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卿混戰到三家分晉

從六卿混戰到三家分晉

4 人贊了文章

公元前514年晉國的執政韓起壽終,魏舒繼之為執政。但是在身後的諸卿中一雙貪婪的眼睛對魏舒的位置覬覦著,這個人就是士鞅(范鞅)。士鞅(?—前501年):祁姓,范氏,諱鞅,謚獻,其名范鞅,又曰士鞅,史稱范獻子,士匄之子,春秋後期晉國才幹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時,也是一個在春秋歷史上以貪婪無度著稱的人物,與魏舒的私仇與家族的利益的衝突,讓他不斷給執政魏舒製造麻煩,公元前509年魏舒猝死,士鞅竟撤魏舒之棺的柏木,令以大夫規格下葬。士鞅代魏舒執政,更是利用職務之便使用國家機器為范氏服務,國君形同虛設,不惜犧牲國家利益,使范氏躍居為晉國第一大世卿。范氏與中行氏親厚,黨同伐異,晉政出私門,中原諸侯侍晉無所是從,晉國霸業一片迷茫。

前506年蔡昭侯受子常(楚令尹)之辱,求救於晉國,士鞅趁機發起18路諸侯會盟昭陵,聲言為蔡國伸張正義,合軍伐楚。中行寅向蔡昭侯敲詐賄賂,受拒。中行寅惱羞成怒,乃告士鞅:為蔡氏伐楚,無惠於范氏。士鞅思量中行氏為范氏世交,若為中行氏所棄,得不償失。伐楚之舉作罷,昭陵之會不了了之,天下諸侯大失所望,風雨飄搖中的晉國信譽與威嚴被士鞅最終損毀殆盡。公元前501年春秋後期最大的陰謀家士鞅壽終正寢,士鞅死了,他的繼任者士吉射比起其父之貪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並與中行氏勾結更為緊密。

公元前497年晉國六卿中實力最強的趙氏發生內訌:趙氏家族庶出的一支被分封在邯鄲地區,為與趙氏正宗區別,以下稱之為邯鄲氏。趙氏正宗和邯鄲氏發生了衝突,范氏與中行氏貪婪的介入了這場戰爭,由於其時晉國六卿配置已經是矛盾重重:荀躒(知氏、智氏)與趙鞅貌和心不和;荀寅(中行氏)與韓不信相互厭棄;魏侈與士吉射(范氏)相互憎恨。於是荀躒及寵臣梁嬰父、韓不信、魏侈與范氏旁支士皋夷,五人密謀策劃:驅除荀寅,以梁嬰父取代中行氏卿位;趕走士吉射,士皋夷擔任范氏之主。荀躒、趙鞅請命於晉定公,全權負責剿滅中行氏、范氏叛軍,而朝中則完全交予荀躒,即「智氏主內,趙氏主外」。公元前496年夏秋之際,趙鞅率領晉軍向二卿盤踞之朝歌進軍,聽聞趙鞅率領大軍前來,中行寅、士吉射派遣使臣向齊景公求援。不久,晉軍在趙鞅的領導下將范氏、中行氏團團圍困於朝歌。士吉射、中行寅在城中被圍,野心勃勃的齊景公插手晉國內政,約定魯定公、衛靈公於脾地與上樑之間會見,商討救援范氏、中行氏,同時邀請宋景公也加入反晉陣營,同時向晉國開戰的還有戎狄。公元前493年,范氏、中行氏聯合鄭國和齊國進攻趙氏,這就是所謂鐵(在今河北濮陽西北)之戰。趙簡子在前線向將士發布誓辭:「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如戰勝敵人,上大夫得縣、下大夫得郡,士得良田十萬畝、庶人工商可為官,奴隸可獲得自由。)誓辭明確表示了論功行賞的政策,不僅鼓勵了廣大將士,更為趙簡子爭取到各階層民眾的支持,取得了鐵之戰的勝利。公元前493年,晉國正卿智文子荀躒去世,趙鞅擔任晉國新一任執政,結束了「智氏主內,趙氏主外」的政治格局,開始對晉國長達17年的獨裁,前490年開春,趙鞅率領晉軍再次攻擊范氏、中行氏攻勢非常迅猛,中行寅、士吉射被徹底擊敗逃亡齊國,長達近8年之久的晉國內戰,在趙鞅的領導下被平定了。

趙氏家族雖然平息了家族內部的紛爭並和魏、韓、智三家聯合消滅了范氏與中行氏,晉國六卿至此變為四大家族奪權,但趙氏自身也在長期的內戰中損耗了大量實力,實際上六卿混戰的最大獲益者不是趙氏,而是智氏。智氏家族的家主智伯(即智瑤)在朝擔任執政。而此時越國已帥軍北上,稱霸中原,這對於傳統霸主晉國而言,是一個莫大的恥辱。作為晉國的執政的智伯心裡很清楚:晉國大權旁落,政出私門,若要恢復晉國霸業,必須進行削藩。為此智伯率先將智氏一個萬戶城邑先給晉公,韓康子、魏桓子也迫於智伯的威力,也先後向晉公獻出一萬戶之邑。趙氏的宗主趙襄子拒絕獻出城邑,智伯便聯合韓、魏兩軍,組成三族聯軍攻趙。趙襄子居耿(今山西河津南),因城簡陋不能禦敵,令延陵生率車,騎部隊先行,自率大軍隨後,到人心向趙的大城晉陽防守。晉陽城牆完整,府庫器用充足,倉廩糧草實備;而且宮殿四周茂密環生可用來造箭桿的「 荻蒿」、「楮楚」,高十餘丈。趙襄子下令大造弓箭,積極備戰。

智伯率聯軍到晉陽後即發動強攻。趙軍依託城牆工事,堅守三月,聯軍始終未能攻克。智伯見強攻無效,便改用圍困及水攻的戰術,切斷所有出入通道;決開汾水灌淹晉陽城。大水淹沒城內「三版」(六尺),時間長達三年之久。城內生活非常困難,糧食即將斷絕。人們懸釜(炊具)做飯,搭棚居住,士兵體力下降,群臣中投降、外逃的思想也與日俱增;晉陽形勢極為嚴峻。也不知智伯是不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竟得意地說:「起初,我不知道水可以滅亡他人國土,現在我已知道了。」韓康子、魏桓子兩人聽聞此語非常恐慌,互使眼色作暗號,因為魏氏的安邑城,韓氏的平陽城都有可能是知襄子下一個水攻的對象。

十六年趙襄子在危機之時決定採取分化瓦解聯軍,策反還擊的對策;他派丞相張孟談暗地去見韓康子、魏桓子,用「唇亡則齒寒」的道理說服他們與趙聯合,共同對付智伯。智伯叔父智果遇張孟談,發覺韓、魏兩氏可能倒戈,馬上報告智伯,建議速殺韓康子及魏桓子,或者以重賄收買二人身邊謀臣。但智伯並不重視,未採納智果的建議。趙襄子擔心事情有變,連忙通知韓、魏當即行動。三月丙午日夜韓、魏軍秘密出動,殺死守河堤的智吏,突然決堤放水反灌智軍。智軍因忙於救水而陷於混亂。韓、魏軍急從兩翼進攻。趙襄子則親率精銳從正面出城反擊,大敗智軍,擒獲智伯。最恨智伯的趙襄子還將智伯的頭顱雕刻上漆,當飲酒之首爵。為了免除後患,韓趙魏三家聯手屠殺智伯家族兩百餘人,瓜分智氏封邑,天下震驚!

至此晉國只剩趙、魏、韓三家實力強大的卿大夫家族。公元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趙桓子一年後去世,趙氏之人殺了他的兒子,迎趙浣即位,是為趙獻子。獻子之子趙籍後來繼位,即是趙烈侯。魏桓子之後由其孫魏斯繼位,韓康子之後由其子武子繼位,韓武子之後由其子韓虔繼位。趙、魏、韓三家向周天子派出使節請求冊封,早已無權無勢的周天子只得默認三家分晉的現實,自此趙、魏、韓三家由卿大夫家族正式升級成為諸侯國,此即資治通鑒中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前375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侯剩餘土地,晉國徹底滅亡。


推薦閱讀: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是什麼下場?
中國歷史上突然消失的4位名人,迷霧重重,至今沒有任何線索
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軼事之三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關羽,岳飛竟然排不上榜!
震驚中外的「江南案」葬送了蔣家王朝的統治

TAG:中國歷史 | 春秋戰國東周 | 戰國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