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佛塔之演變(39)

中國佛塔之演變(39)

明、清佛塔

8、東北、西北地區(遼、內蒙、陝)

在錦州大廣濟寺塔東南隅有一古塔寺(又名佑國寺),寺內有一小塔,原名「永徽塔」。相傳,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建成,故稱「永徽塔」。後該塔於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因地震而倒塌。明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了現存的這座小塔,八角七層樓閣式,僧帽式銅頂、實心磚塔,高10米,塔身矮小,不能登臨。為東北地區少見的樓閣式塔。昔時,當在廣濟寺塔(大塔)和古塔寺塔(小塔)之間仰卧,可同時望見兩塔,成為原錦州八景之一「卧觀雙塔」。

遼寧錦州佑國寺塔(20世紀30年代日本出版的明信片)

遼寧錦州佑國寺塔(網路照片)

遼寧鐵嶺龍首山秀峰寺塔,位於鐵嶺市內龍首山巔峰。該塔建於明弘治二年(1488年),為密檐式九級八面實心佛塔,為磚石結構。該塔築55年後,即嘉靖二十二年(1544年),進行修繕。此後又48年,至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該塔已坍塌日甚,再次重修。至清末民初,塔已嚴重剝蝕,民國初年再次修整。「文化大革命」中,塔上佛像及文字全部被砸掉。上世紀八十年代,予以修繕,基本恢復外觀,可惜的是,修整時塔身表面用水泥敷蓋。

遼寧鐵嶺秀峰寺塔(20世紀30年代日本出版的明信片)

遼寧鐵嶺秀峰寺塔(網路照片)

無幢塔(南塔),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千山風景區祖越寺南山北台上,與北塔遙遙相對,建築風格與北塔相似。六角十三級實心密檐石塔。高10餘米,無雕飾,南面嵌入青石片一方,上刻明永樂八年(1410年)尚寶監太監田嘉禾出使朝鮮路經遼東遊千山舍財建塔事宜。

遼寧千山祖越寺無幢塔(南塔)(網路照片)

青塔寺青塔位於遼寧義縣七里河鎮松林堡村鐵路西側,明代建,八角七級密檐式磚塔,高約14.6米,除塔剎缺失外保存完整。

遼寧義縣青塔寺青塔(網路照片)

懿路石塔在遼寧鐵嶺新檯子鎮懿路村北山,明正統三年(1438年)五月建,光緒十一年(1885年)重修。塔為八面九級,塔基為蓮花須彌座。

遼寧鐵嶺懿路石塔(網路照片)

金剛寶座塔位於呼和浩特市舊城東南部慈燈寺內。五塔仿印度的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建造。建於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為磚石結構,通高16.5米,塔頂是由五座舍利玲瓏小塔構成。

呼和浩特慈燈寺金剛寶座塔(20世紀30年代日本出版的明信片)

呼和浩特慈燈寺金剛寶座塔(20世紀30年代日本出版的明信片)

呼和浩特慈燈寺金剛寶座塔(1986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延安寶塔(嶺山寺塔),始建於唐代宗大曆年間(766—779年),重建於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年)。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和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予以重修。延安寶塔為八角九級樓閣式磚塔,高44米。1959年和1984年對寶塔進行了全面維修。替換了塔體風蝕殘磚,填補了彈洞,裝設了樓梯,加砌了基座,並在塔尖安裝了避雷針。

陝西延安寶塔(197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陝西延安寶塔(197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陝西延安寶塔(1974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陝西延安寶塔(網路照片)

法門寺塔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10公里的崇正鎮。據記載,法門寺塔原為四層木塔。明隆慶三年(1569年)關中大地震,法門寺塔被震塌,明萬曆七年(1579年)神宗賜銀數萬兩建塔,歷時三十年建成。新建的塔為磚砌樓閣式,平面八角十三層,高60餘米。1654年關中又發生大地震,法門寺塔開始傾斜,雖然多次整修無效。1976年松藩大地震波及到法門寺塔,1981年又逢大雨,傾斜的塔身塌掉了一半,1985年為重修這座塔的時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邊殘塔,1987年在清理塔基準備重建時意外發現了地宮,出土了四枚釋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寶。1988年10月新塔竣工。真身寶塔幾經易改,由唐的四層樓閣式塔到明朝的十三層磚塔,現如今是按坍塌前的明塔實測圖施工復原。

陝西扶風法門寺塔(1992年寶雞郵電局出版的明信片)

陝西扶風法門寺塔(2003年陝西旅遊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至寶塔,位於陝西鎮巴縣陳家灘鄉周子埡村,塔建於光緒五年,為清凈寺覺靈大師之墓塔。塔高七層,第五批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陝西鎮巴至寶塔(網路照片)

金龍寺塔位於陝西大荔縣城東17.5公里處的朝邑鎮大寨子村東古黃河西岸上,該塔始建於唐貞觀元年(627年),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地震倒毀,明未重建。塔八角七層,樓閣式塔,高約25米。是寺內的主要建築之一。

陝西大荔金龍塔(網路照片)

慧照塔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區北三十公里的臨渭區下吉鎮。寺建於隋,塔建於唐,但未完工。北宋重修時,寇準曾為之施銀,因此繪寇準真像於塔後。明嘉靖地震時塔毀,塔重建於明萬曆九年(1581年)。塔底基佔地面積約32平方米,呈正方形,塔高九層,約30米。

陝西渭南慧照寺塔(網路照片)

天池寺塔位於陝西長安太乙鎮蛟峪村天池寺內,創建於明正德八年(1513年)。樓閣式磚塔,平面為六邊形,共七層,通高16.3米,塔體為實心。鐵鑄塔剎。

陝西長安天池寺塔(網路照片)

寶慶寺塔,稱寶慶寺華塔,位於西安南門內碑林區書院門北側。目前完好保存的這座塔建於明景泰年間,共有七層,高約23米,平面呈六角形。塔身全用清磚砌成,每層疊澀出檐。

陝西西安寶慶寺塔(網路照片)

舍利塔現位於西安市城南雁塔區興善寺西街的大興善寺西北隅,原叫普同塔,建於清代,具體年份不詳。塔為六邊五層閣樓式,通高約為18米。

陝西西安大興善寺舍利塔(網路照片)

萬壽寺塔,名藏經塔,位於西安城東郊新城區韓森寨。塔為六角六級磚木結構樓閣式,通高25米。塔剎已毀。據記載,塔址原為萬壽寺,故亦名萬壽寺塔。2011年,萬壽寺塔已向西北方向嚴重傾斜,為防止倒塌,7月,西安文物局部門對其用鋼架進行支撐。

陝西西安萬壽寺塔(網路照片)

陝西西安萬壽寺塔(網路照片)

西安大慈恩寺除有大雁塔外,還有大慈恩寺塔林。塔林中包括有《成純公塔》、《覺科塔》、《治寬塔》、《清悟塔》、《然通塔》、《憨月圓禪師塔》等8座塔。最高古塔8米,最低4.5米,均為磚石結構。這些塔都建於清代。

陝西西安大慈恩寺塔林(網路照片)

悟空禪師塔位於三原縣縣城西北二十公里嵯峨鄉嵯峨山巔,塔為磚石結構,六角五層樓閣式,殘高為13.3米。據《唐悟空禪師之塔》塔銘記載,唐「大中十四年(860)八月十三日建塔」,後傾頹。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僧人如通等重建。

陝西涇陽悟空禪師塔(網路照片)

崇文塔,俗稱「鐵佛寺塔」,位於陝西涇陽縣城東南十公里涇河北岸崇文中學院內。原塔建於唐代,1556年毀於地震,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重建,至萬曆三十三年竣工(1605年),歷時13年。清同治元年(1862年)「花門之變」時,寺院被焚毀,唯塔與五間大門倖存。事變平復後,由三原北原李姓一家重修寺廟,大門樓上嵌「重修古剎鐵佛崇文塔寺」石額,是李世達所書。塔為青磚砌成樓閣式,平面八角十三層,總高度83.2米。

陝西涇陽崇文塔(網路照片)

香嚴寺塔位於靈源鄉孝義村樊家南50米處,明弘治年間所建。該塔呈正方形,邊長3.5米,共5層;為樓閣式實心磚塔,殘高8.5米。

陝西乾縣香嚴寺塔(網路照片)

北杜鐵塔,也稱千佛鐵塔,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之北杜鎮。塔身有銘文:「大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南書房行走太監杜茂鑄造」。純鐵鑄成,平面方形,十層,高33米。

陝西咸陽北杜鐵塔(網路照片)

千佛琉璃塔,原位於陝西延安市寶塔區甘谷驛鎮唐家坪村半山坡,明崇禎二年(1629年)建,是陝西省保存至今的唯一的一座琉璃質寶塔。1985年遷至延安城內清涼山仙石洞西側。塔八角七層,通高6.25米,通體以孔雀藍琉璃為主,間以黑、黃、褐、赭、綠等色,為仿木樓閣式實心結構。

陝西延安千佛琉璃塔(網路照片)

松岩大禪師舍利塔,也稱松岩大禪浮圖塔,清代建築,位於陝西子長鐘山石窟以東250米處。現為三級石塔,殘高3.18米。塔基座為六面六角。一層為圓石鼓形,上覆六面六角石塊,以為塔檐,二、三層也為六面六角形,每面均刻有文字。據塔銘知,該塔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建,松岩大禪師原為蕭寺宮住持。

陝西子長鐘山松岩大禪師塔(網路照片)

廟塔明代鑄造,位於陝西吳起縣周灣鎮寧塞城祖師廟遺址。該塔為一亭閣式單層鐵塔,六角攢尖頂。通高86厘米,底座為六角六面。內為空心式,六根亭柱上鑄有蟠繞之蛟龍紋飾。正面鑄有銘文:「欽差鎮守延綏薊遼等處總兵官都督同知杜」。延綏鎮為明代所設,鐵塔所在地寧塞城是延綏鎮所屬重要城塞之一,明代任過延綏鎮總兵的有杜桐、杜松兄弟,及杜桐之子杜文煥,鐵塔上署名杜者,當為其中一人。

陝西吳起寧塞城祖師廟塔(網路照片)

接引寺始建於唐代貞觀二十二年,位於陝西橫山縣城東波羅鎮。接引寺古塔建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清光緒五年(1879年)及1984年兩次維修,在波羅古堡內。古塔高12米,為八角九層密檐式磚塔,塔檐下為獸頭及仿木斗拱,清秀俊美。是建築群體的重要組部分。

陝西橫山接引寺塔(網路照片)

合龍山塔座落在陝西綏德縣西北數里遠的合龍山上,是當地道教勝地合龍山祖師廟群的一部分,陝北廟宇多是儒道釋三合一。據資料考證,道教廟宇群中也有一座佛寺——接引寺。塔為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修建,八角九級樓閣式空心磚塔。塔基為石砌,塔高約17米。

陝西綏德合龍山塔(網路照片)

凌霄塔座位於榆林古城南門外的南山上,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607年),原為山上榆陽寺裡面的佛塔,因寺院在同治年被毀,於是只留存凌霄塔獨自在山頂櫛風沐雨,巍然屹立。凌霄塔為磚砌十三層八角空心結構,塔高43米。

陝西榆林凌霄塔(網路照片)
推薦閱讀:

宇宙起源學說的演變
中國佛塔之演變(43)
略談漢文大藏經的編藏理路及其演變
所有的雲淡風輕,都是刻骨銘心演變來的
「西學中源」說在明清之際的由來及其演變

TAG:中國 | 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