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中成藥?嚴重可致命
服用中成藥有誤區:有病治病,無病保健。專家提醒——濫用中成藥 嚴重可致命
長久以來,很多人認為中藥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因而可以長期服用。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一便秘就吃點牛黃解毒片,女性經期不適吃點烏雞白鳳丸,男性不時吃點六味地黃丸補補腎……把中成藥當成「有病治病,無病保健」的萬用藥。但是從「馬兜鈴酸事件」到「雲南白藥中毒致死事件」,再到頻頻發生的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使人們意識到:濫用中成藥,同樣是很危險的!
中藥並非絕對安全無毒 華南農大的一位學生因內服扶他林片而致胃出血入住廣州某醫院。經積極保守治療,患者的胃出血基本得到控制,主治醫師(西醫)給予雲南白藥內服,每次4克,1日3次。病人從中午12時到晚上10時共服雲南白藥大約11克,次日凌晨4時出現危象,經搶救無效,病人昏迷5天後死亡。首次由廣州市醫學會組織醫療事故鑒定,結論為患者失血過多而致死,不屬於醫療事故。患者家屬不服,提出進行第二次醫療事故鑒定。鑒定結論為患者超劑量使用雲南白藥中毒致死,屬於醫療事故。七成中成藥是西醫開出的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約70%的中成藥是由綜合醫院的西醫醫師開出的。2008年由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與北京市中醫藥學會組織的西醫使用中成藥現狀的大規模調查研究發現,北京市綜合性醫院西醫開中成藥處方量高達60%以上。一些西醫不懂得中醫辨證論治,導致開出的中成藥療效不能保證,甚至引發用藥安全問題。長期或超量用藥易中毒 「是葯三分毒」,無論是中成藥還是西藥,其作用基礎都是化學物質作用於生物體,如丹參起藥理作用的便是丹參酮,這些化學物質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訂的《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指出,中成藥使用中出現的不良反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長期或超劑量用藥,特別是含有毒性中藥材的中成藥,如硃砂、雄黃、蟾酥、附子、川烏、草烏、北豆根等,過量服用即可中毒。當心含西藥成分的中成藥 目前我國批准生產的中成藥中,約有200多種是中西藥復方製劑,即含有化學葯的中成藥。常見的如抗感冒藥中多含有對乙醯氨基酚和撲爾敏,降血壓葯中多含有氫氯噻嗪,降糖葯中多含有格列本脲,止咳平喘葯中多含麻黃鹼等,這些中成藥在臨床的使用中常常出現問題。 這類復方製劑的中成藥,導致副作用的風險比純中藥製劑更大。比如消渴丸,是含有格列本脲的中西藥復方製劑,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但有些糖尿病患者並不知道消渴丸里含有西藥成分,認為是純中藥製劑,隨意加大用量,隨意與其他降糖西藥合用,更沒有關注到與其他西藥的配伍禁忌,以致服用消渴丸而出現血糖過低等嚴重不良反應。感冒類中成藥常常被濫用 中醫一般把常見的感冒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大類。市面上的感冒藥多以清熱解毒為主,主要是針對風熱患者的。很多人每每感冒便翻出維C銀翹片、復方感冒靈、夏桑菊片等一大堆感冒藥,甚至認為「吃越多見效越快」。這些感冒藥通常都有至少兩種以上的成分交叉重複,同類葯或同種葯重複應用,就增大了服藥劑量,增加了藥物過量的風險,特別是含毒性藥材的中成藥發生毒副反應的風險大增。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副主任中藥師丘振文表示:很多年輕媽媽都將板藍根當做「萬金油」,以防止上火、預防感冒為由,有事沒事都沖泡給小孩喝。其實,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兒童用中醫術語描述,即是「稚陽之體」,需要一些「火」來助長發育,而板藍根性屬寒涼,過多食用不僅傷害脾胃,使小孩食慾下降,還在一定程度上澆滅了生長發育所需之「火」,不利於兒童的發育。牛黃解毒片成「中毒片」 牛黃解毒片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祛火藥,許多人只要一有牙疼、上火的癥狀就買來吃,一些愛美女性更是為它開發了「新用途」——利用其泄瀉的作用來通便減肥。但濫用此葯,解毒片也會變成「中毒片」。 很多長期有便秘、痤瘡的患者,為了瀉火解毒,緩解癥狀,自行大量、長期地服用牛黃解毒片,結果卻出現了胸悶、心悸、胃痛、腹瀉、腰膝酸軟等不正常現象。其實這就是過量服用牛黃解毒片發生的不良反應。濫用六味地黃丸當心越補越虛 近些年,不少中年人視六味地黃丸為「補腎秘方」,長期食用,但卻感覺越補越虛;有的人甚至補出胃腸不適的毛病。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綜合科主任高榮林認為:六味地黃丸不能「瞎吃」,因為它有著非常明確的適應症,需要根據不同人的不同體質進行調整和搭配,才能獲得最好效果。 六味地黃丸主要適合於腎陰虛或者是肝腎陰虛。臨床表現為陣陣潮熱,盜汗、手腳熱,有的病人兩顴午後出現發紅,或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腎虛也有腎陽虛,臨床表現為手腳發涼,汗冷,臉色發白。病人的臉色偏嫩,手腳偏沉、沒有力氣,也感覺腰膝酸軟,但是更多的是偏冷、怕涼,男性會出現陽痿。六味地黃丸並不適用於腎陽虛的病人,由於陰虛和陽虛並不容易區別,有時候甚至合併出現,所以最好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
推薦閱讀:
※常用中成藥
※春季養肝攻略:中成藥片仔癀使用方法
※補腎中成藥
※治療濕熱下注引起尿頻的中成藥
TAG:中成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