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被烤死案」:輿論聲討VS專業解釋
導語18日,網曝福建泉州發生「新生兒放保溫箱,溫度太高被烤死」,微博中還一併貼出女嬰皮肉開裂的照片,慘不忍睹;19日,福建質檢部門經檢測回應稱嬰兒生前使用保溫箱各指標正常;而相關專家組則著手準備屍檢。…[詳細]事件發展至今,網路上對醫院的大規模聲討仍在繼續,而相比聲討大潮,由專業人士傳達出的聲音卻呈現出「另一面」。
+收聽01網友一邊倒聲討,專業人士則懷疑「烤死」的說法專業人士發聲:嬰兒傷痕雖似燙傷,但感染也可能造成類似傷痕18日晚,正當網友根據家屬曝出的照片一面倒的認定嬰兒死於「保溫箱高溫烤死」的時候, 網名為「中山大學顱腦神內科檀帥」的網友發表題為《三問醫院烤死嬰兒——關於中性溫度?關於嬰兒保溫箱?關於SSSS?》一文,他在文中指出烤箱烤死嬰兒可能性很低,是否烤死有待進一步調查,並認為不能排除一種叫SSSS(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的疾病。文章一經發布,就被眾多醫學專業人士轉發。而文中提到的SSSS也由此進入了公眾的視野。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是一種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剝脫毒素引起的水皰性疾病,該類疾病還包括大皰性膿皰瘡和中毒性休克綜合征,兒童病死率為3%。這種疾病的確有可能產生類似嚴重燙傷的創口。…[詳細]
灼傷和感染都有可能導致嬰兒的燙傷樣創口。專業人士的的推測也得到了一些數據和檢測的印證。在正常情況下,嬰兒保溫箱灼傷嬰兒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即便在非正常情況下,根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數據,自2002年至2011年10月十年間,全國收到的有關嬰兒培養箱溫度失控的案例也只有167例,而其中溫度失控以致灼傷的案例鮮有,且多為局部灼傷。而到19日下午,泉州質檢部門對嬰兒生前使用的保溫箱完成檢測,檢測各項指標符合標準,並且福建官方初步鑒定女嬰死於感染。相對「烤死」的說法,專業人士認為其它一些紕漏更應追究專業人士還認為,嬰兒尿布內外皮膚創傷程度類似,不符合灼傷時衣服內一般較裸露皮膚受傷更輕的規律。而除了認為「烤死」的可能性較低外,專業人士也提供了很多對幫助調查死因有用的思路。比如和家屬同樣質疑理應有24小時監控的無陪護病房的監控錄像為何會消失?為何嬰兒之前的餵奶記錄有斷續?還有不少人認為除SSSS外,新生兒壞疽也可能造成類似病變。…[詳細]02類似事件發生後,往往會出現輿論聲討與專業解釋對立「女童被護士扇耳光」事件,同樣產生了輿論爆點就在5月底,同樣也是一則轟動一時的新聞,同樣也發生在無家屬陪護病房,貴州一名女童在病房中死亡。而事後曝出的監控錄像顯示女嬰在生前曾被護士「猛扇」耳光,而這也被後來的家長和公眾當做了導致女童死亡的「誘因」。專業人士在此事件也有發聲,也得出了與輿論不同的分析專業人士認為,在手術後的全身麻醉未清醒前,病人處於意識喪失階段,為防止各種合併症或意外的發生,必須有專人守護,直至清醒為止。全麻後常出現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故未清醒前,保持呼吸道通暢是重中之重。為防止誤吸或者窒息。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採取物理刺激的方法促使病人蘇醒,比如拍打刺激等。以期病人儘快蘇醒,降低窒息等風險。而對此事件,很多專業人士當時就指出護士多次拍打的行為正是全麻蘇醒期的喚醒。雖然護士手法欠妥,但絕非簡單虐待。專業人士的推測同樣得到了一些印證。如事件傳播中所使用的視頻和gif圖片都是經過快放處理的,而且是4倍速快放。事後醫院負責人也證實了這點:「患方向醫院要監控視頻,我們就毫無保留地給了他們。但網上的視頻是被剪輯後以4倍的速度播放出來的,就顯得那個護士的動作特別誇張」。確實,經過快放,即使是正常的拍打,也可以模擬出很重的拍打。在特輯技術不成熟的時候,多數武打電影就是以這樣的快放的方式拍出來的。
被加速播放的護士「扇耳光」視頻該事件最後的處理結果是,涉事相關護士、護士長和負責人都被處分。而面對這樣的處理結果專業人士表達了不服,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醫生章蓉婭就表示:「面對一則假新聞,結果卻是ICU負責人停職,護士長撤職,當班護士開除…無語了…」03大眾輿論與專業解釋為何出現對立?這種對立與醫患的信息不對稱有關在上述兩起事件中有個共同點,就是針對同一現象,醫療行業從業人員和公眾的解釋有很大的不同。公眾或患者把看似燙傷的創口和快速播放的視頻作為醫生「玩忽職守」或「醫德敗壞」的鐵證,而專業人士則認為殘酷表象下可能有合理的醫學解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認為醫患之間的這種分歧與互聯網的出現有關。該雜誌對互聯網出現後湧現的大量醫療健康網站和其它醫療信息對醫患之間關係的影響做了分析。他們發現,互聯網讓患者從醫生那裡獲得了更多的決策權,很多人認為他們自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控醫療事務。但現實的情況卻是,患者從大量信息中尋求的幫助實際上跟這些信息的危險性持平。這種危險性對個人來講可能是諱疾忌醫的「傲慢」,而對群體來講很可能就會發展為指責醫生的「武器」。但正如《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所說,多數時候,這種指責都是建立在非專業的判斷和錯誤信息的基礎上。也與中國特色的醫療環境有關然而中國的情況並不只是「信息不對稱」這麼簡單。在中國特色的醫療環境下,醫患都覺得自己是受委屈的一方。醫療是一個典型的信息不對稱領域,患者天然處於弱勢地位,由於中國的醫院和主管部門「信譽不佳」,發生醫療糾紛後,患者認為法治渠道不可以信賴時,他們就會用苛責和偏激的手段來博弈,而包括輿論的偏袒也是這種博弈的延伸。而醫生則認為,患者和大眾經常「無理取鬧」,相關部門則為了「遷就輿情」,損害了醫生的利益。根據2011年中國醫生協會對6000個醫生的調查數據,中國有78%的醫生認為這份職業委屈沒有安全感。在這種心理基礎上,中國的醫生往往「同仇敵愾」、「抱團取暖」,樂於在醫療糾紛後,為同行說話。他們掌握專業知識,往往會說得比大眾輿論更理性和可靠,但大眾則懷疑他們「屁股決定腦袋」,是「拉偏架」。結語大眾的認識與專業的認識有分歧是正常的。但出現中國這樣嚴重的對立,還是源於中國醫療領域長久以來的弊病積累。
推薦閱讀:
※該放棄 211 985 學校的優勢工科專業 去考本校的金融專碩嗎?
※【專業】自由基和抗衰老到底啥關係?——自由基到底是什麼?
※瓜菜類種子專業催芽方法,芽率可達?!
※解決消費者的選擇恐懼症,我推薦一位「專業人士」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