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孔子:「百家爭鳴」與「罷黜百家」

兩個孔子:「百家爭鳴」與「罷黜百家」

李家振先生是我相識多年的朋友,他長我差不多20歲,也算是忘年交吧。先生自稱「佛教文化學者」,道行很深,閱歷豐富,文化底蘊相當豐厚。

前天,我倆坐在一起論道,話天下大勢。李先生轉而一談,提到孔子。

李先生說,真實的孔子,是「百家爭鳴」中的人物,是「鳴放」出來的人物,是「水漲船高」的結果;而後世人所尊的孔子,卻是「罷黜百家」後獨一人的「光桿司令」,別人只能「獨尊」,不僅不能「爭」,也不能「鳴」,只此一家,別無分店,這是「水落石出」的結果。不是原本的孔子了。

李先生說,儒學的精華,論語的意義,只有放在百家爭鳴的環境中,儒家與各家在一起議論、爭論、討論,才能真正看出其精華所在。獨尊儒術,就是死路一條。而且,儒學現在也確實死了。

李先生說,若現在真想繼承傳統,尊孔,學習儒學,首先應該建立一個開放言路、百家爭鳴的社會環境,使各種思想、觀點、理論都顯現出來,人人都敢說話,都有地方說話;民,不因言而獲罪,不因言而不實獲罪。只有在百家爭鳴的環境下,儒學才能站起來。否則,尊孔只是一句空話,或者一場鬧劇。

李先生說,孔子是個很會享受的人,所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春天喜歡郊遊,在河裡洗澡,裸體沐春風,又引吭高歌,完全一個時尚人物。後世人尊孔,把他塑造成一個糟老頭子,只會禮義廉恥,之乎者也;只知道德,不知思想;他身上那些人性閃光的東西,思想的亮點,統統被掩蓋了,只有一副太師爺的面孔,擺在那裡,被世人煙熏火燎,頂禮膜拜。


推薦閱讀:

《春秋》孔子(前481止筆)
淺談孔子政治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孔子易學水平有多高
高放遺稿:為什麼說孔子不如馬克思
《孔子那些事兒》第21章

TAG:百家爭鳴 |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