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捂著虧損的股票不放呢?|行為經濟學預期理論2
上篇大致講了預期理論的要點,並論述了其第一部分:確定效應。今天繼續講第二部分:反射效應。
說簡單點,反射效應就是確定效應的反面。即當一個人在面對兩種都損失的抉擇時,會激起他的的冒險精神。在確定的壞處(損失)和「賭一把」之間,做一個抉擇,多數人會選擇「賭一把」,這叫「反射效應」。
還是先來看下面的這個著名的實驗。
A一支股票你一定會賠30000元。
B另一支股票你有80%可能賠40000元,但是20%可能不賠錢。
你會選擇哪一個呢?投票結果是,只有少數人情願「花錢消災」選擇A,大部分人願意和命運抗爭一下,選擇了B。
傳統經濟學中的「理性人」會跳出來說,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選B是錯的,因為(-40000)×80%=-32000,風險要大於-30000。
現實是,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會極不甘心,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也就是說,處於損失預期時,大多數人變得甘冒風險。卡尼曼和特韋斯基稱之為「反射效應」。
「反射效應」是非理性的,表現在股市上就是喜歡將賠錢的股票繼續持有下去。統計數據證實,投資者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遠長於持有獲利股票。投資者長期持有的股票多數是不願意「割肉」而留下的「套牢」股票。死豬不怕開水燙么,做個鴕鳥也比剜掉心頭肉強啊。
上篇我們說過這樣一段話,「投資時,多數人的表現是「錯則拖,贏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種「賣出效應」,也就是投資者賣出獲利的股票的意向,要遠遠大於賣出虧損股票的意向。這與「對則持,錯即改」的投資核心理念背道而馳。」。加上今天的這個結論,我們發現,我們平時投資的心理活動正好與正確的方向完全相反。於是我們發現投資活動中只有那些能夠發現並克服人性固有思維模式的人才能賺錢。
同理我們也會發現:
大部分人在賭博贏錢的時候,籌碼會越下越小,而在輸錢之後則會籌碼越下越大。這也是賭博經常會出大問題的行為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前段時間的場外槓桿,其實其理論基礎也是這個,所以導致很多人會一夜破產。
推薦閱讀:
※經濟學與愛情:結構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戀
※經濟學真的具有普世性嗎?
※五位你應當知道的經濟學巨人 - 投資百科網 www.xvalue.cn
※末日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