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選擇回歸自然

上德1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2為之而有以為。上禮3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4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5其華。故去彼取此。

【譯文】那上面的宇宙有規律的不自以為有規律,所以才有規律;下面的人類認為不能失去規律,所以就沒有了規律。上面的規律無所作為而又無所不作為;下面的規律無所作為而有心於作為。那上面的與人相互親愛有所作為而不有心於作為;那上面的尋求最佳行為方式有所作為而有心於作為。那上面的宇宙的行為規範有所作為而得不到回應,就會伸出手臂來拉住人類。所以人類失去了道路而後才有規律,失去了規律而後才有與人相互親愛的思想,失去了與人相互親愛的思想而後才有尋求最佳行為方式,失去了最佳行為方式而後才有社會行為規範。所謂的社會行為規範,是人與人之間盡心儘力和真心誠意都不足了,而成為禍亂的開始。有先見的人,不過是道的虛華、愚昧的開始罷了。所以大丈夫處身於淳厚而不佔據於忠信之薄,處身於樸實而不佔據於虛華,所以要捨棄淺薄虛華,取用淳厚樸實。

【說明】本章亦是緊接上一章而言,不欲有所作為就會安靜,天下就將會自然自我端正。所以那上面的宇宙有規律的不自以為有規律,所以才有規律;若是自以為有規律而順著自定的規律走,也就不是自自然然了,而不自然也就意味著不是宇宙了。因為宇宙就是這樣自自然然地產生,自自然然地有了天和地,天和地形成以後,也就自自然然地生養了萬物和人類。它們並不自認為有規律,然而它們確確實實又是有規律的。

下面的人類認為不能失去規律,所以也就沒有了規律;老子這是針對地球人類而言的,人類為了規範人類社會的秩序,就想要尋求某種天地的規律來約束人類自己的行為,因此就臆造出許多規律來,因而也就使人類失去了自己自然的本性。而失去了自己自然的本性也就沒有規律可循了。因為人為的規律與宇宙的規律,與天和地的規律不會是完全相同的。那上面的規律是無所作為而又無所不作為;下面的規律無所作為而有心於作為。既然是有心於作為,也就不是自然的規律了。

那上面的與人相互親愛有所作為而不有心於作為;這就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是一個意思,而那上面的尋求最佳行為方式有所作為而且有心於作為,就是創造了光、溫度、土壤、水、空氣等環境,萬物就自然而然地依託著這些條件而生長出來,而生存下來。它遵循了宇宙最根本的原理和法則,即:生、老、病、死。萬物和人類都要遵守這個原理和法則,這就是宇宙的行為規範,因此那上面的行為規範有所作為而得不到回應,就會伸出手臂來拉住人類,使人類和萬物的生存行為不至於太過於違背這個宇宙的社會行為規範。

所以人類失去了自然的本性的道路而後才會有所謂發展的規律,失去了人類發展的規律而後才會有與人相互親愛的思想,失去了與人相互親愛的思想而後才會有尋求最佳行為的方式,失去了最佳行為的方式而後才會有社會行為規範。這個所謂的人類的社會行為規範以及現代越來越多的法律,是人類自己盡心儘力和真心誠意都不足了,才創造和建立起來的,所以才成為禍亂的開始。這其實就是描述人類的迷惑,人類到底要怎樣發展?是回歸自然恢復人類自然本性還是要再創造出更多的法律、更先進的科學技術?這個問題至今仍橫亘在人類面前!

有先見的人,不過是道的虛華、愚昧的開始罷了。這個話用在現代似乎更為合適,現代科學家發現了原子、中子的碰撞會產生巨大的能量,於是原子彈誕生了。而原子彈的出現卻使得人類關係更為緊張,核威脅、核訛詐成為某些人手中欺壓、掠奪別人的王牌。現代科學家發明了冰箱、化學品,然而氟利昂卻破壞了大氣層,使臭氧層出現了空洞,這對人類的生存就構成了威脅。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難道這不就是老子所說的愚昧的開始嗎?

所以大丈夫處身於淳厚而不佔據於忠信之薄,處身於樸實而不佔據於虛華,所以要捨棄淺薄虛華,取用淳厚樸實。老子所希望的其實也就是回歸自然,既然再先進的科學技術只能使人類的生活得到快捷和舒適而不能使人幸福,那麼,寧願選擇回歸自然的幸福。當然,要做一個純粹的自然人還是做一個社會的自在人,後面將作進一步分析。

——————————————————

【注釋】1.德:《易·訟·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詩·邶風·日月》:「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詩·衛風·氓》:「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詩·小雅·谷風》:「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詩·大雅·思齊》:「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老子·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易·坤·象》:「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蒙·象》:「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論語·為政》:「子曰:『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莊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可以王矣?」《荀子·勸學》:「榮辱之來,必象其德。」《韓非子·揚榷》:「德者,核理而普至。」這裡用為客觀規律之意。

2.義:義:從我,從羊。「我」是兵器,又表儀仗;「羊」表祭牲。因此是指合宜的道德、行為。也就是符合行為規範的行為。《書·皋陶謨》:「強而義。」《書·立政》:「茲乃三宅無義民。」《詩·大雅·文王》:「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老子·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論語·學而》:「信近於義,言可復也。」《禮記·大學》:「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禮記·中庸》:「義者,宜也,尊賢為大。」《孟子·粱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荀子·勸學》:「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管子·五輔》:「義有七體。七體者何?曰:孝悌慈惠,以養親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禮節;整齊撙詘,以辟刑僇;纖嗇省用,以備饑饉;敦懞純固,以備禍亂;和協輯睦,以備寇戎。」《二程遺書》卷十八:「問:敬、義何別?曰:敬只是持己之道,義便知有是有非。順理而行是為義也。」義在古代被解釋得較含糊,其主要含義有道德、行為、道理、情誼、義氣等等。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義正辭嚴、義憤填膺、義薄雲天等,至現代,義就被單純地理解為義氣之類的了,一提起義字,就想到為朋友兩肋插刀之類的「義氣」。通過對《論語》及對孔子思想的理解,通過對孔子「仁、義、禮、智、信」這五個相互關聯詞的意義,「義」應該理解為,人際之間最佳的行事方式。而這個人際之間最佳的行事方式是什麼呢?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只要不偏離自己的道路,就自然會出現最好的狀態。高明的人既不會偏離自己內在本性所固有的道路,也不會造成他人偏離他自己內在本性的道路。義,就是要人在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尋求到一種最佳的行事方式。所以「義」應該理解為,人際之間最佳的行為方式之意。

3.禮:《書·皋陶謨》:「天秩有禮。」《書·仲虺之誥》:「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昆。」《詩·鄘風·相鼠》:「相鼠有體,人而無禮!」《詩·小雅·十月之交》:「曰予不戕,禮則然矣。」《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易·大壯·象》:「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管子·五輔》:「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等,貧、富有度。凡此八者,禮之經也。」《韓非子·解老》:「禮者,所以情貌也。」這裡專指為禮法、禮節等級社會的典章制度;傳統習慣、規定社會行為的規範之意。

4.扔:甲骨文字形,象以手牽引或投擲東西的樣子。《老子·六十九章》:「執無兵;扔無敵。」《廣雅·釋詁一》:「扔,引也。」這裡用為牽引,拉住之意。

5.居:《易·渙·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詩·唐風·羔裘》:「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詩·小雅·六月》:「玁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於涇陽。」《詩·小雅·祈父》:「胡轉予於恤,靡所止居。」《詩·大雅·公劉》:「篤公劉,匪居匪康。」《詩·商頌·殷武》:「維女荊楚,居國南鄉。」《老子·二章》:「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論語·憲問》:「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孟子·告子下》:「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荀子·大略》:「不能而居之,誣也。」《商君書·算地》:「故為國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澤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廣雅·釋言》:「居,據也。」這裡用為據,佔據之意。

推薦閱讀:

你看過之後就不會在按照顏色去選擇啤酒了
怎樣選擇治療膽管癌的醫院
降壓藥有很多,如何去選擇?
純男&熟男,我們選擇誰?
老公去世後,我選擇嫁給小叔子,婚後當晚我卻讓他滾出了家門

TAG:自然 | 選擇 | 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