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一半的漢人血脈的康熙皇帝,你所不了解的滿漢通婚
光緒二十七年(1901)十二月二十三日,慈禧發布懿旨:
我朝深仁厚澤,淪浹寰區。滿漢臣民,朝廷從無歧視。惟舊例不通婚姻,原因入關之初,風俗、語言或多未喻,是以著為禁令。今則風同道一,已歷二百餘年,自應俯順人情,開除此禁。所有滿漢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結婚,毋庸拘泥。至漢人婦女,率多纏足,由來已久,有傷造物之和。嗣後搢紳之家,務當婉切勸導,使之家喻戶曉,以期漸除積習。斷不準官吏胥役藉詞禁令,擾累民間。如遇選秀女年份,仍由八旗挑取,不得采及漢人,免蹈前明弊政,以示限制,而恤下情。將此通諭知之。
1902年2月1日(清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清政府選派八旗子弟出洋遊學;再次宣布准許了滿漢通婚。
光緒帝
歷史上的滿漢不通婚,也許我們都存在著一定的誤解。
滿漢不通婚並不是單純的指滿族和漢族不得通婚。
要了解這個清朝舊制,我們不得不說說清朝人的「八旗制度」
滿族人在入關建立清政權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推行了一套「八旗制度」,嚴格的將旗人和非旗人區分開來。
滿洲人自然不必說,統統劃入八旗編製當中,成為清朝上層貴族。
另一方面,前期草原上歸順滿族人的蒙古騎兵因為在戰爭中立下的戰功在清朝創立之初也被編入八旗,稱為「蒙古八旗」
既然蒙古族能編入八旗,我相信朋友們也能猜到一點
沒錯,部分最早歸順努爾哈茨的漢軍也入了八旗的編製
此外,八旗還包括草原上的達翰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以及錫伯族等。
所有我們從中可以知道在「八旗」之中其實是有漢人的,那麼「滿漢不通婚」又是怎麼來的呢?
這也要從漢人之間的旗民與普通漢人之間的區別來說起了
所有在旗的人稱不在旗的漢人為「民人」,為了保證八旗子弟的特權和地位,於是在八旗之中形成了一種叫做「旗民不結親」的風俗。由於在旗的漢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漢人是屬於「民人」,因此久而久之在滿族內部這種叫法漸漸演變成了「滿漢不通婚」,講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滿漢不通婚」並不是指滿族人不能和漢族人結婚,而是指「八旗子弟」不得與旗外的民人結親。
清朝實行民族隔離政策,規定滿漢不通婚,違者嚴懲,甚至殺頭。
有意思的一個例子是順治皇帝有一個妃子叫做佟妃,佟妃的祖輩和父輩都是漢人,但是卻是清朝開國時的功臣,後來在清朝立國後成為了「漢族旗人」,而佟妃的兒子就是後來的康熙大帝—玄燁。
康熙帝蠟像還原
雖然清朝准許「滿漢通婚」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說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以籠絡漢族子弟,但是不可否認,這些舉措在客觀上是有利於社會的進步的。(滿漢通婚開禁之後,袁世凱得風氣之先,立馬與滿清權貴訂立了幾樁姻親:五子袁克權娶兩江總督端方的獨生女兒;十三子袁克相娶軍機大臣那桐的孫女;七女袁復禎嫁給了陸軍部尚書蔭昌之子蔭鐵閣,令人咋舌)
人民安居樂業相安無事便是最好的社會,如今民族矛盾在現在的中國社會已經非常少見了,五十六個民族都是平等的,都是中國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的親人。
在部分地區部分滿族人還是保存著他們的傳統規矩,例如,不吃狗肉,不打烏鴉。但是對於通婚這一條已經沒有任何的限制了。
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後,對於通婚,僅有一條限定那就是不允許近親結婚,除此之外並無其他硬性規定。現在的民族政治才是真正的滿漢一家,因為不再對滿漢之間有所限制,從通婚自由到民族一家親,都是新中國對於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政策。擁有56個民族的中國,雖然人口基數大,各個民族都能夠和諧相處。
推薦閱讀:
※人生最大的理財就是另一半
※流年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紫微命盤看你另一半是否專一
※近一半的出軌是不會被發現的
※男生追女孩追到一半不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