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最高的職業

死亡率最高的職業

11月19日,在林肯總統發表《葛底斯堡演說》100周年紀念日的那天,奧巴馬總統來到華盛頓近郊的阿靈頓國家公墓,給肯尼迪總統獻上花圈。11月24日是肯尼迪總統被刺50周年的紀念日。兩年半之後,美國人又要紀念林肯總統遇刺150周年。肯尼迪是迄今最後一位被刺身亡的美國總統,而林肯是第一位。

美國建國237年,總共有44位總統,其中有4位被刺身亡,比例幾近10%。至於暗殺而沒有成功的比例就更高了。最近一位幾乎喪命的是里根總統。他在走出華盛頓的希爾頓大飯店時,兇手開槍打中了他的胸部,子彈擦著心臟邊過去,勉強躲過一劫。負責保衛總統安全的特勤部門常年要應對各種各樣針對總統生命的威脅。因此,總統在美國經常被人稱為「死亡率最高的職業」。

保護美國總統恐怕是世界上最困難的工作之一。在美利堅合眾國剛剛建立的時候,總統出門經常連保鏢也沒有。當年華盛頓、亞當斯、傑佛遜都經常會到大街上行走,與路人打招呼,白宮也允許人們隨意參觀。傑佛遜是位鰥夫,家庭生活很簡單。他抱怨說,夜晚不時有遊客會敲白宮的門。有幾次總統來不及換衣服,只好穿著睡衣拿著蠟燭台去答應。

第一次暗殺總統的企圖發生在1835年。有個名叫理查德·勞倫斯的油漆匠在國會外面朝安德魯·傑克遜總統開了兩槍。軍人出身的傑克遜外號「老胡桃」,素有勇武之名。總統看見槍手非但不躲,反而沖了上去,用手杖將兇手狠狠地揍了一頓。後來勞倫斯被證明有精神病,被關進了醫院。

這次暗殺事件除了增加一點民眾在茶餘飯後的談資之外,對總統的安保工作沒有任何影響。美國人頑固地認為,既然總統是民選的,就不能像歐洲那些王室一樣,出入時前呼後擁,隔絕於人民之外,總統身邊有一兩個保鏢也就夠了。

林肯總統1865年4月14日在劇院看戲被兇手約翰·威爾克斯·布斯暗殺的時候,身邊也只有一個保鏢。這真是令人不可思議。慘烈的南北戰爭剛剛結束,雙方的仇恨依舊難解難分。在此之前,已經有過兩次刺殺總統的企圖。其中發生在1864年8月的那次,兇手的子彈射向總統的頭部,穿過了他那頂著名的高禮帽。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就在被刺之前幾個小時,總統剛剛簽署法令,成立了特勤局去調查假鈔。後來,特勤局成為保護總統安全的部門。

更不可思議的是,林肯被暗殺後,美國政府對總統的安保並沒有隨之加強。國會多次討論是否應該增加總統的安全保衛,最後的結論都是,總統如果不能走到民眾中間、體驗民眾的生活,而是被保鏢隔絕開來,那麼民選總統還有什麼意義?如果總統擔心,那麼他們自己花錢雇保鏢就是,用不著納稅人去花這筆錢。

所以,當剛剛上任幾個月的加菲爾德總統在1881年7月2日乘火車去威廉斯學院演講的時候,他身邊根本就沒有保鏢。隨行的是他的兩個兒子和國務卿布萊恩。到火車站去送行的是國防部長林肯,也就是林肯總統的兒子。就在加菲爾德走進候車室的時候,兇手查爾斯·吉特奧朝總統開了兩槍,一槍打中他的胳膊,另外一槍擊中他的背部。80天之後,加菲爾德因槍傷感染而去世。

在兩位總統被暗殺之後,白宮的安保有所加強,總統身邊也配備了保鏢。然而,這種安排卻讓總統們感到不方便,擺脫保鏢成了他們喜愛的遊戲。第二十五位總統威廉·麥金萊1896年當選,1900年連任。麥金萊當過議員和州長,很愛和公眾打交道。他經常會不通知警衛就外出,自己上教堂或者陪著妻子逛街,讓保鏢們很是頭疼。

1901年9月,麥金萊到紐約州的水牛城去參加泛美博覽會並作演講。他在幾天中與大批群眾見面握手。據說這位總統是最善於握手的政治家之一,每分鐘平均能握50回。兇手里昂·喬戈什將槍用布包紮在手上,趁著與總統握手之際近距離開了兩槍。總統在8天後去世。

在第三位總統被刺之後,美國政府和國會終於開始重視總統人身的安保工作。在麥金萊的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繼任之後,特勤局開始專門在總統身邊布置多名保鏢。到1906年,國會正式通過法案,指定特勤局為保護總統、副總統人身安全的機構。不過,即便有了嚴密的安保,肯尼迪總統依然遭到毒手。1963年11月22日,當總統的車隊緩緩駛過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中心街道,肯尼迪與夫人向路旁夾道圍觀的群眾揮手致意時,兇手李·哈維·奧斯瓦爾德在路旁一棟大樓上用步槍向總統射擊。子彈打中了肯尼迪的頸椎並穿過頭部,總統的鮮血與腦漿濺落到第一夫人粉紅色的套裝上。

從那以後,總統的安保工作越來越嚴密。如今專門負責保護總統、副總統、外國元首的特勤人員一共有1300多人。要補充一句的是,關於歷次總統被暗殺,各種陰謀論不斷浮現。但基本的一個事實是,四位成功的總統刺客都是精神不太正常的人,至少是政治偏執狂。(作者系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龔小夏)《 中國青年報 》(2013年11月28日02 版)

推薦閱讀:

報告稱敘5年內戰已致約47萬人死亡 基礎設施幾乎全毀
已致4人死亡40餘人受傷的倫敦恐襲,英國人這樣面對...
斷命口訣--死亡
八字與小成圖合參推導八字死亡應期一例
你願意死後化為一堆泥土嗎?

TAG:死亡 | 職業 | 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