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正確、客觀的認識自己的藝術創作?

對於自己的藝術創作,如何能做到不妄自菲薄亦不妄自尊大。

首先,於我自己來說,我個人喜歡寫詩,幾年前也在知乎上問過一個詩歌鑒賞的題目,收穫了不少批評。。。說重點,就是我高中看我初中寫的東西就是狗屁不通;大學看我高中寫的東西也基本是一文不值;現在看大學的東西還是有待提高。但是,現在依然還是對自己近兩年的作品盲目自信,不過也還沒有得到大眾的認可。。。因此在妄自尊大的同時陷入自我懷疑。

我相信應該有很多人會對自己的藝術創作有同樣的困惑。李白、蘇軾是他們的作品是在當時就被認可,詩名滿天下了。但是也有一些人比如陶淵明、杜甫,他們的的作品雖然在當時也有所傳唱,但被大規模的高度認可卻是他們的身後事了。更有甚者如梵高,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畫。

誠然,詩以言志。寫詩最重要的是在某個時刻想要表達某個意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是,難免也會有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遠大志向。

再比如,王之渙現在僅存6首詩。我認為應該有很大一部分的作品失傳了,至少有這個可能性。假如這個可能性成立,再假如這些失傳的作品中有比章太炎所謂絕句之最的《涼州詞》還要好的詩作。是否證明最本質的還是詩以言志。畢竟即便是千古無二的作品也依然有可能埋入時間的沙漠歷史的洪流,寫詩成為對自我的一種追求。

再者,江山代有才人出,但是中國這幾千年來總會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的作品會在當時的時代被吹高,在大浪淘沙下卻再難尋見了。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所以,這萬古流到頭來不是文章,而是文人對文章對、自我的追求?

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謝邀。

首先,糾正一個流傳了千古的正統詩觀,詩以言志,本質上是錯的。作為一個自發的作者和讀者,很容易接受詩以言志,詩就是表達作者思想情感,沒毛病。

但作為一個自覺的作者,把詩當成藝術創作行為,那寫詩之前就應該確定,對詩的追求是唯一目標,而不是借詩這種文體來表達自我。詩是唯一性,表達是附屬性。只有明確了這點,才能寫出更多好詩,而不是妙手偶得純碰運氣。

關於很多古詩流傳至今,成為經典,是由很多歷史文化因素決定的。古代重文,文化氣氛濃厚,是因為社會科學不分家,文學承載了藝術,思想,娛樂等各種使命。加上傳播渠道單一,所以人們的注意力集中,經典得以流傳。

但現在是網路時代,藝術,娛樂,形式和傳播都極其多元化,文學迅速成為邊緣文化,尤其是詩。

恕我直言,現在還想寫詩流傳千古,是刻舟求劍,是懷了傳統文人的觀念,但硬要分娩在不適合生存的土地了。

至於你對自己的詩是妄自菲薄,還是自信,來源於你對詩的認識是否透徹,準確。如果你已經確信什麼是詩,那麼你肯定知道自己的詩是不是好詩,而不是通過讀者的評判和接受度才能確認。前面我說了,你言之鑿鑿的詩言志是錯誤的,所以你還是回到最初,先想通什麼是詩這最基本的點吧。


謝邀。題主想談詩歌的問題,不過我對詩歌沒有研究,所以拋開具體的技術問題,籠統地談一下如何定位自己的創作。

一件藝術品最終被保存下來的途徑一般是:受歡迎、被展出、被購買、被收藏、被修復、被最終載入史冊。詩歌也一樣,即便是在小範圍內被人傳唱,也會有機會得到保留。而後世的史學家只能通過存世材料來寫史,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作品流傳下去。讓作品名垂青史是一種功利的藝術評判標準,但值得今天的藝術家借鑒。用徐冰的話說,就是想想自己能為社會做什麼貢獻

因此,我們要去理解現在的藝術趣味。比如說,今天讀到的那些經典白話詩中的片言隻語,可能在古代就有人說過,不過在當時的文化環境中,這些語句即使再優美也無法稱為詩,因而沒有得到保留。理解當代人的藝術趣味,不僅是要理解他們喜歡的風格、效果和內容,更要去理解他們喜歡的表達形式。那麼在今天,嚴肅詩歌如何能成為一種傳唱度極高的文學作品,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是在內容上取捨,還是在表達形式上作取捨。並且,對詩歌而言,如果能做出一首廣為人知的嚴肅作品,對今天的詩歌界而言,就是偉大的。

我們上面討論的內容是拋開技術層面談的,因為我們必須認識到技術是基礎,在技術不達標的前提下不要談優秀與否

最後,我講一下一個基本的創作評價模式。主要分三點,首先技術是否達標,其次是否具有傳播力,不論是在大眾層面,還是精英階層,是否能讓一部分人買單,最後是自己的歷史定位,是否對這門藝術做出貢獻,是否反映了時代精神,是否超越了時代局限等等。

我不介意有人指摘我的這套方法過於功利,但請記住作為出身貧寒的藝術家,向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作出一定的妥協,是最保守的方法,否則就是用生命在賭博。而在後一種「更藝術的」的方式中,其實並不需要做到正確、客觀的認識,因為創作就是為自己而創作的。如果現有資本足夠支撐你的創作,那你只需要考慮,是否技術達標,以及找到自己的歷史定位就好了。

以上。


「我見過那麼多人死去

無法證明他們曾經活過。」

「要想流芳百世,永垂於不朽者之列

該多麼難啊,這無用而速朽的一生

月明千里,不過半畝滄桑。」

「詩就是追求意義。我不知道意義是什麼

我只知道意義的反義詞:不屈從於虛無。」

「詩歌是對世俗的抗爭:是創造的意志,擺脫一切壓制和強權的意志。」

謝謝邀請。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你怎麼定位自己的寫作?

如果是「我想寫」,那麼「寫我想寫的」就是對的。

如果是「我想通過寫作達到某種目的」,那麼必然要對那個目的做出相應的努力,無論是藝術寫作,還是商業寫作,其實和單純的「我想寫」都是有區別的。

商業寫作和「我想寫」有區別很正常,藝術寫作和「我想寫」的區別在哪呢?區別在追求。

有理想的藝術家,是一定要尋求現有範式以外的表達方式的,杜甫已經把律詩寫盡了,但後來的李商隱,黃庭堅,乃至更多,會因為這個就局在杜甫的筐子里么?不會,文藝復興的那批畫家,已經把油畫的技巧發揮到極致了,但後來的印象派以及什麼我都搞不懂的派,會因此畫一輩子傳統油畫么?也不會。但對只是想寫東西的人來說,這種追求並不是必須的,是一種工具性用品。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想寫東西的人不會去尋求更藝術的表達方式,或者有理想的藝術家不會有想寫的東西。但在「第一義」上,差別是很明確的。

===================================

突然發現這其實更多是對 @熊無敵 答案的詮釋,再對題主的問題啰嗦兩句。

無論對藝術追求還是個人表達,大眾認可都不是必需品,都不是必需品,都不是必需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只有商業寫作是必須追求儘可能的大眾認可的,因為那意味著錢。

大眾懂藝術表達么?不懂。大眾懂你想要表達的所有感情所有思想么?也不懂。所以對這二者而言,大眾認可都是其次的,你需要尋求的是專業認可——實際上對個人表達而言,專業認可都不是必須的,人生有一知己足矣,更多時候,文本寫出來,就已經達成了它的使命了。

至於千古留名?那個你想多了。絕大多數人沒到需要考慮這個的高度,到了那個高度也是時也運也命也,絕非可以強求的。


詩主要是愉悅自己,表達自己的情感,假如為了留名而寫詩,出發點就錯了,好詩都是有情感積累的,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等出來的,等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碰一個觸發點,有可能是景物或者人或者事,傾瀉而出,只有深厚的情感積澱才有可能穿過時光的考驗。

寫詩要經常提問。自己喜不喜歡寫詩,哪怕寫出來沒人看?如果沒人看,是堅持自我,還是迎合大眾?如果迎合大眾,文字應該有什麼特點?如果堅持自我,自己的特點是什麼,打算形成什麼樣的風格?

判斷自己作品好不好,發個朋友圈就知道了,除去和自己關係好的,還有多少人給你點贊就明了了。

在成長的過程中,要不斷審視自己,考察自己的天賦,幻想超過自己能力的目標是很痛苦的。

寫詩,我個人認為第一要流暢,讀起來不讓人煩,是第一步,第二步能讓人主動說喜歡,第三步有自己想背誦的意願,第四步有自己覺得珍惜的金句,第五步讓別人有背誦的意願,第六步能有讓人過目不忘的句子。

一步步慢慢來吧。

對了,最好找個有一定鑒賞能力的給對方讀你的作品,讓他給你挑一挑毛病,不用很具體,說出哪裡讀著不舒服就行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學習表演?
參遇話非遺(十五)|楊柳青年畫:木板上的繪畫藝術
這個網站,至少能讓你的摳圖效率提升一百多倍
夫妻相處是一門藝術
林容生:因心造境

TAG:藝術 | 心理 | 詩歌 | 鑒賞 | 自我認知 |