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顯密頓悟禪--開悟之層次與諸宗之見地

三、開悟之層次與諸宗之見地

頓悟禪之開悟,雖屬頓悟,亦不無層次深淺之分。大手印之得見,崗波巴《祝拔宗大手印》分為知、覺受、證三個層次。知,謂「了知心之實際之聞思」,為聞思慧,屬於「比最」的理性認識範圍。覺受,謂「了達總如義理,凝現於心」,或曰:「心領受為覺受」。這指從禪定調心中得到一定的領受,從而對真如心性理的總體通達悟解,但其悟解仍不無理性思維的成分在內。證,謂「了達離戲理量以上」,或曰:「心自現於彼體性中為證。」此謂超越言思心行,現量親見實相,本來心性自然顯現。《祝拔宗大手印》又說:「然以證之一字為緣,用於以上各處,亦不相違」。意謂知、覺受、證三層次,都可容有現量實證的成分在內,不過實證的淺深多寡不等,只有自然而現的證,為完全的實證。總之,大手印的見,包括屬於聞思慧的對心性理之悟解,與對心光明的現量實證。大圓滿法的澈卻見,也是如此。

禪宗關於開悟,則有解悟、證悟之分。一般以剎那間的頓悟為解悟,以從悟起修,達到所悟心性常不迷失、自然顯現時為證悟,此即惠能所說「見性」。《壇經》云:

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禪源諸詮集都序》謂「若因悟而修者,即是解悟;若因修而悟者,即是證悟」。禪宗所說的悟,皆指超越聞思慧、離概念分別之際所得的現量的領悟。大手印、大圓滿的得見或得決定見,就其最高層次證而言,也僅相當於禪宗之解悟。至於低層次的知與覺受,在禪宗那裡還未必稱得上開悟。

南宋看話禪風行之後,禪門中漸有分開德為「三關」之說,三關的具體內容,諸家說法不一。清代雍正皇帝在其《御選語錄序》中,對禪門三關說作了「欽定」:

夫學人初登解脫之門,乍釋業系之苦,覺山河大地、十方虛空並皆消殞,不為從上古錐頭之所瞞,識得現在七尺之軀,不過地水火風,自然徹底清凈,不掛一絲,是則名為初關破參,前後際斷者。

破本參後,乃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虛空者十方虛空,地水火風者地水火風,乃至無明者無明,煩惱者煩惱,色聲香味觸法者色聲香味觸法,儘是本分,皆是菩提,無一物非我身,無一物是我己,境智融通,色空無礙,獲大自在,常住不動,是則名為透重關,名為大死大話者。

透重關後,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離家舍,明頭也合,暗頭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行斯住斯,體斯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無生故長生,無滅故不滅,如斯惺惺行履,無明執著自然銷落,方能踏末後一關。雖雲透三關,而實無違者。

此大略以「前後際斷」,於暫時截斷意識之流後呈現的空白心地上體認到心性空的一面,為初關破本參;以「大死大活」,徹底打破能悟所悟之對立後,融通空有,識得一切皆為本心相用,為透重關;以破根本無明,拂除悟跡,任運自然,無非心性無礙妙用,為透末後「牢關」。三關皆就見性悟理而言。此說在近三百年來的禪宗界影響頗大。但也有認為見性悟理,隨根機不一而有多種情況,不宜以三關的框架去套用於一切人者。如錢伊庵《宗范》即云:

若夫本分、重關、末後之說,大悟有十八遍,原未必人人一腳便踏到底。然有二三番徹悟者,亦有六七番始圓悟者,更屬無定。總以透徹為期,似不必概定人法雙忘、離念泯滅處為本分體,以從體所發一切諸用為重關,更以鐵蛇鑽入金剛眼等句不受人惑處為末後關。

另外,還有以分破六、七、八三層識為破三關者,有以華嚴宗四法界之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釋三關者,有根本否認有三關,高唱「一鏃破三關,猶是箭後路」者。眾說紛壇,莫衷一是。晚近漢傳佛教界多以天台宗六即佛義判釋禪門之開悟,認為即使破三關而徹悟自性,也僅屬悟而非實證,僅當於六即佛中的「名字即佛」,相當於教下從研究義理而臻的「大開圓解」。

總之,禪宗所謂開悟,系指通過內向的調心,在剝落了任何概念分別和能所二元對立的心理活動模式後,依自內證而生的對自性的領悟。這種領悟雖然被稱為不可言說表示,但還是可以表現為一種對人生、人心及全宇宙實相的見地或哲學觀。先開見地,後論修證,是頓悟禪的基本路線。禪宗各派及大手印、大圓滿的見地,大體相近,都可納入真心現起論的哲學框架。大手印的見,名為「大手印見」或「俱生智見」、「法身見」,謂眾生心性明體本來無生,禽一切達執戲論,內心外境一切法,皆在心性本體上顯現,能顯所顯法爾無生,具足如來三身四智,不須別修斷舍,本來解脫成佛。薩啰訶頌謂「故凡所顯即法身,一切眾生即佛陀」。這種萬法唯心、心即是佛的見地,同時也是大手印修習之要。藏密瑜伽成就者羊袞巴說:

大手印者,師無可示,徒無可悟,覺受無可污染,空見無可雜亂,見修無可分,根道果無可裂,如是於此顯有輪寂一切諸法,勿作任何遣立、束縛、解脫、對治、矯整,就自識而得解脫,此之謂大手印。[1]

大圓滿心髓見,名「大圓滿見」或「本來清凈見」,基本上與大手印見一致,名「大圓滿」者,謂眾生本具自性明體法爾具足三身五智,任運顯現為輪迴涅槃一切諸法,隨所顯現,皆任運圓具一切。貢噶《椎擊三要訣勝法解》云:

夫彼一真法界,離絕戲論之法爾如來藏心,無垠廣大界中,無量顯現染凈諸法,彼諸一切,皆亦圓滿具足法爾之平等性義。如是而了知,是即見宗之最殊勝者也。

《大圓滿無上道廣大心要》謂「本來智慧見修無染,法爾如是,無安立之根本定,無分別之後得,明朗而無體,廣大而不散,如此本來自具之密意,於一切有情剎那未離,特不認知」。大略以一切皆為自性光明顯現,隨所顯現任運圓滿為宗。禪宗的見地,可以馬祖道一的「即心即佛」四字來概括。《壇經》稱惠能大悟時說自性「本自清凈」、「本不生滅」、「本自具足」、「能生萬法」,又說;「自性能含萬法,萬法在諸人性中」,「一體具三身,發明成四智」。懷海說「本來心法元自備足」。慧寂謂「全體顯現大用」。石頭希遷主「即事而真」。羅漢桂深言「一切現成」。其所蘊含的義理,與大手印、大圓滿見基本一致,都可歸於一種哲學觀。這種見地,在頓悟禪那裡,未必由邏輯思辨而推出,力圖從禪的主觀體驗中獲得領悟,確信的確如此,才算得真正見地。不管其見地是否符合客觀真實,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不同宗派的諸多禪人持有同樣的見地,起碼能說明他們有同樣的自內證體驗為安立見地之根據。

摘自:?佛教禪學與東方文明?

第三章 禪定的基本方法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陳兵,1945年生於甘肅武山。蘭州大學中文系卒業後在新疆勞動、工作10年。1974年開始研習佛法。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宗教系。現任四川大學宗教學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員、四川省文史館館員、成都市第12屆政協常委。指導佛教專業的博士、博後、碩士生70餘名。

推薦閱讀:

《黃帝內經》閉目養生的13種經典方法,看完頓悟,永久收藏
八個笑話頓悟八個道理,頓悟喲!
頓悟人性的36句名人語錄
讓屠呦呦「頓悟」的葛洪是怎樣一個牛人? | 一說
頓悟圓明示意圖

TAG:頓悟 | 開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