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潮老頭周有光

新潮老頭周有光作者:李 櫻

  一    周有光的朋友很多,年齡大的有八九十歲,小的只有七八歲,青年人也愛找他聊天,因為他是個「新潮老頭」。  物質上的「新潮」表現在喝「星巴克」咖啡,看《特洛伊》大片,時尚不落當代青年;而思想上,周有光也很先進。凡是新鮮的事物,他都接受得很快,而且跨界發展。9·11事件發生後,96歲的周有光寫了一篇文章,分析「9·11」事件發生的原因以及為什麼會有恐怖主義產生。連年來,他的作品甚至包括《西天佛國的新面貌》、《把阿富汗建設成亞洲的瑞士》以及《兩個雞犬相聞的地球村》。文章標題便讓人耳目一新。而每篇文章,都是讀了一本或是幾本厚厚的巨著以後才下筆。很多讀者感言,不管題目有多大,讀來卻如流水般的輕鬆流暢,深入淺出,讓人愛讀,給人啟發。  「別人說我是『新潮老頭』,因為我主張的觀點,在人家看來太新潮。我比較早地提倡在電腦上寫文章,不要爬格子,如今我在電腦上寫了十幾個年頭了。」1988年4月,周有光83歲時,他有了一台中英文文字處理機。從此,周有光便用它寫文章、寫信。高齡「換筆」之後,他開始關注漢字在計算機中的輸入輸出問題。在他看來,漢語拼音輸入法,不用編碼,就可以輸入漢字,值得大力推廣。  周有光自己用電腦用溜了,就開始帶動身邊的人一起「新潮」。他們家的保姆不過30多歲,周有光勸她學學電腦,保姆說:「我都老了,還學什麼電腦呀?」周有光說:「我還沒說老呢!我老伴86歲不也學電腦嗎?」周有光不但說服保姆學電腦,還教保姆的女兒學電腦。假期里,保姆的女兒來到周有光家裡,看到電腦高興地說:「我們學校也有電腦,但是沒有機會碰,只能遠遠地看。」周有光非常喜歡愛學習的小朋友,短短几天時間,就教會了她用電腦。  周有光還用自己的小破電腦幫忙恢復了一本「發行量最小、辦刊人年齡最高」的刊物《水》,這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油印家庭雜誌,由教育家張冀牖的兒女們自撰、自編、自印、自發,被著名出版家范用評價為「本世紀一大奇蹟」,刊載的多是張家四姐妹及其夫婿周有光、沈從文、傅漢思等文化圈名人家長里短的事,三姑六婆間的音訊通問。《水》1930年創刊,後因為四姐妹先後成家,加上戰亂頻仍,在印了25期後被迫停刊。60多年過去,1996年周有光用現代化的機器教86歲的妻子張允和學習漢語拼音和電腦打字,《水》也就是被張允和敲著鍵盤恢復起來的。    二    現年101歲的周有光經常被人問到長壽秘訣。他拿出了這樣一篇自製的《陋室銘》,其中說:「山不在高,只要有蔥鬱的樹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遊的魚群。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義地快樂自尋。房間陰暗,更顯得窗子明亮。書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  經歷過晚清、北洋、民國、新中國四個「朝代」的周有光一生並非事事順心如意。正如他自己所言,生命長,就會見到很多奇怪的事情。「我的處世哲學是隨遇而安,人往前走,該轉彎就得轉彎,不轉彎那不就死路一條了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周有光出生在江蘇常州,與趙元任、瞿秋白兩人是同鄉,並且都住在聞名遐爾的常州青果巷。他的曾祖父是清朝末年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兼實業家。太平軍攻打常州城,周家全力支持清軍,並為守城官兵提供了全部軍餉。常州失守,其曾祖父投水自盡,萬貫家產化為烏有,周家開始敗落。民國建立後,光景一年不如一年,甚至到了周有光讀大學時交不出學費的地步。  周有光是五代單傳,年輕時患過肺結核,得過憂鬱症,結婚時,算命先生說他只能活到35歲。抗戰時,國難當頭,歷盡磨難。1941年,周有光6歲的女兒得盲腸炎無葯醫治在重慶醫院夭折;僅隔一年,兒子在成都又被流彈擊中,肚腸穿了六孔。第二天,成都各大報紙登出了這條新聞,用的標題聳人聽聞:《五世單傳的兒子中彈》。兒子中彈垂危之際,他不在身邊,接到緊急消息後,冒著漫天的雨霧趕回家,兒子萬幸被救活。經歷這場生離死別後,周有光以一絲苦澀的幽默作結:我家有一個挂彩小傷兵,這也是抗戰家庭應有的點綴吧。  1955年周有光參加全國文字改革工作會議之後,應文字改革委員會的要求,改行轉到了語言文字工作領域,成為推動中國語文現代化的領銜人物。從金融經濟到語言文字,周有光改行可算是「完全徹底」。他的孫女在上小學的時候,曾經很嚴肅地與爺爺討論這個問題。她說:「爺爺,你虧了!經濟半途而廢,語言半路出家,兩個『外圈』合起來是一個『O』!」周有光說:「一點不錯!」後來上海經濟學界搞反右運動,周有光因為改了行,躲過了反右。他說:「我這是在『劫』不在『數』。」  1969年,65歲的他被下放到寧夏平羅的國務院「五七幹校」,在那兒勞動了兩年零四個月。  「我多年患失眠症,不容易睡著。下放到農村,做體力勞動的我失眠症卻治好了,一直到現在我都不再失眠。人遇到不順利的事情,不要失望,也不要讓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很有道理。」  人活得長,周有光就把一些他遇到的奇事轉化為快樂美好的記憶。    三    周有光自稱患「多語症」。  沈從文追求自己的學生張兆和是當時文壇的一段佳話,其傳播廣泛肯定也少不了周有光的大嘴巴。當時張兆和在胡適做校長的著名學府中國公學讀書,沈從文在那裡教書。沈從文追求張兆和,寫了很多情書給張兆和。張兆和一封也不看,還生氣了,她拿了信告到胡適那裡,說沈從文是我的老師,還寫這樣的信給我。胡適的思想跟張兆和不一樣,他說,沈從文沒有結婚,因為傾慕你,給你寫信。這不能算是錯誤。那是一個思想轉變的時代,有很古老的思想,也有很新的思想,同時存在。胡適甚至講:我是安徽人,你的爸爸也是安徽人,如果讓我去跟你的爸爸講結婚做媒的事,我也願意。結果,張兆和氣得不得了,就走了……時間一長,兩個人就慢慢好起來,後來還結了婚。周有光講到這一段,仍忍不住哈哈大笑,「胡適比我還『新潮』呢。」  除講自己家庭中的「八卦」外,周有光也愛講講鄰居的「秘聞」。「七七事變」後,周有光和許多救國會的朋友轉移到四川,在重慶、成都等地工作。在重慶郊外的江安小鎮,他和吳祖光成了鄰居,常來常往。周有光開始爆料曹禺、老舍等人。曹禺最愛看書,夫人最愛乾淨,夫人常常催促先生洗澡,大文人無奈,坐進澡盆,一手拿書看,一手劃著水,用嘩嘩的聲音佯作洗澡騙騙夫人;老舍最愛講故事,一講就離不開烏龜,大家說別講了,換唱戲吧,結果他唱了一段《釣金龜》!  打趣總是禮尚往來,周有光也被丁聰取笑過一次。張允和喜歡聽崑曲、評彈,正與夫君同好。遇有精彩演出,他們總是早早地來到劇場,正襟危坐。近年來,北京交通越來越擁擠,出門聽戲已經不大方便,於是周有光老倆口在平均年齡81歲的時候,商量著買一輛新式的殘疾人用的三輪車。丁聰聽聞此訊,趕忙為兩人畫了一幅漫畫,畫面上周有光「駕駛」著一輛精巧的三輪車,張允和手持橫笛坐在車上,老兩口怡然自得。  這位現年101歲的老人也有他的寂寞,年紀大了,別人請他吃大餐吃不動了;出門走遠了,就需要輪椅,不能外出郊遊。在家沒客人來訪,看書又看累了時,他就會看窗外的那棵大樹。「樹上有很多鳥,大鳥、中鳥、小鳥都有,天熱的時候它們是中午來,現在開春了是早上來;對面那棟樓有個門洞,和我這個窗正對著,這很好,我從這個門洞就能看到街上的車、人;書架上還有這面鏡子,透過鏡子我能看到反方向的那棟樓。我的生活太簡單了,我的天空就是半個書房。」    (劉思樂摘自《三月風·新聞人物》)
推薦閱讀:

周有光的漢字繁簡觀
周有光先生的治學之道——寫在《周有光文集》出版之際
貫穿周有光一生的關鍵詞:啟蒙、人性和常識

TAG:老頭 | 周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