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鐘錶進入中國以前,中國古人都用什麼計時呢?

問答音頻探究話題闢謠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字數:2050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古典名著《紅樓夢》小說原文里,初進大觀園的劉姥姥,曾被賈府里的西洋鐘錶嚇一跳:老太太先聽到咯噔咯噔響,然後就看到一個「秤砣似的」西洋鐘錶,把劉姥姥直看得發獃,正琢磨著這東西幹什麼用,就聽到這鐘表「又若金鐘銅磬一般」的「鐺鐺」報時聲,結果小丫頭們就連呼「奶奶」來了,驚得樸實的老太太差點失態。這差點嚇壞劉姥姥的橋段,也縮影了鐘錶,這個西洋舶來品,在明清時代的風靡程度。拜當時大航海時代所賜,如賈府這般的富豪家族,不但早應用了這款當時的外來奢侈品,而且還是有錢人安排時間的生活必需品。那麼問題來了,在鐘錶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古代若想計時報時,又該用哪些器械呢?其實,中國宋代時,科學家蘇頌就造出了早期的機械自鳴鐘裝置,還演變成了元代的「宮漏」,而在此以前,歷朝歷代也都有各種古代版的鐘錶,見證中國人的創意。

一:漏刻首先一款老資格的「鐘錶」,當屬漏刻。即以漏壺滴水來標註時間的裝置。以《隋書》的記載,漏刻最早出現,是在軒轅黃帝時代,中國周朝至隋朝的各個史料里,也有大量使用「漏刻」的記載。用於滴水計時的漏壺,最初是「沉箭漏」設計,也就是用裝滿水的漏壺滴水來指示時間。西漢以前的漏刻,基本都是這樣,但這樣做的缺點是,水位高時漏的快,水位低時卻漏的慢,時間很不準確。比如《史記》里齊國名將司馬穰苴斬將的橋段,司馬穰苴立起「漏刻」召集軍隊,監軍庄賈遲到,被司馬穰苴二話不說就以軍規處決。當時的漏刻就是「沉箭漏」。後來又演變成接水指示時間的「浮箭漏」,漏壺下放一個接水壺,水壺裡浮起的箭來指示時間。

到了東漢時期,越發忍夠漏刻流速誤差的科學家張衡,成功開發出了二級漏壺,即增加一個加水漏壺,讓水流的更勻速。這個創意代代演進,後來變成宋元時代更為精確的四級漏壺。

今天故宮博物院里,就保存著清代的四級漏壺,裡面還有勻速的分水裝置,確保水流最為勻速。計時的效果,足以媲美同時代的鐘錶。二:香篆香篆,又名更香,是用燃燒速度均勻的木料,做成的特殊盤香,以燃燒的程度來計算時間,有的香篆上還放有金屬珠,燃燒時金屬珠自然掉落,用以提醒時間。這種獨特「盤香鐘錶」,宋代時候就已經出現,因為它攜帶方便,因此常在人們出行時,作為隨身的「鐘錶」,甚至宋朝起的海上絲綢之路上,中國海商也常攜帶著盤香漂洋過海,把好些外商都看得嘖嘖驚嘆。即使到了鐘錶進入中國的十七世紀里,中國「香篆」的獨家好處,也叫用慣了鐘錶的外國傳教士們稱奇:因為明末的「香篆」,製作方法已經更簡單,不再是宋代時的特定木料,相反可以加工普通木料,所以一盤香篆價格只要三文錢,使用卻超過二十四小時。以外國傳教士安文思的驚嘆說:「這真是該國一神奇工業」。

尤其神奇的是,這樣便宜好用的香篆,精確度也不差,以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估算說:「吾人從未見其有大差誤,此發明可代自鳴鐘」。確實,在那個西洋鐘錶價值連城的年月里,廉價且精確的香篆,著實方便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三:圭表比起小巧的香篆來,中國古人計時,當然也有大傢伙,比如用日影來測定時間的圭表。中國古代最常見的圭表,當屬日晷。現存最早的出土日晷文物,是出土於內蒙古托克托縣的西漢石制日晷,這個珍貴的文物,上面以秦漢時代的小篆,把日晷的圓周分成一百個刻度,然後畫出小孔,對應刻度的小孔,就表示不同的時間。這樣圓心的木杆,就可以把日影投到石盤上,隨著太陽的移動來顯示時辰。當然,這個漢代日晷,學名叫做「地平日晷」,即以太陽投射在地平面的石盤上來顯示刻度,其石盤上的刻度並不均勻。更先進且精確的,則是平行於赤道平面的「赤道日晷」。這種日晷更精確,也對測算能力提出更強考驗。以清朝學者梅文鼎的記載,最早的「赤道日晷」,應該是在唐朝出現,並歷經唐宋元明幾個朝代的演變,故宮太和殿漢白玉基座上,那斜立著的圓形石盤,就是古代中國最精確的「赤道日晷」。

四:輥彈上面這幾類計時裝置,雖然應用群體和性能不同,但總算是比較大眾的一類。唐朝出現的一個獨特「鐘錶」,卻是非常小眾:輥彈。輥彈,以宋朝《小學紺珠》的記載,是一款誕生於唐朝的特殊裝置,由唐代僧人文誥發明,是在巨型的屏風上,把竹管以「之」字形狀貼上去,然後在竹管的上下兩頭套上銅蓮花,把十個圓形銅彈依次投入竹管,屏風上的木牌會隨著響聲來翻牌,就此精確記錄時間。比起日晷漏刻香篆等裝置來,這小眾的「輥彈」,卻克服了其他裝置的缺點,既不像日晷一樣依賴天氣,更不像香篆那樣受空氣濕度影響,堪稱「全天候」計時器。但以宋朝典籍記載,它誕生時還不是很精確:它一次「投彈」代表一刻,一晝夜大約記錄一百二十刻,但古代時間刻度,是一晝夜一百刻,依然存有誤差。不過,隨著西洋自鳴鐘的傳入,到了明清年間,這小眾的輥彈,也逐漸改進。在清代《十二胭齋隨錄》里記載,它已經「」以輪為用,至時彈扣以成聲,非鐘錶耶。然則此制已古,特西洋人傳而精之耳。」很有西洋自鳴鐘的特點。可惜這樣精巧的手藝,在古代社會,一直流於文人筆記,終究未能形成規模。這一條,也許正是歷史永不過時,值得深思的掌故。
推薦閱讀:

藥店ATM機賣奶粉倒計時 等待相關細則出台
初伏倒計時|三伏天艾灸,勝吃千年參
入園倒計時,爸爸媽媽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2014-08-29 君之烘焙
沒有鐘錶怎麼辦?看古人如何計時!
玩轉夏日 愛彼皇家橡樹離岸型自動上鏈計時碼錶

TAG:中國 | 古人 | 鐘錶 | 計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