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通過養魚見識到的那些奇葩生物
先說說水蚤吧,從養魚開始就一直和這生物打交道。
水蚤,學名其實應該叫水溞,是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鰓足綱,雙甲亞綱,枝角目,溞科,水溞屬的動物。水蚤以單細胞藻類,有機碎屑,細菌,原生動物(比如小瓜蟲,車輪蟲等)為食,既能凈化水質,又是魚的美食。
養小型魚的應該都不陌生,魚兒最喜歡的飼料,營養豐富。樓主家附近就有賣的,一個大叔每天都準時賣,五毛錢給一大舀子,魚吃不完冷凍在冰箱里,下次化開再喂,只是季節不同出售的品種也略有區別,最好的就是下面這種,紅紅的,買回家個個活,魚也最喜歡了。
其次就是下面這種,比上面那種大,外殼似乎包裹著一層油脂,放在水裡好多會因為表面那層油脂漂浮在水面,小魚吃不進去,大魚吃到嘴裡會嚼很久,把肉吃進去把殼吐出來,餵過這種水蚤之後基本缸底都會殘留一層甲殼。
到了冬天水蚤基本就撈不上來了,撈水蚤的大叔就會賣另一種,劍水蚤.灰色的,比前兩種都要小,有的會掛著兩個卵袋子,在水裡比水蚤靈活很多。
劍水蚤和水蚤不同,是顎足綱,橈足亞綱,新橈足下綱,足甲總目,劍水蚤目,劍水蚤科,劍水蚤屬。一般賣的都是濾食性的,和水蚤吃的食物差不多。
但是劍水蚤種類里有幾種是肉食性的,對魚蝦會造成威脅,為了避免這些對魚有害的劍水蚤混進魚缸,所以後來就不再餵魚這種飼料了。
提起劍水蚤,不得不說說它的一個近親,錨頭鰠。錨頭鰠,劍水蚤目,錨頭劍水蚤科,錨頭鰠屬。寄生在淡水魚的身上,它們在水中自由交配。下圖是水中未寄生的自由體。
交配之後雌蟲會寄生在魚身上變成條狀,長約一厘米。成蟲蟲體的後端,帶有1對卵囊。
頭部分有叉狀兩角,似船錨,故此而得名。
有時候會發現魚身上皮膚會有局部出血的癥狀,這時候就要仔細觀察,有沒有條狀物體寄生在出血的位置,也許顏色略有區別,但那只是錨頭鰠不同時期的幾個階段而已。
錨頭鰠寄生在魚體上可分為「童蟲」、「壯蟲」、「老蟲」三個階段。童蟲一般2~3天後便可發育為壯蟲。下圖為童蟲。
壯蟲體粗壯,肉眼可看到腸管不斷蠕動,可以繁殖的體後掛有一對綠色的卵囊。
老蟲體色混濁,體軟,手撥動時無彈性,無卵囊,這時蟲體己接近死亡。
手動去除鰠是擺脫它的最可靠的途徑之一。可以用鑷子小心的拔出它們,夾的時候一定不要拔斷,否則錨頭鰠的頭斷在魚肉里會感染髮炎。最好拔除之後在傷口塗上黃粉類的消炎藥以促進魚更好的痊癒。拔除之後還要連續觀察7天看看有沒有新的幼蟲寄生,如果有,在童蟲階段就拔除它們,杜絕它們繼續繁殖下一代。
錨頭鰠的生活史
紅蟲,這個不用多說了吧。搖蚊幼蟲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占干物質的41% ~62% ,脂肪佔2%~8%。絕對的好東西,市面上賣的有公母兩種,公蟲肉多汁少,價格比母蟲高好幾倍,常用來做釣魚的誘餌,公蟲喂觀賞魚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注意一次餵食不要太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母蟲一層皮包著汁水,營養沒有公蟲高,但是很便宜。如果餵食的時候有魚沒吃到的鑽進了底砂中也不用著急,它們以水底有機物碎屑為食,且攝食量相當可觀,因而在加速水體物質循環中的有機物礦化作用和消除有機物污染方面具有顯著作用。成蟲以吸食植物的汁液為生,所以即使羽化成蟲也不會對人有害。注意的就是由於是污泥中打撈上來的,餵食之前先消一下毒比較好。
孑孓,蚊子幼蟲,和搖蚊不同,這些羽化出來可是真正的吸血鬼,活水蚤里經常見到,不管魚吃不吃,不管有營養還是有細菌,見到它們第一時間抓出來處理掉,否則它們會反過來處理你的。
紅線蟲,學名水絲蚓,顫蚓科,水絲蚓屬。與陸地上的蚯蚓都屬於寡毛綱。和紅蟲一樣攝食泥中的有機物,同樣是很好的飼料,餵食之前凈水飼養幾天排乾淨污泥,再消毒就可以了,如果魚缸有底砂,餵食不完,它們會鑽進去,其實它們在底砂里也是無害的,還可以起到清理底砂的作用,如果發現砂下水絲蚓過多,可以在傍晚或夜間,停一小時水泵,開一個小夜燈,它們就會因為缺氧而爬到底砂之上成為魚兒的飼料。
地溝蠅,學名蛾蠓,昆蟲綱,雙翅目,長角亞目,蛾蠓科。
幼蟲是一種很小的蛆,長大了羽化成蠅。這種昆蟲生性嗜好黑暗,蛆就生活在下水道和下水管中的管壁上,以腐朽污穢的物質為食。羽化了的成蟲有翅膀可以飛翔。
這種昆蟲本身對人類沒有什麼危害,只是它生活在髒兮兮的地方,從污水管中飛出來,明知自己6條腿骯髒的,沾滿污穢之物,還偏要爬滿人家嶄新的牆壁和天花板,讓人想起來真是噁心。通常會在上濾盒裡發現它們的幼蟲和蛹。
水螅,池塘里很常見的一種小生物,水螅原屬腔腸動物門,現在叫做刺胞動物門,水螅綱,又名水螅水母綱,螅形目,水螅科,水螅屬。很多人說魚缸里有水螅是水質好的表現,其實它們對魚缸的生物是有害的,而且監測水質用水螅很不科學,樓主用事實證明了在一個3個月沒換過水而且沒有任何過濾的缸里它們不但生活的很好,還繁殖出了很多子子孫孫。
它們在適宜的溫度下出芽繁殖,一隻水螅今天吃掉一個水蚤,明天就會生出兩根側芽,有水螅的缸里基本見不到水蚤蛋白蟲,甚至渦蟲和紅蟲都會被它們吞噬。它們的觸手有毒,對魚的皮膚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池塘里的水螅到了深秋,在死亡之前身體會長出卵囊,到了開春這些卵會孵化成新的水螅從而繁衍不息。但是如果在魚缸里它們是不會死亡的,而且會越長越大,每天投喂合適的餌料會把它們餵養成連觸手加起來長達10厘米的怪物,有興趣的可以試試。曼龍,國斗是專業的水螅殺手,尤其是國斗,當繁殖的時候會因為保護幼魚而把缸里的水螅一個不剩的吃光。下圖是長出卵囊的水螅。
提起水螅,不得不說一說同屬水螅綱的一種沒有長長的觸角的水螅體。它們的卵是這樣的。
卵孵化了
平時靜靜的呆在水底
它們也會分裂繁殖
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它們的頭冠會脫離母體,變成一個個毛球漂浮在水中
用不了多久,毛球會展開。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沒錯,這就是桃花水母,水螅綱,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桃花水母屬。最常見的是索氏桃花水母,除了南極洲,全世界都有它們的身影。
石蠶蛾,昆蟲綱,類脈總目,毛翅目,石蠶蛾科。
這種小昆蟲將卵生在水裡,成蟲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幼蟲卻是大名鼎鼎的有房一族,與螺不同,螺的房子是家傳的,而它們的房子卻是自己辛辛苦苦一磚一瓦蓋起來的。
當你哪天觀察魚缸的時候發現一坨底砂竟然粘在一起緩慢的移動的時候千萬不要奇怪,因為這就是它們的房子,它們藏身其中,像螺一樣背著家到處找食物。行動緩慢決定多數種類以藻類為主食,當然如果偶爾發現死魚死蝦也會開葷解解饞。
提起它們不得不說說國外那些異想天開的藝術家,竟然想到了用它們的房子做珠寶首飾。
一對漂亮的耳墜就這麼做出來了
蜉蝣,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蜉蝣目。
不同種的蜉蝣幼蟲外表和習性也各不相同,有胖的有瘦的,有兩根尾巴的,有三根尾巴的,有喜歡呆在水草上的,有喜歡挖洞藏身的,有喜歡漂在水面的,有喜歡吃水草的,有喜歡吃有機物殘渣的,有喜歡啃藻的,還有純肉食的,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蜉蝣的成蟲不取食,壽命短,一般只活幾小時至數天,交配產卵後就會死去。
蜻蜓目昆蟲的幼體通稱水蠆,水生肉食性動物,蜻科和蜓科的水蠆比較肥大,口器結構極為特殊。下唇非常發達,特化成可自由伸屈的面罩,或稱臉蓋,平時折於頭底下,當獵物接近時,他可以快速伸出摺疊的下唇面罩,並以前方的雙鉤(或鋸齒)夾緊獵物。
蟌的水蠆細長,沒有臉蓋,尾鰓具3個大而扁平的鰓葉,可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
水蠆都是兇猛的肉食動物,缸里見到最好撈出,喜歡可以單獨餵養,喜歡吃紅蟲,水蚤,螺等。
一些美麗的蟌
魚虱,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鰓尾亞綱,魚虱科,魚虱屬。危害淡水魚的一類物種。它們的附屬器形成吸盤及鉤狀物,用以固著於魚體。
附在魚或者兩棲動物身上吸食血液,它們不挑食,任何淡水魚都是它們危害的對象,甚至包括蛙,蠑螈。由於它們吸飽之後或者將要產卵繁殖的時候會離開魚體,所以魚缸中一旦在魚身上發現它們的蹤跡,除了用鑷子夾除之外,還一定要仔細觀察水底或者缸壁是否有它們的蹤跡。
如果養的魚比較耐鹽,可將魚缸放入百分之一的大鹽,經過一、二天便可消除魚虱。魚虱咬過的傷口偶爾會引發細菌真菌感染,如果發現紅腫出血,可以用黃粉塗抹患處直至痊癒。下圖是魚虱的卵和幼蟲。
我們發的生物都是肉眼可以見到的,唯有這個例外。多子小瓜蟲屬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凹口科、小瓜蟲屬,白點病就是它們的引起的。關於治療方法這裡就不說了,網上太多了,只是覺得熱吧這麼有名的生物不上幾張照片有點說不過去。它們脫落後靜靜的呆在水底分裂
一化二,二化四
越來越多
多到外壁不能承受的時候,它們會破壁而出
在水中遊動,尋找新的宿主
它們的生活史
關於它們,治療的此病的時候一定要正確判斷,不要和另一種卵甲藻引起的打粉病混淆。
鉤蝦,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軟甲亞綱,端足目,鉤蝦亞目,鉤蝦科。看起來像蝦和鼠婦雜交的物種,有商家拿它們當黑殼蝦賣,事實證明它們打掃衛生的效率比黑殼還要高,甚至會鑽到底砂下面去清潔,而且大多數有機物殘骸都是它們的每餐。
一些漂亮的鉤蝦
下面介紹幾種水蚤的親戚。先來看看鰓足綱,薩甲亞綱,無甲目的生物。
無甲目生物大多數棲於淡水湖泊或池塘中,特別是春、夏兩季,常出現於雨水池和稻田中;少數生活在海洋或鹹水湖中,以單細胞藻類和有機碎屑為主要食物。以腹面向上在水中緩慢地游泳。卵生。卵成熟或受精後,留在卵囊內或排出體外,散布在水底污泥上。
無甲目生物在氣候寒冷時產生的冬卵是水產養殖育苗和觀賞魚類普遍的飼料。其中鹵蟲科(就是平時說的豐年蝦)卵和幼體是養殖魚蝦、貝類幼體的優質活體飼料,成體也作為水產養殖動物餌料。某些淡水品種也可作為觀賞類飼養在魚缸里。下圖為它們的無節幼體的半成熟體。
鱟蟲,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鰓足綱,卡甲亞綱,背甲目,鱟蟲科。
鱟蟲是典型的水底棲居動物,主要食有機體的碎屑,或者捕捉小的水生物和它們的幼蟲。鱟蟲的卵有很強的生命力,不怕乾旱,池塘水和湖水乾枯許多年以後它們的卵還會存活,等有水以後還會孵化出來。它的卵屬於休眠卵,可在地下休眠1-25年不等,當條件適宜的時候,便會終止休眠,幼蟲破殼而出,休眠卵可以在98度高溫熱水中存活16小時。一些種類可以孤雌繁殖。繁殖的話很容易,因為它們大多數都是雌雄同體。懷卵的時候可以在甲殼和尾巴交接處的足上看到卵袋。有東西鋪底的話可以讓卵不被成蟲吃掉。
下圖是它們無節幼體到成體的變化過程
手工編織的鱟蟲亂入
蚌蟲,古老的生物,遠古祖先的化石又稱葉肢介,鰓足綱,雙甲亞綱,介甲目。體軀包裹在兩片介殼中,殼外有同心環紋,外形很象蚌殼。蛻皮時,介殼並不蛻掉。殼頂接近前緣。殼頂的內面有一韌帶與體軀相連。體前部上方有1束閉殼肌,控制介殼的開閉。
蚌蟲的卵與豐年蟲、鱟蟲一樣擁有可以抵抗低溫和炎熱乾燥環境的厚殼,所以繁殖方式也幾乎相同。在溫度適宜光照極佳的時候,取卵投入純凈水或雨水中等待數日即可,如果沒有孵化可取出卵晾乾後反覆孵化。幼體期間使用綠水養殖,也可取一小撮椰土泡入從魚缸換下的水中,泡開後投入繁殖箱。亞成後即可轉移到魚缸中,成年蚌蟲是以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餵食的,成體也可以繼續餵食綠水。
以上三種都和水蚤一樣屬於鰓足綱,前兩種網上有賣卵的,喜歡的吧友可以買來孵化繁殖飼養。
提起蚌蟲,有一種生物需要和它們區分開。就是貝蚤。
貝蚤是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介形綱。這種生物常以細菌、藻類、浮遊動物、動植物屍體和水生植物的碎屑為食。一般都是在底砂或者缸壁穿梭尋找食物,並不像蚌蟲那樣會在水中用纖毛游泳。另有一種淡水芝麻笠螺和其容易混淆,區別是貝蚤有兩個殼,芝麻笠螺一面有殼,另一面貼在缸壁,像微縮版的鮑魚螺。
貝蚤的解剖圖
魚缸里的貝蚤
蛭綱的生物在魚缸里也比較常見,這裡主要介紹兩種,首先就是經常在草缸出現的扁舌蛭。
環節動物門,蛭綱,吻蛭目,舌蛭科,舌蛭屬。這類蛭多數是由水草或者螺帶入的,不像顎蛭目的吸血水蛭那樣會在水中扭曲翻滾,波浪式游泳尋找吸血的目標,而是喜歡靜靜的粘在缸壁,它們對魚蝦來說其實是無害的,它們的食物是同樣行動緩慢的各種螺,蚌。作為抑制螺類的生物,它們的功效甚至超過了享有盛名殺手螺。缺點是對魚卵的危害未知,不美觀,繁殖力強,對各種觀賞螺來說都是有害的。
扁舌蛭是雌雄同體,異體受精,與別科水蛭不同的是大多數舌蛭屬都是自己抱卵帶孩子,這點和黑殼蝦很相似。幼體看似渦蟲,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它們頭尾都有吸盤,這是和渦蟲最大的區別,也是區分它們和其他不屬於蛭綱的類似生物的最有效的方法。下圖是舌蛭屬抱卵孵化的過程,密集恐懼症者慎入。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種就要小很多了。蛭蚓,環節動物門,蛭綱,蛭蚓目,蛭蚓科,蛭蚓屬。
蛭蚓一般都是寄生在蝦的關節處,根據寄主的不同和大小分為多種,最常見到的就是觀賞米蝦頭根部寄生的被吧友稱為錨蟲的白色條狀寄生蟲,由於很小,成體不過半厘米,所以必須仔細觀察才能看到,由於大多數觀賞蝦都不耐葯,對付這種討厭的寄生蟲最好的辦法是將蝦單獨撈出後,用注射器注射濃鹽水點射其寄生的部位,肉眼見其脫落後就可以處理掉。
下圖是黑殼蝦頭部寄生蛭蚓的特寫
河蚌,軟體動物門,雙殼綱,古異齒亞綱,蚌目,蚌科。
在自然環境中,蚌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池沼、小溪等泥質、沙質或石礫之中。蚌的食物主要是單胞藻、原生動物和有機碎屑等,如輪蟲、鞭毛蟲、綠眼蟲,綠粒藻、柵藻、舟形藻、甲藻、四角藻、紡錘硅藻、桿星藻,甲殼動物的殘屑及植物葉片等。蚌不能主動追逐食物,屬於濾食性,依靠蚌殼的開閉,外套膜內側纖毛和鰓纖毛的擺動造成水流,食物便隨水進入蚌體。據有人統計,每天流進蚌體的水可達40升。
河蚌雖然是凈化水質的好東西,但是它們的幼蟲對魚確是有害的,河蚌的幼體不同於其他軟體類的幼體,這些幼蟲都有兩個小殼,因為它的貝殼上長著鉤,所以叫鉤介幼蟲。
幼蟲有發達的閉殼肌,幼蟲可借雙殼的開閉而游泳。淡水中鰟鮍魚等,以長的產卵管插入蚌的入水管,產卵於蚌的外套腔中。鉤介幼蟲也趁此接觸鰟鮍魚,寄生在魚的鰓、鰭等處。
魚皮膚受其刺激而異常增殖,將幼蟲包在其中,形成囊狀。幼蟲通過外套膜上皮吸取魚的養分。經2一5周,變態成幼蚌,破囊離魚體,沉入水底生活。
有些種蚌的鉤介幼蟲需要寄生在某種特定的魚類體上,有些種蚌的鉤介幼蟲則可以在很多種魚類體上寄生。所以雖然它們是天然的水質過濾器,但是不推薦把它們放入我們的魚缸中。如果在自然水體中,由於分布較散,魚被寄生的河蚌幼體數量較少,對魚體幾乎不會造成影響,但如果是在魚缸這種封閉環境中,很可能會造成魚不堪重負而死亡。
河蜆,屬於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真瓣鰓目,蜆科,蜆屬。它們穴居於水底泥土表層,以浮游生物為食料,貝殼中等大小,呈圓底三角形,一般殼長3厘米左右,殼高與殼長相近似是區別它們和河蚌的比較直觀的方法。兩殼膨脹。殼頂高,稍偏向前方。殼面有光澤,顏色因環境而異,常呈棕黃色、黃綠色或黑褐色。攝食經鰓過濾的浮游生物(如硅藻、綠藻、眼蟲、輪蟲等)。
河蜆的體型較小,一般不超過3.5厘米,河蜆的繁殖不需要寄生魚體而是經歷面盤幼蟲的浮游階段,雖然河蚌和河硯都會在底砂里活動,但河蜆相對而言比河蚌安靜了很多,不像河蚌那樣經常更換地方,因此不會對底砂造成太大的影響。所以魚缸里凈化水質更推薦養河硯而不是河蚌。注意的是養河硯最好有底砂,河硯進缸前需檢疫一下是否有水蛭帶入。
蜑螺科魚缸里常見的有黑金剛螺,斑馬螺,洋蔥螺蜜蜂角螺等,是魚缸除藻利器,以除缸壁和底砂上的藻為主。
蜑螺具有球型或半球型的貝殼,殼質很厚,殼口兩唇常有齒列。角質口蓋為半圓形或雞心形,貝殼接近球型,眼睛位在觸角的基部,口蓋為半圓形,並且有一柄狀凸起。
我們缸里常見的幾種蜑螺都是屬於汽水繁殖螺,喜歡把卵生在各種地方,尤其是其它螺的殼上,但是淡水不能繁殖。它們在魚缸里清除藻類,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白色芝麻大小的卵,由於淡水不能繁殖,這些卵如果不用手工刮除,會長久的粘在缸壁或者螺殼上,一年也不會掉落。
蜑螺的殼還是寄居蟹最喜愛的房子
關於蜑螺的人工繁殖,這裡不細說,只需知道它們的幼體在汽水或海水孵化,並不是像囊螺那樣出生就是小螺,要在鹽水中經過擔輪幼蟲和面盤幼蟲階段,最後才變為成體,搞繁殖的狂人可以試著挑戰一下。下圖是它們的擔輪幼體。
蜑螺的面盤幼體
接下來介紹兩種魚缸常見的渦蟲。三角渦蟲,渦蟲綱,三腸目,三角渦蟲科,三角渦蟲屬。小型個體,體長通常為10-15毫米,寬為2-2.5毫米。頭部三角形,頭的兩側角形成了兩耳突。再生能力極強。魚缸常見的有東亞三角頭渦蟲,又稱日本三角渦蟲。
此類渦蟲為肉食性,為了吃到東西,它們從嘴裡伸出一條管狀的咽腔,通過這個管,它們在獵物身上分泌消化液,然後吸取被消化液部分腐蝕消化的食物。米蝦,石蠶蛾,蜉蝣,蛋白蟲等都是它們的食物,而且繁殖力強,生長迅速,缸里一旦發現很難根除。
之前很多對魚缸的有害的物種樓主都是建議生物治理或者手動清除,因為化學物質本身對水質就會造成污染,但對此類物種,必須化學藥品根除,生物治理和誘捕並不能根治它們。這裡推薦用美鞭達挫,氟苯諾或者阿苯達唑,。用藥注意用量,每隔24小時一點點的加大濃度,渦蟲不見之後要及時換一半水以降低藥物給魚蝦帶來的毒副作用。三角渦蟲還是鬥雞眼。
大口蟲,渦蟲綱,大口蟲目,大口蟲科,大口渦蟲屬。雖然叫大口蟲,其實卻比三角渦蟲小很多,成體也才1~3毫米的長度。這些小蟲子的飼料是單胞藻等硅藻,浮游生物。對魚缸來說無害,缺點是繁殖快,不美觀,去除方法同上。
Pleidae,關於這種昆蟲的中文名稱樓主實在無從考究,只知道是半翅目昆蟲,網上有說屬於涉水蝽科,也有說屬於蚤蝽科。
它們和水蚤差不多大小,游泳姿勢不同,這些微小的昆蟲成蟲只有2–3毫米長,通常是淺棕色的。它們的身體是橢圓形的,快速的在水中游來游去,通常是由活水蚤帶入魚缸。
它們全身的絨毛裹滿了空氣用來呼吸,偶爾會到水面換氣
看似人畜無害的它們其實也是肉食動物,靠吸取其他生物的體液為食,對中型大型魚無害,對新生的魚苗卻是危害巨大,打擊致命。看到它們直接用水撈子撈出即可。下圖是它們在捕食孑孓。
龍虱,昆蟲綱,鞘翅目,龍虱科,成蟲縱橫水陸空,一隻龍虱可以殺死比它大十倍的草金,幼蟲更貪食,喜歡看水虎捕食又養不起的吧友可以養這傢伙,捕食場面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注意給缸加蓋子別飛出去。下圖是它們的幼蟲。
此物乃魚缸大敵,千萬不要因為好奇而把野外捕捉到的它們放進魚缸。水草裡帶有卵孵化的幼蟲一定要把它們扼殺在搖籃里。下圖是羽化的成蟲。
水虻的幼蟲在河塘中模仿龍虱幼蟲的形態唬人,然而卻沒有任何攻擊力,魚缸里基本不會出現,這裡就不做太多介紹了。
線形動物門的生物魚缸里常出現的有兩種,一種線蟲被大家稱為蛋白蟲,自由生活的淡水線蟲,以各種有機物餵食,無害但是不美觀,繁殖很快。
另一種是寄生在魚體內被大家稱為內寄的寄生線蟲,成熟的線蟲往往在魚的肛門外露出一半身體產卵,卵孵化為幼蟲再被魚吃入形成二次感染。體內越來越多的寄生線蟲造成魚因營養不良或者因為線蟲排泄物造成腹內感染腹水而死亡。
殺滅這兩種線蟲推薦敵百蟲或腸蟲清,使用時一定要掌握好用量。英國大白片對線蟲也有抑制作用,但一個療程不能完全殺滅。
縮頭水虱科是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軟甲綱、真軟甲亞綱、囊蝦總目、等足目的一科。魚缸里常見的有魚怪屬的日本魚怪,因為喜歡寄生在鯽魚和鯉魚的身上,所以又稱鯉怪。
被日光照射的魚怪因為甲殼內含蝦青素的原因,體背部遍布黑色素點。當它們找到了宿主魚,就會在宿主的胸鰭基部穿破魚體進入體腔,之後常年生活在魚身體內,由於常年不見陽光,寄生在魚體內的魚怪多呈乳白色。患魚怪病的鯉魚和鯽魚生長遲緩,身體瘦弱,並喪失生育能力。
魚缸里見到它們多是因為野採的觀賞蝦或者飼料蝦帶入。所以將採集到的野生物种放入魚缸之前,必須做好嚴格的把關。
它們的近親縮頭魚虱屬於節肢動物門軟甲綱等足目縮頭水虱科縮頭水虱屬,在幼蟲時進入魚類的口腔內,通過魚的舌頭吸食魚的血液,直到魚的舌頭萎縮。然後將自己的尾部與已經萎縮的魚舌連接起來代替魚舌工作,由寄生轉為共生。目前在網上很火爆的說。
櫛水虱亞目是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軟甲綱、真軟甲亞綱、囊蝦總目、等足目的1亞目
它的種類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日本櫛水虱,體長10毫米左右,背面呈暗褐色或黑褐色,具淺色斑紋。
它們生活於淡水中,以各種有機物和藻類,垃圾糞便為食,它們的幼蟲還是魚的飼料,只是它們對水質的要求很高,一般在魚缸內很難存活。
本來最後還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常見的淡水觀賞螺,但是卻發現種類實在太多,介紹起來一個星期也更不完,這裡只上一些圖片供大家觀賞.
來源:s27553025
推薦閱讀:
※為什麼學霸大多都相貌平平?
※為什麼矽谷富豪和科學家都想復活猛獁象?
※專家論點:化學品可能影響大腦發育,新生寶寶需小心!
※子午流注是哪位中國古代科學家提出來的,和生物鐘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