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自行車的父親 (偷自行車的人 影評)

我小時候膽子小,很多事情不敢嘗試。比如,騎自行車這回事,當5,6歲小孩把身子全部蜷縮在自行車三角架中一路向前的時候,十歲的我尚沒有勇氣嘗試。我上五年級時,仍然不會騎自行車,有一天我爸接我放學,天色已晚,在一個拐角,沒有留意,我跟他還有自行車一起栽進了路旁的溝里。我聽到我爸嘀咕了一聲,好像是抱怨我不會自己騎車。我對這件事情印象如此之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很尊敬我的父親。我可以不鳥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但是我爸永遠是我的偶像。    只是那個晚上,我發現父親也有缺點:一個完美無缺的父親,怎麼能在一個偶然事故中抱怨無辜的兒子呢。還有一次,我爸騎自行車載我去上學。那天天氣不好,下雨,不記得為什麼,我爸騎得自行車還是借得別人的。半途中,高速行進的自行車前輪突然飛了出去,我跟爸都摔倒在地。我爸看我沒有受傷,揮揮手,讓我自己步行去上學。那一次,我同樣對我爸腹誹不已。    我現在漸漸明白了,為什麼在一個尷尬的處境中,我爸沒有表現得像我想像中那般完美。一個父親,在自己孩子面前,特別是兒子面前,總是試圖體現威嚴和強大。當現實生活打破這種神話的時候,一霎那,任何一個父親都會不知所措。    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我看完之後的、第一反應是想起了童年舊事。這部牛逼影片牛逼之處從大師到文青說得夠多了。除了每次必然被提起的現實主義風格,義大利戰後慘淡現實,非職業演員演出——男主角當時真的正在失業,安德烈·巴贊之外,我感興趣的仍然是各式各樣的八卦。其中最讓我好奇的是德西卡如何從一個輕喜劇偶像派演員轉變成了一個偉大的導演。一個毫不謙虛自稱「新娘在新婚之夜也會拋下新郎來追捧我」的帥哥,怎麼能拍出了《擦鞋童》,之後又拍出來《偷自行車的人》。我的驚訝如同馬丁·西科塞斯的驚訝,這很正常,你能想像劉德華當導演拍出一部《鬼子來了》嗎?    除此之外,片中的父子佔據了我的所有視線和想法。布魯諾不像個孩子,在老爸找到工作得意忘形的時候,是他幫老爸擦拭自行車,並且對車上的損壞耿耿於懷,出門之前細心地幫妹妹關上窗子;他總是說,如果是我的話,就要跟誰理論理論,這件事情該如何處理。拉康說,一個尚不具備足夠行動機能的孩子,也會在鏡子中發現自己完美的形象,但這是一種誤會。大致上,這是他鏡像理論的一小部分。一旦經歷生活的擠壓,孩子的鏡中之像就會很快破滅。布魯諾表現的像個大人,恰恰因為社會還沒有把他當作一個成人,家庭也沒有讓他完全擔負起成人的義務和責任。當遍尋自行車而未得的老子打了兒子一個耳光的時候,這是現實世界與布魯諾「大人形象」最為激烈的衝突。布魯諾在這次衝突中立刻顯現出孩子本色,那是他為數不多像孩子的時候。衝突在父親孤注一擲帶兒子去吃大餐過程中得以消解,父親努力維護兒子眼中的尊嚴和偉岸,布魯諾也漸漸明白父親高大形象的虛弱以及維持這一形象的艱辛。    偷自行車的人其實是一個父親,正如猶馬鎮上那個身有殘疾的父親,只是前者不如後者好運。因為《偷自行車的人》當中連奧森·威爾斯也看不到攝影機,它就是生活本身,後者卻只不過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布魯諾恐怕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緊緊握住了父親的手,就像現在的我早已原諒了我爸,並且仍然熱愛他。
推薦閱讀:

汽車和自行車合作的跨界產品誰最牛?
碳纖維自行車的生產過程
驚呆!掛在懸崖上的山地自行車賽道
全球首款3D列印自行車架僅4斤重 
世界上第一款為自行車打造的雷達,可以最多追蹤8個目標

TAG:父親 | 自行車 | 行車 | 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