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畫鑒賞(9)

灞橋風雪圖 明 吳偉故宮博物館藏吳偉(公元1459—1508年),字士英,號魯夫,更字次翁,號小仙,湖北武昌人。幼弧貧,流落常熟為人收養,自弄筆墨習畫山水人物。成化間為宮廷作畫,官仁智殿待詔。弘治時孝宗晉授其為錦衣衛百戶,賜「畫狀元」印章。人物宗吳道子,取法南宋畫院體格,筆勢奔放。早年作白描,則以秀勁見長,兼能寫真。山水取景多片石一樹,落筆健壯,近學載進,還師馬還、夏圭而較放縱。是明代中葉繼功進後「浙派」健將,從學者頗多,從稱「江夏派」。灞橋在陝西長安縣東,亦稱霸橋,唐人送另者多於此折柳相贈,有「霸橋折柳」典故。又有「詩思在橋風雪中驢子上」之說,故畫家亦常以「灞橋風雪」為畫題。此圖繪一老者騎驢在風雪中過橋,低首沉思。為烘托主題,景作山野縣崖,樹木凋零,風雪瀰漫,河流封凍,寒氣迫人。署款「小仙」,鈐「吳偉」一印。側鋒卧筆,線條粗簡,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頗得氣勢,騎驢人物雖極簡率,而形態生動。放縱有餘,精嚴不足,為吳偉山水畫風定型後的面貌。

雜畫 明 郭詡紙本 設色 墨筆 縱28.5厘米 橫46.5厘米(每頁略有大小)上海博物館藏郭詡(公元1456—約1529年),字仁宏,號清狂,江西泰和人。專力於書畫,多游名山。弘治中徵人京師,授錦衣官,固辭不就。擅作寫意人物,信手點後期,筆勢飛動,尤善雜畫小品。筆墨簡括,用沒骨法畫花鳥,頗有生趣。此圖冊繪蕉石婦嬰、青蛙草蝶、青山花村、雞冠蛺蝶、竹石秋菊、草亭犯錯誤艇、蘆塘芥菜、溪山空亭等八圖,每圖自題七絕一首,單發畫意。此選二幅。《蘆塘芥菜圖》上題詩:「金盤堆滿紫峰,此味人能幾得逢。不似此根滋味好,瓦盆相對日從容。」寄託他不戀富富貴,狷介自高的志向。《蕉石婦嬰圖》是他工筆人物畫的代表作,白描的線條細柔飄逸,具有凝靜的格調。山水畫以筆墨縱恣酣暢見長。在花鳥的表現技法上更具創造性,如青蛙、 蝶和雞冠花、水草等,純用色彩勾劃點染,色澤鮮潔而運筆簡練,生物的形態栩栩如生;芥菜、竹菊等畫法,也顯見他水墨寫意的嫻熟 工力。圖岫上鈐有「仁宏」、「清狂」、「典篤子」、「一齊」等名號印,其中後面三個字型大小為歷來畫史所失載。

題竹圖 明 杜堇絹本 設色 縱189.5厘米 橫104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杜堇(生卒年未詳),有極居、古狂、青霞亭長等號,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古籍燕京(今北京市),成化中試進士不第,絕意進取。工詩文,通六書,善繪事,取法南宋院畫體格,最工人物,筆法細勁暢利,當時推為白描高手,又能作飛白體。亦善山水、花卉、鳥獸、界畫樓台,嚴整有法。圖繪一老者持筆對竹題詩,左側一小童捧硯侍候,右側一老一少旁觀。背後巨崖襯托,石欄彎曲,竹林蒼翠,枝葉繁茂。觀其情節,應是「東坡題竹」的故事。人物刻劃細膩,設色淡雅。東坡寬袍大袖,峨冠長髯,風度灑逸。衣紋多用「釘頭鼠尾描」,勁健有力。竹午濃淡還近分明,枝葉賂背扶疏,筆法秀逸,清翠如水。左上題詩云:「竹色經秋似水清,小闌涼氣午來生;新詩題上三千首,散作鏗金戛玉聲。極居杜堇。」下押二印,一印文不清,另一朱方印為「天青日白」。

吹簫女仙圖 明 張路絹本 墨筆 縱141.3厘米 橫91.8厘米故宮博物院藏張路(公元1464—1538年),字天馳,號平山,河南開封人。太學生,未入仁途,游情於繪畫創作。人物師法吳偉,筆勢狂放而草率。山水兼學載進,風格趨於粗豪。亦能鳥獸花卉。此圖描繪一女仙盤膝席地坐在松蔭底下,旁邊竹編花藍放有一雙大壽桃。微風吹拂,女仙面對洶湧波濤,正在悠閑自在地吹簫。作者可能表現的是麻姑女仙的題材,女仙那優美動聽的簫聲,似在招引鳳凰。此圖用筆粗簡勁挺,放縱中見工整;仕女形象刻劃細緻生動、嫻列洒脫。圖右款落「平山」,鈐有「張路」印。

煙江晚眺圖 明 朱端絹本 設色 縱168厘米 橫107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朱端(生卒年未詳),字克正,浙江海監人。正德間以畫直仁智殿授指揮俸,宮廷賜一樵圖,遂號一樵。畫山水宗馬還,人物學盛懋,花鳥效呂紀,墨竹師夏昶,亦善書。畫臨江峻岭平崗,樹木蔥蘢,崗上二人對坐,居高還眺,一童侍立。江面煙靄迷濛,對岸村落人家,岸邊船檣林立,魚舟揚帆,江中有堤岸小橋,老翁攜童步行其間,橋畔坡蛇邊,兩舟罱泥。江南山青水秀的清曠境界,水鄉農村的生活氣息,畢露絹素。畫法學郭熙,用筆精勁,墨彩明媚,畫風秀潤,自成一格,此是朱端傳世作品中之佳構。左方款「朱端」。鈐「克正」、「辛酉徵士」、「欽賜口樵圖書」印三方。又「怡親王寶」、「明義堂覽書畫印記」鑒藏印二方。

寒山圖 明 王諤絹本 設色 縱216厘米 橫107厘米山東省博物館藏王諤(生卒年未詳),字廷直,浙江奉化人。黨師里人蕭鳳。後肆力唐宋名家。弘治初以繪事供事仁智殿,其畫樹石多著煙靄之態,勢如潑墨。考宗稱王諤「今之馬還也」。武宗朝,天德初墜至錦衣千戶,後乞歸,家居至八十餘乃卒。此圖畫突兀雪山,巍巍峨峨。古樹盤錯,葉多凋零。山道上行旅者趲行。山石多作斧劈皴,間以粗筆橫斜掃擦,筆力勁健,筆觸清晰,深得宋人畫法。樹枝瓷意揮毫,筆墨飛動而剛健。樹上一片寒鴉,打破了深山的寂靜。危崖殿堂,經營亦妙。全畫氣勢宏偉,寫雪而不落俗套。在高山嚴寒之間而具濃厚熱烈的生活氣息,行筆簡潔而意境高深,較之諸家,有繼承也有所變化,可視為明代時代風格較典型的一件作品。

起蛟圖 明 汪肇絹本 墨筆 縱167.5厘米 橫100.9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汪肇(生卒年未詳),字德初,號海雲,安徽休寧人。工繪事,山水、人物,出入於戴進、吳偉,但多草率之筆。尤長於翎毛,豪放不羈,自謂其筆意飄若海雲。因自號海雲,亦善書法。約活動於明成化至嘉靖年間。石壁老樹下,一叟一童急急順風左行,叟俯身回顧高空墨雲間騰飛之蛟龍,龍騰風旋,草樹飄搖,勢驚雷電,驟雨將臨,煞是懼駭。人物用「枯柴描」,草草幾筆,即把老叟稚童驚惶神態,描寫得淋漓盡致。樹石用筆簡率,豪放不羈,墨氣古樸渾潤。自識「海雲」。

廬山高圖 明 沈周紙本 設色 縱193.8厘米 橫98.1厘米台灣故宮博物院藏沈周(公元1427—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又號白石翁,長洲(今江蘇吳縣)人,不應科舉,博覽群書。書學黃庭書。書學黃庭堅,詩學白居易、蘇軾、陸遊。山水初承家法,兼師杜瓊、趙同魯,後取法董源、巨然、李成,中年以黃公望為宗,晚年醉心吳鎮,於廣收博取中自拓新意。四十歲前多畫小幅,後拓為大幅,用中鋒禿穎,筆力挺健而蘊藉,風格沉著渾厚,畫以意境趣味為重。花卉鳥獸重寫生,淡墨淺色,情滿意足。亦畫人物。 吳門派宗師,與唐寅、文徵明、分英合稱「明四家」。著有《客座新聞》、《石田集》等。此圖是沈周為廣賀其師陳寬(醒庵)七十歲生日而精心製作的祝壽圖。沈周藉助於萬石長青的廬山五老峰的崇高博大來表達他對教師的推崇之意。畫面上崇山峻岭,層層高疊,五老峰雄踞於從峰之上,清泉飛流直下。山下有一高士籠袖觀覽美景。溪流湍急,雲霧浮動,便畫面增加了空間感和流動感。此圖為沈周仿五蒙畫法的傑作。淡墨勾染,用牛毛皴、披麻皴,用筆乾渴,顯示出雄厚的根底。從題款中得知此畫為沈周四十一歲時所作。

柴門送客圖 明 周臣紙本 設色 縱120.厘米 橫56.9厘米南京博物院藏周臣(生卒年未詳),字舜卿,號東村,江蘇蘇州人。山水學陳進,摹李、郭、馬、夏,用筆純熟,是院體中一高手,兼工人物,古貌奇姿,綿密蕭散,各極意態。曾以畫法授唐寅,後寅以畫名世,或懶瘀就酬,乃請周臣代筆,非具眼莫能辨。此取唐人杜甫《南鄰》詩末句「相送柴門月色新」詩意人。近和寫一古松,軀士蟠曲,枝葉繁茂,蒼苔滿布,一輪皓月掛於樹梢,松下露茅層一角,柴籬圖議,屋前小道通向河邊,小舟傍岸,主人「錦生先生」和賓客相揖道別,情狀謙恭,依依不捨,夜色已深。再現了《南鄰》詩意。構圖嚴密而有空間距離,松幹上署:「東村周臣。」鈐:「舜卿」、「鵝場散人」朱文二方印。另有:「錫山華氏碧梧青層珍藏」、「客齊鑒藏」收藏章。

看泉聽風圖 明 唐寅絹本 水墨 縱72.5厘米 橫34.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唐寅(公元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江蘇蘇州人。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解元,會試時因科場舞弊案牽連而被革黜,後游名山大川,致力繪事,賣畫為生。才情傑出,文章詩句書畫樣樣精到,自刻有「江南風流第一才子」印。少與張嫌相善,學畫於周臣,後結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等切磋文藝。山水法李唐、劉松年兼及宋、元諸大家,融會運用,或細潤秀雅,或蒼勁活潑。其人物、仕女、樓觀花鳥,無不臻妙。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著有《六如居士全集》。繪崇山嶺,峭壁陡險,山崖間老樹虯曲,枝葉蒼成盛,崖隙清泉下瀉。二高士端坐石上,看泉聽風,悠然自得。山崖以斧劈皴,自題七絕一首:「俯看流泉仰聽風,泉聲風韻合笙鏞。如何不把寫,為是無人姓是鍾。」款署「唐寅」,鈐「禪仙」白文長方印、「唐居士」朱文方印。左綾邊簽署:「唐六如真跡神品,光緒甲申十二月,鳥石山房收藏。」鈐「鳥石山房」印,另有「易圖」,「龔易圖藹人鑒藏印記」、「鄰煙畫室」、「逸芬心賞」等鑒藏印。
推薦閱讀:

中國團扇:傳統創意之美
中國傳世名畫全集《人物》3
中國茶文化(三)
先睹為快 |《中國故事·愛國篇》:林則徐
《淺說中國書法》

TAG:中國 | 古代 | 鑒賞 | 名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