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後起泡(灸泡)的理解
艾灸後起泡(灸泡)的理解(轉載)
首先,有些人開始艾灸就會起泡,然後身體多處不適,頻繁起紅疹子,這樣的病人剛開始就這樣可能屬於對艾有過敏的傾向。
其次,有些人屬於開始艾灸很好,也起到了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在艾灸一段時間後,開始起泡,起紅疹子,起連在一起的疙瘩,有的人是在艾灸的過程中施灸的部位起泡,這個還好理解,屬於局部熱的燒灼,熏烤太熱導致水泡形成。
最後,有的人艾灸的部位沒有起泡,相應的經絡卻起泡了,這個事情使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顧客在治療肩周炎的時候,手臂外關起泡,曲池起泡,這個又該如何理解呢?
由於我們艾灸的時間較長,起泡的現象也是此起彼伏。剛開始艾灸的時候,根本不會起泡,就是感覺肢體寒涼的厲害,越灸越涼,本來施灸的部位表皮已經燙的都不能用手摸,但是自我感覺反而不是熱,而是冷、涼,並有潮氣。這就是寒氣大,濕邪大,疾病在經脈逐漸引到絡脈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有的人很漫長,而真正到了局部感覺不到特別涼的時候,就是反反覆復的起泡,然後就是紅疹子不斷,我們的理解是,開始是排寒濕,繼而是排病毒,排病氣。
灸泡的部位,都有病邪存在,都要給他一個出路,那麼起泡了,往往泡愈後,感覺疾病就又好了一點,好像又上了一個台階。
上面說了有的人灸後施灸局部不起泡,而相應經絡起泡,這樣的現象更好,疾病總是要尋找一個途徑,那麼他自己尋找到了通道,自然就非常好了,這樣疾病就可以從這裡排除,痊癒的幾率也快。往往它自己找不到通道,這個時候治療好像到了瓶頸期,沒有突破的時候,我們還是建議大家給它一個出路,就是點刺放血或刮痧排毒,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要給病邪以出處,這使我們的理解。也許我門的理解會有偏差,但是往往我們自己有了起泡的經歷後,待泡癒合後,就會感覺身體又好了一點,病灶處又減輕了一點痛苦。
記住有了灸瘡或水泡,就不要再繼續艾灸了,先停一停,待灸瘡癒合後,繼續施灸,如果灸瘡面積較大,還必須用溫和灸的方式來溫灸瘡面,這樣灸瘡會結痂,癒合的也就快一些。
其實很多人是忍受不了這個痛苦的,有的人有了灸瘡會遲遲不癒合,所以我們不贊成大家灸出泡來,有些人正氣不足,起的泡遲遲不癒合,這樣會給病人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壓力。
推薦閱讀:
※馬伊琍自曝同情姚笛:我理解 她也不容易!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卻理解錯了,太悲哀!
※中醫思維原創 如何理解中醫的兩個靈魂「陰虛陽虛」
※太陽系原來這麼大,看完這個就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