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參與「歐債危機」仍需三思而後行!
中國參與「歐債危機」仍需三思而後行!
時間:
據說,中國政府打算參與歐債危機的解決進程,規模可能大到超過1000億歐元,也就是一萬多億人民幣(具體數額暫不詳)。這樣的決策,按道理講是一個集體討論的結果,雖沒有通過人大辯論表決,但肯定不乏有經濟、金融專家和經濟官員的思考。如果嚴謹一點的話,最好還是公布一下如此龐大投資的細節,供全國人大常委會討論,供大眾討論。從過去的「救美國」到今天的「救歐洲」,我始終有一種感覺:中國很多人還在固守「賺錢」的思維,都幻想危機一過去,就等著提籃子撿蛋。
事實上,這可能嗎?我看是不可能的。中央政府現在拿著巨額的外儲不知如何打理是很大的難題,但是,如果以為參與歐債危機是一種戰略性處理方案的話,我認為根本就不靠譜,一方面是時機不對,另一方面參與歐債不過是把外儲從一種被動局面扔到另一個陷阱之中。歐美近兩年四處開戰,如今還在中東作亂,此時參與歐債,無異於給好戰分子打支興奮劑。為什麼說買歐債是跳進陷阱呢?歐盟國家多數都是舉債為生的「透支未來式」的所謂發達國家,就他們的實力而言,並沒有資格「發達」,國家之間相互連環套舉債的情況不在少數。儘管在歐債危機爆發後,歐盟要求各國削減赤字,然而,從歐盟債務總額而言,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這不斷增加的債務誰來買單?中國嗎?從歐洲人的邏輯來看是可以的。因為他們相信危機一過,歐洲又可以開足「生產力機器」的馬力,又可以製造出更多的利潤以填補空洞。事實上,非常困難,因為很多歐盟國家並沒有新一輪智力爆發的潛力,從而也就沒有生產力大發展的可能性,中國只要進入,想退出歐債都十分困難。
有人會說:我自己買的債,自己要退出,誰管得了?錯。如果我沒有預測錯誤的話,只要今天中國大規模進入,就是填無底洞,要出來就沒那麼容易。歐盟會在適當的時候,給中國以「數字」上的賺錢效應,帳面上肯定有賺錢的快感,然而,你跑不了,不但出不來,而且還會迫使中國不斷地加碼購買,正如之前購買美債的情形一樣。
中國不接著買行嗎?理論上行,但實際上不行,你硬要出來,歐債就會陷入困境,你所賺的「數字盈利」立刻就消失了,接著可能就是巨虧,一旦影響到歐盟經濟區的經濟穩定,經濟問題很快就成為政治問題和國家安全問題,甚至有可能變成軍事訛詐。中國目前在美債問題上面臨的兩難境地就是未來歐債的最終結局,中國的巨額外儲最後只剩下唯一的功能:賺帳面數字的死機器。
現在不買歐債,是不是以後就沒機會買了呢?更加不會,歐洲的舉債經濟幾乎不可終結,填補空洞最實在的方式是發展生產力,發展實體經濟,除英、法、德等幾個較強的國家外,其它多數國家十年內幾乎看不到任何生產力突破的希望,繼續舉債度日是鐵板釘釘的事情,除非它們準備重演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
中國購買歐債是否關乎「籃子與雞蛋」的問題?要說清這一點,首先必須弄清楚如何區分「籃子」的不同性。如果在正常經濟發展期,美元與歐元應當算得上是有兩種不同性質籃子的區分,歐元區的替代性可以考慮。但是,從目前歐美兩個大經濟體的性質來看,我認為構不上兩個不同籃子的條件。歐元區的經濟健康性一點也不比美國好,全是舉債經濟,多數歐盟國家經濟質地很差,歐元體系的脆弱性更甚於美國。再鑒於歐洲軍事獨立性的不完整,歐元的安全性也不如美國,歐洲經濟復甦的前景並不比美國好多少。所以,綜合來講,是投資歐元還是投資美元不存在換籃子的問題,它們本來就只能算同一個籃子――泡沫經濟籃子。如果中國真的要選擇不同的籃子,我認為在當前情況下,只有兩種籃子可選擇――實物籃子和貨幣(或其它虛擬資產)籃子。中國要選擇不同的籃子,最好的途徑是選擇購買實物商品(高科技、資源、市場、農業等)。
如何保證中國參與歐洲的救助對雙方都產生正面的經濟促進作用?我相信,中國參與歐元區的復甦,並不應該局限於投資的思考,很大程度上考慮到雙方經濟的關聯性,中國擔心歐元區整體衰落會波及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這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救歐洲怎麼救則要認真考慮。個人認為:救歐洲的最好方式是幫助其恢復實體經濟,增加對歐元區的貨物採購量,當然,也不是亂採購,中國應當利用此機會強烈要求歐盟放開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要求歐盟國家整體性取消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歧視措施,充分地體現出中歐雙方的誠心合作意向,單方面要求中國購買債權基金只能說明歐洲人僅僅希望中國為高消費作墊腳石,甚至有可能想把中國拖入到歐洲經濟的共同深淵。中國與歐美經濟的同質性越強,未來的形勢就越被動,越堅實地做好實體經濟越具有競爭力,歐美過度龐大的虛擬經濟成分已經明顯表現出惡性循環,中國切不可效仿。
不參與歐債危機,中國該如何讓外儲使得其所呢?象歐美一樣稱霸世界嗎?顯然不行。較為合適的選擇恐怕是誠心搞好國際合作的同時,儘可能多地調整好國內政策轉向和經濟外交政策轉向。大致可以從下面五個方面入手,確定近五到十年的戰略新轉移:
中國第一個應變點是軍事思想和國防原則的調整。過去幾十年,中國始終堅持防衛為主的軍事和外交發展戰略,不能說有多大錯誤,但是,現在形勢變了,國際強權在世界各地側面圍攻中國利益所在,國際敵對勢力在世界各地威脅中國公民的生命安全,再死守教條就大不應該。與其它大國不同的是:其它大國可以用武力解決各自公民的安全問題,而中國只有被動協商的無奈。我相信,在未來的國際各大極的競爭中,相互陷害的事例還會越來越多,中國由「防守型」往「進攻型」轉變必須儘快推進,軍事為經濟保駕護航的形勢將會在未來50年變得更為突出,中國不可坐以待斃。「進攻型」原則決非只有武器的進攻性,關鍵是思想的進攻性和行動的進攻性(如何實現戰略進攻的框架部署此處不表)。要實現這樣的戰略必須花錢,花錢未必完全是搞軍備競賽,集中時間和精力搞一些對未來戰爭有決定意義的國家性技術突破顯然是可以的。
中國第二個應變點是「聯合國表決」換石油(美國80%能源實現自給,斷中國後路必定成其戰略選擇)。歐美不是想斷我的油路嗎?好,你斷我的油路,我就用提案回復你們歐美,凡屬有伊敘的問題,所有提案一概抵制,果斷否決,直到有新的石油替代方願意站出來填補空缺,正義只屬於強權,不存在保誰得罪誰的問題。雖然說歐美打仗不需要某某臉色,但是,木偶組織聯合國必須走程序和形式,打一場大仗,決不會不要聯合國決議,戰爭之前的角斗還是有很多戲可唱,阻止不了戰爭,中國維護自己權益的決心還是不能丟,無論是在戰爭前還是戰爭中,中國決不能主動停止與伊朗的石油合同,並且從形式上講還要擴大石油進口量,直至戰爭爆發被動停止。即使決議阻止不了歐美,但歐盟的經濟恐怕也經不起長時間消耗,中國不要有「救歐洲就是救自己」的思想。
中國第三個應變點是非洲地區。美歐再強大,也強大不到全世界同步打仗的高度,一旦陷入伊敘戰爭,中國一定要大膽堅決地做大做強非洲的地盤,一定要果斷把外儲用於非洲地區,買資源、買地盤、辦企業都花得來。在戰爭期間,把外儲用於「救美國」和「救歐洲」都是愚蠢的行為,把外儲用於歐美債市和主權基金就等於給美歐做後勤工作,在美歐稱霸到處開戰的關鍵時期,任何參與歐美經濟振興的計劃都相當於協助歐美,讓它們越打越富,而不是越打越窮。有人擔心中國在非洲投資不安全,其實不然,中國之所以在非洲經常性遭遇安全威脅,問題就出在中國的意志不堅定,缺乏捍衛自身利益的勇氣和決心,非洲對中國的離心力強了,向心力小了,非洲人民不再象過去那樣相信中國,模糊政策會製造出很多本來沒有的「敵人」,只要中國重新堅定地穩住非洲,這個地區是大有可為的,退不得,一退就正合歐美心意。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投資有風險,歐美稱霸世界就沒風險嗎?美國打伊拉克就死了3000多人,歐美在阿富汗也死了很多人,雙方投入的戰爭費用總額達到幾萬億美元,這都是戰略風險和戰略成本,一比較就知道中國在非洲的風險和成本小得多。
中國第四個應變點是南北美地區。這個地區一直是美國試圖撿回的失地,但是,如果美國執意要在四處惹事,拉美地區肯定無法顧及,中國可以從多個方面打開更廣闊的市場,從而替代中東地區混亂的損失,尤其是要同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戰略性合作,只要是中國短缺的,有什麼買什麼。有人會擔心價格不公道會吃虧,其實不用擔心,再吃虧的實物買賣都比買「虛擬資產」合算。有人還會擔心觸怒美國,根本不用擔心,只要中國不賣特殊武器,美國拿中國沒辦法。如果把外儲用在拉美和非洲,比用在救美國和救歐洲要正面得多。救歐美,只能給中國贏得面子,擴大拉美非洲地盤則有利於中國的長期發展。
中國第五個應變點是國際經濟組織的角力。有人會說:買歐債是為中國金融國際化鋪路,是為了取得更多的國際發言權。好,完全正確,如果真有些想法,我認為可以支持。但是,投入1000多億歐元參與歐債危機,必須有看得到的成果,比如說:歐洲在「三大國際經濟組織」中對中國作多大的讓步?這三大組織的規則,需要作多大的調整?如果不能改變這三大組織的運行規則,中國對歐美地區所有的金融成就都是假象,因為你無法捍動「規則」對中國的摯肘作用。中國這個時候務必要在「國際貸幣基金組織、世行和世貿組織」里沒事找事,一定要努力搞亂這三大經濟組織的現有運行方式,一定要強行修改規則,即便設想的目標未全部達到,能往中國的目標靠攏就是一種收穫。
不管歐美有多麼強大,打仗一定是打經濟,雖然歐美打仗能從戰敗國獲得間接經濟利益,但這種利益的獲取有一個過程,並非一打就能搶錢,現在已經不是「八國聯軍」進北京城時的時代環境,歐美也不敢在戰敗國公開大搶劫,打仗的錢首先還得自己掏出來。如果歐美缺錢,就到中國來要,那麼就相當於中國出錢歐美侵略,只有傻瓜才幹這種蠢事。
最後,我再次重申自己的看法:不贊成中國在歐美打侵略戰爭的時候參與歐債危機,要和平,大家可患難與共,搞侵略,為什麼還要捨己為人?有關外儲的問題,中國要麼根據自身需要努力減少順差,在無法減少的情況下,就以戰略目標為主,所有幻想以賺錢為主的出發點必然沒有好歸宿。無法控制國際金融規則,外儲以「盈利為主」的思想都是錯誤的,中國不能制定並主導遊戲規則,就只能賺回「數字」,別想賺真金白銀,國際金融就是填坑大戲,大坑永遠都填不滿,人家遊戲規則一變,數字就被洗得面目全非。中國在歐美打仗的時候,大量地參與歐美經濟的復甦進程,這樣下去,歐美脫困的時候,自己面對的也許就是他們的槍口。
歐洲明知自己陷入債務危機,仍不惜到處開戰,仍不惜冒經濟下行的風險放棄伊朗石油,中國卻要更多地參與歐債危機,需要三思!中國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幫助歐美騰出時間和空間來對付明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友誼」就是餵養「歐美群狼」的最好營養液,當然,等歐美狂咬中國人的時候,很多人和很多事都已經面目全非。
推薦閱讀:
※見證 | 參與到神永恆的工作中
※新聞集糰子公司證實正在討論參與競購電訊盈科
※考古專家談盜墓、考古和公眾參與
※珠江學者張宇燕談中國參與全球治理
※恭迎阿彌陀佛節日!一人供養,全家得福,參與萬人線上供養佛陀,庇佑家人平安吉祥、家道世代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