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孩子看起都那麼自信?看美國專家談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
自信源於能力,如果孩子沒有能力就不會有真正的信心。當一個人知道自己能做好一些事情的時候,當然會自我感覺良好。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獲得的自信是邁向未來、走向成功的跳板。
負面情緒並非都是壞事有時人們過於看重孩子的自尊,和負面情緒。美國兒科協會金斯伯格博士在《抗挫力》中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孩子第一次騎兩輪自行車摔跤,被鄰居孩子嘲笑,媽媽立即跑上來檢查是否受傷並安慰「你表現太棒了!第一次沒用輔助輪也騎了那麼遠!你騎車很厲害!別不開心!」
很多父母可能都會這麼安慰,當孩子失敗或沮喪的時候,於是想讓他們儘快高興起來。不承認孩子的失敗,告訴他這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我們責備他人來安慰孩子,想讓他們儘快脫離負面情緒「這不是你的錯」,「忘了它吧。想不想來個巧克力冰淇淋?」
但有時候,負面情緒並不是壞事,父母的不當反應具有欺騙和誤導作用,傳遞給孩子的是:感覺不好是件糟糕的事。會讓孩子以後遇到不開心或沮喪時事會覺得糟糕透了。
不要每次都在孩子經歷失敗或失望的時候試圖哄他開心,而要專註於抗挫力。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一味用「感覺良好」來粉飾失敗,抗挫力就無法得到進步。
像剛剛那位媽媽可以這樣做:淡定的走到孩子面前,詢問是否受傷並說「這是你第一次騎兩輪自行車。你知道在摔倒前你騎了多遠嗎?你感覺怎麼樣?沒錯,是有點煩。要再試一次嗎?如果你願意,我來給你計時。我喜歡你面對困難卻一直努力嘗試的態度。」
這些反應沒有否認孩子的失敗,也直接提到了孩子的感受。說明發生了的事情,理解孩子的感受,並表示出很欣賞孩子的努力。一個孩子只有真正的掌握了某項技能,才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從而變得自信起來。
自信來自於能力
真正的自信來自於能力帶來的成就感,他人的支持和認同。金斯伯格可以從三種方法來完成:發現孩子好的表現、給出真誠的讚美、提出合理的期望。
父母對孩子抱有合理期望非常重要。過高的期望會變成孩子的壓力,難以達到的時候容易沮喪甚至自暴自棄;過低的期望又會讓孩子覺得你對他不夠關注,根本沒有注意到他的能力。
最重要的一點是,當孩子未達到目標時,我們仍要表示支持,讓他們明白:我們都會失敗,我們能重新振作起來,只有不放棄的人才能成功。像宸寶學吉他,每一首新歌,每一個新和弦都是一次挑戰,都可能會失敗,但堅持練習之後,總能成功。
孩子都會犯錯,有時可能還是比較大的錯誤,父母要做的是讓他們面對現實,解決問題,而不是忽略自己的行為只在意感受。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幫助他們脫離困境,提醒他們有成功的能力,就能激勵他們將錯誤轉化為學習機會,重新振作起來。
家庭的關注是孩子成長的基石金斯伯格認為培養孩子抗挫力的三大核心內容:1.抗挫力的基石:父母無條件的愛給孩子帶來安全感;2.父母應該對孩子抱有較高的、合理的期望;3.孩子不聽父母怎麼說,只看父母怎麼做。
我在有能力的人更自信,可你知道要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嗎?一文中也寫到這點。父母對孩子的態度非常重要,無論是能力、自信、抑或是抗挫力的培養,抑或是其他任何教育,都是以家庭為起點。
無條件的愛並不意味著要無條件接受孩子的行為。孩子和孩子的行為是兩碼事,我們可以不贊同孩子某項行為,但並不影響我們愛孩子。不能因為某些事就威脅孩子不要他不愛他了,要讓孩子明白無論在何事,父母都不會離開他拋棄他。
家長合理而不誇張的表揚會幫助孩子鞏固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孩子也會更願意練習剛學會的新技能和展現自己。同樣,不當的批評會打擊孩子,成為孩子能力發展的絆腳石。
而當孩子有消極行為時,會不會譴責他?或是簡單粗暴的叫停他們的消極行為?還是在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也跟著激動?
金斯伯格認為這樣做只會增加孩子的羞恥感,讓他們變得更消極。正確的做法是讓自己鎮定下來,向孩子示範如何一步一步解決問題,向他們展示積極釋放壓力的辦法,比如運動、聊天、休息、冥想等等。
我們無法避免孩子遭受打擊和經受挫折,但孩子與父母的緊密聯繫可以成為一股保護力量,既能肯定他們的能力又能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P.S 這裡是頭條號/宸寶的雜貨鋪,宸寶今年6歲,男生,雜貨鋪主要記載與他相關的成長故事。宸寶媽媽也只是一個關心孩子成長,關心家庭教育的普通媽媽,在孩子成長路上與千萬媽媽一起共同成長中。
希望以上文章能幫助到大家,喜歡請關注或轉發,如有不同意見也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謝謝。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讓孩子不抄作業?·每日商報
※給孩子玩過ipad,怎能不告訴他這10條喬布斯的人生啟示
※還在為孩子的應用題而發愁嗎?吃透這份資料孩子數學考試次次滿分
※孩子問題是父母關係問題的投射
※模仿,扼殺孩子的獨特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