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劇變」這個詞並不準確,只有三中全會派才會大驚小怪「蘇東劇變」。但是怎樣使蘇東地區人民認識到馬列毛主義的重要性,卻是個重大課題。1989年的東歐至今已經過去整整15年。去年5月起,前社會主義東歐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五國先後加入歐盟。東歐國家擺脫社會主義後,看上去好像實現了順利發展,但國民有著極為嚴重的危機感,在上述五國中,四國(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將要更換總理。這種危機感不僅是經濟和政治上的,也是社會和文化上的,特別是知識分子,已經陷入了嚴重的困境。1989年以後的東歐在向何處去呢? 顯露出「野蠻資本主義」 當初東歐國家曾想通過民營化,走「市場經濟」的道路。其含義是東歐所要走的道路,未必是通往歐美的「資本主義」道路。 但是,1990年以後,東歐實施的是從1980年以來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發展中國家」實施的「結構調整政策」。其內容是,改善國際收支、消除財政赤字、抑制通貨膨脹、實行民營化和市場經濟。農產品自由化等。實施這種「結構調整政策」的結果是,各國國有企業實際上民營化了,集體農莊解體,土地歸還給原所有者,實行了市場經濟。隨之而來的是,外國資本進入。幾乎沒有人否認,東歐經濟一旦同歐美經濟聯繫到一起,東歐已經不再是「市場經濟」,而是在向「資本主義」邁進。 但是,從90年代中期起,東歐許多人開始認為,將在東歐紮根的不是原來意義的「資本主義」,而是「野蠻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本來所具有的長處沒能在東歐體現出來,而一味追求利潤、無視人性和環境的「野蠻」部分卻顯露無遺。 經濟處於受支配地位 在2004年5月加入歐盟的國家中掀起了一股所謂的「加盟熱」,西歐。美國、日本。韓國的資本以空前的勢頭湧入東歐。這種熱潮只不過表明,因發達國家的資本大量流人,東歐經濟在日益建立起以匈牙利為例,經濟發展可以說極不平衡。電信、金融、保險、觀光、不動產、建築、汽車等,與外國資本結合的領域抓住了機會迅速發展。廉價勞動力和土地把資本吸引過來。特別是電信,目前是外國資本爭先恐後進人的領域。這一點在其他東歐國家也一樣。 但是,其他領域卻仍處於徹底停滯的狀態。各種製造業無法與外國抗衡。商業也被西方的超市擠垮。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失業人員。 特別是農業非常落後。東歐的農產品中,能與歐盟的農產品競爭的極為有限,有發展前景的只有像白糖等能向歐盟的農業加工行業提供的原料。但是估計農業今後要發生更加深刻的變化。因加入歐盟,農地最終將歸法人所有,外國資本將正式進人農業領域。到那時將會如何呢?對西歐來說,東歐的農業無疑是「殖民地」。 基於這種狀態,說東歐迷失了方向也並不過分。 准周邊型「新資本主義」 從90年代後期開始,東歐的一些政治社會學者提出,東歐不是單純的「資本主義」,而是已經變成了「准周邊」的「新資本主義」。持這種看法的人認為,如果把美國和西歐作為「中心」,把「發展中國家」作為「周邊」,那麼東歐就是「准周邊」。 所謂「新資本主義」,一般是指蘇聯及東歐的社會主義瓦解後,在全球化中,無限制地在全球活動,並成長起來的跨國企業支配的資本主義。 在東歐,這種「新資本主義」還有一些鮮明的特徵。 第一,資本主義不是「自生地」發展的,而是從外部突然引進的。本來東歐沒有擁有資產的資產階級,因東歐實行國有財產的民營化,大量國外資本流人,購買原來的國有資產,從而資本主義化了。其後結果是,跨國大企業一下子重新建立了東歐的經濟和社會體系。當地資本根本沒有機會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起來。 第二,在其後的15年,東歐從屬於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處於「准周邊」狀態,因此東歐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精英們對國際大資本擴大支配無法進行抵抗。 第三,因歷史的、社會的和文化傳統方面的局限性,在東歐,對國際大資本「自下而上地」進行抵抗的「市民運動」力量薄弱。 這樣一來,在東歐,國際大資本和新現實主義的「改革」沒有受到社會的抵抗,自山地得到實施。其結果是,東歐的資本主義成了典型的「准周邊」型的「新資本主義」。 東歐不僅有「新資本主義」的一般特徵。另外還具有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在社會和經濟中存在巨大差距和嚴重的不平等特徵。 特權滲透使政權變質 目前在全球化下推進的就是擁有這種結構的「新資本主義」。那麼在其中控制權力的是誰呢? 東歐目前的政治權力精英是由過去的特權階層演變過來的。更具體地說,過去的共產黨精英利用在國有財產民營化及農業合作社解體時獲得的權益及信息,同向東歐投資的跨國大企業結合,變成「新資本主義」經濟的精英,進而成為政治精英。這些人從國家社會主義時期起,就被稱作「特權資產階級」,他們在「新資本主義」體制中,最終展現了自己的真面目。 去年9月底就任匈牙利總理的費倫茨就是這樣的人物。他在1989年以前是共青團同盟的幹部,「東歐革命」以後,他充分利用當過幹部的頭腦和信息,搖身一變成為企業家,並成為大財閥中的頭面人物、大資產階級。在匈牙利,像他這樣的人物迅速成為政治精英,並逐漸凌駕於同樣是「特權階層」出身、但「具有幫派頭目氣質」或「騎牆派」政治家之上。儘管程度有差別,但波蘭和捷克了一樣。最近的烏克蘭也開始出現這種情況。 這種「特權階層資產階級」作為政治家,並作為官僚,已經成為全球化政策的旗手。也正在這時,東歐國家機構的重要性也開始發生變化。東歐國家當初按照新資產階級的主張,提出「建立小政府」的口號,而現在,一方面為應付越來越擴大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出於國家保護政策的需要,國家的作用開始受到重視,國家官僚機構在逐漸擴大和強化。 「市場化知識人」介入政治 對東歐的這種「新資本主義」的滲透和政治權力的變質,東歐有對此進行監督的機能嗎? 過去,在東歐發揮社會監督機能的是知識分子。但是今天,東歐的知識分子已經被拉人到政治權力當中。東歐問題專家認為,東歐的最大問題也正在這裡。據他們說,現在東歐的知識分子的活動「市場」分三個領域。 第一,活躍在媒體中,走明星道路的知識分子。在這種情況下,知識分子雖然談論所有問題,但是他們無法從學問的角度去研究這些課題,不得不放棄全面探討和思考,以及用事實來論證這些課題。 第二,活躍在大學中,是專家型知識分子。他們的作用是不斷滿足政治經濟精英們的專門需求,因此他們也只能提供有限的知識。 第三,為經濟政治精英直接提供諮詢。應該說他們是「提供服務的知識分子」。 活躍在上述 3個市場上的知識分子不是真正的知識分子,而應稱為「市場化知識人」。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蘇聯社會 從1923年4月到1953年3月,斯大林擔任蘇共總書記和國家主要領導職務長達30年。這是蘇聯共產黨和蘇維埃國家歷史進程中一個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時期。在這一時期,蘇聯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增長的速度,大大超過當時的資本主義國家。蘇聯的國民收入增加了12.67倍,而同期美國只增加2.03倍,英國增加0.71倍,法國增加0.54倍。斯大林時期的蘇聯就是這樣向全世界宣示了社會主義制度這一新生事物的無比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 1953年3月5日,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斯大林同志逝世,毛澤東主席親自到蘇聯駐華使館弔唁。 斯大林逝世後,馬林可夫、布而加寧相繼接任,赫魯曉夫通過突然襲擊掌握了蘇聯黨、政、軍大權,直到1964年10月被波列日捏夫顛覆。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後,蘇聯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批判斯大林的運動。在1961年召開的蘇共二十二大上,赫魯曉夫再次掀起批判斯大林的高潮,並提出了一整套違背馬列主義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政黨等學說,鼓吹「全民國家」和「全民黨」的所謂新理論。 赫魯曉夫的大反斯大林,導致否定斯大林時期蘇聯共產黨和國家的歷史,否定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原則,最終背叛了馬列主義的一系列最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列寧指出,「國家的特徵,就是存在著把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特殊階級」。任何國家只要存在階級對立或在一定範圍內存在敵對勢力與階級鬥爭,那麼這個國家就不可能是超階級的、全民的國家。赫魯曉夫的「全民國家」和「全民黨」理論,其後果是導致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誤以為蘇聯社會已不存在反共、反社會主義勢力,不再存在階級鬥爭,因而失去了對資本主義復辟應有的警惕性。 赫魯曉夫對內全面否定斯大林,鼓吹「全民國家」和「全民黨」,背叛「無產階級專政」這一馬列主義核心理論,背離了工農大眾的根本利益。在國際上則鼓吹美蘇合作,和平過渡,公開向帝國主義投降。這樣,中蘇兩黨就國際形勢、共產主義運動的路線和策略、對方的國際和國內政策產生了尖銳的意見對立。另一方面,蘇共當時以大國黨自居,要求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隨著它的指揮棒轉,甚至提出有損中國國家主權的要求。1958年,蘇聯提出在中國建立長波電台和共同艦隊,遭到毛澤東主席的嚴辭拒絕。同年,赫魯曉夫對中國炮擊金門進行干預,要求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承擔不使用武力的義務,也為中國所拒絕。中印邊境衝突後,蘇聯發表偏袒印度的聲明,對中國橫加指責。1960年2月,赫魯曉夫在華沙條約首腦會議上攻擊中國和毛澤東主席不給蘇共政治和道義上的支持。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共產黨被迫作出適當的反擊。二、中蘇論戰及中蘇關係1960年4月22日,列寧誕辰90周年紀念日,《紅旗》雜誌社編輯部發表《列寧主義萬歲》,《人民日報》編輯部發表《沿著偉大列寧的道路前進》,中宣部發表《在列寧的革命的旗幟下團結起來》三篇文章,不指名地對蘇共領導人的某些觀點進行了批評,由此,奉行他的革命理論的世界上兩個最大社會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政黨就他的理論展開了長達十幾年的論戰。1960年6月,在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三次代表大會期間,蘇共發動突然襲擊,對中國共產黨橫加指責,同時將中蘇分歧公開化。中國共產黨不屈服壓力,進行了有力抗爭。同年7月,蘇聯政府突然照會中國,單方面決定立即召回在華工作的全部蘇聯專家,廢除兩國經濟技術合作的各項協議。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給當時處於經濟困難中的中國造成極大的損失,這也嚴重損害了中蘇兩黨和兩國的關係。1963年9月6日,《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聯合發表由毛澤東主席主筆的編輯部文章《蘇共領導同我們分歧的由來和發展》(一評)。文章說:「在中蘇兩黨之間,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分歧的產生完全是由蘇共領導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背離了1957年宣言和1960年聲明的革命原則,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推行一條修正主義、分裂主義路線引起的。蘇共領導沿著修正主義、分裂主義的道路越走越遠的過程,也就是分歧的發展和加劇的過程。」1963年9月13日,《人民日報》、《紅旗》雜誌再次聯合發表編輯文章《關於斯大林問題》(二評)。文章說:「斯大林是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赫魯曉夫反對斯大林,實際上是瘋狂地反對蘇維埃制度,反對蘇維埃國家,是為了掃除這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蘇聯人民中和世界人民中不可磨滅的影響,也是為了否定斯大林曾經捍衛和發展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他們全面推行修正主義路線開闢道路。」中蘇論戰進入「白熾化」。1964年10月,波列日捏夫顛覆了赫魯曉夫集團,雖對赫魯曉夫時期的政策有所調整,但推行了一條社會帝國主義的新右派政策,使官僚特權階層逐漸坐大,形成龐大的特殊利益集團。以後,論戰進一步加劇,兩黨、兩國關係逐漸惡化,到1966年3月,兩黨關係中斷。中國共產黨面對霸權主義,頂住壓力,表現出了真正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原則和精神,毫無疑問永遠值得中國人民自豪,也毫無疑問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三、蘇聯及蘇共的結局蘇共黨內一批不熟悉黨的革命傳統、對社會主義缺乏堅定信念的青年人,正是在蘇共二十大和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的思想影響下開始成長起來。他們後來被稱作「二十大的產兒」。正是這其中的一些人,成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瓦解蘇共、埋葬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骨幹。1991年12月25日,成為戈爾巴喬夫作為蘇聯首腦的最後一天,也是蘇聯存在的最後一天。1991年12月26日上午,只有共和國院主席阿利姆扎諾夫一人主持召開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從此,蘇聯共產黨、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這兩個曾經輝煌了七十年的名字,就這樣黯然退出了歷史舞台。一個曾代表工農大眾根本利益的工人階級的先鋒黨,一個曾比姿本主義有著無比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社會主義大國,就這樣垮台和支解了,就這樣被她的人民拋棄了!在走什麼道路的問題上,俄國人給我們當了兩次老師。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現在,蘇聯解體一聲鐘響,告訴我們只有堅持社會主義才能保住和發展新中國。蘇聯的解體,不是社會主義的失敗,而恰恰是修正主義的失敗,是偽社會主義的失敗。四、關於斯大林問題斯大林問題是認識蘇共亡黨蘇聯亡國基本原因的切入點和一把鑰匙。但是,由於人們的立場不同,使用這把鑰匙會得出不同的甚至尖銳對立的結論。毛澤東主席在審閱《人民日報》編輯部和《紅旗》雜誌編輯部聯合撰寫的《關於斯大林問題》(二評)時指出:「斯大林問題,是一個世界範圍內的大問題,曾經引起了世界各國一切階級的反響,至今還在議論紛紛。各個不同的階級,代表各個不同階級的政黨或政治派別,意見不同。估計在本世紀內,這個問題還不可能做出定論。」果不其然,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蘇共二十大全盤否定斯大林以來,關於斯大林的問題至今爭論不休,特別是一切修正主義分子「時時刻刻感覺到斯大林的陰魂不散,在威脅著他們」。赫魯曉夫背離馬列主義核心理論,背離工農大眾的根本利益,是從批判斯大林開始的。戈爾巴喬夫搞的所謂政治改革,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縱容特權階層和特殊利益集團,徹底背叛馬列主義,也是從大反斯大林入手的,結果搞得國破家亡。國內國外都流行著一種十分離奇而矛盾的思想邏輯,斯大林帶領蘇聯共產黨和蘇聯人民,經過幾十年艱苦奮鬥,創下了蘇聯這樣一份特別龐大而豐厚的家產,而戈爾巴喬夫這樣一批大反斯大林的人,卻把這份雄厚的家產敗了個精光。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界為此編造了「斯大林主義」和「斯大林模式」兩個概念,欺世盜名,硬是把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35年來大反斯大林而搞出的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的種種弊端和僵化體制,統統地塞進這兩個概念,攪亂人們的思想,矇騙了不少善良的人們。
德東 (2009-7-31 20:56:15)
蘇東劇變是現代修正主義者製造的假社會主義的破產,這是可以肯定的。蘇東劇變實際上是類似於十月革命前夕那樣的機會,只是由於當時蘇聯東歐沒有成熟、強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派,才錯失重建無產階級專政的良機。
ftianjian (2009-8-01 00:33:45)
蘇東劇變不僅是假社會主義的破產,也是勞動人民遭受的又一次被洗劫,更是資產者猖狂的開始。
德東 (2009-8-01 07:05:38)
你所謂「勞動人民遭受的又一次被洗劫」是眾所周知的。不過也不是什麼「資產者猖狂的開始」,那裡的資產階級的猖狂在資本主義復辟後就開始了(那裡在1950年代中期就復辟了資本主義)!但是,如果當時蘇聯東歐有成熟、強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派,抓住機會重建無產階級專政,也會有「勞動人民遭受的又一次被洗劫」嗎?倒不如研究一下為什麼當時蘇聯東歐沒有出現成熟、強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派,利用官僚壟斷資本主義的危機重建無產階級專政。值得注意的是《共產主義秘魯人民戰爭的簡史和現狀》中的相關論述:「任何馬列毛主義政黨都必須對世界形勢做出正確的判斷,這對於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至關重要。由於世界是一個整體,每個國家都有相互的聯繫,這就形成了地區和國家間相互影響的客觀形勢。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ICM)中,兩條路線的鬥爭是尤為重要的,它經常在世界局勢產生巨大變化的時候爆發出來。這些變化會普遍影響不同階級之間的聯盟關係,進而在不同條件下激化共產黨內部的兩條路線鬥爭。共運歷史上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世界形勢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從60年代到70年代,世界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蘇聯成了中國的最大的威脅,林彪試圖向蘇聯社會帝國主義屈服,而鄧小平卻試圖向美國屈服。在東歐解體之後,我們親眼目睹了在印度共產黨(ML)中央委員會裡K.Venu修正主義的產生。所有修正主義路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他們對於當前形勢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計劃。說完這個,我們來看看Asumir對於世界形勢的觀點。Asumir認為,正是由於東歐的解體,我們現在不能進行革命!Asumir說,「目前的政治低潮源於革命進程周期性的低谷、源於140年革命以來民眾意識的不覺醒。迄今為止政治低潮已經有3年多了,按照馬克思主義,這是分析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形勢的關鍵點。我們知道這個時期是兩次高潮之間的低谷,我們現在應該進行政治上的全面退卻。」(《我們的重點》,UICS)根據Asumir對世界形勢的分析,現在是全球戰略退卻的時期,也是無產階級革命步入低谷、進行退卻的時期。但是為什麼現在的形勢對革命是不利的呢?簡短的講,Asumir認為就是群眾的共產主義覺悟從東歐劇變開始低落了。群眾的覺悟,主要從不同時期不同階級的狀態和要求上可以反映出來,是影響革命政黨制定方針政策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們很想問問Asumir,革命形勢是由階級矛盾產生的,這種不利的「群眾覺悟」是怎樣影響下層的階級矛盾的呢?Asumir評價世界形勢只基於對「群眾覺悟」的分析,和接近唯心主義的Asumir相反,世界革命運動組織(RIM)最近對世界形勢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真研究了世界的主要矛盾,認為帝國主義體系的矛盾繼續發展,被壓迫民族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帝國主義內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不斷加深,這些構成當前世界的主要矛盾,而這些矛盾都沒有減弱,反而是加強的。RIM的決議強調帝國主義體系的矛盾日益加深,東歐的解體無非是帝國主義體系之間矛盾臨時轉移的一個表現,被壓迫民族的鬥爭高潮(尤其是秘魯人民戰爭)是當前世界形勢的一個主要特徵。基於這些分析,它號召所有的毛主義政黨和組織、群眾將革命繼續向前推進。如果沒有辯證唯物主義的分析,世界上發生的重大事件無法被正確認識。例如,我們來看一下東歐各國的群眾造反事件:由於缺乏全面的革命意識,群眾往往打出反共產主義的標語——儘管群眾的反抗仍然是正確的。這種情況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為群眾反對修正主義政權的壓迫,修正主義多年以來把「共產主義」旗幟變成了他們虛假的偽裝,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統治階級內部不同集團之間為了達到各自目的而對群眾運動進行利用。但是,當工人和受壓迫群眾沒有一個先鋒隊組織領導時,是不是說他們的革命果實一定會被篡奪、他們的運動一定會遭受血腥的失敗陷入混亂之中呢?秘魯共產黨通過鬥爭能不能把群眾從修正主義者、宗教和其他資產階級思想中奪過來呢?答案是肯定的。另外,這些起義的結果使自從資本主義復辟以來馬列毛主義迅速傳播,在東歐國家建立毛主義政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形勢變得比以往都更為有利。這同時也是RIM中毛主義政黨、組織的一個很重要的國際主義任務。」[ 本帖最後由 德東 於 2009-8-1 07:19 編輯 ]
Валия (2009-8-09 01:00:05)
QUOTE:
原帖由 ftianjian 於 2009-7-27 21:26 發表
東歐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都是「修正主義的失敗,是偽社會主義的失敗」嗎?那麼,我們是否應該熱烈歡呼,拍手祝賀呢?
是資本主義的暫時階段性的勝利,既然修正主義的目的並不是建立社會主義,而是復辟資本主義,那麼東歐國家復辟資本主義制度也就是修正主義的階段性勝利。但是事物有二面性,通過修正主義實現的資本主義復辟讓人民受二遍苦的同時,他們中的先進分子也更深刻地理解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吸取了經驗和教訓,人們對資本主義的幻想正在逐步破滅。
鬥爭 (2009-9-18 01:54:54)
按:重看《再見列寧》,貼個參考材料。東德的資本主義復辟情況,包括東歐的情況要當作矛盾的特殊性來詳加分析。怎樣把東德人民的懷舊情緒引導到認清資本主義復辟的過程,並進一步理解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學說的重要性,這是個大問題。很多懷舊情緒,需要進一步提純出反抗的鬥爭,否則懷舊永遠是懷舊,不能促進新生事物的發展。參考材料:金融危機過境 東德重新思索共產主義(河蟹記者采寫的,觀點很壞) 柏林牆倒塌二十年之後,共產主義奠基人卡爾·馬克思在東德又開始成為時尚,這得多謝全球金融危機。 路透社10月17日發表署名埃里克勒夫(Erik Kirschbaum)的文章指出,馬克思在1867年寫就的資本主義分析巨作《資本論》經歷長時間的沉寂之後,如今一躍成為德國暢銷書,這是學術出版商卡爾迪茨(Karl-Dietz-Verlag)始料未及的。 「馬克思說得很對」 該出版社的董事總經理Joern Schuetrumpf說,今年迄今這本大部頭名作已經銷售了約1500本,是2007年全年銷量的三倍,且為1990年銷量的100倍。「甚至連銀行家和經理們都開始讀《資本論》。」 馬克思精神遺產的復活反映出在前社會主義國家東德,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資本主義感到反感。在1989年脫離共產主義陣營後,現在的東德深受貧困和高失業率困擾。 延續了一個月的猛烈金融風暴導致美國多家銀行垮台,包括德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不得不拿出大筆資金救助本國金融業乃至整體經濟,反資本主義情緒也在逐漸蔓延。 最近的一個調查顯示,52%的東德人相信自由市場經濟是「不合適的」,43%的人表示比起資本主義,他們寧願選擇社會主義。對普通東德人的採訪也證實了這一調查結果。 「上學的時候我們都讀過『資本的罪惡』。確實沒錯,馬克思說得很對。」在東柏林從事IT行業的46歲男子托馬斯(Thomas Pivitt)說。「在柏林牆倒塌之前,我過得相當不錯。那時候沒人擔心錢,因為錢在那時候其實不算什麼。你永遠都不怕沒有工作。共產主義並不都是那麼糟糕。」 「資本主義更糟」 東德目前的失業率高達14%,是西德的兩倍,而工資比西德低很多。在兩德統一之後,數以百萬計的東德人失去工作,許多工廠被來自西德的競爭者收購,許多被迫關門大吉。 「我覺得共產主義很糟,但資本主義更壞。」76歲的退休鐵匠赫爾曼(Hermann Haibel)說,「自由市場非常殘忍。資本家們總是希望壓榨出更多、更多、更多!」 自由市場曾經在東德人心中激起希望,德國前總理科爾當時也曾向人們許諾一個「欣欣向榮的圖景」。然而,儘管柏林周邊、萊比錫和波羅的海沿岸的某些地區出現繁榮景象,但其他多數地區面臨人口減少和高失業率的慘淡局面。 作為反對派的左翼黨現已成為東德最受歡迎的政黨,支持率達到30%。 46歲的職員莫妮卡·韋伯(Monika Weber)說:「我認為資本主義不是適合我們的制度。」 「財富的分配完全不公平,我們正在見證這一切。稅收被迫提高,像我這樣的小人物必須掏錢幫助政府躲過這場金融危機。我們真正在為什麼買單?為那些銀行家的貪婪。」 拉爾夫·伍爾夫(Ralf Wulf)也曾像許多東德人一樣,為柏林牆被推倒而歡欣雀躍。但他發現,這種欣喜很快就煙消雲散。他說:「過了幾周,我們就開始意識到自由市場經濟到底意味著什麼。」「人性泯滅,剩下的只有猖獗的物質主義和無休止的榨取。在共產主義制度下,我們缺乏物質享受,但依然擁有很多東西。」 不過,也並非每個人都在譴責資本主義。阿斯特麗·嘉寶(Astrid Gerber)曾是東德的一名高級裁縫,但之後她所在的公司倒閉了。 42歲的嘉寶說,在丟失了那份一直是自己夢想的工作之後,她失業了7年,隨後開了一家報攤以維持生計。但由於每周工作超過90個小時,她的家庭破裂了,報攤也不得不關閉。她說
推薦閱讀:
※【東歐巴爾幹之旅】23、「山鷹之國」阿爾巴尼亞
※東歐的歐盟蜜月期結束了
※紅旗落地已十五年的東歐
※2015東歐旅遊慶典之旅(三十二)奧地利 梅爾克修道院(1)
※殺戮地帶| 蘇聯和德國之間的東歐
TAG:東歐 | 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