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欣賞標準散論

如何標記批註?

愛雅閣書館歡迎您

書法作品欣賞標準散論書法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是以漢字為載體的平面視角藝術。書法伴隨漢字而產生,自殷商始,歷秦漢輝煌、魏晉風韻、鼎盛隋唐、宋元神意、明清繁華,時至今日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長盛不衰,光彩奪目,以其巨大的藝術魅力,吸引著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成為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書法具有美的面貌,透露著性格化的情態,雖非人物塑像,卻能體現出人的精神風采,是人精神面貌的寫真。所以當代書法家沈尹默先生說:「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示驚人的奇蹟,無色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令人心暢神怡。」的確,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讓人百看不厭,給人以美的享受。但這並不是說,每個人欣賞後都能夠從中獲得美感,這也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對於非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可見,要能領悟書法作品中所蘊含的美學意義,必須具備一定的欣賞能力。其實,書法水平的高低,常常與書法學習者的文化水平、藝術修養、經驗閱歷以及世界觀、思想意識和精神境界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書法作品欣賞就必然要遵循人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即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過程,而這種認識過程不是進行一次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不斷循環往複,以至無窮。眾所周知,由於中國文字是典型的方塊形,從我國漢字的產生看,基礎是「象形」,最初「寫字就是劃畫」,它與畫是分不開的,所謂「書畫同源」就是這個道理。再加上中國書法是以書寫漢字為載體,並且漢字在書寫過程中所用的特殊工具可以使點畫的形態有粗細、強弱、肥瘦、剛柔、方圓、曲直等豐富的變化,這就使得我國漢字的書寫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種藉助於點、線、形的種種變化、組合和結構變化以體現出形式美的藝術。特別書法藝術的構思大多來自自然界的萬物聯想,並通過筆情墨趣來表現意識和精神,才使人們產生聯想:即「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如長矛利劍、若強弓硬矢、如水天、若明月」,既豐富生動,又含蓄自然,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書法創作的抽象審美價值。因此我們在書法作品欣賞時就更需要較長時期的靜觀默想和反覆揣摩玩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面對一幅作品,粗看似乎平淡無奇,細看才發現有驚人之妙,以致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愛看。相傳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有一次在外出途中,偶然發現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碑竟然流連忘返,不能自己。他先是站著看,然後坐著看,最後索性睡在碑下,細細看了三天才離去。然而,當我們面對一幅佳作,為其傾倒,倘若旁人問曰「美在何處」時,很多人都無法及時答對,往往顯得很尷尬。究其原因,主要是任何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都不是文字元號簡單、任意的堆砌,而是書法家根據自己感情的需要,在形象思維過程中,根據書之法度進行藝術創作的結果,即通過線條的粗細、墨色的濃淡、結體的疏密、章法的虛實,來體現其豐富的情調和意趣。由於書法藝術不能確切描繪某種事物,也就很難說出其線條所表現的情調。因為書法藝術在表現情致和意趣方面的這種特徵具有抽象性,這也是我們無法及時對答「美在何處」的原因所在。這好比你在餐廳訂了一桌豐盛的宴席,當客人問你「好吃不好吃」一樣,所以只有你一口一口品嘗了才能評價「好吃不好吃」。所以既需要一個過程,又要根據你的胃口。因此,書法作品欣賞的標準是多方面的。從自然原因看:一是我國書法藝術產生的土壤是漢字。漢字造型之初,始於取象自然之美,文字一出現就孕育著美,具有美的性質。後來,象形的意義逐漸減弱,符號的意義日益增強。二是書法所用的工具是毛筆,它不僅能夠表現出粗細、濃淡、虛實、方圓、厚薄等種種線條,而且能夠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墨色的美感。三是書法是線的藝術,它與欣賞者之間感情的交流,主要是靠一系列抽象的線條來實現的。線條,是書法家用來寄寓情感的基礎和要素,而這種線條是建立在文字元號基礎之上的,具有一定意義的形象性。因此也可以認為,書法藝術是形象化的抽象藝術。從社會原因看:一是書法藝術與自然科學不同,它的美沒有具體的標準。自然科學的標準是唯一的,如一加一等於二,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一樣的,而書法藝術不能用一個公式或定義來規範它,也不能用一把尺子來度量它,幾個人書寫同一個字或同一內容的書法作品,結果是各顯其面,不盡相同。同樣,同是一位書法家,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心境之下卻是「涉樂方笑」「言衷已嘆」,寫出的字也各具特色,有所差異。如顏真卿寫的著名楷書《多寶塔感應碑》和素稱「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稿》,就是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心境下書寫而成的。前者顏魯公懷著對多寶塔的虔誠之情,創造出一筆不苟、端莊渾厚的顏楷藝術風格;後者他懷著對叛將叛臣的無比憤怒,對侄子的深沉悲傷的哀思,創作出縱筆豪放,一瀉千里,塗塗改改悲憤之情躍然紙上的顏行藝術風格。正如陳繹曾所說,「喜怒哀樂,各有分數。喜即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即氣鬱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輕重,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淺深,變化無窮」。正由於書法是一種富有感情的藝術形式,所以楊雄謂之「心畫」,王羲之謂之「書意」,徐文長謂之「書神」,這些都簡明扼要地道出了書法藝術的精神實質。一言以蔽之,「如其人而已」。二是審美觀不同。正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書法作品欣賞因人而異, 有的喜歡歐體的險勁美,有的喜歡顏體的渾樸美,有的喜歡柳體的挺堅美,有的喜歡趙體的遒麗美,等等。即使同一個人,隨著年齡、文化素養、實踐經驗乃至情緒等變化,對同一件書法作品也會有不同的審美感受,這是書法欣賞中的正常現象。但這並不是說書法審美沒有標準,因此我們不能片面地強調書法藝術審美的主觀性而否認書法美的普遍客觀標準。三是時代風尚不同。書法藝術欣賞因時而變,或崇尚宋元之意,或上追晉唐風韻,又有流行書風、現代書風等等,不一而足。只要凝神一想,這樣因時而變的例子很多,給書法藝術欣賞帶來了困難。四是對書法學習研究、水平高低程度有所不同。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書法作品欣賞亦是這樣。唐代書法家懷素與顏真卿一起討論書法,懷素說:「每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顏真卿說:「何如屋漏痕?」懷素說:「得之矣。」由此可見,欣賞一件好的書法作品,是一種美的享受。人們喜愛書法,正是因為它示人以美,即代表著活生生的流動、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現力量的美,從而觸發人們對美的感受和聯想。對於學習書法和研究書法者來說,更是一種與臨池一樣不可缺少的實踐,通過不斷鑒賞,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書法的興趣,開闊視野,而且可以從前人或作品的經驗教訓中,去粗取精,吸取養料,作為今後創作的必要借鑒。因此,它既有利於人們提高審美情趣,豐富精神生活,又有利於促進書法評論和創作,有利於確保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藝術素養的不斷提升。
推薦閱讀:

好爸爸的7個標準,能做到2~4條,就是個合格的爸爸
衡量不退轉菩薩的三十條標準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與分型
銷售團隊的標準化管理
五、中醫外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TAG:書法 | 標準 | 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