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許多人追逐的自由,只是「假自由」

訂閱「北大縱橫」,與千位諮詢師零距離

===========================

1

自由是每個人都渴望的,雖不易至,心嚮往之。

卻很少有人去深入思考,實現自由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我們追求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我的理解:實力強大,內心豐盈。

實力強大,代表著能力自由。之所以不用世俗的「財務自由」,是因為有很多人追求的能力是不以金錢來衡量的。

內心豐盈,代表著心靈自由。無所拘束,無所畏懼,也不受很多本能情緒如傲慢、嫉妒、憤怒、貪婪、恐懼等等的困擾。

這確實令人嚮往。

知易行難,說到容易,做到卻極其艱難。

我們都做不到,卻不妨礙對這個問題有一些深入的思考。

誠然,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就像法國哲學家盧梭說的,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所以本文討論的,依然是一個相對自由的問題。

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實力強大,內心豐盈的人,為此要付出什麼代價?

2

在討論真自由前,先辨別什麼是假自由?

最近,「只問真心,無問西東」這句話,成了鼓舞人們勇敢追尋自由、探索人生意義的一面旗幟。

每個時代,自我覺醒,遵從內心,活得真實,追求自由的人,畢竟少之又少。

有太多的約束、桎梏和恐懼,太多的能力不自由和心靈不自由。

值得警醒的是,誤解了真心的涵義,不一定通向自由,反而可能通向假自由。

假自由就是放棄對能力和心靈的修鍊。

美其名曰不受世俗的約束,其實很大程度上是逃避現實競爭的痛苦。

假自由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比如去麗江喂馬放羊擺地攤,辭職帶娃週遊世界,年紀輕輕歸隱終南山等等。

人類行為有兩個動機,一是追求快樂,二是逃避痛苦。

從心理上,每個人都希望生活是快樂的,所以我們不希望面對痛苦,逃避痛苦是人類本能。

吃美食是快樂的,為減肥而堅持跑步是痛苦的。

打遊戲是快樂的,經年累月的學習是痛苦的。

回老家小城做個公務員是快樂的,在北上廣深打拚競爭是痛苦的。

但直面痛苦,延遲滿足,才是能力進化的正道。

一旦生活的初衷變成了逃避,這份痛苦就會壓抑得更深。

誰也騙不了自己,經年累月之後,逃避痛苦的痛苦會捲土重來,變本加厲。

在文壇留下聲名的梭羅(著有《瓦爾登湖》)、三毛,或者在藝術史永垂不朽的梵高、陶淵明,他們都不能逃脫避世痛苦對他們心靈的折磨。

當然,話說回來,很多事情都要辯證地來看待。

假如去麗江,去終南山,去「瓦爾登湖」,是找到了自己要奮鬥的意義,要追求的快樂,而不是為了逃避痛苦,那又是另說。

要避免陷入假自由的前提是,對自己的內心足夠誠實。

所以,要真正追問真心,才能無問西東。

3

那麼,我們到底要追求什麼樣的自由呢?

一切不以實力強大、內心豐盈為方向,不以追求進化、放下我執為依託的自由,都是假自由。

我們要追尋的自由,是實力強大的能力自由和內心豐盈的心靈自由。

第一,能力自由的必經之路是追求進化。

世界運行的最高規律就是進化,智人物種能從20萬年前的原始人走到今天,都是進化之功。

每個領域的實力人物走到今天,也都是在挑戰事業難關的過程中,不斷磨練出來的。

悲觀的人會認為,即使人一生致力於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自我進化,最終都是會死的,還不如及時行樂來得痛快。

然而,對樂觀的人來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基因的容器而已,雖然承載基因的個體會死去,但基因會長存,每個人的進化都為基因進化做出了貢獻。

並且很多人,留下了精神品德,留下了功績,留下了言論,不斷鼓舞和激勵後世的人們。這或許是意識形態上的基因長存。

那麼,怎樣才能進化呢?

痛苦+反思=進化。

進化的前提是直面痛苦,不斷反思,超越自己,才能變得越來越強大。

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雷·達里奧在他的《原則》中說,人要極度開放,極度透明,極度求真地在做事上磨練,才能不斷自我進化。

他甚至給出了五步進化法:

第一,設定目標。找出你最熱愛、最擅長,願意為之去不懈奮鬥的事。設定長期目標和階段性目標。

第二,找出問題。妨害達成目標的真正問題是什麼?

第三,診斷問題。這個問題的本質原因是什麼?一定要深挖內在根源。

第四,規劃方案。規劃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步驟,要足夠現實。

第五,堅定執行。去實踐方案,直到遇到問題,再不斷循環、修正。

這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就是一個正反饋的過程,也就是王陽明說的「在事上磨」的過程。

經過具體事務的歷練,不斷提升認知,付諸行動,在實踐中出真知,真知再實踐,形成一個知行合一的閉環。

那些真正的牛人,在這兩個方面都做得很好。

一是深刻的認知。二是卓絕的行動。

然後,在時間的作用下,複利效應,實現量變到質變,完美蛻變。

第二,心靈自由的必經之路是放下我執。

我執是佛教上的用語,意思是對自我的執念。

大白話說,就是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都有對完美自我的一種貪戀。

人類的基因就是自私的,每一個人從內心都會認為自我是最完美的,最重要的,最不可侵犯的。

然而,叔本華說,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因而,意識上的自戀,和潛意識的自卑,這種巨大的衝突,成為了人類一切脆弱和不快樂的根源。

每個人一生都在尋求某種優越感,以彌補某個方面的自卑。例如唐璜情結,或許就是對初戀傷害的一種自我補償。

另外,傲慢、嫉妒、憤怒、貪婪、恐懼,怨恨,後悔等等情緒,都是把自我看得太重,而生髮出來的情緒。

傲慢是自以為我比他人牛,當發現他人比我牛時,就變成了嫉妒。進而發現他人比我牛很多時,就是憤怒了。

貪婪和恐懼是孿生兄弟。沒有過度的貪婪就沒有過度的恐懼。貪婪是渴望邊際上多一分的佔有,恐懼是害怕邊際上多一分的失去。

舉個簡單的例子,相信很多人都會有演講焦慮和恐懼這件事。焦慮的本質是害怕出錯,害怕技不如人,害怕傷害那個對完美自我的執念。

越苛求完美的人,執念越深,越難以克服演講焦慮。

試想,當我們還是一個嬰兒時,不斷地摔得嘴啃泥,不斷地咿呀亂叫,才學會了走路和說話。那時沒有我執,一顆本心,哪有焦慮和恐懼可言?

這種恐懼的表象下,掩藏了對自我完美形象過於貪婪的本質。

我執太重的人,會有很強的控制欲,希望外界事物的運行完全符合自己的意願,否則,就會產生痛苦的情緒。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痛苦。孩子做錯簡單的題目,辱罵。孩子玩耍打翻果汁在地毯上,暴怒。類似種種,不一而足,都是我執太強的表現。

把人對自我的態度,從重到輕分可以分為七種狀態:自戀,自尊,自愛,自允,自嘲,自黑,自憐。

我們會發現,兩頭的極端意識都是病態的,自戀和自憐。

自允是自我中允,平允,對自我的認識是最中立、客觀、理性的狀態,這也是最難達到的狀態。

內心真正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我,多多自嘲,甚至自黑。從破我執的角度而言,才是對症下藥。

中和了自尊和自戀,放下那些對完美自我的執念,才能回歸那顆自然平允的初心。

人其實是一個情緒的敏感導體,像一個導管。對於貪嗔痴的焦慮、恐懼、痛苦情緒,不能排斥,不能壓抑,更不能沉溺,要及時的正視、疏導和釋放。

心靈的情緒垃圾被打掃乾淨了,自然澄明映照萬物而不滯留。

無所牽絆,無所拘束,無所畏懼,這或許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真正要義吧。

人可以參透貪嗔痴等執念,但很難參透生死。在生死面前,每個人的我執會極其強大。

那些得道高人都是真正參透生死的人。生死都不在意了,才是所有的我執都不復存在了。

從這個角度而言,那些抑鬱自殺的人,不是自卑的人,而是極度自戀的人,自戀到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存活在這個世界上。

當然,抑鬱有相當程度上的器質性因素。但我們依然不能否認,自殺都能下得了手的人,這份對完美自我的執念有多深啊!

相信那些長壽村裡的百歲老人,在冬日的暖陽里,捧著熱茶,笑談人生,是不會有這種心靈困擾的。

凱歌導演在《道士下山》借角色之口說,「能悟到生死輪迴,無非花開花落,心有定境,不住因果,還有什麼不快樂呢!」

在《妖貓傳》中,凱歌導演還是一如既往地向芸芸眾生宣揚破除我執的至道。

他通過華麗大唐傳奇的鋪陳,為了說明世間的怨恨、情愛、恐懼不過是自我的執念而已。

但他最終還是放不下對李白詩中「雲想衣裳花想容」中的裳是讀Shang還是讀Chang的執念。

由此可見,我執是如此強大,一個字都放不下,放下生死又談何容易啊。

試問,誰能真正做到王陽明臨終前說的,「此心光明,夫復何言」?

4

最後,總結一下本文的題目,自由的代價是什麼?

自由的代價,就是直面痛苦,在痛苦中反思和超越,追求進化,放下我執。

就能力自由而言,追求進化。

就心靈自由而言,放下我執。

這個過程,就是浴火重生、鳳凰涅槃般的淬鍊。

這個過程是辯證統一的,在對外目標追求上,是不斷進取的。在對內心靈修鍊上,又是不斷放下的。

如果我們能在入世地追求進化,和出世地放下我執上,自如切換,或許就離那個逍遙無我、自在歡喜的境界不遠了。

這或許就是真正的自由吧?

薦稿:唐紀文,北大縱橫高級合伙人


推薦閱讀:

許多年後你依然在我心間【情感圖文】
真正愛你的人不會說許多愛你的話,卻會做許多愛你的事
【?】我和你一樣,也有許多迷茫的時候。未來遙遙無期……
很短一個小故事,卻看穿了許多人!
于成龍墓地「文革」時曾遭破壞 許多文物被盜賣(圖)

TAG:自由 | 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