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噪一時的「八仙橋」是怎樣形成的

名噪一時的「八仙橋」是怎樣形成的 [複製鏈接]
雷宏寶

雷宏寶

  • 論壇元老
  • 1980-01-01
  • 7586
  • 62829
  • 保密
  • 2013-03-01
  • 1# t T

    發表於 2013-08-09 09:52 |只看樓主 名噪一時的「八仙橋」是怎樣形成的來源:黨史信息報 作者:洪新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上海在有了租界的同時,也陸續產生了一些著名的地區,如徐家匯,曹家渡、提籃橋、五角場、盧家灣、八仙橋等。這些地區華洋雜處,百業興盛,三教九流,混處其間,中外文化在這裡衝撞,各種政治力量在這裡角逐。今天,這裡介紹曾在上海名噪一時的「八仙橋」地區,就是一個讓上了年紀的人,時常懷念的地區。只是,其歷史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八仙橋」與八里橋的淵源

      八仙橋是一個地區,通常是指以今金陵中路西藏路口為中心的環周百來米。大致是:東起雲南南路,西至普安路,南自桃源路,北抵寧海東路及其向廣場公園的延伸線,即原寧海西路。  這兒絕對是大上海的鬧市區。從位置而言,更是大上海鬧市的—塊腹地。這塊腹地,曾分屬黃浦、盧灣兩區,經撤二建一,如今全屬新黃浦區。  八仙橋之名歷史不長,不必追溯漢唐,也毋需與漢鍾離、張果老等八仙傳說掛鉤,只是與140多年前的一條道路命名有關,其中卻蘊含了上海人民維護民族尊嚴的熾烈情緒。  1865年,上海法租界將一條新辟的道路命名為八里橋路,即今雲南南路。但這兒並沒有八里橋,距上海城西北水關頂多二三里,不似斜橋西南的三里橋、五里橋卻因距城西南水關三里五里而得名。八里橋路,乃是法租界當局為紀念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北京八里橋之役而命名。  八里橋,北京東郊通州城西八里處跨通惠河的一座橋樑,是東入北京的要道,也是拱衛北京東大門的咽喉。八里橋之役是英法聯軍在1860年八月初八(9月21日)攻入北京的最後一戰。是役,英法聯軍打開了入京的大門。咸豐帝匆匆帶著后妃連夜往熱河「北狩」去了,留下皇弟老六恭親王奕言斤,與英法周旋議和。  八里橋戰訊傳到上海,充滿殖民意識的租界英法僑民,欣喜若狂,並將八里橋作為法租界內的一條路名。  面對侵略者的紀念性命名,上海人民的民族情感急劇升溫,按照地名中常常出現的近音轉換現象,紛紛將該路喚作「八仙橋路」。在印製的地圖上也是各表各的路名,法租界印製的地圖上標著「八里橋路」,中國人繪製的地圖上卻標作「八仙橋路」,也算是一路兩名、各人各表吧。  「八仙橋」名最早見之同治《上海縣誌》,其卷三「水道·南長浜」條曰:「南長浜亦從周涇分流,西至王家浜,北通東蘆浦。一支西過八仙橋,通西蘆浦。」這兒所記的南長浜「一支」似有誤系,疑為「北長浜」的一支,但出現「八仙橋」之名卻是確鑿無誤。同治《上海縣誌》始纂於1866年,1867年成稿,1871年初刻本問世。所以,至遲在1871年的中國官方文獻中就有「八仙橋」之名,其實際出現當在1865至1870年間,很可能是與該路命名同時。

    一共建有六座八仙橋

      既名八仙橋,那麼橋在哪裡呢?隨著八里橋路的闢築和周邊的發展,這兒的確構建過多座橋樑,或跨洋涇浜(今延安東路東段),或跨周涇(今西藏南路北段),可哪一座橋是八仙橋呢?若按同治《上海縣誌》去尋找八仙橋,實在撲朔迷離。南長浜故道,乃1914年闢築的今復興中路,絕難與今八仙橋地區聯繫起來,故疑其誤系。但八仙橋的位置還是可以十分確切地找到,這要感謝一位杭州人,他叫葛元煦。1861年前後,為避兵災,他來到上海。1876年,他將寓居租界15年的見聞,仿《都門紀略》寫了—本《滬游雜記》。是書卷首有他手繪的三幅地圖,在《法租界圖》中,不僅標有「八仙橋街」,還標有環周四座八仙橋的具體位置,即今雲南南路、雲南中路間,跨洋涇浜,連接英美租界與法租界的「北八仙橋」;今大世界門口略南些,跨周涇的「老八仙橋」;今寧海東路與原寧海西路、即今上海音樂廳東側廣場公園間,跨周涇的「中八仙橋」;今金陵東路與金陵中路間,跨周涇的「南八仙橋」。此外,在上世紀80年代編纂上海地名志時,還調查獲悉在原龍門路郵局(今金鐘廣場西北側)與原八仙橋菜場(今公交龍門路站及廣場公園)處,有跨北長浜支流的「石八仙橋」,在原嵩山電影院門前,有「木八仙橋」。這樣統共有六座八仙橋。  一路六橋的布局,大致勾畫了八仙橋地區當時的範圍,顯然比後來人們所認定的範圍要大得多。地區地名不同於行政區劃,本無固定的界線,只是約定俗成。海上聞人杜月笙的寓所,位今望亭路西、嵩山路東的華格臬路(今寧海西路216號),但其所印名片上卻前冠「上海八仙橋」。八仙橋公墓西至亦達嵩山路,其南則抵吳淞江路(今太倉路東段)。所以,起初的八仙橋地區,應當從今雲南南路、廣西南路間而至嵩山路,從洋涇浜、北長浜而至北褚家橋(即今桃源路處)、吳淞江路。只是1917年大世界建成,隨著大世界知名度急劇上升,原八仙橋北片被「大世界」之名所替代,南片又因褚家橋殺牛公司的出名而北移,八仙橋地區才衍為後來所認定的範圍。 

    以「八仙橋」命名的商家和站名

      「八仙橋」由路名而橋名,繼而成為地區名,商店、車站、菜場及公墓等機構,各類地理實體紛紛以「八仙」、「八仙橋」名之。  分別於1868年和1871年建成使用的英美租界和法租界公墓,後來的正式名稱叫「八仙橋公墓」。另一個較早命名的是「八仙橋街」,不過,這條街不是葛元煦地圖裡那條實為八里橋路的「八仙橋街」,而是今桃源路東段,是路築於1889年。這是兩個最早以八仙橋冠名的地理實體,公墓與道路的命名,意味著法租界當局也認可「八仙橋」之名。1908年起,法商電燈電車公司所辟1、2、4、5、7、10各路電車,都設有「八仙橋站」。之後,又有了滬上婦孺皆知的八仙橋菜場,這是法租界最重要的室內菜場。1927年1月,中國銀行在麥高包祿路107-117號(後為龍門路130-136號)設有八仙橋辦事處。余如恆茂里1號(曾為西藏南路58弄1號)的八仙旅社和八仙橋菜場西北側弧形小路孟神父路(後名永善路,今廣場公園中)10號的八仙理髮所,都是上世紀30年代創設的。店址湮入今廣場公園的至少還有金陵中路86號八仙橋紡織品鞋面商店,位於柳林路口淮海中路44號的八仙酒樓(今金鐘廣場東南角),龍門路口淮海中路75號八仙果品店(今大上海時代廣場北側),龍門路110-142號八仙橋日夜商店(今上海廣場東側)等等。  至上世紀30年代,八仙橋地區最終形成了可謂華洋分明,百業雜陳的地區。

    雷宏寶 最後編輯於 2013-08-09 09:54:21

    推薦閱讀:

    關於脾氣的名言: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現代主義設計形成原因再認識
    美宇航局發現一個正在形成的「地球」
    二十四節氣形成歷史
    子宮肌瘤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TAG: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