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圖文]挑戰超級空中堡壘——日本陸航二式屠龍攔截B
[轉帖]帝國空中防線最後無奈的掙扎——挑戰超級空中堡壘——日本陸航二式屠龍攔截B-29戰記
本文作者賈不賈刊載於《國際展望》2004年第13期總第494期網友akking提供彩圖
初入行伍
1942年2月末,一種新的戰鬥機被送到印度支那河內航空基地,由駐紮在這裡的獨立飛行第84中隊接收。這種戰鬥機有著尖削的機首,較長的座艙、龐大的機身和安裝有兩台發動機,這就是日本自行研製的二式復戰(即雙發戰鬥機的日本稱呼)——屠龍。獨立飛行第84中隊是第一支裝備該機的部隊。隨後分別在當年的3月、6月和8月,駐紮在本土柏基地的第5飛行戰隊,小月基地的第4飛行戰隊和加古川基地的第13飛行戰隊也開始裝備這種戰鬥機。最初,這種戰鬥機被應用於遠程護航,所以廣闊的南洋戰線成為日軍眼中理想的戰場。1943年2月和5月,從第5飛行戰隊和第13飛行戰隊中抽調的,裝備屠龍機的特別飛行中隊抵達新幾內亞的拉包爾,並於8月參加實戰。同年7月,第5飛行戰隊主力開赴新幾內亞,駐紮在伊里安島。9月21日,該飛行戰隊的屠龍式戰鬥機在卡伊群島上空攔截美軍無掩護的B-24轟炸機隊。屠龍機飛行員山下美明大尉擊落1架B-24。此役證明,在中高空的高度上,該機對於無掩護的B-24具備一定的威脅。此後,第13飛行戰隊也被派往緬甸,與陸軍第21飛行戰隊並肩迎擊有戰鬥機護航的盟軍轟炸機群。但是在對抗中,和諸多其他雙發戰鬥機一樣,機動性差的缺陷暴露無疑,與對方的護航戰鬥機對陣,時常因處於下風而無法接近主要攻擊目標,引起飛行員的不滿情緒。同時,日本軍方高層也開始質疑這種戰鬥機的價值。然而,美軍B-29的出現和對日本本土的轟炸卻改變了這種情況。
初戰小有斬獲
1944年4月,美國成立了第20航空隊,由陸軍航空隊司令阿諾德上將兼任司令,該航空隊就是負責承擔對日本本土戰略轟炸。該部隊裝備的是著名的B-29型四發遠程戰略轟炸機。這種轟炸機升限可達10241米,最大航速574公里/小時,不僅如此,還有12挺護衛機槍,簡直就是一種巨型的空中堡壘。當月,第20航空隊下屬的第20轟炸機部隊的第一批B—29由肯尼士.沃爾夫准將率領進駐印度加爾各答,在緊張的戰前訓練之後於6月15日實施代號為「馬特霍恩」的首次空襲日本行動。B-29從加爾各答起飛,沿駝峰航線飛越喜馬拉雅山脈進駐中國成都雙流機場,加油掛彈後再次起飛,直撲九州。B-29的目標是占日本鋼鐵總產量24%的八幡鋼鐵廠。在美軍飛機飛越黃海時,被位於濟州島的防空警戒雷達發現,根據計算,美軍飛機抵達九州時將是夜晚。當時,日本負責本土防空的陸軍航空兵雖然已經根據陸軍參謀次長的指示,成立了專門用於夜間攔截的第53飛行戰隊,以探照燈配合作戰飛機,提供夜間射擊指示,但是於5月27日獲得指示的該部部署於關東,遠水救不了近渴。而在九州一帶只有駐紮在小月基地的第4飛行戰隊的屠龍式戰鬥機具備夜間攔截能力,所以只好孤軍迎戰。不過,第4飛行戰隊屬於戰鬥力比較充實的部隊,擁有35架戰鬥機,其中25架可以出動。飛行員不僅基本配備齊全,在40名人員中具備500飛行小時以上的達到12人,而能承擔夜間飛行任務的則達到15人。他們的飛行訓練是以繳獲的美軍B-17轟炸機為對象的,因此具備較好的攔截大型飛機的經驗。15日午夜,美軍75架B-29(美軍方面資料為68架)組成的機群從北面2000-3000米的高度接近目標,第4飛行戰隊立即起飛攔截,他們以少數飛機衝進B-29隊形,另外4架在高空待機,一旦B-29機群防衛體系被打破,立即俯衝攻擊。經過2小時的激戰,日軍公布取得擊落6架,擊傷7架的戰果。激戰中,木村定光准尉和樫出勇中尉表現相當活躍。前者是1938年飛行學校的畢業生,畢業後留校擔任四年助教,隨後調到第4戰隊。在空戰中取得擊落2架,擊傷3架的出色戰果。後者曾就讀於少年飛行兵1期學習班,並參加過諾門坎空戰,是一位有著相當空戰經驗的軍官,他在這次戰鬥中取得了確認擊落1架,未確認擊落1架的戰績。其餘的戰果來自於西尾半之進和藤本清太郎軍曹。而第4飛行戰隊損失相當輕微,僅有1架戰機中彈受傷,不過可以修復。應當說,初次戰鬥就取得這樣的戰果(雖然這些戰果有誇大的嫌疑)是非常可觀的。
西方威脅的消失
7月7日夜,美軍B-29再度前來空襲,以佐世保軍港為目標。第4飛行戰隊倉促起飛攔截,由於天氣惡劣,未能取得任何戰果。8月5日,一架B-29偵察型飛抵九州上空偵察,第4飛行戰隊的屠龍戰機升空攔截,美軍飛機向西逃離,屠龍機尾追將其擊落(未得到美方資料確認)。然而偵察活動預示著美軍將有大規模的行動。果然,在8月20日,有75架B-29前來空襲。這次美軍飛機一改過去夜晚空襲的規律,大白天就直撲九州。雖然美軍突然改變戰術,讓日本航空兵有點措手不及,不過這也提供了第4飛行戰隊一個機會,許多不能擔任夜航任務的飛行員也可以駕機參戰。日軍的戰術也有了改進,他們的屠龍機首先集中全力攻擊美軍的帶隊長機,以期破壞B-29堅固的防禦隊形。日軍的戰術得逞了,美軍帶隊長機和僚機被擊落,導致隊形混亂。日軍眾戰機乘機撕破防禦,大開殺戒。根據日軍公布的戰績,第4飛行戰隊取得了確認擊落9架,不確認擊落8架,擊傷17架的極大戰果。其中最囂張的是森本辰雄曹長,他因為擊落3架,擊傷4架獲得了軍方授予的感狀。此外,在6月15日夜晚攔截中表現不俗的樫出勇中尉又擊落2架B-29。不過,由於是白天攔截,第4飛行戰隊的屠龍在B-29強大護衛火力面前也損失不菲。飛行戰隊隊長小林公二大尉在擊落2架B-29之后座機中彈,迫降著陸。第2中隊長佐佐利夫大尉擊落1架之後因座機中彈墜入對馬海域,其在墜落前跳傘逃生。從當年10月開始到次年1月,美軍將空襲目標改為大村和長崎,由於這些地方不在第4飛行戰隊的作戰區域之內,於是該戰隊與B-29的戰鬥告一段落。不過這些戰鬥在關鍵時刻證明了屠龍機的價值,因此日本軍方開始為裝備屠龍機的戰隊進行必要的補充,並且從南洋地區調回裝備屠龍機的戰隊,以使其在本土防空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然而,隨著美軍奪取了塞班島,從當地起飛的B-29可以攻擊更廣泛的目標(從成都起飛的B-29隻能攻擊九州),以及通過駝峰航線向成都運輸戰略轟炸所需物資耗費過巨所得不足,美軍停止了從中國內地轟炸九州的行動,這樣日本防空力量所需面對的就是來自南面的威脅了。
偽滿洲地區的戰鬥
雖然美軍停止了從中國成都基地對九州的空襲,並且開始撤回B-29機群,但是仍然有部分B-29飛機留在了成都,他們對偽滿洲地區的工礦設施進行了轟炸。1944年7月29日,美軍一批B-29白天轟炸鞍山鋼鐵廠。鑒於新的情況出現,日軍緊急就地組織飛行部隊進行防空作戰。8月25日,第一次空襲之後不到一個月,獨立第25飛行中隊在鞍山成立,並且裝備了二式屠龍戰機。這種表現迅速的反應,體現了日軍對中國東北這一戰爭基地的重視程度。9月8日白天,美軍B-29再次轟炸鞍山鋼鐵廠,獨立第25飛行中隊立即投入攔截。除了經驗不足之外,白天攔截擁有強大護衛火力B-29的難度非比一般,數量上處於劣勢的屠龍機很難接近。在當天的戰鬥中,屠龍機飛行員遠藤正光大尉,按照一般的經驗從B-29的後下方尾追進入,開火之後退出,但是不僅未能擊落對方,反被對方的護衛機槍擊落。9月26日,大約是對前兩次空襲成果的不滿,B-29第三次白晝光臨鞍山。獨立第25飛行中隊中隊長池田忠雄大尉在惡劣天氣中駕機起飛,企圖搶佔有利陣位攻擊美機,但是被B-29防衛機槍擊傷,迫降後送入醫院。12月7日和21日,B-29兩度轟炸了奉天(即今瀋陽)。在7日,美軍出動了108架B-29,除了獨立第25飛行中隊之外,駐偽滿洲的第104飛行戰隊(裝備二式鍾馗和一式隼)以及偽滿航空隊也參加了攔截。當屠龍機發起攻擊時,美機剛剛投完炸彈。獨立第25飛行中隊的池田忍軍曹當先攔截,在擊落2架B-29之後被擊落殞命。然而根據戰後對比的記錄,池田只擊落了1架,而且是在被B-29擊傷之後撞擊B-29的結果。這是第一架以撞擊模式擊落B-29的屠龍機。但是從當時的情況來說,只有第104飛行戰隊和偽滿航空隊中有專門指定的撞擊B-29的飛行員,因此池田軍曹的行為不是預設的戰術,而是個人狂熱或戰場上殺紅眼所致。21日,該中隊又擊落了1架B-29。不過從此之後,B-29再沒有光顧偽滿洲的天空。從在偽滿洲上空和九州上空的攔截作戰的情況看,由於B-29自身火力強大,屠龍攔截有一定難度。而在夜晚,藉助夜幕的掩護,可以接近B-29而取得一定的戰果。
本州白晝的攔截
1944年6月15日,美軍在塞班島登陸,經過激戰,到7月下旬基本控制了塞班、提尼安、羅塔三島。由於塞班島與日本本土的距離剛好在B-29的航程之內,因此美軍將塞班島變成了對日本實施戰略轟炸的基地。10月,埃米特.奧唐奈准將指揮的第73轟炸機聯隊進駐塞班島。11月1日,從該基地起飛的多架B-29偵察型對本州關東地區實施了偵察。11月24日,美軍出動111架B-29飛臨東京,目標日本最大的飛機發動機製造廠——東京郊外的中島飛機製造廠。這是自杜利特爾轟炸東京以來美軍首次轟炸東京,揭開了對日本本土大都市白天精確戰略轟炸的序幕。空襲當天,駐紮在松戶基地的日本第47、244飛行戰隊(裝備單發戰鬥機)和第53飛行戰隊(裝備屠龍雙發戰鬥機)惟恐初戰落敗影響士氣,所以傾全力迎戰,一時間上百架戰鬥機升空,甚為壯觀。其中唯一裝備屠龍機的航空單位第53飛行戰隊編成於1944年3月23日,一開始就裝備屠龍機,負責關東地區的防空任務。截止11月1日,該部一共擁有25架屠龍戰鬥機,其中有12架具備夜航能力。該部隊的飛行員主要都是少年飛行第9期的畢業生,他們於1942年夏加入負責東京防空的第244飛行戰隊,以及第18飛行戰隊,最後加入第53飛行戰隊。當時的這些飛行員全部都是剛滿20歲的青年,因此雖然日本已瀕臨戰敗的邊緣,可是鬥志仍然很高。在這次戰鬥中,日軍戰鬥機擊落1架B-29,而自身沒有損失(按照美方的說法,損失2架,受傷11架)。從戰鬥結果來看,這場戰鬥實際並不是很激烈,除了當天氣候不良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B-29飛行高度極高,而第47、244飛行戰隊裝備的二式「鍾馗」、三式「飛燕」單發戰鬥機雖然勉強可以飛到那樣的高度,但是已沒有多少富餘的機動力攔截。還有就是第53戰隊的屠龍雖然能夠在一定高度作戰,但是卻面臨組成時間不長,經驗不足的問題。為了解決當前的問題,此戰之後,日本第10飛行師團下令在作戰部隊中抽出力量組成專門攔截B-29的作戰分隊。這些擔負制空任務的屠龍機進行了一定的改裝,拆除一些不必要的設備和武裝以減輕重量,提高戰機的升限。第53飛行戰隊以改裝後的屠龍機組成了震天制空隊,第4飛行戰隊則相應組成了回天隊。這些名字都是日本倒幕運動時期的地方武裝,日本人企圖以這些名字來激勵隊員作戰,以成就如倒幕運動那樣的結果,挽救垂死的帝國。12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根據戰局的發展,制定了在日本本土登陸的計劃,為了摧毀日軍抵抗的物質基礎和意志,決定加緊對日本的轟炸和海空封鎖。根據這一指示,美軍不斷增加參與對日轟炸的飛機數量,轟炸的頻率也大大增加,轟炸的城市也擴大到大阪、神戶、橫濱和名古屋。12月3日,B-29空襲關東地區,震天制空隊的屠龍戰機首次參戰。集中的訓練還是展示了一定的效果,日軍取得擊落2架B-29,擊傷3架的戰果,不過澤本正美軍曹在空戰中戰死,而且這種戰果相對於美軍投入的B-29數量而言,沒有多大的戰術意義。12月13日,美軍改以名古屋為目標。此時,在名古屋附近的清洲基地駐紮著從南方戰線調回本土參加防空作戰的第5飛行戰隊。由於該戰隊在南方作戰的主要任務就是與美軍的四發重型轟炸機作戰,因此高層對他們寄予厚望,而戰隊本身也自認為作戰並不困難。但是自9月份返回本土之後,他們才發現B-29的性能超乎預料之外。12月18日、22日兩天,美軍出動大規模的B-29編隊連續空襲名古屋。其中22日這天,B-29採取中空進入方式,因此遭到第5飛行戰隊屠龍機兇猛的攔截,被擊落了4架(其中2架得到美國方面的確認)。1945年1月9日,B-29又光臨東京,第53飛行戰隊的長谷川開次中尉駕駛屠龍戰機升空,擊落2架,擊傷3架。1月23日,B-29又轟炸名古屋。這次由於情報及時,第5飛行戰隊第3中隊在隊長栗原康敏大尉的指揮下,爬升至1萬米高空待機。在發現B-29機群之後,對其先頭波次發起進攻,於尾張一宮上空擊落1架(但是也有資料表明,這架是被三式飛燕擊落的)。其他B-29匆匆進入轟炸航路,投下炸彈。激戰中,栗原的座機被美機護衛機槍多發命中,當場斃命。
關東夜空的攔截
自1944年底以來,美機對大城市一直採用白天高空精確轟炸的模式,然後順著強勁的西風脫離戰場,但是隨著日本戰鬥機和高射炮攔截力量的加強,美軍的損失也在上升,於是也開始考慮適當改變戰術。尤其是1945年1月,柯帝士.李梅少將被任命為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之後。他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以燃燒彈摧毀日本大城市的方法,以達到全面摧毀日本戰爭潛力的目的。3月9日下午17時34分,325架(另一種說法為334架)B-29在第314轟炸機聯隊聯隊長湯瑪斯.鮑爾准將率領下,自塞班和提尼安基地出發,以2000米的高度經東京灣從下町進入東京上空,10日0時15分,先頭2架導航機先投下照明彈指示目標,接著機群向東京城區投擲了2000多噸的燃燒彈。在接到空襲警報之後,第53飛行戰隊小林克己中尉立即率領警戒中隊升空攔截。訓練隊的教官和助教佐佐大尉、根岸延次軍曹等4架飛機緊跟著小林座機起飛(總共只有5架屠龍機!)。當時東京已經是一片大火,火光和探照燈光照亮了天空中的B-29。於是空戰激烈展開,根據日方記載第53戰隊的飛機擊落了10架以上的B-29(美軍方面記載此次空襲總共被對方戰鬥機和高射炮共同擊落9架)。根岸軍曹在出擊中,兩度殺入美軍機群之中,從後下方進入貼近肉搏,用向上安裝的機炮擊落2架B-29。儘管如此,美軍還是有300架以上的飛機投下了燃燒彈,整個下町一帶化成了灰燼,死亡人數超過了8萬,重傷10萬餘。這是戰爭史上單獨一次轟炸所造成的最大傷亡和損失。這次空襲之後,東京防空形勢驟然緊張。為了加強東京地區的防空力量,日本陸軍調動第4、5飛行戰隊部分屠龍機於16日進駐東京附近。然而兵力捉襟見肘的日軍顧此失彼。12日夜晚,美軍317架突然空襲名古屋,第5飛行戰隊因病未去東京的保谷勇曹長駕駛屠龍機實施單機攔截,他居然在一次戰鬥里取得擊落4架B-29和擊傷1架B-29的戰果,為此獲得了武功徽章。但是這位之前從未取得任何擊落戰果的飛行員僅僅是曇花一現,在之後的日子裡,他再未取得任何擊落美軍飛機的記錄(就是這個戰績也遭質疑頗多)。接著美軍分別於13日夜、16日夜和18日夜,出動300架、400架和300餘架B-29轟炸了大阪、神戶和第二次襲擊名古屋,同樣以燃燒彈攻擊。由於屠龍機消耗甚大,飛行員的損失也補充不及,因此並未能對美機構成實質性的威脅。後來,隨著沖繩戰役準備工作的開展,B-29開始負責轟炸九州各地的機場和機庫,壓制日本航空力量,對城市的轟炸告一段落。
攔截布雷機
3月下旬,B-29一面對九州各航空基地進行轟炸,一面開始在各港灣和海峽處布置水雷。後者主要是為了切斷日本本土與中國大陸的聯繫,徹底根絕日本這個島國對戰爭資源的輸入。美軍稱之為「飢餓戰役」,分四個階段進行。27日,美軍的B-29首先對關門海峽實施佈雷。面對美軍的扼殺戰略,日本陸軍航空兵不得不作了些戰術上的調整。由於東京地區持續10日以上沒有遭到攻擊,因此負責防空的指揮高層判斷短期內美軍來空襲的可能性很小,於是小月基地的第4飛行戰隊開始改變作戰區域和任務,開始攔截實施布雷行動的B-29。由於布雷任務的特殊性,B-29必須以低空低速進入戰區,所以給予日軍攔截戰鬥機更多發揮的機會,導致第4飛行戰隊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戰果。其中在初次迎戰B-29即頗有斬獲的木村定光准尉,在三次出擊中就取得擊落5架,擊傷2架的戰績。同樣剽悍的樫出勇中尉也擊落3架,擊傷2架。5月8日,兩人均因為出色的戰績而獲得了武功徽章。此外,還有一名活躍的飛行員是藤本軍曹。在這段時間裡,第4飛行戰隊總共取得擊落10架的戰果。7月10日,美軍B-29又大規模出動,對關門海峽實施布雷活動。第4飛行戰隊的屠龍起飛迎戰,取得擊落6架,擊傷7架的戰果(此役並未得到美軍證實)。在此役中,該飛行戰隊的王牌木村定光准尉擊落1架-29,隨後被B-29機槍擊中而失蹤,認定陣亡並按照慣例被追晉少尉。由於數量上的劣勢,屠龍的拼力作戰最終沒能改變戰場態勢,美軍的布雷活動還是取得了極大的戰果。
最後的防禦
美軍在實施布雷作戰的同時,繼續對日本本土保持白天和夜晚並行的轟炸戰略。日軍各屠龍機戰隊繼續疲於奔命。其中第4飛行戰隊除了為攔截佈雷的B-29而派遣的分隊外,留在九州的其他飛行員繼續在當地攔截白天前來空襲的B-29。該部組織的回天隊尤其活躍。4月18日,回天隊隊長山本三男三郎少尉擊落1架B-29。5月7日,回天隊的村田勉曹長在大分附近擊落1架並且目擊西尾准尉和藤本軍曹協同擊落1架。5月10日,在德山空戰中,畢業於特操一期的涉木速雄少尉又擊落1架。但是在白天的戰鬥中,需要直接面對B-29兇猛的火力,因此自身損失非常嚴重。繼5月3日回天隊第3攻擊隊長板倉潔大尉在空中戰死之後,7日飛行隊長今井不二雄大尉和其他2名飛行員在攔截行動後沒有返回,10日小川中尉又告陣亡。鑒於傷亡重大,第4飛行戰隊不再參加白天的攔截行動,剩餘的飛機轉場到朝鮮的大邱機場躲避,等夜幕降臨再返回參加夜晚的作戰。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其他飛行戰隊面臨的困難更大。此時,美軍已經控制了硫磺島,所以從塞班和提尼安基地起飛的進行白天轟炸的B-29可以得到從硫磺島起飛的P-51遠程戰鬥機的掩護。這樣一來,在白天無論是二式屠龍、二式鍾馗、三式飛燕還是四式疾風均無法接近B-29機群,只有徒增傷亡和美軍戰鬥機飛行員的戰績而已。例如第53飛行戰隊組成的震天隊負責白天的防空。4月7日,屠龍機初次與有P-51護航的B-29機群相遇,2架屠龍被P-51擊傷報廢。12日,又有4架屠龍被P-51擊落,機上飛行員全部戰死從5月中旬開始,美機又改變戰術,以400架以上的大機群裝載燃燒彈對大城市實施轟炸。5月24日凌晨,第53飛行戰隊攔截空襲東京的B-29機群。該戰隊的佐佐利夫大尉搶先升空爬高,先是以機頭攻擊的模式擊落了1架B-29,接著又搶佔一架B-29的後下方陣位,以機背機炮將其擊落。而梅田惠治少尉也用同樣的攻擊方式擊落1架,擊傷2架。老兵古森准尉和青柳軍曹則各擊落1架。飛行戰隊上報擊落7架B-29。次日白天,美軍出動P-51襲擊第53飛行戰隊所在的機場,進行壓製作戰,摧毀了5架屠龍。當天晚上,由500架B-29組成的大規模機群前來轟炸,第53飛行戰隊傾全力迎戰,擊落12架,擊傷23架。之後,第53飛行戰隊轉場藤ヶ谷,另以一部派遣隊進駐富山,但是從此之後就沒有進行大的戰鬥,直到戰爭結束。在7月9日,該部獲得感狀,以獎勵擊落擊傷168架B-29的成績(其中擊落大約60架)。該戰隊的王牌,以擊落6架B-29,擊傷7架B-29位居戰隊戰績第一的根岸延次軍曹,也在7月被授予武功章。此外,該飛行戰隊佐佐利夫大尉的座機曾經安裝了2號雷達,進行試驗,但是實際使用效果並不如意。而第三支裝備屠龍機的第5飛行戰隊在東京取消緊急的戒備之後回到了清洲基地。返回基地後的初次戰鬥發生在5月14日早晨,戰隊長山下美明少佐親自指揮戰隊應戰,取得擊落4架,擊傷6架的戰果。但是月底,戰隊開始換裝五式戰鬥機。剩餘的屠龍機也因為要保存本土決戰的力量而很少出擊。6月26日,屠龍機獲得一次出擊機會。戰隊中首屈一指的王牌伊藤藤太郎大尉駕駛攜帶2枚特殊炸彈的屠龍起飛,在超過B-29的飛行高度上,向B-29機群投下2枚炸彈,擊落2架B-29。這是使用空對空炸彈的經典戰例,但是不知是為了保存實力,還是其他的原因,屠龍之後就沒執行過類似任務。後來,第5戰隊就再沒遇到什麼大的戰鬥直到終戰。第5戰隊在防空戰鬥中,一共擊落約40架B-29,擊傷約100架。飛行員戰死約10人。
總結
20世紀30年代中期,在歐洲流行一種被稱為「戰略戰鬥機」的雙發戰鬥機。歐洲的軍事家們希望它們以高速大航程取得遠距離的制空權。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德國的Me110。但是雙發戰鬥機的缺陷導致實際這種戰鬥機並不能完成相應的任務,反而在與單發戰鬥機的對陣中處於下風,甚至極端被動地位。但是隨著盟軍對德戰略轟炸的實施,這種雙發飛機卻以載荷大,有足夠改進空間而成為一種優秀的夜間戰鬥機。日本的屠龍戰鬥機也基本走了一條類似的道路。起初作為遠程戰鬥機的它,在南洋地區使用中,表現平平,但是美軍對日本本土的轟炸給了它新生的機會,成為日本陸航對付B-29最成功的利器(雖然有不少戰果存在誇大的成分)。機如其名,尤其是後期的夜間戰鬥型號,機首裝備37毫米航炮,在飛行員和后座之間加裝傾斜45度朝前上方射擊的20毫米航炮。朝前上方安裝的20毫米航炮不僅加強了火力,還提供了一種從B-29防衛火力薄弱的機腹後下方進入,實施攻擊的手段。這種戰術同樣見於德國夜間戰鬥機,不過由於日本戰鬥機數量稀少,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而飛行員又訓練不足,素質低下,因此對B-29未能構成絕對的威脅。例如對3月9日美軍對東京的第一次燃燒彈攻擊,偌大的東京竟然只有5架屠龍戰機升空作戰,美軍指揮官鮑爾准將的報告中說,「只有稀少的戰鬥機升空」,也可見一斑了。倘若日本有足夠數量的屠龍戰機,則美軍也會面臨類似歐洲上空那樣的損失。因為在佔領沖繩以前,日本周圍沒有足夠的陸地作為P-51的基地。當然這與日本薄弱的工業基礎有關,也就是說,日本作坊式的飛機製造業根本負擔不起這樣大規模戰爭的需要,從而使得屠龍這樣的戰機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也是一種幸運,不僅減少了反法西斯盟軍的傷亡,還促使了日本戰爭心理的崩潰,加速了戰爭結束的進程。
推薦閱讀:
※中國人去日本做理髮師有什麼要求?
※日本藥店有哪些值得買的葯和化妝用品推薦?
※日本首相稱中國應賠償受損失的在華日企
※很多人都說日本日本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