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尊攘派想扶皇滅洋,一仗之後,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日本的歷史,有時候很搞笑。

大家知道,二戰之後,美國改造了日本,使得戰後七十餘年,日本再未向外侵略擴張。但似乎很少有人知道,在二戰結束之前近百年,同樣是美國,炮艦入侵日本,逼迫幕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把日本那池死水攪混,使得他們內鬥不已,卻又在內鬥中找出了一條發展之路,躋身列強行列,並最終在珍珠港給了美國意外一擊,算是報了近百年被欺負之仇。

(珍珠港事件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今天要講的故事,同樣搞笑。它使得日本一個曾經牛皮哄哄的派別被徹底消滅,跌落歷史舞台。

這就是1864年的禁門之變。

之所以說搞笑,只因禁門之變中的對陣雙方,在後來張開雙臂擁抱西方甚至脫亞入歐的日本人看來,都是落後勢力。

一派是尊皇攘夷派。

他們以長州藩為首。主要目的,是希望恢復天皇近千年前那種政事決於一身的權力,並在天皇的領導下,給美、英兩個夷狄以致命打擊,把他們趕出國門,用通俗一點的話講,他們是要扶王滅洋。只不過,他們不信什麼刀槍不入,他們帶著洋槍洋炮。

一派是幕府。

七百年下來,幕府已成強弩之末,不利於日本的發展。他們不是不恨洋人,只是怕一攘,會最終把自己的權力攘掉,所以主張慢慢來,等強大了再跟列強幹。實際就是拖時間,保存自己的勢力。

一派主張立馬開張,一派說急不得。再加上其它原因,因而勢同水火。

不過,幕府此時控制著京都,也控制著天皇。一年之前的八月十八日,他們發動政變,把長州藩的勢力趕出了京都,並給藩主毛利敬親扣上「不忠不義」的大帽子。讓他與其養子回去反省。這還不算,又成立新選組,對潛伏京都的志士進行暗殺、偵緝等事。

新選組創建之後,績效顯著,先抓獲了志士古高俊太郎,又在其住處搜出了放火燒皇宮趁亂救天皇以及暗殺中川宮朝彥親王和維護京都治安的會津藩主松平容保的計劃。

得到消息的志士們在池田屋商量對策,結果,差不多被新選組一網打盡,僅後來成為「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數人逃脫。

(木戶孝允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長州藩聽聞池田屋之變,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們打著替藩主洗冤(不是被罵不忠不義嗎?)的幌子舉兵進京,並與幕府交戰。

仗只在8月20日打了一天。

長州藩失敗,除戰死者外,尊攘派理論大師真木和泉與幹將久坂玄端等十幾人自殺。

前面我不是說嗎?他們雖然要滅洋,但對洋人的好東西,也不抗拒。他們有洋炮隊呢!

加起炮直接往皇宮轟,一發炮彈落在了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明治天皇——的住處邊上,一下把十二歲的太子震暈了……如果直接砸中,日本的歷史又不曉得要怎樣改寫。

此戰,長州不但在軍事上徹底失敗,而且也喪失了道義高點,皇宮都敢炸,你們到底是來救天皇還是害天皇的呀!

最終,以長州為代表的尊攘運動徹底熄火,退出了日本歷史舞台。

(禁門之變留下的彈痕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而幕府,與離末日不遠了。

前面我們不提到志士嗎?我覺得又是個搞笑的概念。

在中國,志士當指那些追求進步的人。但在幕末時期,志士卻是那些尊攘派,是希望鎖國的,思想落後於時代。不過,後來幕府倒台,倒幕派勝利,且主導了朝政。登上頂峰之後,他們才發現,時代真的變了,鎖國只會死翹翹,還是得開國。於是他們觀念一轉,開始做著被自己推倒的幕府所做的事,與外國做生意、學習他們——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他們一派的人,便都成了志士。而不必管那個志士當年,所持是何種態度,與後來的志士們,思想有多大的差距。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史為鏡(時評、歷史)


推薦閱讀:

中日談崩,日本外相取消本周訪問中韓!
日本風靡 輕輕一刮肉臉不見
日本太壞在歐盟給中國插刀
郭釗佚:日本對華輿論收買的情況
佐藤謙一寫的漢語是什麼派別?

TAG:日本 | 歷史 | 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