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名將

  歷史是厚重的,英雄是壯烈的,壯烈的英雄在厚重的歷史上為我們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真正本色。本文收錄的歷史名將通過對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成長經歷、人物性格、奮鬥歷程及所表現出的各具特色的亮劍精神的描寫,從而還原真實歷史,再現金戈戰馬的沙場豪情,展現中華英雄的錚錚鐵骨,來讓我們再次體味當年鬥士們馳騁風沙俱起、殘月如鉤的大漠的悲壯;體味那民族危亡、硝煙戰火中英雄們的一往無前和捨生忘死……

吳起  1、吳起(?~公元前381),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戰國初期兩大傳奇名將之一(另一為孫臏)。「提十萬兵橫行天下者,桓公也,提七萬兵橫行天下者,吳起也,提三萬兵橫行天下者,孫子也」。吳起曾士魯、魏、楚三國,到哪哪強,尤其使魏一躍成為戰國初期第一強國。  戰國時,吳起作為軍事家與孫武齊名。兵書《吳子》將戰爭性質區分為「義兵」、「強兵」等類型;戰備上提出內修文德,外治武備;在戰略戰術上,強調料敵應變,積極利用外界條件,採取靈活多變的戰法;在將才上要求將領掌握「四機」以指揮作戰(見吳起的軍事思想)。《吳子》與《孫子》合稱孫吳兵法。  郭沫若稱:吳起「是中國歷史上永不會磨滅的人物」。  周敬評論曰:吳起的天性中有許多中國人的殘忍暴戾、刻薄寡恩的成分,但他又有如歷代明君,善於對士卒施恩,假仁假義,「愛兵如子」,所以,獲得成功;他不愧為大謀略家,既有謀略實踐,又有謀略理論,比他略晚的孫臏也是這類謀略巨子。欲評論中國謀略,不能不了解他們。  2、孫臏——最傑出的殘疾統帥

孫臏  孫臏,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后裔。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鄄(今鄄城北)一帶人。主要活動於齊威王時期。早年曾與龐涓師從鬼谷子習兵法。龐涓出任魏將後,妒孫臏之才而將其騙至魏,施以臏刑(割去膝蓋骨),因有孫臏之稱。後逃往齊國,為田忌門客,助田忌賽馬獲勝,被薦給齊威王。時威王正圖與魏相爭,為此廣攬賢才,器重孫臏的軍事才能,任之為軍師。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趙攻魏屬國衛而命龐涓率軍圍趙都邯鄲(今屬河北)。次年,趙求救於齊,齊出兵8萬救趙。孫臏以己初至齊國,尚無威望,且防龐涓警覺,僅以軍師身分坐鎮指揮。針對魏強兵在外,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防務空虛,採取"批亢搗虛"、攻其必救的戰法,率軍先攻平陵(今山東定陶東北),示敵以弱,爾後直奔大梁,逼使龐涓倉促回救,而在其回軍必經之途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截擊,大敗魏軍,擒(一說"擒"為制服、戰勝)龐涓(見桂陵之戰)。二十七年,魏又因韓聯絡齊、宋,不赴逢澤(今開封南)之會而攻韓,韓求救於齊。齊再度以田肦(一說田忌)、孫臏率軍救韓,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撲魏都大梁,待龐涓撤圍,即還師回齊。然魏軍欲全殲齊軍而緊追不捨,孫臏因勢利導,以逐日減灶之法迷惑龐涓,誘其棄主力步兵,僅以輕車銳卒追趕,齊軍則以逸待勞,連車為壘,伏於馬陵(今范縣西南),大敗魏軍,殺龐涓(一說自殺),擄魏太子申(見馬陵之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孫臏兵法》,反映了孫臏的軍事思想。認為戰爭有一定的規律;在戰略戰術上貴"勢",即依據一定條件佔據主動和優勢;突破前人速戰速決的理論,提出了持久作戰的思想;適應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強調攻城;認為只有覆軍殺將方為全勝,開創殲滅戰的理論;對野戰中車壘的運用、陣法的研究和將領的必備條件等均有闡述。

白起  3、白起(?—前258)也叫公孫起,號稱戰神,戰國末期四大名將之一(其餘為李牧、王翦、廉頗)。  白起(?—前258)郿縣(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統帥。秦昭王時從左庶長升至大良造。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伊閥之戰,採取先弱後強、避實擊虛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因功晉陞國尉。此後30餘年,攻取韓、魏、趙、楚等國70餘城。三十六年,領兵入楚,攻克楚都,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趙、魏聯軍攻韓國華陽,白起率軍救韓,大敗聯軍,斬魏軍13萬人,淹死趙軍2萬餘人。五十五年,長平之戰大敗趙軍,坑殺趙俘40多萬人。後為相國范雎所妒忌,於五十八年十二月被逼自殺。

韓信  4、韓信(?—前196年)號為「兵仙」。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  公元前三世紀世界上最傑出的大軍事家、大戰略家。西漢開國功臣,齊王、楚王、上大將軍,後貶為淮陰侯。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戰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5、衛青(?~前106)騎兵戰的三大天才之一。他是西漢時期能征慣戰,為漢朝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將領,也是中國歷史上為人熟知的常勝將軍。 衛青,中國歷史人物。一為西漢軍事家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106年(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漢時期能征慣戰,為漢朝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將領,也是中國歷史上為人熟知的常勝將軍。率軍與匈奴作戰,屢立戰功,但從不結黨干預政事。他對士卒體恤較多,威信很高。

霍去病  6、霍去病——「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中國西漢武帝時期名將,任大司馬驃騎將軍,漢族,傑出的軍事家。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好騎射。善於長途奔襲。經典之戰:決戰漠北。  7、項羽(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天生的軍事英才。體現項羽英勇的主要是巨鹿,彭城,垓下三戰,前兩戰體現了項羽卓越的軍事天才和英勇氣概,而垓下一戰則造就了千古悲情的西楚霸王。  項羽,秦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末時被楚義帝封為魯公,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巨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秦亡後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的垓下之戰為漢高祖劉邦所敗,逃亡至東城被殺。《史記-項羽本紀》稱項羽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項羽的勇武天下無敵(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他是中國數千年來著名的勇猛將領 ,「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8、李靖(571—649),字藥師,原名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出生於官宦之家,唐初傑出的軍事家將領、軍事理論家。  騎兵戰的天才。李靖軍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

岳飛  9、岳飛(1103年3 月24日-1142年1 月27日),字鵬舉,漢族民族英雄,今河南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中國南宋時期的著名將領。  岳飛一生與中國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國作戰,為宋王朝抵禦異族侵略,但是最後由於受到南宋統治者的猜忌而被監禁、殺害。宋孝宗淳熙六年(1169 年)追謚「武穆」,宋寧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鄂王」,故後人也稱「岳武穆」或「岳王」。  常勝將軍。善以少擊眾。欲有所舉,盡召諸統制與謀,謀定而後戰,故有勝無敗。猝遇敵不動,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張俊嘗問用兵之術,曰:「仁、智、信、勇、嚴,闕一不可。」如同很多中國古代的將領和政治家一樣,岳飛也以文才傳世。慷慨激昂,膾炙人口的《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為全世界華人所熟知。岳飛另有一首《小重山》,寫出了他一心憂國卻在朝中孤立無援的心境。   10、戚繼光: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謚號漢族,山東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軍事家、民族英雄,也是一名愛國詩人。 戚繼光,明朝抗倭名將,所率部下號稱「戚家軍」。 他出身將門,初任登州衛指揮僉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調往浙江,招募新軍進行訓練,創立攻防兼宜的鴛鴦陣,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橫嶼、平海衛、仙游等戰役的勝利,基本盪除東南沿海倭患。隆慶二年(1568年)調往薊州,加高加厚長城,修建空心敵台,創立步、騎、車、輜重諸營,邊境得以安寧。抗倭歷經大小八十餘戰,終於掃平倭寇之患,被現代中國譽為民族英雄。萬曆十一年(1583年)調往廣東,後罷歸登州,不久病卒,卒謚「武毅」。戚繼光以捍衛邊疆為己任,屢克強敵,戰功卓著,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蒞戎要略》、《武備新書》等書傳世。世人稱其帶領的軍隊為「戚家軍」。
推薦閱讀:

古代十二時辰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孝感動天 等
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玉器藝術展》上篇
古代命理巨著《御定子平》研討
古代加「九錫」權臣,幾乎都有不臣之心

TAG:中國 | 古代 | 名將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