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體裁衣手藝人 三十五年仍堅守

2014-8-19 08:18| 發布者: 李思祺| 查看: 151| 評論: 0

摘要:   一量、二剪、三鎖邊,四縫、五熨、再打包,不到十分鐘,一位顧客的褲子,在趙子剛的手中就被修改得長短正好。商廈一樓的一處角落,這位帶著眼鏡、掛著捲尺、拿著剪刀的裁縫師傅,忙碌地為顧客修改衣物。雖然這份 ...

  一量、二剪、三鎖邊,四縫、五熨、再打包,不到十分鐘,一位顧客的褲子,在趙子剛的手中就被修改得長短正好。商廈一樓的一處角落,這位帶著眼鏡、掛著捲尺、拿著剪刀的裁縫師傅,忙碌地為顧客修改衣物。雖然這份手藝簡單而又平常,但能做到讓百里之外的顧客慕名而來、人人稱讚,卻非一件容易的事。    選擇一行就堅守    今年60歲的趙子剛,身體非常硬朗,拿起剪刀做裁縫,還是35年前的一個選擇。    25歲那年,趙子剛退伍後,沒有像其他戰友那樣,選擇被分配到特定崗位上班,而是回到生養自己的家鄉阜陽自謀職業。「想要生活,就得有個技術。那時候剛好市場開放,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遠不像現在,想穿新衣服都要買布去做,我覺得這是個機會,就去學了裁剪。」    趙子剛在部隊時做文書,學東西快,又非常認真。他跟著阜陽一位裁縫師傅劉崑山,只學了兩個月,就可以獨自完成做衣服的所有工序。學會了90多種衣服樣式的裁剪,趙子剛就開始到街面上擺攤。    趙子剛在街面上擺攤擺了11年,從鼓樓到體委教場,再到柴油機廠,都有過他擺攤的身影。「開始的時候,街面上不過十來個人做裁剪,後來人就多了,也從街面轉到室內。」    而趙子剛似乎總有著先見之明。1990年,阜陽商廈剛建成一期工程,他就去詢問招聘裁縫師傅的情況。當時,同行都覺得商廈的地理位置比較偏,沒有多大前景,也沒人看好趙子剛的決定。「當時,我在商廈一個人都不認識,只知道這裡需要個剪裁的內行。那時的負責人陸經理看我比較可靠,對我很信任,就同意我到商廈來做裁縫。」這一決定,讓趙子剛在商廈一干就是24年。    講信譽值得信賴    「90年代,還流行自己買布做衣服,到1998年之前,裁剪縫紉我都做。」趙子剛介紹說,1998年,百貨大樓被商廈託管時,自己在那裡也負責過一段時間,也是從那時候起,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做衣服的少了,修改衣物的多了。    與記者說話間,不斷有人來修改衣物。許多次,還沒為顧客量身,趙子剛就脫口而出:「你穿3尺1的褲子應該可以了,3尺2的長度比較合身……」果然,為顧客量過的長度和趙子剛預先說出的一分不差。趙子剛說:「做裁縫師傅時間久了,從一個人的身高和腰圍,就可以判斷出他穿多長的褲子,一般差錯不會超過一兩分。」    有沒有因為衣物修改得不合適而返工?趙子剛自信地說:「這種現象基本沒出現過!做那麼多年了,最基本的修剪要合身,還是要做到的。」    趙子剛的老顧客,不光有商廈附近的市民,還有來自區縣的居民。趙子剛的同事王康俠指指旁邊掛著的衣服:「這裡面就有臨泉、太和的顧客拿來的衣物。」    趙子剛的手藝是看得見的。他一直認為,無論做哪一行,不僅要技術好,還要值得信賴。    「還在做衣服的時候,如果一個星期沒把顧客的衣服做好,我們就會連夜加班,然後親自把衣服送到顧客家裡。」最遠的一次送到霍邱,一件衣服也就80多塊錢,路費一二十塊錢,還是自己出的,趙子剛說,「賺不到錢是小事,失去顧客是大事。」    憑著令人稱讚的手藝和良好的信譽,趙子剛在裁縫師傅這一行一干就是35年,他說:「現在身體還不錯,再幹個十年絕對沒問題。」    趙子剛開懷地笑起來,一旁等待修改衣物的顧客還在陸續增多……  記者 郭曉林/文 穆可亮/攝  

推薦閱讀:

匠心|講訴6位老手藝人的故事
忠誠紅木傢具坊,只為你一個人服務!
90後小伙打破常規 把竹編玩成藝術品 深受小資文青的推崇
「為你讀詩」:新媒體時代的「手藝人」
如何做「時間的朋友」,本網最受歡迎的十位手藝人如是說

TAG:藝人 | 手藝 | 堅守 | 手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