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論世」與文言文釋義案例分析

「知人論世」不僅是一種文學批評方法,而且是一種理解文言文詞義的方法,現舉一例,加以說明。

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中有這樣一句話:「家有老嫗,嘗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魯人版高中必修第三冊收錄了此文,課下注釋對「乳二世」的解釋為「給兩代人餵過奶。乳,用作動詞,用乳汁餵養。」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也曾收錄此文,其對「乳二世」的注釋為:「給兩代人餵過奶。乳,用乳汁餵養。」蘇教版必修第五冊也收錄了此文,其對「乳二世」的注釋為「餵養了兩代人。乳,餵養。」

對「乳」字解釋,魯教版和人教版兩個版本皆為「用乳汁餵養」,蘇教版為「餵養」。「乳」字在《項脊軒志》中該取何種意義呢?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歸有光散文的總特點和《項脊軒志》的主旨。歸有光的散文不以重大的題材反映他所處的時代,而是通過記敘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瑣事,來表現母子、夫妻、兄弟之間的深情。語言樸素流暢,細節真實生動,「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項脊軒志》是歸有光記敘性抒情散文的代表作。作者圍繞一件「僅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牽出一家三代的人和事,反映了一個大家庭的衰敗和離析,書寫了青年主人公的襟懷抱負和祖孫三代人的骨肉情深。

我們先來推斷歸有光寫《項脊軒志》時的年齡。《項脊軒志》分為正文和後記兩部分。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補記:「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可見,歸有光在寫這篇文章的正文時尚未結婚。至於歸有光娶妻的時間,我們可以從他的另一篇文章《先妣事略》中來推算。「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即1488年2月21日),年十六來歸。逾年,生女淑靜,淑靜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即1513年5月23日),孺人(歸有光的母親)卒……孺人死十一年,大姊歸王三接……十二年,有光補學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婦,孺人所聘者也。」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歸有光的母親16歲出嫁,19歲生歸有光,去世時是26歲。歸有光的母親去世時歸有光是8歲(此處年齡按虛歲來計算),十六年後,歸有光應該是24歲。根據《項脊軒志》中「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的說法,歸有光寫《項脊軒志》時是19歲。既然歸有光十九歲時已經稱呼祖母的婢女為老嫗,那麼此老嫗不可能給歸有光的孩子餵奶了,她所餵奶的兩代人應該是歸有光的父輩和歸有光一輩。照此來說,老嫗是歸有光的父輩及歸有光一輩的奶媽。

既然老嫗曾給歸有光的父輩餵奶,她應該和歸有光祖母的年齡相仿,屬於歸有光的祖母輩。作為一個婢女,和歸有光的祖母年齡相仿的老嫗給歸有光這代人餵奶,是不可能的事。況且這個曾居住在「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舊南閣子中的老嫗,歸有光在文中從未稱她為奶媽或奶娘。

歸有光在《先妣事略》中言:「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數顰蹙顧諸婢曰:『吾為多子苦。』老嫗以杯水盛二螺進,曰『飲此後,妊不數矣。』」有光出生以後,歸有光的母親比哺乳前幾個孩子更費力,可見歸有光的母親還是自己給孩子餵奶的。《先妣事略》又言:「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洒然。」也可看出歸有光的母親是自己給孩子餵奶的。以杯水盛二螺的老嫗,從作者敘述的方式看,和《項脊軒志》中的老嫗應該是同一個人,在歸有光小時候已經成老嫗的婢女,怎麼可能給歸有光一代人餵奶呢?《項脊軒志》中還曾說:「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從對話中看出,老嫗並不給歸有光的姐姐餵奶,只是照顧她,就像現在的老人或保姆幫著孩子的母親帶孩子。

根據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乳」字在「家有老嫗,嘗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中的意思應該是「哺養、餵養」,那麼「乳二世」就應該翻譯為「哺養(或餵養)了兩代人」,我們取蘇教版的解釋。(按:「哺養」的意思是「餵養」。餵養,現代漢語解釋為:給幼兒或動物東西吃,並照顧其生活,使其成長。)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對於詞語在一句話中的具體意思,我們不可以生搬硬套字典詞典的解釋,要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作者的生平資料、文章的寫作背景等來仔細分析,給詞語一個最合情合理的解釋。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釋義(八)
八格1【祐之預測:《秘授滴天髓闡微》釋義(50)】
奇門心法秘纂·變體門詳細註解釋義
《千字文》—俊乂密勿— 原文、譯文及釋義

TAG:文言文 | 案例 | 案例分析 | 釋義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