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與社會性培養》———為什麼要開展青少年挫折教育?
來自專欄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4 人贊了文章
《情緒管理與社會性培養》
———為什麼要開展青少年挫折教育?
在開始之前首先對文中會出現的概念及彼此關係做下陳述。
我們要從「挫折——攻擊假說」的視角理解攻擊的產生,挫折是在獲取目標時受到阻礙,而攻擊是以傷害生命或破壞物品為目的的故意行為,這就是1939年 Dollard提到的「挫折——攻擊假說」理論。由此可見,目標受阻誘發攻擊!
在「挫折——攻擊假說」理論下還有三個補充理論,即:相對受挫理論、攻擊線索和替代性攻擊。
下圖,表示彼此之間的關係:
圖中可以看到三個補充理論的存在,並且能夠很清晰地看到彼此之間的關係:內在相對受挫感強化攻擊,即:相對受挫感越強,攻擊行為越強;攻擊線索助燃攻擊和替代攻擊能夠轉移攻擊使其改頭換面。
那接下來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闡述,在青少年教育中開展挫折教育的意義!
相對受挫感:顧名思義「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對比越明顯,反差越大,所造成的攻擊動力(動機)越強!
在我的身邊有一個真實的案例:
我在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我們的母校產生了有史以來的第一位中考狀元,那個時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敬仰和羨慕的,學校里組織了表彰大會,並邀請父母做客電台採訪。那一刻可以用「光宗耀祖」來形容,到現在為止我都能清晰地記得她的名字,從那時開始她成了大家的焦點。
進入高中也沒有聽到太多的信息,但相信她一定會通過努力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榮譽和掌聲,因為在那個年代,學習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作為一位中考狀元而言一定背負著更多的壓力。後來考入了**大學(涉及影響在此不體現校區名字),隨著時間的淡化,也沒有再次聽到過她的消息……
就在她上大二的時候又一次爆炸性的消息突然傳遍了我們,如果沒記錯,我已經上高三了,大家都在議論:你還記得當年我們學校的中考狀元**(名字也隱掉)嗎?聽說她跳海自殺了!對方的答案出奇的一致:記得,啊?多麼希望那個時候僅僅是場惡作劇、是在開玩笑,然而這一切卻是真真實實的事情。一位出自農村,老實、本份、風華正茂,在永葆青春的大好年華里變成了永久……好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在聊這件事情,真相也慢慢的清晰呈現,原來她在高考的時候就沒有考入自己最理想的大學,有部分平時考試並不如她的卻順利地考入了名校,與此同時她交了一位男朋友,在自殺前他們分手了……
事情到這裡相信能夠引發我們很多的思考,在此,我簡短地闡明下我的個人觀點:
1、中考狀元讓自己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從中考狀元到高考(高中時期),這個過程中一定付出了諸多的努力,但應該不會一直保持第一名的狀態;
2、高考沒能考入自己理想的高校,對自己一定是個很大的打擊,此時並沒有別人考上大學的喜悅感和成就感,反倒有些遺憾和不甘心;同時,再對比身邊的同學,此時會產生相對受挫感;
3、進入了大學這樣一個半社會化的環境里,已經不再是用分數來衡量優秀的標準,社會性發展的融合已經慢慢呈現;
4、用心理學的最近發展區原理來看,與男朋友分手應該是此事件的最核心因素,也就是在此產生了最為強烈的相對受挫感;
5、大海成為了他的攻擊線索;
6、她並不懂得攻擊轉移,沒能做到替代性攻擊。
我不清楚自殺算不算是攻擊行為,在我看來這是對自己最大傷害的攻擊,對家人最大程度的給予了心理攻擊。
我們回看這個案例,如果當年她不是中考狀元?或者她是中考狀元,於此同時有人跟她說:這不是全部,未來的時光里要學會自我放鬆和減壓呢?如果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鮮花和光環呢?如果對大學的期望沒那麼高或有心理預期呢?如果已經有兩段分手經歷了呢?……
所以經歷些挫折不是什麼壞事,這不僅可以減弱相對受挫感,還能夠強大自己的抗擊打能力。在生活中,攻擊線索的控制是比較難的,除非在一個相對有限的空間里,因此控制相對受挫感是最可行也是最持續有效的方法,在青春期開展挫折教育的意義就在於此,能夠很好的讓青春期的孩子們建立自己的心理防線,以及可參照性事件。與此同時還要鍛煉轉移、替代能力,即:替代性攻擊(如圖)
最後強調的是:考試成績固然重要,但不是全部,你認為對的也未必都是對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要給予孩子更健全的教育體制和高心理資本的建設。讓其在青少年時期經歷些挫折教育,就是對孩子很好的啟蒙開始!
推薦閱讀:
※比《素媛》還駭人聽聞的一件事,正發生在中國大地上。
※柔惜青少年成長營好不好
※肥胖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青少年訓練對私教的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