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楚莊王在位二十三年的二十四次戰爭:其中為鄭國打了十二次戰爭

公元前613年,楚莊王元年,楚國發生內亂,《左傳文公十四年》:「楚莊王立,子孔、潘崇將襲群舒,使公子燮與子儀守而伐舒蓼。二子作亂,城郢而使賊殺子孔,不克而還。八月,二子以楚子出,將如商密。廬戢梨及叔麋誘之,遂殺斗克及公子燮。初,斗克囚於秦,秦有殽之敗,而使歸求成,成而不得志。公子燮求令尹而不得。故二子作亂。」楚莊王即位後,楚國令尹世家若敖氏掌權。子孔,楚國令尹,若敖氏後裔,羋姓,成氏,名嘉,字子孔,子玉之子,子文之侄,成大心之弟。子儀與斗克為同一人,羋姓,斗氏,名克,字子儀,若敖氏後裔,楚之申公斗班之子,楚大司馬。這是一場若敖氏為爭奪令尹之位而發生的內亂,面對這樣的強族,楚莊王無力控制楚國政壇,幾為傀儡,所以才有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典故。

楚國內亂的同時,楚國的敵人,也是當時的霸主晉國,舉行了新城(今河南商丘縣西南)會盟。魯文公、宋昭公、陳靈公、衛成公、鄭穆公、許男、曹文公、晉國趙盾一起在新城會盟,這是由於以前跟隨楚國的國家都臣服於晉國,同時謀劃攻打邾國。晉國的趙盾率領諸侯聯軍的八百輛戰車,把質於晉國的邾國公子捷菑送回邾國當國君。

公元前612年,楚莊王依然過著不理朝政的生活,而晉國繼續征討服於楚、不服於晉的國家。晉將郤缺率晉國上軍、下軍伐蔡,因為蔡國上一年沒有參加晉國主持的新城之盟,打敗蔡國後,與蔡結盟而還。這時,老牌強國齊國也沒有參加新城之盟,並派兵攻打晉國的盟友魯國,魯國派季文子告急於晉。冬十一月,晉國為魯伐齊,又在扈(今河南原陽縣西)地舉行了會盟,但齊國派人賄賂晉靈公,所以晉國沒有為魯國進攻齊國,魯國對此非常不滿,從此不盟於晉國。

第一戰:楚滅庸,服群蠻

公元前611年,楚國發生大饑荒,再加上楚莊王不理朝政已遠近聞名,所以一直臣服於楚國的庸國率楚西南的群蠻攻楚、麋國率楚中北部的百濮攻楚。在一般人看來,這是災難,但楚莊王把這看成了外服強敵開疆擴土、內奪若敖氏之權的千載難逢的良機。因為他不理朝政這幾年,是若敖氏在管理著這個國家,若敖氏並沒有治理好楚國,還給楚國帶來了莫大的災難,所以楚莊王抓住這個機會,奪了若敖氏令尹之職,虞丘子代斗般成為令尹。在攻打庸國和百濮的戰爭中,楚莊王用的是另一班人馬,他親自指揮,將楚軍分為兩隊:子越從石溪出兵;子貝從仞地出兵,並聯絡秦國、巴國及蠻族部落合攻敵人。楚國大勝,並佔了大片土地,包括現在的湘西、陝南、渝北。伍參、孫叔敖、屈巫、子重等一批治國之能臣,代若敖氏,成為楚國政壇之核心。

公元前610年春,宋國發生內亂,宋文公弒其兄宋昭公而立,為此,晉荀林父、衛孔達、陳公孫寧、鄭石楚伐宋。宋文公用財物賄賂晉國,荀林父因此退兵,承認了宋文公的君位。之後,晉靈公蒐於黃父,再次會盟諸侯於扈,魯文公沒有參加會盟,因為前612年,齊國進攻魯國,晉國受了齊國的賄賂,而沒有為魯攻齊。這種跨國腐敗侵蝕著晉國的霸業。在這次會盟中,晉靈公拒絕鄭穆公參會,因為他聽說鄭國對晉國有了貳心,暗通楚國。為此鄭國與晉國互換人質,「晉鞏朔行成於鄭,趙穿、公婿池為質焉;冬十月,鄭大子夷、石楚為質於晉」,鄭、晉再次結盟。

從鄭國「貳於楚」這件事來看,表明當時晉國的間諜(當時是有間諜的)已探知鄭國在和楚國進行外交溝通,而鄭國這樣做是因為楚國於上一年打敗了庸國,勢力大增,鄭國處在晉楚爭霸的交界,在權衡利弊。

第二到五戰:攻陳(第一次)、宋(第一次),兩次救鄭,北林之戰勝晉軍

公元前608年,鄭穆公終於公開與楚國結盟,而他與楚結盟的原因就是晉國接受宋國和齊國的賄賂,他認為這樣的霸主「不足與」,也就是不值得依靠。表明從公元前611年起,楚國的實力在上升,而晉國的國力是處於相對下降之中,尤其是接受盟國的賄賂,處事不公。鄭盟於楚的同時,陳靈公受盟於晉,這是因為「陳共公之卒,楚人不禮焉」。這一年秋,楚軍進攻晉的盟國陳、宋。晉趙盾率師救陳、宋,並進攻楚的盟國鄭。楚蒍賈救鄭,與晉軍戰於北林,楚軍勝,俘晉將解揚,晉軍敗撤。

同年,晉國為了避免秦楚兩面進攻晉國,想與秦國和好,但又不想低三下四求和,想通過戰爭逼秦求和,「趙穿侵崇,秦弗與成」,晉國沒有達到與秦和的目的。之後,晉軍再次伐鄭,以報北林戰敗之恥,但又沒有打過楚軍。

第六戰:第三次救鄭

公元前607年春,鄭國在楚國的授意下進攻宋國,鄭軍與宋軍戰於大棘,宋師戰敗,鄭軍俘宋主將華元,獲甲車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秦軍為報上年晉軍攻崇之仇,出兵攻晉,圍晉焦邑。晉趙盾率師救焦,之後率諸侯之師攻打鄭國,以報大棘宋國戰敗之仇。楚國派斗椒率軍救鄭, 在鄭國等待晉軍。趙盾不敢與楚軍開戰,找借口撤軍回國。同一年,晉國內亂爆發,趙盾之弟殺了晉君晉靈公,趙盾又扶立了晉成公,繼續把持朝政。

第七、八戰:伐陸渾之戎、列兵周都、問鼎中原,回師伐鄭(第一次)

公元前606年,新即位的晉成公親率大軍伐鄭,鄭國迫於晉國軍威,與晉結盟。而此時,楚國是顧不上援救鄭國的,因為庄王親率大軍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一帶),打敗陸渾戎之後,楚莊王去了周都洛陽,並在那裡進行了閱兵。周定王派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問九鼎之輕重,表明其取周而代之的野心,確實此時若楚國能消滅晉國,就有可能統一中國。但此時只能說晉楚實力相當,誰也滅不了誰。楚莊王從周都回來之後,即出兵攻鄭,因為鄭國與晉國結盟。此次伐鄭,並沒有實質性的成果,鄭國只是表了個服從楚國的態度,依然持兩面倒的態度。而楚國若敖氏正在醞釀一次大的叛亂,所以楚莊王也沒有對鄭國發動大的進攻。

第九、十戰:平定若敖氏叛亂,第二次伐鄭

公元前605年,楚莊王派人給鄭靈公送了一隻大烏龜,這隻大烏龜引發了鄭國的內亂,鄭靈公被殺,鄭襄公立。與此同時,楚國若敖氏發動了叛亂:「狼子野心」的子越做了令尹,不滿楚莊王安排蒍賈為大司馬牽制自己,殺了蒍賈並準備進攻楚莊王。楚莊王用三代國王的子孫作為人質,子越不接受。楚莊王在漳澨用兵。秋季,七月初九日,楚莊王和若敖氏在皋滸作戰。子越椒用箭射楚莊王,力量強而箭鏃鋒利,箭飛過車轅,穿過鼓架,射在銅鉦上。又射一箭,飛過車轅,透過車蓋。士兵害怕,開始退卻。楚莊王派人在軍隊里到處喊著說:「我們的先君文王攻克息國,得到三枝箭,子越椒偷去兩枝,已經全用完了。」於是楚王下令擊鼓進軍,就消滅了若敖氏。冬天,楚王出兵攻打鄭國。

第十一、十二戰:第三次伐鄭,服陳(第二次)

公元前604年春,楚莊王再次伐鄭國和陳國,陳國抵擋不住,與楚國結盟。晉將荀林父率軍救鄭,伐陳。

第十三戰:第四次伐鄭

公元前603年春,晉國繼續討伐與楚結盟的陳國。秋天,晉國東北部的赤狄討伐晉國,包圍了懷、邢丘。晉成公想出兵攻打赤狄,荀林父認為時機沒到,晉國沒有出兵。楚國繼續攻打鄭國,鄭國與楚國講和。

公元前602年春,赤狄攻打晉國,收了向陰之地的莊稼而還。鄭國繼續與晉國結盟,在黑壤舉行了結盟儀式。

第十四、十五戰:滅舒蓼,結盟吳、越,第三次伐陳

公元前601年春,白狄與晉國結盟,並與晉國聯合伐秦。晉國抓住了秦國的一個間諜,把他殺死在絳市,六天後,這個秦國間諜又復活了。楚國東方之群舒之國又叛楚國,楚國出兵攻打舒、蓼,並滅了二國,楚國疆域擴至滑、汭。楚國與吳、越結盟而還。陳國與晉國再次講和,楚國再次出兵伐陳,陳國又與楚國講和。

第十六戰:第五次伐鄭,柳棼之戰敗於晉

公元前600年春,晉國大會諸侯於扈,討伐不從晉國的國家。陳國沒有參加會盟。晉國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陳。但晉成公死在了扈地,荀林父收兵回國。在大敵當前之下,陳國君臣卻不知亡國之危,陳靈公與大臣孔寧、儀行父通姦於夏姬,三人還穿上夏姬的內衣在朝堂上戲耍。忠臣泄冶勸阻陳靈公的惡行,陳靈公表面答應悔改,之後卻把泄治的話告訴了孔寧和儀行父,這兩個奸臣殺了泄治。同年,楚莊王在厲地與鄭國和陳國舉行盟會,鄭國國君逃走,於是楚國再次伐鄭。晉將郤缺救鄭,晉、鄭聯軍在柳棼打敗楚軍。

第十七戰:第六次伐鄭,穎北之戰敗於晉

公元前599年春,鄭國又與楚國講和,晉國又率諸侯之軍伐鄭,鄭國又與晉國講和。楚莊王再次出兵伐鄭,晉上軍將士會率軍救鄭,在穎北打敗楚莊王的軍隊。

第十八、十九、二十戰:第七次伐鄭,鄭服於楚,楚攻宋(第二次)、滅陳(第四次)

公元前598,楚莊王再次出兵伐鄭,一直打到櫟地。鄭國又與楚國講和。夏天,楚、鄭、陳三國盟於辰陵。服鄭、楚之後,楚莊王又將打擊目標對準了宋國,他派左尹子重攻宋,令尹孫叔敖在沂地築城,三十天即完成了工程。

晉國正卿郤成子與眾狄講和,與晉國會於欑函,眾狄服於晉國。冬天,陳國發生內亂,夏姬之子夏征舒受不了陳靈公與兩位奸臣的侮辱,殺死了陳靈公,楚莊王以平定陳國內亂為借口,滅了陳國,以陳為縣。楚大夫申叔時勸諫楚莊王復了陳國。

而鄭國表面上與楚結盟,實則仍是兩面派,與晉國也保持著友好關係。

第二十一、二十二戰:第八次伐鄭,邲之戰大勝晉國

公元前597年春,楚莊王再次攻打鄭國,鄭國占卜堅守吉,於是一面向晉國求援,一面堅決於楚國開戰,打了十七天,楚軍攻下鄭都,鄭國再次與楚國結盟。

夏六月,晉軍出兵救鄭。晉荀林父將中軍,先縠佐之;士會將上軍,郤克佐之;趙朔將下軍,欒書佐之;趙括、趙嬰齊為中軍大夫;鞏朔、韓穿為上軍大夫;荀首、趙同為下軍大夫;韓厥為司馬。楚國也是大軍出動,雙方在邲地進行了一場大戰,這是晉楚連年小戰以來的第一次真正決戰,晉軍大敗,楚莊王霸業確立。究其原因,是晉國在城濮之戰後的近四十年里並沒有擴大土地,而楚國在楚莊王即位十七年里,滅庸國、舒、蓼,據《韓非子》記載:滅國二十六,開地三千里。這二十六國史書沒有詳細記載,應該是三部分:庸國為首的群蠻、麋國為首的百濮、舒蓼為首的群舒之國。其中以庸國為首的群蠻被楚國所佔之區域為最大,滅群蠻之後,楚國馬上對北方展開猛烈攻勢,並列兵周都,問鼎中原,這是其國力大增的證據。之後才滅的群舒之國,楚國直接與吳、越二國接壤。而晉國不只沒有擴土,反而受其東北方赤狄的數次進攻,處於被動挨打局面,後方不穩,雖有西北方白狄為首的眾狄部落歸服,但也只是結盟關係。所以在邲之戰後數年,晉國君臣認識到了這一點,集中兵力滅了赤狄諸國,晉國無了後顧之憂,同時擴地千里,國力大增,又有了與楚爭霸的資本。

邲之戰後,不是鄭國臣服了楚國,許國也臣服了楚國,二國國君至楚結盟。楚國進攻不臣服於楚國的蕭國,宋國還是繼續盟於晉,救援蕭國。之後,晉國、宋國、衛國、曹國盟於清丘,晉國的同盟國減少,這次會盟,是要討伐盟於楚的小 國。於是宋國又為晉國出頭,攻打臣服於楚的陳國。而衛國雖盟於晉,但有傾向楚的跡象,出兵救陳。

第二十三戰:第三次伐宋

公元前596年春,齊國見晉國霸業衰落,也開始另立山頭,出兵伐莒國,原因是莒國恃晉而不事齊。楚國出兵攻打宋國,因為上一年楚國攻蕭,宋國援救蕭國。同年秋,赤狄再次伐晉,而晉國殺了大臣先谷,因為先谷勾結赤狄攻打晉國。之後,晉國派出使者責問衛國,因為衛國上一年幫助陳國打宋國。

第二十四戰:第四次伐宋

公元前595年春,衛執政孔達在晉國的指責下自殺。晉國原諒了衛國。夏天,晉景公率兵伐鄭,在鄭國之地閱兵而回,這是向諸侯表明晉國兵威尤在。嚇得鄭國國君去楚國商量對策。楚國派使者去齊國與齊聯合對晉。使者路過宋國,為宋國所殺,楚莊王大怒,九月出兵伐宋。魯國見楚國大軍伐宋,怕宋亡之後危及自己,準備與楚結盟。

公元前594年春,楚國使臣公孫歸父在宋國與楚莊王會見,因為當時楚莊王正在大軍伐宋。宋國頑強抵抗楚軍幾個月,晉國表面答應援救,但實際上不準備出兵救宋,宋國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地步,最後向楚國求和。五月,宋與楚結盟,宋國執政華元至楚國為人質。從上年九月至本年五月,楚攻打宋國九個月,宋國為晉國拚死血戰,而晉國並未出兵救援。

楚國猛攻宋國的同時,晉國猛攻赤狄。六月癸卯,晉荀林父敗赤狄於曲梁。辛亥,滅潞。七月,秦桓公伐晉,次於輔氏。晉將魏顆敗秦師於輔氏。抓獲秦國大力士杜回。晉景公這次攻打赤狄收穫是巨大的,所以大賞功臣,把一千戶狄人奴隸賞給了荀林父,把瓜衍縣賞給了士會。

公元前593年春,晉國繼續進攻赤狄,晉士會帥師滅赤狄甲氏及留吁、鐸辰。

公元前592年春,晉景公讓中軍佐郤克去齊國通知齊頃公參加晉國召集的盟會,但此時齊國認為晉國已不是霸主,新的霸主是楚莊王,並且楚國已與齊國結盟,所以齊頃公有意侮辱晉國使臣郤克。齊頃公的母親嘲笑郤克是個跛子,郤克大怒,發誓要報此仇,於是有了之後的鞌之戰。這一年晉國舉行的卷楚會盟,不要齊國。同時將齊國派來的三位大臣晏弱、蔡朝、南郭偃抓了起來。晉國正卿士會主動告老,晉景公讓中軍佐郤克為執政,景公之意圖已經很明顯了,這是要與齊開戰,只是時機未到。

公元前591年春,晉景公與衛太子臧聯合伐齊,至於陽谷。齊頃公與晉景公盟於繒,並以公子強為質於晉。這一年,一代霸主楚莊王卒。面對再次強大起來的晉國,楚國霸業已受到重大挑戰。


推薦閱讀:

17春秋五霸之楚莊王
齊桓公,楚莊王,一個善始卻不善終,一個不善始卻善終,原因何在
邲之戰,楚莊王終成霸業
楚莊王為何對臣子當面調戲愛妃無動於衷
春秋記五霸篇 楚莊王問鼎中原第五

TAG:戰爭 | 楚莊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