娥俱耐冷」。前一首詩的重點在神話故事,所以用「嫦娥」,這首詩著重於寒冷的感覺,所以用「素娥」。作詩用字的感覺是很微妙的。


在中文世界之外,與李商隱最為接近大是弗蘭茲·卡夫卡。同樣是擁有本然所稟賦的一種迥異於常人的心靈。也同樣善於把真實生活的體驗糅合在自己充滿了夢幻的心靈的幻想之中,所而讀者接受他們的態度,也具有某種一致性「假如有人承認他的優點的話,他便毫無選擇餘地的要把那些優點列於首席。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人覺得他無甚優點,且認為竟有如許讀者尊他為相當有天才的作家是不可思議的。(愛德·文穆爾《卡夫卡論》)」。可以說,李商隱和卡夫卡兩位在絕然不同的社會中所長成的寫作者找到了彼此的鏡子,並將對方映射更加清楚明晰。而在中國文學傳統,李商隱從來不缺乏愛好者,企慕、摹仿進而探究、學習,從北宋楊億開始的追隨者不可勝數。但是真正與李商隱心靈相通的,還要等到18世紀曹雪芹出現。兩位在少女的花影下觀察世界的詩意寫作者,對於少女情態的描摹,分別達到了各自領域的極致。 李義山的精魂,是否在青女素娥的導引下,直抵上清天界,雖未可知。卻因為玉溪生的感發,從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到晴雯、司棋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少女群像在曹雪芹的筆下搖曳而出,影響了幾個世紀以來中國人對於女性美的定義與想像,而這首《無題》,說不準就是最重要的靈感來源之一。


無題

李商隱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無題 - 葉先生講解00:00 / 00:00

《無題》也是李商隱非常好的一首詩。

《無題》寫的是個女孩子。如果說李太白的《長干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寫的是長江邊現實的女孩子,那麼李商隱現在寫的這個女孩子,從八歲一直到十五歲,就是一種象喻。中國古人向來把美女比作賢能的才士,屈原說「恐美人之遲暮」,就是借美人來比喻才德賢能的君子。女子愛美,男子也一樣要愛惜自己,愛惜自己不是養尊處優,而是讓自己通過鍛煉、學習,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不是外表打扮得很漂亮,而是提高德行和才能。每個人生來都應該向這個方面去努力。

詩里這一個愛美的女子,象徵一個追求美好才德的男子。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八歲的時候,她就懂得愛美了,家裡大人不讓她照鏡子,她偷著照鏡子。大人以為還沒有到化妝的年齡,她就已經能夠把眉毛畫得這樣修長而美麗。

「十歲去踏青,芙蓉做裙釵」,「踏青」是古代的風俗,清明上巳,女子便去踏青,鬥草尋花。女孩子出去游春,要穿漂亮的衣服,她的裙子邊上繡的都是芙蓉花。不只是追求自己身體衣飾的美好,屈原也將美麗的衣服比作美麗的品德。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想要真的有才能,十二歲就要學彈箏。「銀甲」是戴在手指上用來彈箏的,因為用自己的手指去彈,指甲會斷。銀甲戴著不肯卸下來,代表她學習的勤奮。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女子一切都以七作為倍數,十四歲就算成年了,是談論嫁娶的時候了,這時女子就不能夠隨便見人了。她躲在深閨中,大家看不到她,只是遙遠地聽說,他們家有個女孩子還沒嫁出去。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十五歲還沒有出嫁,女子就耽誤了她的婚嫁之期。她在春風之中流下淚來,可是不肯讓人看見,背立在鞦韆之下。這是古代的一個象喻,是說一個男子,曾經努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修養、品德、才能,可是沒有找到一個可以任用他的人。

李商隱很小的年紀父親就去世了,他是家裡最大的男孩,那時候沒有印刷,他要「傭書販舂」,替人家抄寫,替人家搗米來賺錢,養活母親和姐弟。他小時候非常孤苦,努力學習,後來有很多人欣賞他。先是令狐楚,後來是王茂元。令狐楚欣賞他時,他還沒有考上進士;可等他考上進士那一年,令狐楚死了,而他在那年跟王茂元的女兒結了婚。但王茂元跟令狐楚是敵對的兩黨,從此令狐楚那一黨都排斥他。李商隱的一生,「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崔珏《哭李商隱》),這是他死後,別人悼念他的詩。


根據氣象學家考證,唐末是另一段「小冰川期」的開始,氣溫降低,季風失調,導致降雨減少,進而引發饑荒乃至農民起義。而乾旱連年後,巴山夜雨想必也越來稀有,這是中年早逝的李商隱所不及見的的,不失為一種幸運。不用目睹帝國的滅亡,否則會像詩人韋莊一樣,親筆記錄「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的慘狀;也會如同另一位詩人,姨侄韓偓一般,南逃避禍,終身不復歸來。而李商隱還能夠在最後的日子裡,間關千里,回到東洛的故園,享有永遠的安寧,這是無常的歷史給予詩人遲到的補償。


推薦閱讀:

集部李 義 山 詩 集唐·李商隱卷二
李商隱詩作鑒賞
李商隱詩
唯美李商隱:紅樓隔雨相望冷

TAG:李商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