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古跡——北京未名湖燕園建築【圖文】

未名湖燕園建築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京大學校園內。未名湖燕園建築群是近代著名學府燕京大學以明代名園「勺園」故址為中心興建的校舍,1920一1926年建,是近代仿古建築的優秀作品。該建築群以未名湖為中心分布,主要有校門、辦公樓、圖書館、外文樓、體育館、南北閣一至六院、島亭、水塔和男女生宿舍,全為清宮式建築風格。未名湖區為清乾隆寵臣和珅淑春園遺址的中心部分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同時被毀。

未名湖燕園建築文保碑 民國初年,為陝西督軍陳樹藩創建的「肄勤農園」。1920年,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將其買下,在此選址建校。1921年開始動工興建,1926年基本建成。 該建築群以未名湖為中心,呈四周分布。主要建築有校門、辦公樓、圖書館、外文樓、體育館、南北閣1-6院、島亭、水塔和男女生宿舍等,全部為仿古建築風格。建築大分散,小集中,主軸線為東西向。

新太陽學生中心 各群組大都為三合院式,總體布局合理,局部尺度適宜,與自然地形地貌結合緊湊。建築物多為二、三層,主要建築用灰瓦紅柱,石造台階,淺色牆面,檐下有斗拱梁枋,施以彩畫;次要建築取民居園林形式,湖邊水塔為八角密檐式。園內尚留一些明清舊園遺物,也有從圓明園遺址搬來的石刻小品。現未名湖區仍保持初建時的原貌。

夕陽西下之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學校園內最大的人工湖,位於中北部。形狀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魚雕塑,中央有湖心島,由橋與北岸相通。湖心島的南端有一個石舫。湖南岸上有鍾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斯諾墓,東岸有博雅塔。該湖以前靠萬泉河供水,現今靠人工蓄水。冬天結冰期間為滑冰場。

夕陽西下之博雅塔 在清朝是圓明園附屬的和珅花園淑春園中人工湖。石舫按照頤和園的石舫修建,但後來上部結構被焚毀,今僅存石質基座。20世紀20年代成為燕京大學的一部分,校方請設計師亨利·墨菲規劃校園布局,該湖由錢穆命名為未名湖。

墨菲是畢業於耶魯大學建築系的美國著名設計師,他對北京紫禁城等中國古典建築進行了仔細考察,發覺很喜歡中國的傳統建築形式。在隨後的20年中,不斷致力於教會大學「中國古典復興」設計,當年美國教會在中國舉辦的大學,大部分為東方風格,其中一半和墨菲有關 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1877年-1954年),又譯茂飛,美國建築設計師,他曾在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設計了雅禮大學、清華大學、福建協和大學、金陵女子大學和燕京大學等多所重要大學的校園,並主持了首都南京的城市規劃,是當時中國建築古典復興思潮的代表性人物。

亨利·墨菲與夫人 1928年,墨菲受到蔣中正的注意,受聘擔任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築顧問,主持制定了1929年南京的首都規劃,並在南京等地設計了一批建築作品,如紫金山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紀念塔、堂和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大樓,都屬於政府機構的官方建築,繼續採用中國復古形式。此外,這一時期負責設計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兩大建築的中國建築師呂彥直也是墨菲的助手和門生。1935年,墨菲退休,回到美國康涅狄格州布蘭德福德他自己設計的住宅。他還在佛羅里達州的克羅爾加布爾斯設計了一個有8個家庭的小型的"中國村"(Chinese village)。1949年,他在72歲時第一次結婚。1954年在家中逝世。

錢穆先生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江蘇省無錫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齋號素書堂、素書樓。七歲入私塾,1912年輟學後自學,歷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了新亞書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國文化學院歷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著作輯為《錢賓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編,計56種54冊,約1500萬字。其中《先秦諸子系年》為錢穆的代表作。1990年8月30日,錢穆在台北逝世。

燕大之父 司徒雷登先生 1930年,著名學者錢穆到燕京大學任教,校長司徒雷登問他對燕京大學印象如何,錢穆回答:「起初聽說燕大是中國教會大學中最中國化的大學,心中特別嚮往。我來到燕大一看,才發現並非如此。一入校門就看到M樓和S樓,這難道就是中國化嗎?我希望將燕大各建築都改為中國名。」 司徒雷登從善如流,於是,改"M"樓為"穆"樓,"S"樓為"適"樓,"貝公"樓為"辦公"樓,其他建築一律賦以中國名稱。園中有一湖,景色絕佳,大家競相命名,但都不滿意,最後乾脆取名"未名湖"。

未名湖景色 未名湖,是北京大學校園內最大的人工湖,位於校園中北部。形狀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魚雕塑,中央有湖心島,由橋與北岸相通。湖心島的南端有一個石舫。湖南岸上有鍾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斯諾墓,東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學的標誌景觀之一。

智慧之樹 1982年4月北京大學紀念塞萬提斯逝世366周年時,西班牙駐華大使等10個西班牙語國家駐華使節一起種植此樹,並命名為「智慧之樹——塞萬提斯之樹」 該湖以前靠萬泉河供水,未名湖一帶在清朝屬於淑春園的一部分,乾隆將該園賜給他的寵臣和珅。在此大肆營建,一共建造樓台64座、游廊亭閣357間、房宇上千,極盡奢侈。和珅後來被查抄之後,淑春園又幾易其主。在清朝是圓明園附屬的和珅花園淑春園中人工湖。石舫按照頤和園的石舫修建,但後來上部結構被焚毀,今僅存石質基座。

乾隆詩碑位於未名湖東畔。此詩作於乾隆五十二年,記乾隆十三、十四年之事。此碑當暢春園之遺物。

乾隆詩碑十三年九月,"詣暢春園恭皇太后聖安,即視事於觀瀾榭,引見於大西門","愛親御弧矢","連發二十矢,中一十有九",十四年,"陳馬技以娛慈顏,親發十矢,復中九,縣破其的三焉"。 河由南向北流經海淀鎮、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石橋,穿京包鐵路匯入清河,全長9.5公里。河水平日用來澆灌周圍綠地,汛期承擔著21平方公里流域內的城市排污任務,它還是圓明園遺址公園唯一的補給水源。

北大西門 從石獅守衛的北京大學西門進入,不遠處便能看到一對秀麗的華表矗立在辦公樓和廡殿圍合的那半敞開的空間中。繼續漫步向東,無論從哪條路進入以未名湖為主體的園林空間,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在整個的燕園中,未名湖更如煙波浩淼的海洋,在光的作用下,湖面似停泊著萬千星辰,發出瞬息萬變的光芒,在未名湖畔,東可觀湖光塔影;西可看鐘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覽層樓幢影,處處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於是,有人把燕園的精髓概括為"一塔湖圖"(即一教或一體、博雅塔、未名湖、北大圖書館)。

博雅塔 塔,指的是在未名湖東南,有一座十三級密檐寶塔倒映在碧波之中,這是1924年7月燕京大學為了解決生活用水,掘的一口水井。它的水源豐沛,外形則仿照通州燃燈古塔的樣子,用遼代密檐磚建成。塔共13級,高達37米,除塔基座以外,全部用鋼筋水泥建成。因為此塔主要是由當時燕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捐資興建,所以又曾命名"博雅塔"。

博雅塔 博雅塔的位置看似平常,但卻也是設計者獨具匠心的巧妙安排和精心推敲的選擇,它高高的塔身,能讓校園內外時時出現它不同角度的美麗身影。塔本身可以說是點石成金之作。作為校園供水不可缺少的構築物,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大煞風景,而這個水塔則利用制高地形,在風景區內用一種特殊處理方式,對構築物採取巧妙的建築造型,化不利為有利,成為使用功能、藝術造型、環境協調三方面高度統一的傑作。如果順螺旋梯向上還可直達塔頂,在那極目遠望,北京西山秀色便可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向下觀又可見澄湖如鏡,塔影畢現,隨清波則能蕩漾出無窮的詩意,難怪北大人稱這裡的景觀為"湖光塔影"。

未名湖的湖心島 湖,是指未名湖,它是在原有自然水面的基礎上規劃整理而成。據知情者說,它的名稱是出自錢穆教授的靈感。它能以"未名"而揚名天下,卻是因為那些曾在湖邊散步、凝神的大師們,是他們自由、深邃而悠遠的思想熏陶,讓這湖水、這園林生出了一種獨特的靈氣。有一首詩曾一度在北大流行: 未名湖是個海洋,詩人都藏在水底,靈魂們都是一條魚,也會從水面躍起。

未名湖畔的白石小橋 未名湖北的鏡春園,在圓明園被焚時它的卷棚頂也隨之不復存在,但其木框架卻還傲然挺立,並有一老垂花門,門聯上寫著"樂天知命,安土敦仁"。多少年過去了,這裡仍是林木蔥蘢,荷塘映綠,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著舊園的風貌。

翻尾石魚簡介與擱淺石舫基座相鄰的是一個栩栩如生的翻尾石魚,它原本是圓明園西洋樓前的遺物,翻尾石魚是圓明園中長春園的遺物。長春園北部的建築群中有諧奇趣(乾隆十二年建),前有一大噴水池。翻尾石魚就是這個噴水池裡的裝飾物。圓明園慘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兩次焚燒、劫掠,使世界名園淪為廢墟,珍貴文物流失殆盡,翻尾石魚也被變賣。後被朗潤園主人載濤買下。燕京大學1930年班畢業時,將此石魚買來送給母校以作紀念。從此,翻尾石魚就在未名湖畔安了家。

鍾亭

鍾亭 在湖西南的山坡上還有一座玲瓏的六角鍾亭,亭內懸掛著一口鐫有龍、海濤和八卦圖案的銅鐘,亭外則有古木蒼虯與之相依,叢林翠枝與之相擁,它們和諧相伴,又成為燕園中古樸、厚重的一景,而聆聽新年的鐘聲,也已經成為北大人每年歲末辭舊迎新的重頭節目。

北大圖書館一層內景

北京大學圖書館南門北京大學圖書館,它有1100多萬冊(件)文獻資料,是亞洲高校第一大圖書館,在這裡蘊育出無數的傑出學者,是名副其實的學術殿堂。陳獨秀、蔡元培、胡適、李大釗、聞一多-——這些新文化運動的先行者,承載著一部深沉豐厚的中國近代史。

北京大學抗戰聯絡點

湖邊的石雕祭祀擺設

靜園兩側的小院 靜園六院是指現北京大學靜園草坪兩側的建築,是六處三合院落。六院地處未名湖之南,比湖北之四齋顯得嬌小玲瓏,多了些幽靜典雅之意。六院在民國時是女生宿舍,同樣是取中國傳統文化中"水南為陰"之意。現今這裡是一些院系的辦公地,仍然保持著古樸的風格。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

北京大學校史館

西班牙塞萬提斯塑像 塞萬提斯像矗立在北京大學勺園荷花池北側的草地上,北京大學校史館的西南方。該像為銅製塑像,高2.35米,塞萬提斯身著西班牙披風,右手持書,腰挎寶劍,目視前方,風度威武而瀟洒,既散發著文學騎士般的無畏氣質,又閃耀著理想主義者的智慧之光,時時吸引著無數學子深深注視的目光。 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 1547~1616),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偉大的人文主義作家,《唐吉訶德》的作者。出生於西班牙中部的阿爾卡拉.德.埃納雷斯城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經歷了飄零的童年生活,曾在西班牙駐義大利的軍隊里當過士兵,參加了西班牙、土耳其聯合艦隊之間著名的勒頒多大海戰,左手致殘,歸國途中曾經被俘,獲釋以後以文學創作為生,寫過劇本和詩歌,最終以《唐吉訶德》開創了西方近代小說的先河,他自己也自稱為"唐吉訶德的爸爸"。 1616年4月23日,塞萬提斯去世,被草草埋葬,甚至沒有立下墓碑。直到1835年西班牙政府才在馬德里的西班牙廣場為他建立了紀念碑,碑的上端有塞萬提斯的石雕像。1986年北京市與西班牙馬德里市結為姊妹城市,之後,馬德里市政局特意複製矗立在該市區廣場的塞萬提斯像,贈送給北京市民。北京市政府決定將它安放在北京大學校園。1986年10月3日在北大舉行了安放儀式。

北大法學院入口處

埃德加·斯諾之墓——未名湖畔

未名湖上的石舫,它是和珅按照頤和園的石舫修建的,後來上部結構被焚毀,如今僅存石質基座

北大石橋兩旁是兩個水塘

兩個華表是圓明園的遺物,他記載了一段中國屈辱的歷史

和天安門前的華表很像

再看這邊的這個

兩旁的辦公樓全是古典建築

中間的主樓

北大百年世紀大講堂前面的廣場

禮堂入口處

二樓正門檢票口

大堂迎面的宣傳欄牆板

禮堂內

學生們在擺地攤,處理自己不需要的書

北大老校長馬寅初故居

北大燕南園 這裡居住的都是全國知名的老教授 上世紀20年代,司徒雷登初任燕京大學校長,在北京西郊明代勺園(明代畫家米萬鍾故居)和清代淑春園(乾隆賜予和珅的皇家園林之一)舊址基礎上,建成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園林式校園——燕園。

燕南園的小樓 燕南園因位於燕園的南部而得名,是燕園建成初期燕大專門為教師打造的住宅區,佔地48畝,按照當時燕大所有中外教師住宅的編號順序,燕南園的住宅被定為51號到66號(後來增加了50號)。

北大燕南園的小樓 66號樓,位於燕南一隅,格外幽靜。樓旁矗立著兩座"花匠碑",是乾隆年間圓明園幾位總管所立,圓明園被焚後移至此處。

北大燕南園的小樓 1926年冰心留美歸來,被母校燕京大學聘為國文系助教。1929年2月,吳文藻也從美國回來並被清華、燕大聘為教師,熱戀多年的兩人6月份舉行婚禮,司徒雷登擔任證婚人,並把60號小樓分給這對新婚夫婦居住(後門牌號碼調整為66號)。

北大燕南園的小樓

北大燕南園景色

北大燕南園院內的太湖石

北京大學圖書館東門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推薦閱讀:

歷史文化古跡——山西長治潞城原起寺【圖文】
慶祝楊旭樂先生《話說懷城》出版
【北海歷史文化500題】合浦山歌 精彩俏麗(上)
宿州古城復原,斑駁的古城牆見證宿州滄桑的歷史!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系列(76)特殊職能型:安徽亳州

TAG:建築 | 歷史 | 文化 | 北京 | 歷史文化 |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