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肇慶包公文化公園有感

參觀肇慶包公文化公園有感

6月10日,根據局機關黨委的組織安排,我和其他同事一道,冒著炎炎夏日,懷著一顆崇敬之心參觀了肇慶包公文化園。

肇慶包公文化公園是在原包公祠基礎上擴建改造而成,總佔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由包公祠、清心園、文化廣場、文化街和觀景平台5部分組成。

我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從第一單元孝聞鄉里,第二單元清忠初績,一直走到第三單元廉吏風儀。園內的包公臉譜、包公雕塑及栩栩如生的「包公擲硯」場景,琳琅滿目的影視演繹作品,把我引入了全方位的包公歷史。

公元1040年,包公到端州任知州,即端州最高行政長官,當時他42歲,第一次擔任州級長官。他主政端州3年,政聲斐然:他因地制宜,開創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魚塘式農業的雛形;他創建了端州第一個交通和郵政總站,創辦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學校;他設立了一座龐大的儲糧備荒的穀倉——豐濟倉,為端州成為西江中下游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作了巨大貢獻。

為政清廉, 品德高尚。包公在端州的民間傳奇很多,最為膾炙人口的是「包公擲硯化渚洲」。當時端州出產的端硯是貢品,朝廷限額開採,但包公以前的一些宮吏與土豪劣紳互相巴結,不顧采硯民工的死活,用硯石來巴結權貴。包公清查端硯開採數目,懲治這些劣紳,並以端州府衙張貼告示,明令只能按朝廷限額開採。傳說他離任時連一隻端硯也不要,百姓暗中送給他一塊,發現後立即拋下西江。端硯拋下去的地方出現了一個渚洲,就是現在的硯洲。

包公之所以深受廣大群眾熱愛,其經歷之所以演繹成故事被世代廣為流傳,最主要的原因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忠君。忠君是封建社會統治者對從政官員的基本要求, 所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封建社會所要求的倫理規範, 儒家這種倫理道德滲透在包拯的思想和行為中。他一系列的治政、外交、國防、 民本和法制思想,正是他忠於君主、國家和民族思想的體現。其次是愛民。包拯恪守孟子「民為貴, 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他認為,果為國, 豈不以愛民為心哉!他主張:薄賦斂、寬力役、救荒饉, 減輕人民負擔,幫助人民戰勝各種自然災害, 過上好日子。他鼓勵開荒、修水利、冶鐵、製鹽, 大力發展生產, 增加財賦, 改善人民生活。任職端州期間,由於西江水源不潔,導致瘴癘橫行,包拯便帶領端州人民開鑿了7口水井,解決百姓的飲水問題。再次是忠孝。包拯在考中進士,朝廷賜官後,毅然辭去官職, 在家孝敬父母,十年亡宦, 當時就獲得了孝敬父母的好名聲。歐陽修稱讚他:少有孝行, 聞於鄉里, 晚有直節, 著於朝廷。最後是清廉。包拯在端州任上兩袖清風, 不持一硯歸。另外,他鐵面無私辦事公正, 就是親戚朋友犯法也予以懲處, 不徇私情, 實現了清心治本、直道從政的理念。

經過半天的參觀,感受最深的有兩點:一是通過參觀包公在端州的歷史場景、記載包公廉政事迹的古硯碑等文物實物,深深認識到:只有離開物慾,心才會寬廣;只有裝載群眾,才會被群眾記載;二是,深深體會到肇慶市委市政府下如此大的決心修建包公祠,目的不是為了多一個景點,而是為中國夢之歌注入勤政廉政的強音符,彰顯了市委市政府形造清政為民,開創肇慶新篇章的決心。

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一定要以包公為榜樣,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常常「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按照習總書記提出的「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要求,實實在在做人,實實在在工作,昂走陽光路,為實現美好中國夢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推薦閱讀:

領導參觀博物館發現漏雨 文物局媒體頭版寫檢查
去了領導家參觀,發現這才是豪宅啊!你造嗎?
特邀參觀遼寧號後,又下2000億大單,亞洲又一國緊抱中國大腿
聖彼得堡:參觀蘇俄鐵路露天博物館(上)(37圖)

TAG:文化 | 參觀 | 公園 | 肇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