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渴望當官和發財?

蔡騫/文

人生於世,沒有人不渴求成功。什麼是成功?時下國人的回答簡單明了:當官和發財!當官和發財簡直成了時下國人成功的唯二標誌,再也別無第三者。君不見,「在哪兒高就(當官)呀」、「在哪裡發財呀」早已成為同鄉聚會、同學聯誼,親人相聚場合,用於打招呼之用語乎?

希拉里在哈佛大學一次的演講時這樣評論中國:「大多數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學到過什麼是體面和尊敬的生活意義!對民眾而言,唯有獲取權力或金錢就是生活的一切,就是成功!全民腐敗、墮落、茫然的現象,在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

醍醐灌頂,旁觀者清!希拉里雖然說得直接,沒有給我們一丁點面子,但是,我們捫心自問:除了崇拜權力和金錢,我們還有信仰嗎?

為什麼會這樣?中國人為什麼對當官和發財如此的渴求?為什麼「唯有獲取權力或金錢就是生活的一切」?

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中國曆來就是個官本位國家(何謂官本位,讓百度告訴你,不佔篇幅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是歷史也是傳統。所謂治人,就是當官。當上官之後,可以支配別人而不被別人支配,似乎自己的命運可以自己掌握,而且還可以決定別人的命運了。為了更好地掌握別人的命運,也為自己的命運不被別人所掌控,只得一個勁地削尖腦袋向上爬,爬得越高越好,爬得越高,向上看到的屁股就越少,向下看到的笑臉就越多。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也。

其二,如果仕途無望,實在是當不了官,就另闢蹊徑求點財得了。錢能通神、瞎子見錢眼睜開是中國人對金錢力量的認同。中國人歷來喜歡花錢辦事,凡遇難事習慣於用錢來解決,用錢來獲得自己的安全。花錢消災這種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一時半會是無法改變的。

其三,客觀實現逼仄了人們的選擇。如果說其一其二兩個方面的原因是歷史形成的,那麼客觀的現實加重了人們對金錢渴望的迫切感。在時下的社會,可謂真正是「錢雖然不是萬能的,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網上曾經流行著類似的一個段子: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幾;讀不起,選個學校三萬起;住不起,一萬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沒房沒車誰嫁你?養不起,父母下崗兒下地;病不起,藥費利潤十倍起;活不起,一月辛勞一千幾;死不起,火化下葬一萬幾。有人還對這個段子進行了精闢的總結,把它歸納為八個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個段子雖然有些偏頗偏,但也多多少少反映了現階段一部分國人的生存狀態。

剝絲抽繭,說一千道一萬,國人對當官和發財如此的渴望,基根本原因還在於我們的國人從古至今自始至終都生活中一種缺乏安全感的環境和狀態中。遇到問題了,如果權力不足以解決,那就用金錢來解決。對於他們,權力大一點,金錢多一點,他們的安全感就會多一分。安全感,不要說我們人,就是動物,都會把生命的安全當作第一要務來追求,這是最基本的生理反應和需求。

如何解決國人安全感的問題?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文化的改造到信仰的建立,都需要很長時間。但是,關鍵一點,也就是落腳點,還是要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為理論基點,首先解決人們的物質憂慮,只有物質憂慮解決了,人們才會去追求精神層面上更高的東西,這種東西,可以稱之為文化,也可稱之為信仰。不可想像,一個整天被物質所困擾,連飯都吃不飽的人,會去考慮拯救人類的偉業。就時下的國情,就要切實解決好國人的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用……等等等等。這些問題不能解決一時,而是要長久地解決,不是暫時解決一代人的問題,而是要解決子孫後代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的一些保障制度要有前瞻性,要有長久性,不能朝今夕改,如果一定要改,也只能朝好的方面改,朝老百姓的心裡頭改。如果國人再也不會有後顧之憂,受了冤可以申訴,可以得到國家公權力的保護,他們還會找人疏通關係走非法渠道嗎?如果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病有所醫,子孫後代的事也不用他們擔心,他們還會對權力和金錢無盡的追逐嗎?

只有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國人也許會逐漸改變自己偏狹的成功觀。他們會認為,能力突出,品德優良,登上高位,能為天下的老百姓多服務一些,這是一種成功;智商突出、財商突出,取之有道,多賺得一些錢財,關鍵時候可以接濟一下窮人,這是一種成功;安分守己,安居樂業,不給國家找麻煩,不給社會添負擔,自食其力,左鄰右舍相安無事其樂融融,老婆孩子熱炕頭,這也是一種成功;與世無爭,偏安一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錢多時酒喝好點錢少時酒喝差點,這仍然也不失為一種成功……

這樣,我們心中的浮儈之氣去了,我們的社會也就真正和諧了。全民腐敗、墮落、茫然的現象,在人類歷史上空前了,也許也要絕後了——再也不會有了!

推薦閱讀:

《北社集—中國北社十年詩詞選》
明白「一陰一陽之謂道」之道才是真正中國人
紐約攝影學院中國學員班 -如何拍出漂亮的節日燈火-
中國「家底」有多厚(下)
「中國式幼升小」:愁白了多少家長的頭?

TAG:中國 | 中國人 | 當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