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腦圍棋先行者—陳志行教授
陳志行中國業餘5段圍棋手, 曾獲全國教授圍棋賽冠軍,「弈侶」和「手談」程序的作者陳志行, 1931年5月出生,廣東番禺人。1952年廣州中山大學化學系畢業後一直在留校任教。1978年任碩士生導師。 1983年提升為正教授。曾任中國化學會計算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理科化學教材編審委員會(物理化學編審小組)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量子化學, 其成果收集在1991年出版的專著《有機分子軌道理論》中。電腦輔助教學亦為其成功的研究, 其一系列教學軟體於1989年獲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優秀獎。1986年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並授予人民教師獎章。1991年陳志行教授退休後,老驥伏櫪,用電腦描繪圍棋新藍圖。他從1993年起,共10次獲得電腦圍棋世界冠軍:1993年11月獲應氏杯冠軍,1995-1997年連續三年包攬FOST杯、應氏杯冠軍,2000年獲心智奧林匹克電腦圍棋賽冠軍,2001年3月在漢城獲SG杯國際電腦圍棋賽冠軍,2002年10月在貴陽獲國際電腦圍棋賽冠軍。陳志行的這些業績使我國在電腦圍棋這個領域上領先於世界,為中國人爭了光。1998年12月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授予陳教授「全國十佳科技耆英」的稱號。三尺之局 別有洞天對棋類,陳志行自小就有濃厚的興趣。他是中山大學校內的象棋高手。曾兩次參加廣州市教工象棋賽,第一次獲第五名,第二次獲第二名。很早以前,我們化學系的教師就知道,陳志行老師是位「棋癡」。他經常和物理化學教研室另一位棋迷,一邊走路一邊下棋,經人指點,他們在對弈「盲棋」。記得有一年我們化學系的春節遊園晚會,特邀陳志行老師表演象棋「車輪戰」,他一人與多位大學生對弈。在第二次參加廣州市教工象棋賽時,陳志行老師有了機會和廣東圍棋界接觸。在那史無前例的年代裡,他把過剩的精力投入到三尺之局。陳教授的棋藝日益精進,1994年獲全國教授圍棋賽冠軍。陳教授曾講授過「物理化學」、「計算化學」等課程,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抽象思維能力。陳教授在20 世紀80年代就在Apple機上研製了一個物理化學教學程序系統。後來與西北師大合作研製的軟體,是國內最早推廣使用的物理化學CAI軟體。由於陳教授對棋類熱愛和領悟,紮實的數理基礎和製作教學軟體的實踐經驗,和對我國古典文學有良好的根基,加上他可貴的執著精神,這就為他在電腦圍棋的發展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而且,現在國內電腦圍棋研究者很少,起步也較晚,這對他在電腦圍棋天地騁馳,也是難得的機遇。正如廣東作家黃天源所說,現代文明的發展,往往需要幾個學科的光芒同時聚焦在一點上。 世界上圍棋的高手不少,電腦專家也很多,但既懂圍棋又懂電腦的人就不多了。他的圍棋程序 「手談」, 1993國際電腦圍棋賽中擊敗了所有對手而獲冠軍。這個成就遠遠超過了他在化學領域中的一切成就。奮戰方圓 笑傲紋枰陳教授編寫圍棋程序,已經不是作為謀生的一種手段,而是成了本身生活的第一需要。電腦圍棋,已經化為自己生命的組成部分。他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一心一意地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走進松林掩蔭的世界冠軍寓所,沒有見到流行的裝修,沒有見到跟得上當今潮流的傢具和電器,據說那台彩電還是他妹妹出國時送給他的。陳教授生活十分簡樸,煙酒不沾,喜歡看書、讀報和思考。他與電腦朝夕相處,與棋譜形影不離,每天用電腦6個小時以上,心無旁騖,一心投入方圓天地之中。棋道精深,天道酬勤。飽含陳志行心智的力作《電腦圍棋小洞天》,1997年在《圍棋報》連載。2000年集成專著,它是世界上第一本電腦圍棋專著。 圍棋程序「北斗棋星」作者張連蓬說, 陳教授出版的《電腦圍棋小洞天》,這是一本非常難得的好書。書中不僅介紹電腦圍棋的發展,探討了許多技術問題,可以指導和啟發我們研究電腦圍棋,也介紹了他自己的一些做人原則和工作精神,從而揭示了為什麼他能在退休之後的短短几年內,為電腦圍棋做出如此重要的貢獻,這是難得的精神財富,筆者曾多次設想,為什麼中央台東方時空的東方之子節目不去為陳教授拍一個專題片?他完全有資格成為中國人的驕傲。前中國棋院院長陳祖德在為《解放日報》著名圍棋記者﹑作家胡廷楣先生《境界─關於圍棋文化的思考》一書所寫的序言中說:「在圍棋迷中的高層次的專家學者不在少數。在古代,有班固﹑杜甫這樣的大文學家﹐有王安石﹑寇準這樣的政治家﹐有沈括這樣的科學家﹔今天﹐就我所知﹐就有文學家嚴文井﹑科學院院士吳文俊等﹐在研究計算機圍棋上做出很大貢獻的陳志行,原是一個研究自然科學的教授。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各方面的專家來投入圍棋的文化研究﹐在圍棋研究上下出更多的妙手。」 一個人對我國圍棋的貢獻能和文學家班固﹑杜甫,科學家沈括、吳文俊相提並論,這對陳志行教授是莫大的榮耀,也是我們中山大學的驕傲。爛柯歲月 百折不回1990年國際電腦圍棋賽在北京舉行時我國僅有兩個程序參加。當時陳志行教授也編出了「手談」,但因信息不靈而失去參賽機會。陳教授下決心搞電腦圍棋是在1989年,那年春節他寫下了這副春聯:黑白分明,何堪玩物徒傷志鴻蒙高迥,不斷求知更創新1990年初陳教授買了一台XT,用了半個寒假初步編出了程序。90年的電腦圍棋賽冠軍為荷蘭人所得。就在這一年,陳教授便暗暗定下了奪取電腦圍棋世界冠軍目標。1991年陳教授剛滿了60歲即退休,以便集中精力搞電腦圍棋。1991年國際電腦圍棋賽在新加坡舉行。陳教授因經費問題無法前往,幸好還可以委託朋友拿他的程序「手談」參賽。初出茅廬,雖實力不足以與當時的一流高手匹敵,名列第六,卻仍戰勝了日本和台灣的強手,初露崢嶸。次年國際電腦圍棋賽在東京舉行,主辦單位特意為陳教授解決旅費的困難而得以成行。這次得了第二名,進入三甲,令國際電腦圍棋界矚目。93年國際電腦圍棋賽在成都舉行。「手談」的棋力已經開始超過連續獲3屆應氏杯冠軍的程序「Goliath」,以全勝獲得冠軍,達到陳教授的第一個目標。但是在受15子向人腦挑戰中以1比2輸了,未能突破。1995年陳教授不但連獲FOST杯和應氏杯冠軍,且在受15子和13子兩個級別向人腦挑戰中均以2比1獲勝,打破了Mark Boon的「Goliath」保持了4年的記錄。衝擊「世界冠軍」是多少人的期望,保住「世界冠軍」更是難上加難!「手談」的進步起初是很快的。92年比91年增長4-5子,93年、94年兩年每年長約2子。但此後就困難了。前進的道路上並非一片坦途。陳教授有「手談」被異國抄襲的憤慨,有「手談茶吧」困難處境的煩惱,有比賽失利的反思。但「手談」程序的智能還是連年有所增長,只是有許多關係未能協調,成績不甚穩定。在備戰應氏杯國際電腦圍棋賽的過程中,程序中的各種關係作了一些調整,戰績有所好轉,在後來的國際賽中仍然名列前茅,多次奪冠。深念遠慮 勝乃必出有人說,到目前為止,電腦圍棋最強的程式都是用普通的PC而已,它需要的不是超級的計算能力,而是對盤面有充分了解。國際象棋和象棋,一個盤面通常有三十幾種著法,但圍棋通常有二、三百種,複雜得多。人工智慧是當代科技的前沿,有人希望利用神經網路的方法,有可能讓電腦圍棋也培養出"棋感",它的棋力最終甚至可能超過人類棋手,但看來前途渺茫。國際象棋電腦「深藍」已經能夠向人類冠軍挑戰,但電腦圍棋要向圍棋九段挑戰,就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陳志行深信圍棋如果要實現電腦與人對弈,就應考慮建立數量關係。他認為:圍棋程序中每一著的選點,原則上應該是能取得最大地域和最有效地防止對方取得地域的一手。為了選取這樣的著點,無疑會遇到許多定性問題,如攻擊與防守、做眼與破眼、連接與切斷、好形與壞形等等。這都是必須認真對待的。但是歸根結底,每著棋的目的主要還是取得最大的利益而防止對方取得利益,而最後目的又是取得相對於對方的足夠地域——仍然是個「量」字。陳教授不倦地對圍棋理論進行探索。去年已72歲的陳教授,稱得上是歷屆晚報杯業餘圍棋賽年齡最大的棋手。為什麼這麼大年紀了不在家安度晚年,還跑出來和孫子輩的棋手同場競逐?對此疑問,陳教授爽朗地答道:「我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參加晚報杯這樣高水平的比賽,來提高自己的圍棋水平,從而有助於我開發和改進電腦圍棋對弈程序。」 在貴陽舉行的天宇杯國際電腦圍棋賽中, 「弈侶」負於陸錦強的程序「圍棋之星」後, 陳教授坦然說: 我發現並改正了這個錯誤後,心情豁然開朗。輸了一局棋,卻治好了隱藏十多年的「痼疾」。陳教授就是這樣在不斷學習中積累提高,棋藝逐漸得以升華。美國哲學家休伯特·德雷福斯在《人工智慧的極限》一書中說道,計算機代替人腦做一切事是毫無希望的。但是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前提,恰巧國際象棋全部符合,而對圍棋是很難符合。胡廷楣先生認為:「當然,不是說東方人在圍棋的電腦上是完全被動的。中國的陳志行能蟬聯電腦圍棋的冠軍,就說明了東方人不僅在對圍棋規律的了解上勝了西方人一籌,而且在對圍棋利用電腦上,至少不亞於西方人。」烏鷺展翅 為國爭光陳志行教授還致力於培養新人和推廣電腦圍棋的活動。陳教授創辦的志行電腦圍棋公司,其宗旨是利用電腦這一現代工具來促進圍棋的普及和發展。他把主要精力用於編寫「弈侶」, 還用部分時間指導公司的一個小組編寫另一程序《烏鷺》。他們已成功地組織了1998年全國電腦圍棋賽。在陳教授的指導下,陳國寶、雷秀瑜、范俊超三個青年編出圍棋程序「烏鷺」,曾兩次登上國際電腦圍棋賽冠軍的寶座。世界的體育競技,有人說是僅次於戰爭的一種對抗的方式,是一場模擬的戰爭。中華民族,長期積弱挨打,曾被視為東亞病夫。棋類是一種體育競技,已成為國爭光、為民爭氣的一種方式。1985年中國棋手聶衛平九段在第一屆中日圍棋擂台賽的最後一盤雙方主帥的比賽中戰勝日本藤澤秀行九段,大長中華兒女的志氣。陳志行認為,電腦圍棋早期它只是高等學府中少數研究者的對象。電腦圍棋在後來的短短几年時間,在日本、台灣、歐美等地都湧現了高手。雖然有人提出「電腦圍棋終有打敗人腦的一天」的豪言壯語,但這個目標或許要經過幾代人的韌性苦戰。陳教授在《電腦圍棋小洞天》書中提出,發明了圍棋的中國人,應該勇於攀登圍棋人工智慧的頂峰,使我們的子孫後代更引以為自豪。
推薦閱讀:
※北大教授侮辱港人風波擴大 孔慶東繼續大罵
※【方法論】美國麻省理工教授親授學習方法(2萬字超詳細長文)
※有一個年紀輕輕就評上了副教授的老師有什麼特殊體驗?
※【心律學】薛玉梅教授:2015 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動過速管理指南解讀
※吳小平教授丨炎症性腸病與巨細胞病毒(CMV)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