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秘密》第4課丨第一次讀金剛經,你被整懵了嗎?

丨今日共讀內容丨

《金剛經的秘密》 第4課

丨注意事項丨

請在文章末尾點擊「閱讀原文」打卡,並留言分享今日學習感悟

您也可將留言分享到共讀群中,與師兄們交流

還未加入共讀群的師兄,可掃描文章底部二維碼加入共讀群

▲ 看視頻,學習更有效

《金剛經的秘密》第4課 來自那一座廟 20:10

▲沒WIFI?聽音頻,省流量~

《金剛經的秘密》第4課

昌樂法師·講述

- 第一次讀金剛經,你被整懵了嗎? -

金剛經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一、請法因緣

1、法緣

《金剛經》的第二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請法因緣。禪宗很長時間把《金剛經》當成禪宗印證依持的依據。禪宗依據《金剛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兩點,第一是空性,《金剛經》當中的空性是禪宗當中的一個核心要素。

第二,《金剛經》它旨在突破修行人具有的一些習氣毛病。這句話的潛台詞是什麼?禪宗依賴《金剛經》最主要的一個核心,除了因為《金剛經》當中的空性是要達到的目標之外,更重要的是,《金剛經》所要解決的問題恰恰是對於已經修行的人,而且是修行很好的人,他們身上具有的潛在的自己沒有能力發現的一些偏執與執著,它是破修行過程當中最後一道執著的經典。

也就是說,佛教裡面其他的經典,如果像運動員在球場上踢球,先練傳球,再練搶球,而這裡《金剛經》是球傳到前鋒,如前鋒的臨門一腳,是最終如何解決解脫的問題。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金剛經》,它是解決修行已經很好的人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問題,而不是在解決一般的人所具有的生活習氣問題,所以它的起點很高。

也就是說,讀《金剛經》,你要真正能受用,起碼是在修行很好,你才能夠得受用。比如《金剛經》當中有這樣一句話:「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它是持戒修福者想要解脫的經典。對於一般人來講,戒還沒持,還不能修福,這種人學習《金剛經》是沒有很大進步的,這是第一個定義,人群定義。

所以很多初學者,或者很多沒有了解佛法的人,他們學《金剛經》要不然一下子給整蒙了,要不然給他整得特別明白。整懵了,就是什麼都是空,該怎麼修行啊?對吧,沒法修了,什麼都是空的。有些人特別一下整明白了,為什麼整明白?都是空的,該吃吃該喝喝,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他不是為自己的修行,不是為自己的解脫找出路,而是為自己的貪嗔痴找了理由,開了後門。反正都是空的,為啥不吃?為啥不喝?所以該吃吃,該喝喝。他不是在為解脫找方法,而是在為貪嗔痴的表現找出路。所以這種人修《金剛經》萬劫不復。

所以,這裡所提的第一點,《金剛經》面對的人群,是持戒修福者。他們心中如果還有煩惱,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可是不能忘的。他們是要發無上正等正覺菩提之心的人,心中還有煩惱,他應該怎麼去修行?哥哥姐姐們,大叔大爺們,你們都還沒有發心,你就談放下,談何放下?

所以,經文它的起點是很高的。比如說很簡單,如果我們今天開的是博士論文研究課題的會議,一群小屁孩在外面說:「我也想參與進來討論。」請問,我說的話你能懂嗎?這也是為什麼居士不能看比丘戒律的原因,因為你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你跟這群人不是一路的,所以不用看,對信心不但沒有幫助,而且反而容易心生疑惑。

所以這裡的定位是持戒修福者來修《金剛經》,如果想修《金剛經》,就要持戒修福,學好《金剛經》一定要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這是第一點。

2、疑情

第二點,在《金剛經》的第二品,它解決的是一個人在修行過程當中,一個非常常識性的問題。說有一個人,他修行很努力、很用功,可是儘管很用功,可是心中仍然有很多煩惱,仍然覺得自己業障很重,這個人叫須菩提。但他問這個問題的場合很特殊,在千二百五十人具的大眾中,起立發問。

長老須菩提,一個德高望重的人,問了一個自己在修行過程當中看似非常小的一個問題,這需要勇氣,需要擔當。為何?因為他對自己的修行沒有放鬆,他想為自己的人生找一條出路,他對自己心中的困惑與疑惑沒有放棄,也沒有忽略它,而是對自己心中的疑惑很認真,想打開它,於是發問。

有這樣標準屬性的問題,禪宗裡面說,這叫疑情。疑情跟疑惑不一樣,疑惑是不知道問題是什麼,腦子裡面一片漿糊,而疑情是知道自己遇到了什麼問題,但這個問題就是解不開。如果疑惑是在這個房子裡面亂轉,他想出去出不去,疑情就是要從房子的這個門出去,可是門鎖了,我現在想盡一切辦法要打開這個鎖,找到了用功的點,門一開,由內而外,豁然開朗。

須菩提這裡的疑情是,以前是心不安,因為他降服了很多次都降服不了。所以他問佛:「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他的前提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的人,想成佛的人,應該如何降伏其心?也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適合所有人,它的前提條件是,只適合發無上正等正覺、想成佛的人才有資格來討論這個問題。

你想,問問題的人多焦慮,說:「老佛爺,我有這樣一個事情問你,我心裡焦慮得不行,心難安。」老佛爺不是說:我告訴你答案,你按照這個去修就行了。不是,老佛爺說:「善哉,善哉。」這句話翻譯過來是什麼?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啊,這是個好問題,只有用了功才有這個好問題。我們都做過學生,特別是小學生的時候,站起來問老師:「老師老師,我有個問題。」誠惶誠恐地站起來,老師並沒有給你答案,他首先鼓勵你說:「善哉善哉,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啊,說明你真的有思考,你有進步。」這個時候問題雖然沒有答案,心裡是不是很舒服啊?

所以對有疑惑的人,要解答別人的疑惑,首先是要安慰別人的情緒,然後才是解決問題。安慰情緒的過程是解決兩點,第一,讓他的情緒得到消解;第二是建立信任的過程。然後再是答案。所有在信任基礎之上的交流才是有效交流。在於情緒不安、沒有信任前提之下的交流都是無效交流。

有小孩子的家庭里,大部分家長跟小孩子的交流都是無效交流,因為沒有信任,沒有溝通的平台。為什麼談事情的時候,大家要坐在同一張桌子上,給每個人倒一杯咖啡、倒一杯茶呢?這是讓我們的心一起放在這裡,有交流平台。

但是很多人在平常交流的時候,沒有能力,不善於搭建交流平台,以至於在交流過程當中,他的交流是無效交流。你說了要說的話,你認為他聽到了,實際上他聽無所聽,根本沒聽到,人家根本不理你。為什麼?因為你不值得他理。什麼叫信任?我信任你的意思是什麼?我關注你所有的問題和所有的建議,我能採納你的建議,因為你是為我好。你為什麼信任我?因為你覺得我對你的信任是沒有傷害,只有幫助的。在信息交流平台上,信任是使得彼此打開心扉的方式。

我們不要做無用功,特別學佛的人跟身邊的人做無效溝通是一件非常悲慘的事情。因為你認為你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實上該做的是做了,但是沒有一點效果。所以釋迦牟尼佛這裡所說的「善哉善哉」,這兩個字特別的妙,後來的《西遊記》《濟公活佛》裡面也常常用「善哉善哉」。大家都不知道這個善哉是什麼意思,善哉善哉是好啊好啊,安慰你的意思。所以宗教、信仰表現出來的第一大功能,是藉慰人心、安慰人心。第二大功能才是解決問題。

3、答疑

那心不安這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禪宗裡面有個看話頭,剛才講的疑情就是把自己的問題真正當成個問題,努力地去打開它,當你打不開的時候,你懂得求助。求助的時候,你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問題。須菩提知道自己心不安,降服不了。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這個如是是說,你的心要寬,心不是能降服的,降伏的心是內心當中的自我對峙,自我情緒對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要放鬆放鬆。當你對這個煩惱不在意的時候,煩惱它就不會是煩惱,當你對煩惱很在意的時候,煩惱是個大煩惱。這句話在禪宗裡面的修行叫看話頭。當你有一個煩惱起來的時候,不抗拒,不放棄,看著它,滿心歡喜地包容它,然後你看它會變成什麼樣。

大部分人帶過小孩子,小孩子哭的時候,想他立馬不哭,基本上沒可能,首先大人說:「小孩子哭,就讓他哭吧,沒事。」擱置它。二,發現他為什麼哭。尿布要換了,想吃東西了,想出去玩了……找到他的問題,然後陪著他,一會兒他就不哭了。讓我們的煩惱回到煩惱的本來的狀態。

我們平常對煩惱的關注是把煩惱從它的生態當中剝離出來,抽象化出來,使得我們的心獨立面對煩惱這一個孤立事件,而使得我們的心不斷地產生更多附帶的煩惱。

強迫症就是這樣,很多修行人,實際上他在修行很努力的過程當中,修的是一個強迫症。努力地做一件事情,想把這件事情做好,而把其他所有事情都忘記,都不去做,這就是不妥當的一種狀態。心事不能降服的,只能回歸到它的本來面目。你只要照顧好它,像照顧好小孩子一樣,然後煩惱自然就沒有了。這是個自然而然的事情,需要我們極大的耐心、信心和歡喜心。

推薦閱讀:

掌紋的秘密視頻(1----4 )
女人出軌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你不知道的床上"性秘密" [圖]
論應爻的動變玄機秘密
男人在床上不願說的秘密

TAG:金剛經 | 第一次 | 秘密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