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健康自我養生法--中藥養生

中藥養生是通過補益中藥或具有治療作用的中藥來補益或治療虛弱體質的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也就是說補益中藥的合理應用主要適用於體質虛弱或有疾病的中老年人。

從中醫養生角度來講,保健品的價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所選購的保健品或補益中藥是不是適合自己。中醫理論認為「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意思是說只有虛弱體質的人才適合於服用補益中藥,而體質強壯或患有實證疾病的人不但不能用補藥,還要適當地應用瀉藥才會有益。中醫還非常講究「辨證論治」,人體虛弱的體質主要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大類。

氣虛的癥狀也就是外在表現主要有三方面特徵:1、氣的推動作用減弱使臟腑機能衰退以及物質運輸、排泄發生障礙。如,心跳慢搏動無力,心悸心慌心神不安,胃口不好飲食乏味,大便溏瀉飲食不化,呼吸氣短聲音低微,排便無力大便秘結,血流緩慢血液淤滯;等等。2、防禦作用減弱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出現短氣自汗、容易感冒等癥狀。3、氣的固定作用減弱,會導致臟腑無法正常固定原來的位置而出現臟腑下垂;氣的攝納作用減弱,會引起人體血、津液等物質異常丟失,出現月經過多出血不止自汗盜汗等癥狀。

血虛,有一個很形象的說法概括了血虛的癥狀,叫「一黃五白四不養」,「一黃」指面色萎黃,氣色不好肌膚淡黃枯槁無光澤是血虛的信號!「五白」,指面色蒼白、嘴唇淡白、爪甲淡白、舌體淡白,這5種白都是血虛導致供血不足引起的。「四不養」,指血不養心、血不養肝、血不養頭目、血不養肢體。造成血虛的原因,除了大出血,久病耗損,思慮過渡引發外還有生成不足如長期營養不良或是消化吸收功能差,導致人體沒有足夠的精微物質來生長血液。另外,氣虛也會導致血虛的產生,有「氣能生血」的說法,氣不足自然不能保證血液的正常生成了。

陰虛就是指人體元陰虧損而導致的虛證。在前面介紹「元陰」的時候提到,元陰有滋潤人體器臟和限制元陽過度亢奮的作用,所以元陰虧損會導致陰虛證,陰虛證的兩個明顯特徵是:乾燥和元陽偏旺。這就是很多網上介紹陰虛證都會提到皮膚乾燥、口乾舌燥聲音嘶啞、眼睛乾澀視力模糊、大便乾結(便秘)等癥狀。因為元陰虧損元陽過度亢奮,還會有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等陽亢癥狀。

陽虛是人體元陽虧損而出現的一種虛證。人體的陽氣和太陽一樣有周期性變化的,在人體中有每日和每年的變化更替,白天陽氣外出,實現人的各種活動,夜晚陽氣歸藏,使人逐漸休息進入睡眠狀態。此外,陽氣還隨著四季的更替,在體內存在著四季的更替,在體內存在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周期性變化。氣虛就應該用補氣中藥,血虛用補血藥,陰虛用補陰葯,陽虛用補陽葯,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人體的健康。如果陰虛者用了補陽葯,而陽虛者用了補陰葯,恰似火上澆油、雪上加霜。所以,購買保健品時一定要根據自己身體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地做出選擇,以達到增強體質、防病治病的目的。盲目選購和服用那些被廣告吹得天花亂墜或價格昂貴的保健品,不但浪費了錢,沒有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還常常會引起某些不良反應。近年來,經常有因誤服保健品而出現內分泌紊亂、血壓升高、煩躁失眠等副作用的報道。

還有一些中老年人認為經常服一些補益中藥、營養葯或保健品,可以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目的。其實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並不是所有的中老年人都可以應用中藥進行養生保健,而是要根據體質情況來決定。中醫認為,老年人的體質一般說來可以分為正常體質、疾病體質兩大類,疾病體質又可分為虛證體質、實證體質和虛實夾雜性體質三類。正常體質的老年人身體處於健康狀態,沒有必要服用補益中藥。切不可做那些「無病吃藥,花錢買病」的蠢事。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羸弱,而是保持形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完好的整體狀態」。同時還指出,人的健康與壽命,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先天因素、社會因素和醫療條件等,但最重要的、占約60%比重的是取決於個人的生活方式和後天調養,也可以說健康與長壽的主動權就掌握在自己手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防治疾病的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但令人遺憾的是並沒有因此而有效地控制各種疾病的發生。其原因主要是預防保健工作沒有做好,「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沒有落實。當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各級政府在組織力量給予加強,但個人衛生則必須由自己來料理。具體地說,就是要認真學習防病知識,懂得養生之道,並身體力行去實踐。同時,醫務工作者也應該以對人民大眾健康高度負責的精神,積極投身預防保健工作中去,通過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健康教育,把養生之道、 衛生保健的知識和方法,推廣普及到大眾。

一.中藥養生的原則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補。所謂「整體觀念」,是指當我們應用中藥養生保健時,要考慮中老年人全身情況而採取不同的養生保健方法。整體狀況包括精神狀態、形體功能、面部氣色等諸方面,然後再考慮具體的中藥養生方法。同時,還需要考慮不同季節的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而適當地調整中藥的品種和劑量。針對中老年人易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消化功能減退及性功能衰退的實際狀況,我們推薦一些具有滋陰潛陽,平肝通脈,健脾和胃,養心健腦,益精補腎,清肝明目,補腎壯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強身健骨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養生類中藥。一般來說,中老年人可根據自己體質的需要,分別選用下列幾類中藥進行調養。

1?滋補強壯,扶正固本的中藥:如人蔘、黃芪、黃精、枸杞子、天門冬、玉竹、茯苓、蓮子、桑椹、芝麻、胡桃等。這些藥物純和、無毒副作用,能夠強壯身體,延緩衰老,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預防疾病,延年益壽。

2?健脾養胃的中藥:如芡實、茯苓、苡仁米、党參、白朮、山藥、大棗等中藥,著名的滋補方劑「四君子湯」(党參、白朮、茯苓、甘草)經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驗證,確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抗衰防老,防治多種疾病的作用。

3?降脂通脈的中藥:如菊花、天麻、白芍、玫瑰花、山楂、決明子、荷葉、鉤藤等。其中天麻含有天麻素、維生素A、粘液質等,有平肝熄風、去風定驚、降低血壓的作用。白芍有柔肝平肝的作用,菊花含有揮髮油、膽鹼、腺嘌呤、菊甙、氨基酸、黃酮類及微量的維生素B等。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的作用。山楂含有黃桐類、甙類、有機酸、內酯、糖類、蛋白南、維生素C、脂肪等,可擴張血管、增加冠狀支脈血量、有降血壓、強心、降血脂及膽固醇等作用。

4?滋補肝腎類的中藥:如枸杞子、生地、淫羊藿、肉蓯蓉、菟絲子等藥物,它們都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煙酸、鈣、磷、鐵、亞油酸等成分,具有補腎養肝、補血明目、補腎壯陽的作用,可促進肝細胞再生,降低膽固醇、降低血糖,還能治療性功能衰退。

中醫素有「葯補不如食補」這說,所以除了上述滋補養生中藥之外,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還宜經常食用:魚、雞、鴨、鴿、鮮貝、瘦肉、海蜇、泥鰍、黃鱔、田螺、牡蠣、芹菜、菠菜、蘿蔔、冬筍、香菇、鮮蘑、紫菜、玉米、蕃茄、青菜、瓜果等副食品。最好要多吃一些豆腐、豆乾、豆腐衣、豆漿等。因為這些豆製品中含有豐富的精氨酸,十分有益於中老年人的健康。

二.專門調治婦科疾病,改善女性體質的養生中藥.它們是蘆薈、珍珠、枸杞子、白芍、川芎、當歸、黃芪,因此這幾味葯能夠給女性帶來美麗和健康。其中,白芍、川芎、當歸外加一味熟地,是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婦科名方「四物湯」中的四味葯。 《中藥大辭典》中對這幾味葯作用機理的描述,可讓更多女性深入了解,並從中汲取營養,為健康和美麗打好基礎。

從我國南北朝開始,當歸就被視為補血活血珍品。它能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澤顏潤膚、生肌強體、延年益壽。在保護女性健康方面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李時珍認為,當歸是女人調血的要葯。

黃芪能夠增強皮膚營養和皮膚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膚老化,促進毛髮生長,防止脫髮。它含有多種氨基酸及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葉酸等,具有全面營養的作用。中醫認為它能夠補中益氣,對氣虛血脫、崩帶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有療效。

白芍,《日華子本草》評價它:「治風補澇,主女人一切病,併產後諸疾。」《唐本草》說它「益女子血。」現代中醫認為它能夠養血柔肝、緩中止痛,對月經不調,崩漏,帶下有效果。

川芎在唐朝《日華子本草》中有著很高的評價:「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行氣開郁,活血止痛,對經閉、難產、產後瘀阻塊痛等有效。壯筋骨,調眾脈,養新血……」《醫學啟源》:「補血,治血虛頭痛。」

珍珠歷來是名貴的中藥材,對皮膚有特殊的滋養保健作用,能保持顏面細膩白嫩,並可促進人體細胞再生,防止衰老,延緩皺紋的產生。中醫認為它具有養陰安神、鎮心熄風清熱、解毒生肌等功效,可治眩暈、頭痛、耳鳴、煩躁、失眠、驚悸等病症。

蘆薈對女性來說,蘆薈是最熟悉不過的美容品。中醫看來,蘆薈能治療清熱、通便、熱結便秘、婦女閉經等症。

枸杞子是我國最早記載的一味婦科用藥,可滋陰養血,益肝補腎,能明目潤膚,烏髮養顏。《重慶堂隨筆》評價它:「專補心血,非他葯所能及。」《中藥大辭典》認為它滋腎、潤肺、補肝、明目。

三.中藥養生抗衰老藥物和方劑.歷代醫藥學家給我們留下傳統抗衰老藥物約400種,抗衰老方劑千餘首。經過建國50多年來的科學研究,目前網路上所提示的概況是:

(1)延長細胞壽命和整體壽命的藥物有:人蔘、枸杞、党參、黃精、蜂花粉、珍珠等。

(2)調節免疫功能的藥物有:靈芝、香菇、銀耳、海參、大蒜、黃芪、龍眼肉、大棗、桑椹、鈴羊角,龜板,鱉甲、肉桂、大黃等。

(3)改善機體代謝、調節內環境平衡的藥物有:當歸、山楂、胡桃、杏仁、冬蟲夏草、茶葉、刺五加、蜂蜜等。

(4)改善內臟功能的藥物有:丹參、銀杏葉、胎盤、海馬、蜂乳、阿膠、百合、黑芝麻、山藥、菊花、生薑、車前子等。

(5)具有抗感染作用的藥物有:金銀花、蒲公英等。

這些藥物中有一部分兼具療效食品的特點,凡需要保健的老人,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古今常用的延緩衰老中成藥有:四君子丸、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七寶美髯丸、龜齡集等。

我認為,李振德先生所做的中藥養生歌值得一讀,附錄如下:

附: 中藥養生歌

中藥養生自古傳,枸杞補身還童年。五味提神又保肝,健脾益氣用懷山。當歸補血又通脈,人蔘扶元把氣轉。

白朮利濕脾胃健,八仙長壽熟地填。返老還童黃精見,首烏黑髮又延年。澤瀉能把血脂減,鹿茸又把精血添。

紅棗益氣脾胃健,蜂蜜潤肺氣還原。甘草益氣毒氣減,菊花明目治頭眼。紅花丹參瘀血散,三七活血能擴冠。

女貞能把真陰還,麥冬生津除虛煩。山楂降脂血壓減,毛冬關心腦血栓。頭痛天麻與蜜環,杜仲強腰筋骨健。

阿膠止血補血源,有刺五加扶正堅。青木香降血壓顯,茯苓利水治失眠。養生之經記心間,抗衰防老壽延年。

2009年4月10日
推薦閱讀:

【中藥養生】中藥里參的功效排行榜,從NO1到NO8~
老獸醫透漏一個雞傳鼻的中藥方子,自己配,不求人!
冬日暖脾胃——砂仁:7個配伍和4個葯膳|中藥知多D
中醫中藥:針灸療法預防治療哮喘、慢阻肺、肺氣腫的方法!

TAG:健康 | 養生 | 中藥 | 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