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雅韻,《蘭亭序》書法欣賞
07-16
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王羲之揮寫的《蘭亭集序》是世人公認的瑰寶,千餘年來被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其真跡始終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傳到他的七世孫智遠,智永少年時即出家在紹興永欣寺為僧,臨習王羲之真跡達三十餘年。智永臨終前,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辯才。辯才擅長書畫,對《蘭亭集序》極其珍愛,將其密藏在閣房樑上,從不示人。後被唐太宗派去的監察史蕭翼騙走。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後,如獲至寶。並命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臨寫。以馮承素為首的弘文館拓書人,也奉命將原跡雙鉤填廓摹成數副本,分賜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後,侍臣們遵照他的遺詔將《蘭亭集序》真跡作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蘭亭集序》通篇氣息淡和空靈、瀟洒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 ,既有精心安排藝術匠心,又沒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現在陳列在蘭亭王右軍祠內的馮承素摹本(複製品),真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上面鈐有「神龍」(唐中宗年號)小印,是斷為唐摹的一個鐵證。「神龍本」是現存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摹本。因其鉤摹細心,故而線條的使轉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潤濃淡相當自然,而且下筆的鋒芒、破筆的分叉和使轉間的遊絲也十分逼真,從中可窺王羲之書寫時的用筆的徐疾、頓挫、一波三折的絕妙筆意。
唐代以來,《蘭亭集序》始終是文人墨客首選的行書臨摹範本,許多書法名家都有臨摹本存世,以下為文徵明的行書摹本。
近代啟功和周霆雷的摹本:
除行書外,其它書體的《蘭亭序》書法習作也層出不窮。《蘭亭集序》文字燦爛,字字璣珠,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美散文,它打破成規,自辟徑蹊,不落窠臼,雋妙雅逸,不論繪景抒情,還是評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也成為書法創作良好的素材。
最近的是西安盧山先生的楷書八條屏:
浙江紹興也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看到了商機,量身打造了蘭亭景區。看看這幾張景區照片:
推薦閱讀:
※《蘭亭序》集字聯
※點橫豎撇捺鉤折——蘭亭序的筆法特點
※清狀元洪鈞楷書真跡蘭亭序冊頁
※王羲之 蘭亭序真跡
※蘭亭序釋文及其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