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好詞有很多,這五首你可喜歡(9)

詩詞,是情人眼裡的相思;詩詞,也是壯士心中的深意。

所以這期的分享里,既有屬於戀人的離歌,屬於思婦的企盼,也有屬於將軍的感嘆,屬於志士的苦悶。

故人在何方,煙水渺茫茫;故國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1.《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歐陽修·北宋)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老實說,每每讀到這首詞,我都能想起我高中時的同桌來,彼時她正在班主任的嚴打下談著跨班級的戀愛。

某日她讓我看她在本子上寫的一句詩,那時我並不知道這句詩出自哪裡,但還是一見之下就記住了,而且至今難忘。對,就是這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如今細細品讀的時候,才對某種心情或者說情愫,多了幾分理解與感悟。

有關相愛相思的話題,在詩詞作品裡不勝枚舉。因為離別而感傷,因為想念而痛苦,即便在離別的時刻去暢想歸期,那也是浸著淚水的企盼,還有漫長無邊的等待。

人的痴心與痴情源自於內心深深的愛,正如這離愁別恨,其實無關於自然界的清風明月。只要心裡有所想有所思,就逃不開情緒的桎梏。

不過,詞的下闋,已經在盡量在淡化那離別的悲傷。休唱新的離歌,休把淚兒落,不如趁此機緣攜手同游,看盡大好春光,賞盡洛陽牡丹,然後再各自歸去,淡然而平靜地與春風告別。

如果離別是必須的,願你我都能如此,學會坦然面對,讓道不完的相思與不舍,藏於心間,泯於時光。

2.《阮郎歸·山前燈火欲黃昏》(辛棄疾·南宋)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鴣聲里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最近在聽有關宋朝歷史的有聲讀物,簡直要被南宋朝廷給氣死了,也越發理解了岳飛、辛棄疾等南宋將領兼詞人的那份壯志難酬的心聲。

其實這首《阮郎歸》中還是很有幾分溫情的,因為是在途中與故人重逢,那種他鄉遇故知的欣喜不言而喻。只是,當兩人相互問候、對坐敘話的時候,難免會涉及到自己的仕途經歷和理想抱負,可提起貪生怕死的不爭氣朝廷,相信任何一個有志男兒都不禁要頓足捶胸。

所以詞的下闋正是被這種憤懣、痛苦的矛盾情緒所籠罩。想想年少時也曾意氣風發,羽扇綸巾,瀟洒自如地指揮著千軍萬馬。可如今宋廷主和,將士閑賦,再沒有馳騁疆場的快意,更多是朝堂上防不勝防的爾虞我詐。戰場不會讓人頹廢,反倒是沒有戰爭的生活令人不知不覺地憔悴了,想要如宋玉那樣賦招魂,自己又有多少力量呢?

對於這首詞,我個人還是更喜歡上闋的意境,尤其是「瀟湘逢故人」。在黃昏的燈火里,在縹緲的雲朵下,在鷓鴣的叫聲中,在寧靜的小村莊,與朋友相遇,敘一敘舊,飲幾杯酒,這種感覺也是不錯的。

但正是因為心有所念、所想、所困,人才要經受那些揮之不去的苦痛與憂愁吧。

3.《水調歌頭·把酒對斜日》(楊炎正·南宋)

把酒對斜日,無語問西風。胭脂何事,都做顏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頃,中有離愁萬斛,無處落征鴻。天在闌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萬里,江南北,浙西東。吾生如寄,尚想三徑菊花叢。誰是中州豪傑,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釣魚翁。故國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以前不曾注意過,楊炎正的這首《水調歌頭》其實是很美妙的,或者說是很有味道的。

也許在詞史上,我們不太了解楊炎正這個人,但一定熟悉他的族兄楊萬里,對,就是那個寫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楊萬里。

楊炎正與辛棄疾不但是好友,而且志向也很一致,都主張抗金收復失地。所以面對朝廷的投降政策,面對自己無所事事的境況,他才將心中的諸多苦悶與嘆息傾訴在了這首詞中。

詞的起筆就帶有一些蒼涼,一個人舉杯對著漸漸沉沒的落日,在漫卷的西風裡默然無語。當他站在江邊,放眼萬頃碧波,似乎心中的離愁也如這江水般滔滔不絕。這是多麼寂寞多麼失落的感覺啊,似乎喝醉了,可思維又是那般清醒,知道一切如故,知道愁緒仍在。

想想這一生走過的路,大江南北,千里萬里,又得到了什麼呢?也許這一輩子就這樣了吧,不如從此歸隱,學那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或者泛舟湖上,做個釣魚翁。

然而,回首間他還是想起了自己的祖國,這大好河山怎可任金兵隨意踐踏,這拳拳眷戀怎能說放下就放下?

是啊,「故國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承載著多少的無奈,又飽含著多少的熱愛。

4.《江城子·畫樓簾幕卷新晴》(盧祖皋·南宋)

畫樓簾幕卷新晴,掩銀屏,曉寒輕。墜粉飄香,日日喚愁生。暗數十年湖上路,能幾度、著娉婷。

年華空自感飄零,擁春酲,對誰醒?天闊雲閑,無處覓簫聲。載酒買花年少事,渾不似、舊心情。

這是一首春怨詞,寫於臨安。在古代,臨安就是現在的杭州。作為南宋的都城,臨安正是一個歌舞昇平的地方。

詩人林升在他那首著名的《題臨安邸》中寫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而在這首《江城子》里,雖也提到了美酒流連、美景相伴,但更多的還是對韶光易逝的感嘆。

一句「年華空自感飄零」,很容易將人們帶入某種虛空的境界,迷茫間,屬於回憶的東西已慢慢浮現出來。

那時還年輕,似乎整個世界也都是美好的。有心情買一捧花,有意趣打一壺酒,更有雅興泛舟湖上,看青天映白雲,聽碧波吻雙槳。就那樣隨心所欲地在西湖上來來往往,不知過了多少年,又邂逅過多少美麗佳人。若是心意相投,或聽她撫琴放歌,或與她同歡共醉。

人世美好,不知不覺中我們似乎都忘記了時間在奔跑。

可如今畫樓依舊,花香依舊,但某種叫愁緒的東西卻不請自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老了,所以更喜歡懷舊,也更多愁善感。

在春天裡喝著酒,醉意朦朧的感覺似乎也很好,沒有誰可以交談,也不用對任何人清醒。而無邊無際的天地,卻再也逢不著那記憶里的簫聲,正如買花載酒的時候,早沒了舊時的心情。

都說走得最急的總是最美的風景,有時細細地咀嚼著這句話,任回憶漫上心頭,會感受到又甜美又憂愁。

5.《生查子·秋來愁更深》(楊無咎·清)

秋來愁更深,黛拂雙蛾淺。翠袖怯天寒,修竹蕭蕭晚。

此意有誰知?恨與孤鴻遠。小立背西風,又是重門掩。

傷春悲秋似乎是古詩詞中很常見的題材,而當詞作中的主角是女性時,這種情緒便更加明顯。當然,詞人本身並不是女性,這只是出於他筆下的一首閨怨詞。

南宋詞人吳文英曾寫過「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離別,讓秋天顯得更悲涼;秋天,也為離愁更添幾分深意。

這首詞中的哀婉與思戀深入字裡行間,卻又帶著些許清幽遼遠,讓人讀來時而愁上眉梢,時而凝神沉思。

很喜歡這句「翠袖怯天寒,修竹蕭蕭晚」,想像著那樣一個柔弱的女子,滿心都是對心上人的想念與牽掛,對周遭的一切好像都心不在焉,連天氣變冷了都彷彿沒意識到,竟還穿著夏天的薄衫翠袖。這是相思中很真實的狀態,它化用了杜甫《佳人》中的最後一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秋天的竹林會更顯翠寒的涼意,秋天的孤鴻也更讓人心生悲傷。這樣一首簡單的小詞,裡面卻有著化不開的愁緒,也許真的跟秋天的景緻有關吧。

另外順便說一下這首詞的作者楊無咎,是明末清初學者,而看似如一首婉約宋詞的《生查子》,其實誕生在清代。


推薦閱讀:

如何學習歷史地理學?
有26枚五銖錢就是土豪?被韓國專家視為國寶的「裝幣」銅戈來自何方
調戲歷史(十八):暴虐紂王敗亡竟是源於「老夫少妻」
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