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巴黎,塞納河畔

巴黎,塞納河畔 Paris,Banks of the Seine

(點擊進入法國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入選時間:1991年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v)地理位置:N48 51 30 E02 17 39遺產編號:600

簡介: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巴黎同時也是法國的第75省,屬於法蘭西島大區。巴黎素有「花都」、「世界時裝之都」、「飲食王國」、「世界會議之城」等稱呼的巴黎,是世界十大都市之一,擁有著法國五分之一的人口,是法國乃至歐洲最大的城市。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浪漫時尚、購物天堂.這些都是形容巴黎的最佳詞語。

塞納河橫穿巴黎市而過,使這個時尚浪漫之都更加浪漫,37座橋樑橫跨在塞納河上,夜間的塞納河上的遊船、橋樑、兩岸的風景,讓人疑似在夢中。巴黎的著名建築和旅遊景點都位於塞納河的兩岸。塞納河是流經巴黎市中心的法國第二大河,全長780公里,流域面積7.8萬平方公里。塞納河主流源頭位於勃艮第地區,科多爾省的首府第戎西北30公里的朗格勒高原,流經奧布省的首府特魯瓦,穿過巴黎市中心,經過諾曼底的魯昂,到達勒阿弗爾入海,流入拉芒什海峽。北部支流有馬恩河、瓦茲河、奧布河;南部支流有約納河、厄爾河。塞納河流經巴黎市中心,河道被人工石砌的河堤約束,法國人將塞納河北岸稱作右岸,南岸為左岸,是面朝河水流動方向定的。

  巴黎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在城區緩緩流過的塞納河,它將城市分為南北兩部分,而且兩岸的發展速度相同,這種現象在世界大城市中是極為罕見的。巴黎起源於塞納河,城市的主要建築大都集中在塞納河的沿岸。因此,塞納河堪稱為巴黎的生命線。塞納河在巴黎是自東向西流過,形成一個弧形,長度約13公里。其兩岸風光秀麗,樓房鱗次櫛比,有的建築已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有的則是現代技術的傑作,他們完滿的體現了巴黎古往今來歷史時期不同的建築藝術與風格。名勝古迹也密佈於河道兩側。因此,乘船遊覽塞納河總是外來的參觀者一向不可缺少的節目。一年四季,從早到晚,河上遊人從不間斷。即使條精心裝扮的遊艇穿梭往來。大的可容幾百人,小的可供幾十人或十幾人專用。只要是晴天,遊艇的甲板,總是人們樂於光顧的地方。

白天遊覽塞納河,四周風景如畫,岸上的座座建築色彩分明,盧浮宮、奧賽博物館、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等名勝都可以一一盡收眼底,各具特色的橋樑也一座座迎面撲來,使人目不暇接。夜遊塞納河則別有一番情趣。岸上燈光閃爍、熠熠如畫,河中風清水澄、優雅寧靜。兩岸的名勝被燈光照明,其中許多都集中在塞納河兩岸,特別是遊艇上都裝備有強聚光燈,一束束白光放射出去,將兩旁的景物照得通明,不但建築物的外形清晰可見,連上面的裝飾與雕塑在遊人的目光中都不會漏過。

  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斯德島上坐落著著名的「巴黎聖母院」。斯德島是塞納河沿岸最早有人群定居的地方。大約公元前250年,最早在此定居的部落叫「巴黎人」,是高盧人的一個分支,以後的巴黎市是以此島為中心逐漸發展起來的,目前巴黎市的分區也是從斯德島開始,斯德島西半和右岸部分為第一區,然後順時針展開一共分為20個區。1968年以前,巴黎周圍地區為塞納省,由於人口逐漸集中到巴黎周圍,1968年,將這一地區劃分為四個省:上塞納省;塞納-聖但尼省,塞納-馬恩省和巴黎省。巴黎省只剩下外環線以內的區域和外環線以外的東西兩座森林公園。塞納河在巴黎的橋樑眾多,尤以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贈送的,以他父親命名的亞歷山大三世橋最為輝煌壯觀。法國的許多重要文物建築都圍繞著塞納河畔,如:盧浮宮、榮軍院、先賢祠、奧賽博物館、愛麗舍宮、埃菲爾塔和凱旋門。塞納河也孕育了許多世界聞名的文化名人,也是巴黎這座文化名城的母親河。

埃菲爾鐵塔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埃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橋樑工程師居斯塔夫·艾菲爾。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誌。埃菲爾鐵塔從1887年起建,分為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隻鉚釘,超極壯觀。1889年,法國大革命100周年,巴黎舉辦了大型國際博覽會以示慶祝。博覽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爾鐵塔。它成為當時席捲世界的工業革命的象徵。施工完全依照設計進行,中途沒有進行任何改動,可見設計之合理、計算之精確。埃菲爾鐵塔經歷了百年風雨,但在經過本世紀80年代初的大修之後風采依舊,巍然屹立在塞納河畔。它是全體法國人民的驕傲。

先賢祠位於法國巴黎拉丁廣場,於1791年建成,最初是法王路易十五興建的聖日內維耶大教堂,現在成為法國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居里夫婦和大仲馬等。先賢祠建築平面成希臘十字形,設計非常大膽,柱細牆薄,加上上部巨大的採光窗和雕飾精美的柱頭,室內空間顯得非常輕快優雅。建築的正面仿照羅馬萬神廟,本堂與側廊之間,用華麗的科林斯式柱廊分割。由22根柱子組成的巨大柱廊聳峙在台階上。本堂與側廊之間的上部設計一反傳統基督教教堂的作法,不用拱頂,而用帶帆拱的扁平穹頂。中央穹頂是立面最突出的部分,直徑達21米,有三重結構。內層穹頂上開圓洞,空間直達中層穹窿,其頂離地近70米。

愛麗舍宮始建於18世紀初,距今已有200多年,最初為艾弗瑞伯爵的私人宅第。1804年拿破崙稱帝後,其妹夫繆拉元帥於1805年購得這座公館,更名為「愛麗舍宮」。愛麗舍宮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愛麗舍田園大街北側,它是一座大石塊砌成的二層樓建築。主樓左右對稱的兩翼是兩座平台,中間是庭園,外型樸素莊重。宮殿後部是一座幽靜、秀麗的大花園。愛麗舍宮內部,金碧輝煌,每間客廳的面壁都用鍍金鈿木裝飾,牆上懸掛著著名油畫或精緻掛毯,四周陳設著17、18世紀的鍍金雕刻傢具,廳內陳列著珍貴藝術品以及金光閃爍的座鐘和大吊燈。現在愛麗舍宮的主樓二樓是總統辦公和生活的地方。

奧賽博物館座落於法國巴黎賽納河的左岸,與盧浮宮隔河相望,是當今巴黎三大藝術寶庫之一,以收藏19、20世紀印象派畫作為主。奧賽博物館是由廢棄多年不用的奧賽火車站改建而成。博物館共擁有展廳或陳列室80個,展覽面積4.7萬平方米,其中長期展廳1.6萬平方米。奧賽博物館的收藏博大精深,共收藏近代藝術作品4700多件,內容涵蓋繪畫、雕塑、傢具、手工藝品、建築、攝影等幾乎所有的藝術範疇。奧賽博物館的展品按藝術家的年代和流派分設在大廳的底層、中層和頂層。底層展出的是1850年至1870年的繪畫、雕塑和裝飾藝術作品,其中有安格爾、德拉克洛瓦、德加、莫奈、羅丹等的作品。中層陳列的是1870年至1914年的作品,頂層集中展示的是印象派以及後印象派畫家的作品,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畫作最多的地方。因此,有人稱之為印象主義畫家的殿堂。不但內部收藏各類的藝術品,古典主義藝術風格的建築物本身也是頗有看頭。它的屋頂採用玻璃,可在自然光線下欣賞藝術作品。

盧浮宮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右岸,始建於1204年,由法王菲利普二世下令修建,原是法國的王宮,現在是盧浮宮博物館,擁有的藝術收藏達40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盧浮宮佔地面積約為45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於拿破崙時代。同時,盧浮宮也是法國歷史上最悠久的王宮。藏品中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更有大量希臘、羅馬、埃及及東方的古董,還有法國、義大利的遠古遺物。陳列面積5.5萬平方米,藏品2.5萬件。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盧浮宮有著非常曲折、複雜的歷史,而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國的歷史錯綜地交織在一起的。人們到這裡當然是為了親眼看到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同時也是想看盧浮宮這座建築本身,因為它既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傑作,也是法國近千年來歷史的見證。盧浮宮最初只是一座通向塞納河的城堡,查理五世時期被作為皇宮,因而使它成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築物。在以後的350年中,隨著王室貴族們越來越高的尋歡作樂的要求,他們不斷增建了華麗的樓塔和別緻的房間。16世紀中葉,弗朗西斯一世繼承王位後,下令由建築師皮爾萊斯科在原來城堡的基礎上重新建築一座宮殿。弗朗西斯還購買了包括《蒙娜麗莎》等油畫珍品。亨利四世在位期間花了13年的工夫建造了盧浮宮最壯觀的部分——大畫廊。路易十四把盧浮宮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並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畫廊。他購買了歐洲各派的繪畫,包括卡什代、倫勃朗等人的作品。路易十六在位期間,爆發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國民議會宣布,盧浮宮將屬於大眾,成為公共博物館。這種狀況一直延續了6年,直到拿破崙一世搬進了盧浮宮。  拿破崙在這座建築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並增強了宮殿的兩翼,還在競技場院里修建了拱門,拱門上的第一批雕刻馬群是從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上取下來的。拿破崙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裝飾盧浮宮,他把歐洲其他國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搬進了盧浮宮。拿破崙不斷地向外擴張,並稱雄於歐洲,於是幾千噸的藝術品從所有被征服的國家的殿堂、圖書館和天主教堂運到了巴黎。拿破崙將盧浮宮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巨大的長廊也布滿了他掠奪來的藝術品。拿破崙三世最終完成了3個世紀以前想到的宏偉的設計,盧浮宮整個宏偉建築群告以完成,前後將近600年。密特朗總統對盧浮宮博物館做出的另一貢獻是邀請著名的美籍華裔建造師貝聿銘為博物館設計新的入口處。貝聿銘先生經過深思熟慮,提出建造一個「金字塔」的方案。這座「金字塔」為盧浮宮博物館,也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

巴黎凱旋門位於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是拿破崙為紀念1805年打敗俄奧聯軍的勝利,於1806年下令修建,1836年落成。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凱旋門的四周都有門,門內刻有跟隨拿破崙·波拿巴·波拿巴遠征的286名將軍的名字,門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間的法國戰事史。其中最負盛名的是面向香舍麗榭田園大街、由著名雕刻家呂德設計雕塑的《馬賽曲》。凱旋門的石梯共273級,上去後第一站有一個小型的歷史博物館,再往上走,就到了凱旋門的頂部平台,從這裡可以鳥瞰巴黎名勝。在凱旋門的正下方是無名戰士墓。凱旋門中心拱頂內裝飾著111塊宣揚拿破崙赫赫戰功的上百場戰役的浮雕,它們與拱門四腳上美輪美奐的巨型浮雕相映成輝,使人感覺它不僅是一個古老的建築,更是一件精美動人的藝術品。12條林蔭大道從廣場輻射延伸,使凱旋門更形雄偉壯觀。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位於巴黎塞納河城島的東端西堤島上,是巴黎的主教座堂。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該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聖母院坐東朝西,正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複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台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

榮軍院位於法國巴黎第七區,是一座軍事博物館。榮軍院始建於1670年,當時法王路易十四要建一座軍隊的醫院。拿破崙·波拿巴的陵墓1861年搬到榮軍院教堂下面,還有一些拿破崙的其他親屬和其他將軍的陵墓。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從盧浮宮到埃菲爾鐵塔,從協和廣場到大小王宮,巴黎的歷史變遷從塞納河可見一斑。巴黎聖母院和聖禮拜堂堪稱建築傑作,而豪斯曼寬闊的廣場和林蔭道則影響著19世紀末和20世紀全世界的城市規劃。

訪問本博客的首頁可快速查找你所喜歡世界遺產的圖文介紹。

推薦閱讀:

十日掠影,看不盡歐陸風情(七):巴黎,塞納河畔的浪漫
拿破崙遺囑拍出48萬美元 內容曝光盼葬於塞納河畔
塞納河遊船(1)
論法國大革命之四:塞納河畔的諸神

TAG:自然 | 文化 | 世界 | 遺產 | 世界文化 | 塞納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