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沒有固態的、遠比恆星大且不發光發熱的天體?

宇宙中有沒有固態的、遠比恆星大且不發光發熱的天體?

雖然我們目前還沒觀測有比恆星大且不發光發熱的天體,但是沒有觀測到就不能武斷的下定論宇宙中沒有這樣的天體,要知道我們現在所能看見的宇宙範圍還很小很小,就這點範圍我們也只能霧裡看花的觀測。

1922年天文學家卡普坦提出了「暗物質」理論,他提出可以通過星體系統的運動間接推斷出星體周圍可能存在的不可見物質。1932年,天文學家奧爾特對太陽系附近星體運動進行了暗物質研究。然而未能得出暗物質存在的確鑿結論。1933年,天體物理學家茲威基利用光譜紅移測量了后髮座星系團中各個星系相對於星系團的運動速度。他發現星系團中星系的速度彌散度太高,僅靠星系團中可見星系的質量產生的引力是無法將其束縛在星系團內的,因此星系團中應該存在大量的暗物質,其質量為可見星系的至少百倍以上。

由於當前人類科技水平的限制我們只能通星系的運動和質能守恆公式推測出暗物質的存在。地球圍繞太陽運動,太陽圍繞銀河系運動,銀河系自身也在公轉和自轉。那麼這些不計其數的星系是在圍繞什麼做公轉呢?又是什麼為這些星系提供轉動的能量呢?

固態

我認為是暗物質,有不少科學家說宇宙中的暗物質占宇宙質量的85%以上,這應該誇大了。暗物質是由完完全全的正電子構成的,它的質量應該等同於由負電子構成的我們所認真的宇宙,這些暗物質團雖然數量上遠遠少於由正物質構成的天體但體積卻要大幾百上千倍,幾乎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他們相互提供能量又相互圍繞著彼此旋轉,如同觀測到的雙子星一樣。

這樣的天體是不發生核聚變的,也因此不存在發光發熱的現象。並且在宇宙中穿行的光子擊中暗物質發生湮滅後只會100%的轉化成能量而不會反射,這就是我們遲遲找不到暗物質的原因。

所以說宇宙中比恆星大且不發光發熱的固態天體唯有暗物質,我們能夠推測或間接觀測到它的存在卻永遠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

理論上會存在超級類地行星,但比恆星大的固態天體應該是不存在的,當然我們能觀測到的也僅僅是發光發熱的恆星級天體,或者剛好因為存在行星觀測條件的行星而已,只佔宇宙中那麼微不足道的那一部分,但或許可以如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下這種天體是否存在。

天體是從哪裡形成的

現代天體理論認為,宇宙初始於一個奇點的大爆炸。初代恆星形成於大爆炸幾億年之後。初代恆星晚期超新星爆發之後,將恆星在其生命歷程中製造的絕大部分元素(氫-鈾)重新返回宇宙,我們現在看到的太陽系和各個行星就是從這個超新星爆發後的殘骸氣體雲中形成的

形成太陽系的奧爾特雲

哪裡會形成氣態恆星(行星),哪裡會形成固態行星

星雲的中心會形成最大質量的天體。天體成長到一定的程度其引力即可鎖住氫氦等比較輕的元素,而且由於星雲中心氣體密度高,所以中心形成的天體為最大。因此在星雲中心形成的天體,即使初始時是一個岩石質的固態天體,但在後期成長後因為鎖住了氫、氦等元素,逐漸變成了一個氣態天體。在氣態天體成長到一定程度時,比如超過了88倍木星的質量,則中心的溫度開始形成核聚變的條件,氣態天體開始隱隱發出紅光,新一代恆星開始萌芽。

恆星發光早期,由於其形成的恆星風還很微弱,此時星雲中心的氫元素密度還足夠時,恆星仍然會繼續長大,更大的引力會鎖住更多的星雲氣體,但最終恆星風會強大到能讓星雲氣體對抗恆星的引力,到此時恆星不再長大

中心恆星將星雲氣體推離近恆星軌道

恆星風會繼續將星雲氣體推離近恆星軌道,這也會阻止比較靠近恆星的行星的成長,因此行星的成長期是中心恆星核聚變點燃前的一段時間,如果此時行星凝聚核足夠大,其引力也足夠讓其成長到超級行星,比如類木行星或者熱木星等

在太陽系中,由於早期的行星並未成長到其引力能鎖住氣體的大小,因此在太陽核聚變開始後就不再成長。星雲氣體到了火星軌道外緣,結果給了木星成長的機會,所以在太陽系裡木星長了一個巨無霸。

結論

天體是從初代恆星超新星爆發後的星雲氣體中生成的,足夠大的固態天體會鎖住太多的星雲氣體導致後期變成一顆氣態天體,如果更大則會演變成恆星,因此根據現代天體形成的理論來說,恆星大小的固態天體是不存在的,一般也就像木星一般的存在(88倍木星質量以內尚未開始核聚變,或者熱木星),即使木星有一個固態的內核也會導致其大氣層與行星表面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已經淪為一個氣態行星。


推薦閱讀:

沒有永恆的愛情,只有永恆的利益——解析婚外戀
你看著這是不好的
徐則臣:中國人並非沒有信仰
日媒:日本社會為什麼沒有乞丐
管濤:去年下半年出現一定資金流出壓力沒有改變基本格局

TAG:宇宙 | 恆星 | 沒有 | 發光 | 發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