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空降部隊軍服圖冊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Elite系列第127號:二戰日本傘兵部隊-Japanese Paratroop Forces of World War II。原作者G Rottman和A Takizawa,繪圖M Chappell和A Hock,以下是該書的封面:
A:帝國日本陸軍傘兵
A1:訓練中的傘兵,1941年
這名士兵穿配套布腰帶的輕便一件式跳傘服,一個巨大的斜開口口袋位於左腹部,袖口和腳踝的位置都有鬆緊口設計,而軍銜章有時候會展示在領子上。覆蓋裹布的橡膠制頭盔上佩戴通用的帝國日本陸軍黃色五角星帽徽。短靴的鞋腰相比標準版更高一些,它有7排穿鞋帶的扣眼而不是5排;具有線條紋理的夏季版飛行員皮手套也戴在他的手上。另外,傘兵背的1型降落傘並不帶有胸前的備用傘包。
A2:傘兵,第2突襲團,巨港行動,1942年2月
套裹布的傘兵鋼盔在這次行動中被使用。帝國日本陸軍測試中的在側面有長拉鎖開口的無袖跳傘外套在這次行動中沒有被採用,實際上他們穿的是無開氣的長袖版。和德國的空降兵版本款式接近的這種服裝穿在個人裝備和標準野戰制服的外面,並搭配長綁腿。進攻行動中,備用傘包掛在傘兵胸前的背帶上,而在其他行動中它會被放棄使用,因為那些低空投送行動來不及讓這種備用傘打開,因此它被裝武器裝備的背包所替代。
A3:行動中的傘兵軍官,1942年
該圖展示了背在身背後的1型降落傘包的具體樣式。一些軍官在頭盔後部展示一塊圓形的白色布片以利於戰鬥中的快速識別。
A4和A5:徽章很少出現在工作服外套上,僅有在國內的部分場合中它們會被佩戴。帝國日本陸軍傘兵資格「飛翼」章在1941年9月開始採用,它採用金色的鳶的圖案,這種鳥被看作是天帝的使者,傳說在神武天皇的一次戰鬥中這支鳥盤旋於戰場之上並扇動它的金色翅膀讓天皇的敵人們炫目。這種資格章佩戴在右上臂上,而左臂上可以佩戴的圖A5是第1突擊旅(後來降為團)的紅色徽章。
B:在巨港的第2突襲團,蘇門答臘,1942年2月11日
第1連的傘兵們準備前往傘降區附近的P1機場參加戰鬥。相比其他人,這個小組幸運地獲得了一隻傘降的武器箱。
B1:士兵除去了身上的傘具、備用包和跳傘外套從而將98式(1938年)夏季棉製野戰服和個人野戰裝備展露在外,而他僅有的裝備是一把大正14年式南部手槍。
B2:將腰帶系在外套外面的士兵正在從背包里拿出97式高爆手雷。
B3:士兵打開了50公斤重的3型物品箱(參看圖E7),拿出一把步槍,用作防震襯裡的棉花包散落出來。
C:傘兵的武器
所有傘兵在跳傘時都會裝備一把8毫米口徑的半自動手槍,型號可能是94式(圖C1)或14式(圖C2),此外還有一支帶15.5英寸長刀刃的明治30式刺刀(圖C3)以及至少兩種型號的高爆手雷,即97式(1937年,圖C4)或99式(1939年,圖C5)。
2磅11盎司重99式(1939年)磁力反裝甲炸藥(圖C6)被用於攻擊坦克和炸開碉堡的窗口和鐵門,它裝在一隻包裹里,而引信/雷管則放在分體式金屬管中;當引信插在99式炸藥上的時候,它將在10秒鐘延遲之後引爆。
帝國日本海軍傘兵最初使用6.5毫米口徑的明治38式(1905年)卡賓槍(圖C7)。改進的「可拆裝」傘兵用步槍在1942-43年間首次出現。一支帶槍托摺疊活頁的1941年版38式卡賓槍的原型槍雖然採用了但被證實並不結實。帝國日本陸軍傘兵對這種款式步槍的首次嘗試導致一款能在跳傘時攜帶的100型(1940年)7.7毫米口徑步槍(99式步槍的帶可拆卸槍管的縮短版)的出現,由於機械鎖緊裝置並不完善,因此只有少量裝備。而一種改良後的特製版2型步槍(1942年,圖C8、C9、C10)在1943年5月被開發出來,並在1943年末廣泛裝備於陸海軍的傘兵部隊。可拆裝步槍可在跳傘時攜帶也可以裝在帆布胸包里,或者將它拆分開來放在位於兩腿下部的包里。1式傘兵彈藥背囊(圖C11)採用帆布和皮革製作,它繞在腰胯部,帶有7個彈藥包,5個裝5發裝步槍彈夾,兩個手雷包反裝著手雷,而且為了保險起見,手雷包的下緣突出一層。
D:帝國日本海軍傘兵
D1:傘兵,軍營服裝,1942年
海軍傘兵戴的輕便帽的款式類似於野戰帽,但它的兩側和脖頸位置具有下拉的「護耳」加脖帶設計,並且掏空出了「耳朵眼」,此外這種帽子還可戴在鋼盔之下;帝國日本海軍的黃色海錨帽徽位於正前方。他們的特種服裝即可作為跳傘服也可作為戰鬥服。圖中上衣右前胸位置帶有一個裝手槍的手槍形口袋,左前胸位置則有兩個裝手雷的口袋;其他版本的上衣在胸部則有兩個巨大的「風箱型」口袋和下擺位置的裝子彈或手雷的一邊一個的小口袋。吸附式安全口袋位於胸前較低的位置,它用來安置固定降落傘的背帶。各種口袋在數量和款式上的多種變化同樣也在褲子上得到表現,這些口袋可以裝急救包、壓縮食品、紅白兩色的信號旗以及其他小物件。褲子、褲腰帶和褲子弔帶都緊貼身體以防纏繞東西。高筒跳傘靴則保留了內部的橡膠腳弓墊。他的汗衫是標準的日本海軍版本,義務役軍人的等級章則在右袖子上展示。
D2:行動中的傘兵,1942年
穿著同樣制服,戴系脖帶的鋼盔,鋼盔下面是野戰帽的這名傘兵使用1型跳傘背帶和海軍版的1型特種包(參看圖E4)。在地上是一隻硬殼的降落傘攜行包,它採用帝國日本海軍的深綠色或草綠色塗裝,而陸軍的版本最初是橘黃色的,但從1942年開始改為淡茶色或草綠色。
D3:行動中的傘兵,1942年,背面
這幅圖表現了海軍的1型特種降落傘包的樣式,和圖A3一樣,它一樣有加棉襯的設計。
D4:傘兵的等級章
帝國日本海軍的圓形徽章系藍底紅色圖案,夏季使用的款式則是白底黑色圖案,它們在1942年11月替代了原來的盾型章。自從傘兵這一兵種被裁減之後,就沒有新的傘兵章出現了。三、二、一級海軍士兵分別通過單一的兵種徽章、交叉的兵種徽章和交叉的兵種徽章上方加花朵圖案來分別識別,三、二、一級海軍士官則與上述表示方式相同,但它們都被花冠圖案所環繞。
E:降落傘和儲物箱
大多數降落傘都由滕倉航空工業有限公司生產。戰時西方國家的禁運所造成的物資短缺迫使降落傘蓋的材質由人造絲或尼龍變成了絲綢,而且絲綢的顏色一直是白色而不是其他的暗色。棉質帆布包每個月都要重新打包即便是沒有被使用過。原料和工藝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水準,織物背帶的材料是經過了3000磅拉力測試的絲綿混合物,其間還襯上了鍍鉻鋼板。
E1:帝國日本陸軍1型(1941年)降落傘主傘
陸軍的傘包採用橘紅色並配之以深綠色繩帶和支撐帶、橘黃色的艙門跳傘安全繩扣和黃色的固定繩。
E2:帝國日本陸軍1型(1941年)備用傘包
胸前的這種包也是用樣的顏色,開傘索則是紅色的。
E3:帝國日本海軍1型備用傘包
海軍的降落傘包的顏色與陸軍的版本正好反轉過來,並戳印上了黑色的海錨圖案。
E4:帝國日本海軍1型特種降落傘主傘
這一款式的特殊之處在於後肩背帶的中央位置有一個單一的懸浮支撐點。
E5:帝國日本陸軍4型(1944年)降落傘主傘
E6:帝國日本陸軍4型降落傘主傘背帶
一些戰爭晚期的陸軍背包也被塗裝成了深茶色和草綠色。
E7:帝國日本陸軍50公斤裝儲物箱
大約42英寸長的這種彈藥箱採用圓角矩形設計,塗裝則是淡綠色和鐵灰色,而皮質安全帶是棕色的。它的末端為帆布覆蓋的襯墊(左);降落傘包則與頂端(右)的環繞繩索和套索釘固定在一起。圖中展現了它裡面裝載的貨物——一把鏟子,用白色的襯墊包裹保護起來。
F:在萬鴉老的橫須賀第1特別海軍陸戰隊,西里伯斯島,1942年1月11日
在Langoan機場著陸後,第1連在尋找他們的武器箱時遇到了一點小困難。人物F1攜帶一支日本海軍傘兵用6.5毫米口徑明治38式(1905年)卡賓槍,槍口上著30式刺刀。士兵的身上纏繞著帶17個彈藥包的背囊,背囊里一共可裝85發子彈。F2人物使用的是50毫米口徑的89式擲彈筒,擲彈筒的彈藥裝在了士兵腰間綁著的帶有四個兜的兩個彈藥包里,身背的帆布背帶底端的包里也放著這種彈藥。圖F3是不上漆的一隻騰空的帝國日本海軍30公斤裝鋁製儲物罐,它的標準長度是42英寸,直徑14英寸。箱子上面帶紅色識別帶和綠色織物安全帶,海軍的儲物箱降落傘包則甩在一旁。
G:傘兵的武器
標準的7.7毫米口徑99式(1939年)輕機槍已經擁有了可以快速拆卸的槍管,抵肩槍托也是如此,並且帶凹凸紋的可摺疊前提把手也出現了,具有這些特點的這一版本在1943年開始被使用(圖G1和G2)。這種機槍長46.5英寸,重23磅,使用30發裝彈夾,射速為每分鐘850發。很少數量的衝鋒槍在戰爭初期被採用,但到了1944年,大量衝鋒槍才在菲律賓得到使用。3個版本的100型(1940年)8毫米口徑衝鋒槍裝備了部隊。最初的1940年版(圖G3)已經帶有可拆卸的槍管了;1942年的改進版帶有摺疊槍托並去掉了消煙罩(圖G4a和G4b),它全長34英寸,摺疊後長22.2英寸,重量7.5磅,射速450發/分鐘;改變最大的1944年版(圖G5)不帶摺疊槍托,重8.5磅,長36英寸,射速850發/分鐘;上述三種款式都使用30發裝彈夾。裝在衝鋒槍上的100型刺刀刀刃長8英寸(圖G6)。50毫米口徑的89式(1929年)擲彈筒(圖G7)被盟軍誤以為是「膝上迫擊炮」,它重10.3磅,其傘兵版本帶有可拆分的底盤(圖G8)。這種頗具價值的武器發射高爆彈(圖G9a)或白磷彈(圖G9b),射程700碼,裝推進炸藥的91式(1931年)手雷(圖G9c)也可用它發射,射程200碼;圖G9d這種紅色發煙彈則是一系列發煙彈和彩煙彈中的一種。擲彈筒放在帆布包里並背在肩上,傘兵則把它放在胸前的包里。一些日本陸軍軍官攜帶35毫米口徑大正10型(1921年)信號槍(圖G10),日本海軍則使用28毫米口徑97式(1937年)信號槍(圖G11)。日本海軍的17個口袋的彈藥背囊也顯示在圖中(圖G12)。
H:皇家日本陸軍空降部隊,1944年-45年
H1:高砂游擊隊,薰空降突擊隊,呂宋島克拉克戰場,1944年11月26日
在這次有去無回的行動中輕裝的這名突擊隊員戴著用迷彩布和網子包裹的標準版鋼盔,穿標準的野戰制服,軍銜領章顯示了他是一名一等兵。義務役軍人在右臂上戴上白色袖標用於夜晚識別,士官和軍官則從肩頭到胯部斜背一條白色圍巾。這些人裝備99式短版步槍和99式輕機槍,許多人還在帆布和皮背包里攜帶了額外的輕機槍彈夾。台灣原住民還攜帶他們傳統的giyuto砍刀。炸藥包和手雷裝在胸前的背包里,手槍、彈藥和其他手雷則放在腰間的1型背囊里,裝定量食物和小的工具的另一個背包以及水壺一起出現在右胯部,最後則是背在背後的捲起的隱蔽斗篷。
H2:傘兵,第2突襲旅,呂宋島克拉克戰場,1944年12月6日
12月6日突襲布拉文(Burauen)機場的行動中第3和第4突襲團的成員第一次使用了他們的新裝備並攜帶自己的主要武器跳傘。服裝和布料包裹的頭盔則沒有什麼變化。除了2型步槍、99式輕機槍和100型衝鋒槍的子彈以外,每個軍人還攜帶2隻手雷、2隻反坦克手雷、2隻發煙蠟燭、2隻磁力吸附炸藥、6個爆破炸藥、一把鐵鏟和一條100英尺長的繩索。可拆卸武器的零件分裝在兩條腿上的包里,他們與額外的包裹縫合在一起並用帶子固定在腳踝上。當降落傘衣打開時傘兵扯下可快速拆卸的腿上包的安全繩結,3米長的繩索隨即向下甩開。圖中士兵身上負載了3盒步槍子彈,降落傘則是新式的4型(1944年)。
H3:志願兵,義烈空降部隊,九州健軍機場,1945年5月24日
攝於機場的這支部隊登機後的照片顯示他們戴的是野戰帽而不是鋼盔,熱帶野戰制服畫上了黑色和深綠色的線條以起到迷彩偽裝的作用。每個班裡的三人小組中至少一員會攜帶一隻雷管。每個人都攜帶一隻水壺、一隻帶定量乾糧的背包和一個裝99式炸藥的背包。經常在圖畫中出現的「2型背囊」實際上是串著99式手雷的彈藥包、一隻帆布手槍套和3個手槍彈藥包的反著系的皮腰帶。
H4:未經確認的徽章
根據1944年的報告描繪了這隻徽章,它可能被皇家日本陸軍所使用,但他具體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則不明。
推薦閱讀:
※飛碟夜訪南嶽衡山 來自部隊的報告
※國外媒體眼中的中國特種兵部隊有多可怕?
※俄外長警告向利比亞派遣地面部隊或致嚴重後果
※中國在南蘇丹部署700名士兵的維和部隊
※首度解密中國航母接艦部隊:金牌白領終身嫁航母|航母|遼寧艦|接近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