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孩子人生成功的關鍵之六

五、感恩教育——懂得回報

(一)感恩教育的現實意義

那首風靡全國的《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曲的流行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現象。實際上,它唱出的不僅僅是父母之愛,更多的是父母對兒女日益淡薄的感恩之情的呼喚。有專家憂慮地指出:感恩是愛和善的基礎,當有恩不報的現象越來越多時,「誰幫人誰就是傻子」「硬起心腸來做人」就會成為一種文化,社會就會失去最起碼的良心。許多孩子明明靠父母辛苦掙來的一分分血汗錢上學,卻在大把揮霍的同時對父母沒有一點感激;明明是貧困生,接受了熱心人的幫助後,卻想把受助記錄抹掉、杏無音訊……

請看下面一則事例:

《教育時報》l996年5月25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報道:河南省某鄉的農民閃四孩駕駛拖拉機連人帶車一起落水,素昧平生的張禮環見義勇為,毅然下水搶救。閃四孩得救了,張禮環卻犧牲了。在群眾自發組織起來的為張禮環送葬那天,閃四孩心安理得,似乎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其家屬甚至說出:「不曾要求救人」的話來。閃四孩得救了,但是他不懂得報恩,這說明他的父母從小對他沒有進行很好的教育,以至於他沒有感恩之心,他不懂得自己之所以能活著是因為張禮環搭救了他,要不然他不可能活著。

 我國自古就有「羊跪乳,鴉反哺」的古訓。感恩,就是意識到今天自己獲得的一切,不是憑空而來,除了自己的努力,還有許多人在背後的創造和奉獻。這意味著要永遠記住那些人和事,承擔一份歉疚,並準備為回報而付出努力。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每天我都無數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內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活著的和死去的人的勞動的基礎上。我必須竭盡全力,像我曾經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樣,作出同樣的貢獻。」偉人和所有人一樣要懷著謙卑的感恩之心,沒有理由遺棄這份情感。但是在當今社會,卻有許多人忘記了那些幫助過、照亮過、愛過自己的人,甚至傷害他們。感恩,正被遺忘和忽略。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感恩之心要從孩子抓起,讓我們的社會從娃娃開始就有感恩之心,讓社會這個大家庭都具有感恩之心。缺少感恩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因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穫更多的人生幸福。

  (二)感恩之心的培養

 1.父母應有感恩之心

 俗話說得好: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鏡子,父母有感恩之心才會有可能培養出具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如果父母本身對老人不知道感恩,要想讓孩子對自己感恩,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孩子還會振振有詞地說,我姥姥把你養大,我怎麼沒看出來你感恩呢?

 從孝親敬長的細節中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在孩子的心裡播下愛的種子。人們都特別喜歡那個公益廣告——天真的孩子在一邊看到母親為祖母洗腳,之後,等母親下班回來,孩子便端一盆水,邊走邊快樂地喊:媽媽,洗腳。讓孩子知道做父母的甘苦,當父母為孩子做某件事時,應該讓孩子知道父母為他們做出的某種犧牲。比好說在喝牛奶時,兒了給爸爸喝,爸爸說你喝,兒了拿過杯子來喝牛奶,爸爸可以問兒子,為什麼爸爸不喝呢?是不是爸爸不愛喝?告訴孩子自己不是不愛喝而是由於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太好而捨不得喝。讓孩子有不應該的感覺,不是什麼都應該屬於自己的。這樣孩子才會感到父母對自己的愛,體會到自己應該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並且也能從孝敬父母開始。

2.讓孩子對老師有感恩之心

家長應時時提醒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是老師給自己大量而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小學階段是為國民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的時期。小學老師對孩子的發展更為重要,應有對老師的感恩之心,怎樣做呢?教育孩子對老師心存感激,平時幫助老師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見到老師要打招呼,對老師要有禮貌,上課注意聽講,認真完老師留的作業,積极參加各項活動,尊重老師的勞動,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老師的培育之恩。

3.對關心、幫助自己的所有人的感恩之心

對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有感恩之心。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眾人的關心和照顧,要感謝他們平時對自己的幫助,從感恩父母、老師、同學、朋友,進而感恩學校、社會、時代。  

教育孩子對人民、對社會要有回報之心,自己應努力學習,學好本領,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來報答社會。

總之,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懷,是一種溫暖的回報。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人的基本品德。正因為如此,它催人振作,催人發奮,使自已有所作為,回報自己的父母、老師和社會,成為對別人、對社會有益的人。成為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人;成為一個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人。

推薦閱讀:

如果孩子從小能和這3種人睡覺, 那是孩子的福氣, 你家孩子是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面對孩子的情緒,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如果遇到年輕的父母阻止孩子玩遊戲你會怎麼做?
六一:既然世界沒童話,許我一天不長大
【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挑撥離間者——黃秋蓉

TAG:孩子 | 人生 | 情商 |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