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一)

微觀經濟學(一)

來自專欄經濟學分析6 人贊了文章

需求與供給分析(Demand and Supply analysis)

經濟學是有關於產出、分配、和消費的學科。劃分為宏觀和微觀經濟學,微觀是研究經濟學的邏輯起點。其又將私有經濟單位分為消費者(家庭為單位的國民/household)與公司。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二者影響需求與供給。


1、需求函數

商品需求量被多個不同因素影響,除本身的價格之外,還有收入,口味、偏好、替代品或補足品價格等……我們將影響因素捕獲在一起形成簡化的需求函數(Demand function):

Q^d_x = f ( P _x , I , P _y )

其中:Q為商品X的需求量;Px為商品本身價格;I為消費者收入;Py為另一個商品Y的價格。

例1:假設汽油的需求函數為:Q=84.5 – 6.39Px+ 0.25I – 2Py。

其中:收入I和汽車平均價格Py以1000為單位。

汽油價格為每公升€1.48,消費者收入為€50000,汽車平均價格為€20000。求出汽油需求量。

Q= 84.5 – 6.39(1.48) + 0.25(50) – 2(20) = 47.54

上述函數中的符號反映了各個自變數與因變數的正反比關係,例如:商品本身價格符號為負,與需求量呈反比。

如果我們需要了解單個自變數與因變數的關係,可以恆定其他自變數。聚焦商品本身價格時,函數為:

Q= 84.5 – 6.39Px+ 0.25(50) – 2(20) = 57 – 6.39Px Rightarrow Q=57 – 6.39Px

將公式重新排列(自變數和因變數調換位置),也可以得出反需求函數(Inverse demand function):Px=8.92?0.156Q

(汽油數量Q必定滿足Q≤57,否則商品價格將為負數。)

反需求函數也是需求曲線:

曲線表明,價格上升1€,需求量將減少6.39公升

需求曲線的斜率為價格P的變動除以需求量Q的變動:△P/△Q=1/-6.39=-0.156。

2、需求彈性

2.1 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Own-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需求量對商品自身價格變動的敏感程度,它等於需求量的變動比率除以價格的變動比率。如果需求量對價格變動十分敏感,我們說需求是彈性的。如果反之,則缺乏彈性(Inelasticity)。

需求價格彈性公式表達為:

E=(%△Q) / (%△P)

其中:△表示為數量的變動

下圖展示了兩個最極端的案例,完全無彈性和完美需求彈性:

完全無彈性與完美需求彈性(右)

Panel A: 不管價格如何變動,需求無變動,對價格完全不敏感。

Panel B: 商品微小的漲價都會使需求降至0,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完全競爭市場,需求曲線是完全彈性的。

影響彈性的因素有:

  • 替代品(Substitute Goods)當商品沒有替代品或者較少替代品時,需求趨向相對無彈性。如果替代品較多,需求趨向富有彈性。
  • 分配給商品的收入部分:當某個偏好牙膏品牌價格上漲,由於分配給商品收入部分較多,消費者可能依舊會購買這個牙膏。分配比重大,則彈性降低。
  • 時間:隨著時間過去,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會進一步調整。在電的價格上升時,空調用電可能更節約。隨著時間的過去,消費會調整到更細微的地方,例如,更多新能源被開發,更多隔熱/隔冷的材料被製造。時間越長,需求彈性越大。

下圖為需求價格彈性在線性需求曲線的表現案例:

  • 高價區間(a)的價格彈性要高於低價區間(c)。
  • 在(b)點,1%的漲價會減少1%的需求量,此時,價格需求彈性為-1,被稱為單一彈性。b點也是總收入最大的地方。

2.2 需求收入彈性

需求收入彈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需求量對收入變動的敏感程度,它等於需求量的變動比率除以收入的變動比率。

收入需求彈性公式表達為:E=(%△Q) / (%△I)

2.3 需求交叉彈性

需求交叉彈性(Cross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需求量對另一個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敏感程度,相關商品可以是替代品或補足品(Complements)變動比率。

收入需求彈性公式表達為:E=(%△Q) / (%△Py)

3、需求彈性的計算

例2:Luigi對汽油的需求函數為Q=15-3P_{gas}+0.02I+0.11P_{BT}-0.008P_{auto} ,收入I和汽車價格P(auto)單位為1000,巴士旅行P(BT)的價格為每100英里的價格。

假設汽車均價為$22000,收入為$40000,巴士旅行價格為$25,汽油價格為3$,計算並解釋說明他們的價格、收入、交叉彈性。

解:根據需求函數無法找到彈性公式所需具體數值。展開彈性公式,使數值更易於代入:

E=(%△Q) / (%△P)= frac{△Q}{Q_0}	imesfrac{P_0}{△P}=frac{△Q}{△P}	imesfrac{P_0}{Q_0}

為每單位價格P的變動引起需求量Q的變動,在需求公式內可找到對應數值。

計算出需求量:Q=15-3(3)+0.02(40)+0.11(25)-0.008(22)=9.374_{gallons}

計算各需求彈性:

價格彈性:E^D_{Pgas}=frac{△Q}{△P}	imesfrac{P_0}{Q_0}=3	imesfrac{-3}{9.347}=-0.963

收入彈性:E^D_{I}=frac{△Q}{△I}	imesfrac{I_0}{Q_0}=0.02	imesfrac{40}{9.347}=0.086

巴士旅行交叉彈性: E^D_{Pbt}=frac{△Q}{△P}	imesfrac{P_0}{Q_0}=0.11	imesfrac{25}{9.347}=0.294

汽車交叉彈性:E^D_{Pauto}=frac{△Q}{△P}	imesfrac{P_0}{Q_0}=0.008	imesfrac{-22}{9.347}=-0.019

價格彈性絕對值小於1,缺乏彈性。

收入彈性大於0,商品為正常商品。

公交旅行交叉彈性大於0,相關商品為替代品。

汽車交叉彈性小於0,相關商品為互補品。

4、替代品和收入的影響

需求定律表明,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價格下降會提升需,價格上升會減少需求。造成這種現象有兩個原因,稱作替代品影響和收入影響。

替代品影響(Substitution effect)指實際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變化對其需求量的影響。牛肉和雞肉互為替代品,牛肉價格下降,消費者會買更多的牛肉,而減少購買雞肉。

收入影響(Income effect)是指如果某種商品價格上漲,而消費者的貨幣收入不變,那麼就意味著消費者的實際購買能力在下降,從而對這種商品的需求會減少。反之,那麼就意味著消費者的實際購買能力在增強,從而對這種商品的需求會增加。

替代品和收入效應正負值不完全相同,替代品影響總為正值(當替代品Y價格上漲,商品X需求增加),收入影響對商品需求有時為正,有時為負。

有三種可能性:

  • 替代品和收入影響都為正--商品X需求提升。
  • 替代品為正、收入為負,但收入影響小於替代品影響--商品X需求提升。
  • 替代品為正、收入為負,但收入影響大於替代品影響--商品X需求下降。

5、正常品、劣質品、吉芬商品、韋伯倫商品

5.1 正常品和劣質品

根據收入的改變對不同商品的不同需求的反應區分了各種商品種類。

當收入增加,需求隨之增長的商品稱為正常品(Normal good);當收入增加,需求變少、或當收入下降購買更多的商品稱為劣質品(Inferior good)。比如快餐消費會隨著收入增加而減少。

正常、劣質品概念隨著經濟情況的不同,看法也會不一樣。在低收入人群中,收入的增加會使他們增加快餐的消費。而在高收入人群中,隨著收入增加,他們可能會去更多次的高檔法國餐廳。所以,快餐既可能是正常品,也可能是劣質品。

下圖為正常品和劣質品替代品影響與收入影響的對比:

5.2 吉芬商品和韋伯倫商品

在真實世界中,需求定律也會有例外的情況,其他因素不改變的情況下,當商品價格上升時,需求量增加,價格下降時,需求量減少,這種商品稱為吉芬商品(Giffen good)。吉芬商品是一種劣等品,和普通劣等品不同的是,吉芬商品的收入效應超過了替代效應。

比如在貧困山區,當大米漲價時,人們會購買更多的大米,因為大米漲價使真實購買力下降,他們消費不起其他肉類了,只能選擇更多的大米。

韋伯倫商品(Veblen good)不是劣質品,當它價格上升時,會推升大家對商品的需求,比如豪車與珠寶。

6、生產率與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6.1 生產率(productivity)

生產要素包含公司生成產出需要的各種資源,有:

  • 土地(Land):商業設施所在地
  • 勞工(Labor):所有員工
  • 資本(Capital):指有形資本,也稱廠房和設備。
  • 原材料(Materials)

簡單起見,經濟分析人員通常只專註於兩種投入,即勞動力和資本。具體投入以勞動時間和機器時間來量化。

成本最小化和利潤最大化的行為要求企業努力使生產率最大化——例如,每單位投入產出最多,或者以最少的投入生產任何給定水平的產出。

生產率落後於行業的公司處於競爭劣勢,未來收益和股東財富可能會減少。生產率的提高降低了生產成本,從而帶來更高的盈利能力和投資價值。

6.2 邊際收益遞減(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既定技術水平下,在其他要素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一單位某要素投入所帶來的產量的增量。

在起初,因為增加勞工有利於專業分工,每增加一單位會帶來產量增加。

但是隨著人員增加到一定水平,邊際收益遞減開始出現。這是因為在固定資本情況下,勞工的增加會提升設備的佔用率,當滿額時,再增加勞工將不會帶來收益,隨著人員越來越多,邊際收益會越來越少。

7、保本和停業點

7.1 短期、長期

在經濟上,我們定義短期(Short run)為生產要素固定的一段時期。我們假設在短期內資本固定,所以企業短期無法擴大經營規模。

長期(Long run),生產要素都是可變的,比如:公司能等到租期滿出售它的在設備,裁員或擴招。

長短期並不是單純的時間的概念,是相對的概念。

7.2 成本相關詞條

TVC(Total variable cost)總可變成本,是指在總成本中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動的成本項目總支出,當一定期間的產量增大時,消耗會按比例相應增多,所發生的成本也會按比例增大,故稱為可變成本(比如原材料、包裝等)。總可變成本等於總成本減去總固定成本。

TFC(Total fixed cost)總固定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範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比如房租)。

TC(Total cost)總成本,總成本是總固定成本和總可變成本之和。

ATC(Average total cost)平均總成本,總成本除以總產量。

AVC(A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變成本,是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可變成本,即平均可變成本是總可變成本除以總產量。

AFC(Average fixed cost)平均固定成本,即總固定成本除以總產量。

MC(Marginal cost)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MC=△TC/△Q。

7.3 保本點和停業點

保本點(Breakeven point)是指使總銷售收入剛好覆蓋固定和可變成本(總銷售收入=總成本),經濟收益為0的銷售量。保本點是指企業達到保本狀態時的業務量的總稱。

停業點(Shutdown point)是價格(平均銷售額)恰恰可以彌補平均可變成本?這時,企業每期的損失恰好等於它的固定成本,與停業關門的後果一樣?

  • 在租期(短期)內,只要銷售額大於可變成本,企業就可以繼續運營下去,使損失最小化。如果銷售額小於可變成本,停止營業是減少損失的方法。
  • 在長期,當價格(平均銷售額)小於平均總成本,不管價格是否大於平均可變成本,公司都應停止營業。

  • 當AR≥ATC時,不論長短期,企業都應繼續運營。
  • 當AVC≤AR<ATC時,在短期可以繼續經營減少損失,但在長期應該停業。
  • 當AR<AVC時,長短期環境下都應停業。

例3:上個會計年度,Luigi馬車公司財報顯示總收益$700000,總可變成本$800000,總固定成本$400000,公司在長期、短期是否應繼續營業?繼續營業與停止營業的具體損失是多少?

馬車公司收益小於總可變成本,應停業以減少損失。

如果繼續營業:損失為40+80-70=$500000。

如果停止營業:損失為固定成本$400000。

例4:如果Luigi馬車公司財報顯示總收益$850000,總可變成本$800000,總固定成本$400000,公司在長期、短期是否應繼續營業?繼續營業與停止營業的具體損失是多少?

馬車公司收益大於總可變成本,在短期應繼續營業減少損失,在長期應停業。

如果繼續營業:短期損失為40+80-85=$350000,損失在縮小。

8、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

大規模生產導致的經濟效益簡稱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在一定的產量範圍內,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斷降低的事實。規模經濟是由於一定的產量範圍內,固定成本可以認為變化不大,那麼新增的產品就可以分擔更多的固定成本,從而使總成本下降。

規模經濟使成本下降有多個方面:勞動力分工、技術升級、設備升級等。

長期平均成本是長期內廠商平均每單位產量花費的總成本,與之對應的是短期平均成本。長期成本曲線可以由短期成本曲線推導,從下圖可以看出,SRATC與LRATC都呈U型。

Q點為最小有效規模(minimum efficient scale)

U型後半段為規模不經濟(Diseconomies of scale)部分,規模不經濟是指因生產規模擴大而導致單位產品成本提高的現象。

規模不經濟是成本上升有兩個方面:

  • 內在不經濟,又稱內部不經濟,是指一個企業由於規模擴大,企業內部因素髮生變化(官僚主義等),引起平均成本提高與收益下降。
  • 外在不經濟,又稱外部不經濟,是指整個行業規模擴大和產量增加,使勞動力、原材料、設備供應緊張,出現環境污染等,引起個別企業平均成本上升,收益減少。

推薦閱讀:

詩人與酒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組織的囚徒!
回憶與思考
Vault筆記 - Translating Art into Technology: Physically Inspired Shading in Destiny 2
《梁寧-產品思維30講》學習筆記 1- 做自己的產品經理

TAG:經濟學 | 讀書筆記 | CFA投資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